雅文小说 > 现言小说 > 帝业凰途 > 番外 承天逸事全文阅读

大熙王朝建立第五十年,开国帝后——承天大帝原澈与德劭皇后聂微浓相继去世,百姓恸哭不已。有人根据市井、茶馆的一些言论,整理了开国帝后的故事若干,想要编纂成书,可惜那人中途因病去世,书稿未能完成,其子孙便将这份手稿奉为家中至宝,世代相传。

又过了五十年,承天大帝之孙明德皇帝当政,时任镇国王臣铭偶然听说手稿之事,便出高价买下,于明德皇帝六十大寿献上。明德皇帝看到手稿之后,于寿宴上当场落泪,在场大臣却无一人知晓,那泛黄的手稿上到底记录着什么。

直至大熙王朝建立第三百八十年,黎都序央宫中发生政变,皇室正统嫡系失势,旁支夺权,这份手稿因乱从宫中遗失,从此下落不明。

原氏旁支夺权之后,处处受后族聂氏掣肘,原、聂两族关系渐趋紧张。原氏意图废止当年承天大帝许下的诺言,不再册立聂氏女子为皇后。聂氏因此爆发不满,联合朝中几大世家对原氏步步紧逼。经过长达二十年的争斗,此事逐渐演变成外戚篡权,聂氏隐有推翻大熙王朝之势。

原氏旁支见情形不妙,无奈与聂氏谈判,最终双方决定以苍山冥水为界,分疆而治,冥水以北归原氏,称“北熙”;冥水以南归聂氏,称“南熙”。自此,大熙王朝进入长达近百年的分裂时期,南北各自称帝。

然而,就在南熙首任帝王聂思源登基之后,太监从他龙潜时的府邸找到了一摞书稿,纸张破损,墨迹褪色,字迹已不可辨认。经过高人还原,才发现是一些关于大熙王朝开国帝后的逸事,可惜因为年代久远,只能还原出其中几则故事,其余均已无从考证,不知其所述。

后来,这份残缺不全的书稿不知怎的流传了出去,经后人查证,它正是当年明德皇帝六十大寿时,镇国王臣铭献上的那份书稿,世称《承天逸事》。

《承天逸事》第一则:

承天二年,帝命大夫沈觉绘九州堪舆图,及至五年,绘罢献上,大夫曰:“臣观猫眼河上有一风水宝地,可养龙气。”帝奇,携后亲往探之,见山门卧一巨石,已损,依稀可辨“雀”之一字。

是夜,梦后抱雀登山,曰:“雀乃凤凰手足,吉兆。”遂赐名孔雀山。临去,后亦入一梦,怀中雀化国士,隐于山间,曰:“非广厦不见也。”帝后以为真,故建行宫诚待国士。

世人闻曰:“帝后惜才,国之幸也。”乃传美名。

译文:大熙王朝承天二年,承天大帝命令大夫沈觉绘制九州堪舆图,沈觉为此遍游天下,直至承天五年献上图纸说:“微臣发现猫眼河上游有一块风水宝地,对龙气有益。”承天大帝很好奇,携德劭皇后亲去宝地查探,上山时发现山门处卧有一块巨大的石头,表面磨损,只能依稀看见其上刻有一个“雀”字。

当晚,承天大帝梦见德劭皇后抱着一只孔雀登山,他醒来之后说:“孔雀是凤凰的手足,皇后抱着孔雀登山,是吉兆,可见这里的确是个好地方。”于是便给这座山赐名“孔雀山”。到了该下山的时候,德劭皇后也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怀中抱着的孔雀变成了一名国士,藏在了这座山中,还对她说:“除非有华美的宫殿让我居住,否则我不会现身。”德劭皇后将这个梦告诉了承天大帝,两人都认为这是真事,便在孔雀山上建了一座行宫,希望国士看到他们的诚意,能够现身。

世人听了这件事之后都说:“承天大帝与德劭皇后爱才,这是国家的福气。”这件事后来传为帝后爱才的美谈。

《承天逸事》第二则:

承天六年,幽州乱,后亲临平之,及至功成,转道泰烟,谓曰访友。泰烟脚下烟涛微茫,隐见一岛,后眺而不语,似待来人。

须臾,一船夫破浪而来,于船头相问:“抛不开胸中乾坤,何必登仙岛把酒?”后笑曰:“下阕不吉,吾不言。”船夫默然,许后登船,众欲相随,后曰:“汝等留此待命。”只身赴约。

是夜,后犹未归,众忧极寻之,迷于海上,险为巨浪所吞,为一黑衫少年所救,问曰:“寻姨母否?”众不知所云,答曰:“吾后入岛,寻之。”少年笑曰:“姨母无恙,明日即返。”复送岸上,旋即

不知所终。

翌日晨,后乘船而归,命曰:“此乃墨门总舵,唯吾所用,州将不得相扰。”众惊,谏曰:“墨门险地,不可轻信。”后曰:“险地多奇人,吾心已决。”

乃归,墨门呈书投附,后引数人入朝,中有一子名念,面合帝缘,与帝螟蛉。帝授之义侯,念辞而不受,复返墨门以致人才辈出。后以为傲,承天十五年招之赐匾,上曰:装得下胸中乾坤,亦可登仙岛把酒。下曰:勘得破眼前得失,从此借江湖笑谈。帝钦批:可进可退。

按语:几经查探,得闻墨门原宗,上曰:抛不开胸中乾坤,何必登仙岛把酒?下曰:放得下眼前生死,方可借刀剑笑谈。批谓:以杀止杀。此戮气过重,帝后功德无量。

译文:承天六年,幽州发生暴乱,德劭皇后亲自前去平乱,成功之后绕道去了泰烟山,说是要探望朋友。泰烟山脚下是烟雾缭绕、一望无际的大海,隐隐能看到海上有一座小岛,皇后沉默地眺望着那座小岛,像是在等待着谁。

不多时,一个船夫乘风破浪而来,站在船头询问暗号:“抛不开胸中乾坤,何必登仙岛把酒?”皇后笑说:“后半句不吉利,我不想说。”船夫默然片刻,让皇后登上他的船只。随侍的众人想要跟去,皇后命道:“你们留在这里待命。”然后便独自跟随船夫去赴约。

当天夜里,皇后一直没有回来,众人担心之余便出海寻找,却在海上迷了路,险些淹死在巨浪之中。一个黑衣少年救了他们,问道:“你们是来找姨母的吗?”众人不知道他口中的“姨母”指的是谁,便回答说:“我们大熙的皇后娘娘上了那座岛,一直没回来,我们是来找她的。”黑衣少年听后笑说:“你们不必担心,姨母安然无恙,明天就回去了。”他将众人送到岸边,一瞬间就消失无踪。

第二天清晨,德劭皇后乘船回到岸上,对众人命道:“这里是墨门总舵,以后只听命于我一个人,告诉州将不要打扰他们。”众人听后大吃一惊,忙劝阻道:“墨门是危险之地,您不可轻信他们。”皇后回答:“危险之地多有奇人异士,我心意已决,不必再劝。”

皇后回宫后,墨门呈上归附书,皇后引荐若干门人入朝,其中有一个少年名叫念,很合承天大帝的眼缘,被承天大帝收为义子。承天大帝册封他为义侯,被他拒绝,他选择返回墨门。在他的领导下,墨门人才辈出。皇后以此为傲,承天十五年将他招入宫中,赐下匾额,上半阕写的是:装得下胸中乾坤,亦可登仙岛把酒。下半阕写的是:勘得破眼前得失,从此借江湖笑谈。承天大帝亲自写了横批:可进可退。

作者评论:我多番查探,终于打听到了墨门原来的宗旨,上半阕是:抛不开胸中乾坤,何必登仙岛把酒?下半阕是:放得下眼前生死,方可借刀剑笑谈。横批是:以杀止杀。这个宗旨杀气太重,帝后二人真是功德无量(改组墨门,赐匾的行为)。

《承天逸事》第三则:

承天十八年,门主念婚,帝后闻之大悦。未几,门主念携妻觐见,帝赐一团扇于其妻,上绣鸾鸟振翅,与之家常:“后探吾脉精准,尝以此物敲打,效用堪比尚方。今赠尔御夫。”众窃笑,帝不以为意。

墨门因言谓之龙脉,奉为圣物,后世有传图为地宫,中有宝藏,嗟乎,不可考矣!

译文:承天十八年,墨门门主念成婚,承天大帝及德劭皇后都很开心。没过多久,门主念带着新婚妻子前来觐见,承天大帝赐给其妻子一把团扇,扇面上绣着鸾鸟振翅,并与她闲话家常:“皇后最了解我的心思,曾经(在我有所失误的时候)用这把扇子敲打我的脉搏以示警醒,功效和尚方宝剑一样厉害。今日我将这把团扇送给你驾驭夫婿。”在场众人听了这番话都窃笑不已,承天大帝却不在乎。

墨门因为承天大帝的这番话,称这扇子为“龙脉”,奉为门中圣物。后世有传言说,这扇面上的图案是通往地宫的地图,地宫中藏有宝藏。哎,可惜已经不得而知了。

《承天逸事》第四则:

承天十三年,帝微服,沿途多见园囿,乃知百姓富庶。有云:“园囿常见而离信侯府不常见,闻其耗十载斥资建府,不逊序央。

”帝遂起游园之兴,转道烟岚探之。及至觐见,帝甚喜,相谈甚欢,与之游园。途见一处名“知微”,帝驻足而望,屏退一二,曰:“……”(按:年久不可考矣)

离信侯笑而答曰:“语出《周易》,‘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知彰易,譬如日升月落,而难于知微。臣以书斋寄情,有何不妥?”

帝亦笑曰:“何情可寄?或言志或自勉,卿无所需。”遂返,嘱与众人:“此行不可与后言及。”

译文:承天十三年,承天大帝微服出巡,沿途看到很多私邸园林,便知道百姓过得很富足。有人说:“私邸园林很常见,但离信侯府却不常见,听说他耗费十年花巨资修建府邸,雕梁画栋不逊于序央宫。”承天大帝听后起了游览的兴致,便绕道去烟岚城探访离信侯。

与离信侯相见之后,承天大帝很高兴,两人畅聊一番,一同游园。途中见到一处园子名叫“知微”,承天大帝停下脚步举目打量,屏退身边侍从,说:“……”(后世注:年代太久,此处字迹无法辨认)

离信侯笑着回答:“这是出自《周易》中的一句话,‘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即君子应当了解事理发展的细节微妙,也应该知道事理发展的显著特征,既要懂得何时该柔软,也要懂得何时该刚强,若能如此通达而应变自如,才能受到大家的尊重。)臣认为,知道事理的显著特征很容易,比如日升月落,但若想知道事理发展的细节就很难了。臣把书斋起作这个名字是为了寄托情怀,有什么不妥之处吗?”

承天大帝听后也笑着说:“你有什么情怀需要寄托?(书斋名)是用来言明志向或自我勉励的,你都不需要。”随后承天大帝返程,特意吩咐众人:“来烟岚城的事不要告诉皇后。”

《承天逸事》第五则:

承天十五年,离信侯偶得美玉,遣仆呈送。帝所好,传令制玺,乃去七成,余角料不知何所用,问询于后。后答曰:“玺为社稷,君不可承其重,必有臣民托之。离信侯虽去庙堂,然则劳苦功高,不若赠一扳指,以示社稷重托。”

帝默然良久,亲雕一扳指,下坠明珠,赐予烟岚离信侯府,随书曰:“卿之恩德,无有忘怀。闻卿独爱扳指,吾独爱明珠,此即吾之所诺,慎藏。”

离信侯见之而笑,取明珠作冠,扳指藏而不露,及至临终,传令身后与葬,仆方见内刻小字,上曰:“子孙若有失德,卿可取而代之。”仆大惊,秘而不宣,遵遗命随葬。

按语:后世盗者见字骇然,无功而返,乃有此一言,不可尽信,然扳指为起居注所载,当以为真。美玉作玺,余为扳指,共享江山不外如是,个中深意不可说也。

译文:承天十五年,离信侯云辰偶然得到一块美玉,差遣仆从送到宫中。承天大帝非常喜爱,命人用这块美玉打造玉玺,用了七成玉料,还剩三成角料不知该做些什么,便询问德劭皇后的意见。皇后回答说:“玉玺代表的是江山社稷,君王一个人承受不住它的重量,必须要有臣民帮您托着。离信侯虽然已经远离仕途,但他劳苦功高,不如雕刻一枚扳指送给他,以表达他是托起社稷的股肱之臣。”

承天大帝听后沉默很久,亲自雕刻了一枚扳指,在扳指下坠了一颗明珠,差人送到烟岚城的离信侯府,附带书信说:“你对我的恩德,我从没有忘记。听闻你独爱扳指,而我独爱明珠,(这枚扳指)是我的承诺,请仔细珍藏。”

离信侯看见书信笑了,将明珠镶嵌在发冠上,扳指则收藏起来不让人瞧见。直到他临终之际,下令将这枚扳指陪葬,仆从才发现扳指里刻有小字:“我的子孙如果失德,(皇位)你可以取而代之。”仆从见字大惊,没有告诉任何人这个秘密,遵从离信侯的遗命将扳指陪葬。

作者评论:后来有盗墓者去偷盗离信侯的坟墓,说是见到扳指里的字非常害怕,什么东西也没偷——扳指内有字的传言由此而来,我认为不能相信,但送扳指的事情是起居注(古代记录帝王言行的书册)里记载的,应该是真事。美玉制成玉玺,角料做了扳指送给离信侯,这大概就是共享江山的意思了,个中深意不能再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