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什么?”,课间的时候王老师走到徽的身边问,因为徽习惯在王老师的课上坐第一排,因此王老师也便有意无意的多关注了他些。
徽便将书的封面翻过来给她看了一眼,王老师因为近视再加上年纪的原因有些看不清,便把书拿起到了眼前。
“村上的小说写的不错,很细腻,无论是对人物还是对事物都刻画入微,带有一点欧美作家的余味又有别于他们,值得一读。”,王老师将书随意的翻了几页说。
徽笑了下,说:“嗯,感觉像咱们中国作家里的‘鸳鸯蝴蝶派’”
听到徽的回答后王老师接着说到:“但他和‘鸳鸯蝴蝶派’又有不同,不矫揉造作,而且人物感情处理的更加细腻到位,是在为人物而人物,倒不像是为小说的。”
“嗯,这一点确实,我在读其他的外国小说时也时常有这样的感觉,觉得人家的小说是在写人,而我们国家的小说只是在写一个故事。对了老师,《百年孤独》我看完了。”
对于徽的说法王老师先是赞成的点了点头,接着就《百年孤独》问他到:“感觉怎么样?”
“在书里我看到了一种人的宿命,人的一种冥冥之中必然会走向灭亡的宿命,让我联想到了《俄狄浦斯王》。”
王老师点了点头,“能读到这些很好,对于宿命西方人的文化中是相信着的!名著是禁得起反复的读的,有时间再去读读的,一定会让你有不同的感悟。”
徽很认真的点了点头,上课铃在这个时候响起了,王老师便将书还给了徽,说到:“先收起来吧!我们要开始了!”,接着便走上讲台,继续开始她的讲课了。
像这样的短暂而让徽感到很有收获的谈话,徽会时不时的和代他课的老师进行,这样的谈话最起码的可以去弥补上课期间课间休息时的无聊感与无事可做感。
当然,在所有老师中徽和王老师交谈的次数是最多的。
与上课铃同时响起也或是晚了些的手机短信通知声,将一条关于人文知识竞赛的消息发送到了徽的手机里。短信的内容是这样的,“通知,进入知识竞赛决赛的各位同学们于本周六晚上6点到艺术楼话剧活动室进行人文知识竞赛决赛!”。
通知短信在此间发送到徽的手机里,徽依然没有第一时间的去查看,而是等到了下课的时候。
徽想着该再去组织他那个组的那几个人了,自从上次徽将剧本发到讨论组之后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利用个上厕所或是别的百无聊赖的空闲时间去看看,四个人像是商量好了一般,竟然没有一个人对徽上次让他们选个角色的话做出回复。
如今时间已经定了下来,徽便又在组里写下了一句,“决赛的时间是本周六6点,咱们定个时间彩排一下吧。”
无论与否,徽想着都得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至于他们是否愿意去配合,却也是他无法去强求的了,但这一次徽并没有在线等回复,想着看到与否的由他们去吧。
然而这一次的情况倒是有些出乎徽的意料,上午第二节课课间的时候徽再次翻看时,看到讨论组里他的聊天框底下他们纷纷给出了彼此的空闲时间,并且还表示徽的剧本他们也都看了,顺带的还夸赞徽真不愧是中文系的学生。
对于这样的情况徽自然是喜出望外了,于是综合所有人的空闲时间,徽决定周六下午的五点在话剧活动室进行彩排,周六的晚上就是决赛,他这样的安排大有前苏联“红场阅兵”的意思。
徽将这一打算发了上去,众人也是不假思索的一口同意了。这是他才发现,对于他自己编写的剧本他自己也都还没有去看,便想着在彩排之前怎么也得把自己的那部分台词背熟了。
于是中午吃过饭之后,徽便将电子版的剧本打印了五份出来,一份是给自己的,其余的四份给其他四个,所谓的剧本内容很短,只有一页半的字数,对于一小幕剧的演绎,确也足够。
徽拿着剧本便向图书馆去了,大学之后他再无了回宿舍休息的习惯,只是在困的时候便伏在在图书馆的桌子小憩一下,为此他还买了一个小枕头放在图书馆他经常去的座位上。同班的几个知道他的这一习惯,有时会调侃他,说他把图书馆当成了自己的爱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