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弃女归来很倾城 > 到处化缘全文阅读

刘家后花园,夏仲春也在游说众位太太小姐,"各位太太小姐们都是心善的人,每年往寺庙里捐的香油钱没有一百两,也有五十两,说句不好听的,寺庙里供奉的神佛不过是肉体凡胎,育婴堂里的孩子都是活生生的人,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助一个孩子,功德恐怕比往寺庙里捐一千两银子都大。"

"你这丫头!"茶商谢家的当家夫人孙氏伸出纤纤玉手点点她,"你想找我们化缘就直说,拿佛祖说事,不怕佛祖放一道闪电劈你!"她是孙静淑的妹妹,夏仲春的小姨。

夏仲春笑:"佛祖心胸宽广,不会跟我计较的。各位太太小姐都是有钱人,手指头缝里漏出一星半点,就够孩子们花用的了。小姨您看我这么拉下脸来化缘,好歹给外甥女撑撑面子呀。"

"用得着我的时候就叫小姨,用不着的时候就是孙太太。"孙氏无奈的笑道:"罢了罢了,既然你都张口了,为了给你撑面子,今天我就大出血一次,我捐二百两给育婴堂。不过,我丑话说到前头,这钱是给那些可怜的孩子们用的,你要是敢挪做他用,我定要闹你的。"

"钱款我会派一名司财专职负责账目,每个月账目会公示一次,任何人都可以查账质疑。"夏仲春承诺道:"在我负责育婴堂的期间内,账目一定是干净清晰的,但凡我没有做到,大家尽可以去段大人那里举报,少多少钱我加倍补上,然后引咎辞职。"

她说:"现在段大人应该已经跟众位老爷少爷说了这事了,他承诺若是捐钱捐钱捐产的话,可以免除差役,并且可以议叙、升官,虽然这事没定下来呢,但大人在赈灾一事上有突出贡献,相信他的提议朝廷一定会多加考虑的。"

什么功德不功德的,都是虚无缥缈的,能有实在的实惠才是最吸引人的。

"要是小钱的话,我们自己可以拿私房钱出来,可你说的捐田捐房的,涉及家中产业,还得跟家人商量商量。"有人心动,但要大出血,所以正在犹豫。

"这事又不着急。"夏仲春亲自提着酒壶给在座的太太们倒酒,"不过有一件事大家现在就可以考虑了,以后育婴堂会设总经理一名、副总经理一名以及十名掌事,我暂时任着总经理一职,其他职位都空缺着呢,大家要是感兴趣,倒是可以试一试。"

这个诱饵的吸引力并不大,因为江南一带女子出门做营生的事情不少,但做的营生大都不需要跟男人打交道,若是做什么总经理掌事之类的,定然需要跟外男有些接触,这对女子的清誉并不友好,无论是已婚的还是未婚的。不过,上岁数的老太太倒是可以。

孙氏的女儿谢婷婷是个文静腼腆的姑娘,她用崇拜的眼神看着夏仲春问:"那需要每天去育婴堂吗?"

"那倒不同。"夏仲春笑着摸摸她的头,解答道"这得看是负责那一类的,要是负责吃穿用度的,就需要经常往育婴堂跑。要是负责田产的,只需将自己的活儿干好就行了,可以每季度去一次,其他时候有事才去,没事可以不去。"

"要是小姑娘的话,可以先去育婴堂帮忙,给孩子们缝缝衣服啦,教孩子认字做针线啦,暂时不必做掌事。"

"那我去教孩子们认字吧。"谢婷婷激动地说:"我一定能教好,以前弟弟启蒙就是我教的。"

"好呀。"夏仲春答应下来:"现在能学字的孩子也就三四个,清闲的很。"

"我一定去。"多好的出门机会啊,谢婷婷激动地小脸通红。

其他姑娘见有第一个人去,都蠢蠢欲动,将夏仲春拉过来,听她细细地讲着育婴堂的故事,哪个孩子抱回来的时候奄奄一息,大夫花了三天三夜才将她从鬼门关拉回来,哪个孩子调皮,跳进水盆里把自己弄的跟落汤鸡似的,哪个孩子聪明伶俐,能过目不忘。她跟说书似的,情节跌宕起伏,引得姑娘们一会儿惊呼,一会儿震惊,一会儿捧腹大笑,整个花厅热闹的跟菜市场似的,桌上的饭菜根本没人吃,等在一边的女先儿无聊的直打哈切—没事干。

这次的宴会对于参加的人来说,并非好宴,毕竟是出血的事情,能好到哪里去?但也并非是坏宴,因为大部分人得到了自己参的目的,经商的借着这次机会搭上了新线,做官的终于在县太爷面前漏了脸,一举数的。

宴会之后,育婴堂得到了一部分捐款,但数量并不多,对于日渐增加的弃婴,这些钱是不够的。段希元的提议很吸引人,但不到嘉奖形式落实,他们不见兔子不撒鹰。

不过,事情很快就有了转机。因为朝廷的嘉奖在宴会一个月后下来了。

白塔暂代知府一职,段希元升任江州同知,吴川县县令由朝廷另外派人接人,在新县令上任之前,他依然是吴川县县令。也就是说,他升任同知,兼任吴川县县令。

朝廷也嘉奖了在赈灾中有突出贡献的商人,江州不少商人被点了名,李家、黄家等几个出了大钱的商户榜上有名,而且朝廷特许他们可以用钱捐官,这对于是商籍的商人而言,是天大的恩赐,李家黄家立即出钱给嫡长子捐了一个官职,立即改换了门庭,成了官家。

而刘家,则是由朝廷奖励了一块"仁义""的匾额,并赐金百两。这份恩赐是独一无二的。

圣旨送到的时候,不仅刘家一家跪在大门外听旨,听到消息的亲朋好友也都赶过来听旨,寻常老百姓连皇城门都没见过,接圣旨这种事一辈子都没机会,哪怕让他们跪半个时辰他们也是乐意的。

谢过来宣旨的高官,刘家父子亲手将匾额挂在正堂之上。这可不是一块普通的匾额,这就是一块镶了金的活招牌。从此,他家就是吴川县的第一人家。(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