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绣明窗 > 第五章 招弟妹(上)全文阅读

报国寺在薛家集二十里之外的南山上。

悦尘音死马当作活马医,壮着胆跟着三个小乞丐走。

亏得今夜虽然是十八,月亮不甚圆却很是明亮。三个乞丐一路走一路吹牛倒也不寂寞,只是苦了悦尘音,只能一溜小跑着才跟得上。

她怕走的太慢别人嫌弃她是个累赘,又怕说累别人扔下她不管,一直咬着牙也不敢吭声。三个小乞儿看她这般模样,相互使了个眼色,越走越快,存心想要看看她到底能撑到什么程度。

到了后来,三个小乞儿自家反而过意不去了。其中一个叫猴子的乞儿对她道:“咱休息休息再走吧?”

悦尘音喘着气,道:“不休息了,到了再休息吧。”

其实悦尘音也很想休息,只是她现在提着一口气,怕一休息就再也不想动了。小猴子不好意思,蹲下来道:“你上来,我们三个人轮流背着你吧。”

悦尘音想了想了,爬了上去。给三人讲起故事来。

等到了南山脚下,三人待悦尘音已经是十二分的亲切。那猴子还拍着胸脯保证,不管能不能要到银两,他们三人都护送悦尘音回杏花村去找她母亲。

悦尘音满心欢喜,就等着法事过后回杏花村去等母亲。

此时已是夜半时分

山脚下的平地上,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挤满了人。陆陆续续还有人到来。

乞儿猴子领着悦尘音,远远地找了个空地躺下,道:“哎呀,可算是到了。就在这儿等吧。”

悦尘音也赶紧捡了地方坐下,四处打量了一下。四周大部分都是乞丐,也有拖儿带口的百姓人家。不远处起了一个巍峨的功德牌楼。楼牌正面有三根铁柱子像篝火一般交叉在一起。这是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的意思。

平地的正中央,起了一个半人来高的大竹架子,每相隔三丈远,又另有小架子,一共有十来个。

“睡会儿吧。”猴子翻了个身,另外两个乞丐也挨着他躺下。少年不知愁滋味,不一会儿,细小的鼾声就响了起来。悦尘音揉了会儿腿,也在温柔的月光下沉沉睡去。

梦里是自家的茅草屋,以及母亲温暖的怀抱。

不到寅时二刻,在附近农舍居住的舍粥人家,打着明晃晃的火把,抬着新熬好的米粥并新蒸好的馒头,径直来到南山脚下。

食物的香气扑鼻而来。

空地上的乞丐们大多数都醒了过来。因时辰还不到,他们也不敢在此庄严圣地喧哗,只能站在一边儿,远远地看着。

过了一会儿,报国寺庙的山门被打开。几个僧人合力抬着一口大锅疾驰而来,到了牌楼前,将大锅放到大架子上。紧跟着又有几个僧人抬着个大屉子下来,依样摆在大锅的旁边。

很快,所有的架子上都摆上了米粥、馒头、包子这一类的食物。

到了卯时正,报恩寺里传来浑厚而悠长的钟声。

悦尘音被这声音惊醒。身边的猴子他们也刚揉着眼睛坐起来。山下的人比他们入睡之前多了一倍不止。此刻这些人都拿着碗在舍粥的架子前排队。

悦尘音从地上爬起来,跟着猴子身后,拖着两条灌了铅的腿,慢慢地挪到最近的一个舍粥点排队。

粥锅前一个三十岁光景的壮年男子,拿着勺给人添粥。远处一个朱翠环绕的妇人在丫鬟的搀扶下来到这个舍粥摊。

壮年男子看见夫人,慌忙将手上的大勺交给别人,上前扶着她,道:“巧儿,你昨儿晚上忙了大半夜,怎么不多睡一会子?这里有我呢。”

那妇人摇了摇头,抬头看了看远处朱红色的山门。斑驳的墙面,在跳动的火光之下,有一种说不出的沧桑感。道:“爷都起了,奴好继续贪睡?”

壮年男子笑得看不见眼睛,道:“那你站到一旁,这里人多,小心别挤着你。”又转头吩咐丫鬟,千万将奶奶照顾好。

那妇人也不肯闲着。和丫鬟一起走到箩筐旁,帮忙分发包子。轮到悦尘音时,妇人看她没有碗,人又小,就给了她两个包子,道:“慢慢吃,别着急,要是不够再来找奴要啊。”

悦尘音道了谢,退到一边开始狼吞虎咽了起来。妇人看她这般守礼,不免多注意了几眼。丫鬟顺着她的眼光看去,也叹气道:“看样子是个好人家的孩儿,也不知遭了什么祸事,竟然沦落到这种地步。”

舍粥摊不远处就是那铁三叉。悦尘音抱着包子啃得无比欢心,不曾注意到脚下。猛然就撞了上去,只见她身子一斜,直接歪倒在一旁晕了过去。

手里的包子掉落在地上,滚到了粥摊前那妇人脚下。

且说刘氏在差头儿的带领下,找到了薛家集的里正。里正甚是为难地探手,道:“这位爷,不是我这人不肯帮忙,这么大个薛家集,要想完全找遍,三五几个人只怕不行啊。”

此话说得很是活泛。差头儿也在一旁给夏俊民使眼色。

夏俊民怎么会不明白,拱手道:“此事还得麻烦里正多调配几个人手才好。这点银子就给弟兄们卖碗茶喝。”管家夏长青捧出二百两纹银放在桌子上。

里正斜眼看着那一百两纹银,道:“那人钱财,与人消灾。既然爷这么痛快,我再藏着掖着也没有必要。这样罢,你们先将要找的人画出来,我让弟兄们按着画像去找,岂不便宜?”

刘氏将女儿的肖像画出来。里正已是纠集了几十号人在院子里。

夏俊民考虑了一下,将这些人分成了三队。一队由里正领着,一队由差头儿领着,另一队由他自家领着。

刘氏不放心,也跟着夏俊民一起寻找。

三队人马在薛家集寻了大半夜,四更鼓的时候,又加大了搜索范围,将薛家集方圆五里之类的村庄也寻了一遍。

东方的天空泛起了橘红色。

众人无功而返。

刘氏坐在凳子上,一双红肿的眼睛空洞无神。里正的浑家捧上早餐来,刘氏扒拉了两块子就放下了,道:“奴要回杏花村。”

夏俊民想了想,不敢置信地问道:“薛家集离杏花村足足有六十多里地呢,悦儿再聪慧也只是个三岁多的娃儿……”

里正掀开帘子走了进来。找不到悦尘音本与他无关,然则脸面上极是过不去。因道:“这位爷,我与你出个主意。”

再说悦尘音逃出小院子,头也不敢回地拔足狂奔。直到实是跑不动了,方敢回头张望,见确实没人追来,一屁股坐在街边的台阶上喘气。

掌灯时分。集上的人已是散去,偶尔一个行人路过,也是步履匆匆,赶着家去。

悦尘音捶着发软的小腿,开始考虑眼前的问题。

首先当然是要找到母亲才行。她和母亲是在杏花村被人捉走的,母亲要是能逃走,自然是要先回杏花村找她的。不如她先回杏花村等一段时间。

只是这薛家集离杏花村少说也得有五十里路,悦尘音打量了一下自家的小胳膊小腿儿,不免有点泄气。当日悦心文三口儿也走了整整大半天呢,她一个三岁的小娃儿,又不认得路,还不得走上十天半个月?

咦,什么东西这么香?

悦尘音使劲嗅了嗅。食物的香气刺激着她两日不曾进食的肠胃,发出一连串的咕咕声。

不远处有个卖馒头、粥、咸菜的小摊子。摊子右侧是一架蒸屉,屉子里剩着几个雪白的大馒头。

悦尘音四处看了看,悄悄朝蒸屉靠了靠。那摊主是一对母子,正在蒸屉后面收拾桌子板凳。

雪白的馒头近在咫尺,悦尘音咽了咽口水,这馒头拿还是不拿,是个问题。

没等她想通这个问题,摊主已是将最后一张长条凳搭上了板车,回到蒸屉旁。那少年看见悦尘音的眼睛只在馒头上打转,不甚耐烦地挥手道:“去去去,小叫花子,一边儿呆着去。”

悦尘音吞着口水退后两步,心里想着她那里就像叫花子了?眼神却没离开过那雪白的大馒头。心里极是后悔刚才没趁他们不注意,拿两个馒头跑的。

要说别人看她像个小乞丐,实也不是冤枉她。此刻她一头乱糟糟的头发,白色的中衣烂了好几条口子,偏又被泥糊成了灰色,露在外面的小脸儿也不甚干净。再加上一脸和饥饿已久的狼盯着猎物一般的表情。

似这般模样的,不是叫花子又能是什么?

那妇人看她摸着肚子看着馒头的小模样极是惹人怜爱,捡起一个馒头递给她,道:“拿去吃吧。”

夫人的儿子两步上前,将馒头抢过,道:“娘,你今日已是舍了几个馒头了?照这样舍下去,我们又吃什么?”

说话间正好有人来买馒头,她儿子就将最后几个馒头都卖了。然后看也不看悦尘音一眼,拉着母亲上了独轮板车,推着走了。

月亮升了上来。银色的月光倾泻一地。

悦尘音独自一人站在空旷的大街上,摸着肚子自嘲地笑了。倘若她真是妖怪多好,此刻月光这么好,她只要吐出内丹修炼一番,那里还需要吃饭。

悦尘音漫无目标地顺着街道向前走。走不多远,迎面走来三个手拿破碗的小乞儿,其中一个道:“我白日里行乞的时候听人说明日是六月十九,观世音菩萨的成道日,集外的报国寺要办一场大法事,好多大善人都要去的。”

另一个笑着接嘴,道:“这事儿我也听说了。说是方圆百里有名的善人都是要去的。那么多善人,咱们三个不如去碰碰运气?”

剩下那一个也笑道:“自然是要去。万一再让咱们碰上个大发慈悲的主儿,给咱一两银子,那可就够咱哥三儿吃一两个月了。”

悦尘音听到耳里,想到自家也没法子可想,不如死马当作活马医,也去碰碰运气?她这个大活人也不过才卖四两银,她娘买一石米也才六百文,倘若有一两银子,怎么也够她走回杏花村了吧?

先前开头的那一个道:“那咱们得快点儿到报国寺去,我听说明日卯时要先舍粥,左右咱也无事,不如趁早去?”

另外两个人答应着,三人就擦着悦尘音的肩膀过去了。悦尘音慌忙追上去,道:“三位哥哥,带我一起去吧。”

她脑袋发热之下,就没想到万一没这样的巧宗儿可怎么办。

且说刘氏没寻着女儿,以为女儿已是被卖。心急如焚地上前,抓着吕媒婆等人问:“你们把奴的女儿卖到哪里去了?”

吕媒婆只看了她一眼。夏俊民醒悟过来,道:“你前两天是不是买了一个三岁的女孩儿家?”又让刘氏将女儿的穿着、打扮、高矮、胖瘦俱形容了一遍。

吕媒婆哼了一声,理也不理他。一旁的皂隶受了夏俊民的好处,一棍子打在吕媒婆背上,道:“还不快说!等人请你呢?”

几棍子下去,吕媒婆吃不住疼,交代道:“有,有,是有一个三岁左右的女娃儿。因她只穿得中衣,和奶奶说的不同,因此不敢胡乱承认。”

刘氏死死抓着吕媒婆的手腕。和夏俊民道:“一定是悦儿,一定是!你把悦儿卖给谁了?”

吕媒婆看她这般着急,满不在乎地笑了笑,道:“你们来晚了,她已经逃了。”

逃了?

在场的人除了刘氏,别人谁也不信。一个三岁的小娃儿,奶还没断呢,怎么就有胆子咋吕媒婆这种穷凶极恶的人眼皮子底下逃跑?

偏后面几个孩子都道:“她是跑了,我们看着她跑的。”

刘氏失魂落魄地靠着墙。夏俊民安慰她,道:“秀姑,你先别着急,说不一定真不是悦儿呢?”扭头问吕媒婆,道:“那小姑娘你是怎么弄来的?”

吕媒婆又将买悦尘音的经过说了,还特意将悦心文三口儿的长相也形容了一遍。

刘氏实是担心女儿吃苦受欺负,扶着墙转身朝巷子外跑。女儿不过三岁,又身无分文,能跑到那里去?夏俊民忙追上她,道:“秀姑,你等等。”

刘氏转过脸来看他。那眼泪就好似断了线的珍珠,一颗接一颗,不停的往下掉。

夏俊民只觉得心被谁揪了起来,连忙道:“薛家集这么大,单凭咱们两个人如何找的过来?你等等,我让长青叔他们一起过来找。哪怕是把这薛家集翻过来,也要将悦儿找到。”

一旁的皂隶听了,很是怜她失了女儿,道:“这位奶奶不如去找此地的里正,不外乎费些银子,却甚是省事呢。”

此话倒甚是在理。刘氏、夏俊民两人再加上管家和几个家人,想要将薛家集这样几千户的大集找完,只怕不要三天也要两天半。

夏俊民谢了声儿,和刘氏去寻里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