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现言小说 > 民国之错付流年 > 第六十九章 一波三折变数多全文阅读

汽车急停在了警察局门口,刘局长下车大步走进办公楼。

警察局长胡为一手拿着报纸,一手拿着大烟斗,神色十分凝重。烟灰缸里积满了烟灰。

身旁的秘书弯腰低声说:“局长您看,这事情?”

胡局长清了清烟斗的灰,幸灾乐祸地说:“老刘这小子是摊上事儿了。这个庄大山就是压不死他,也能压掉他半条命。”

秘书担心地说:“这里边写的这个厂还有您的股份,咱们不管,合适吗?”

胡局长笑道:“我是干股,本来就没投钱。没了也就没了。这点股还是当年他老刘当副处时为了巴结我而给我的。老子辛辛苦苦这么多年,快五十才混上正局长。他小子这几年走旺字,不过三十就当了正局长,他升得快,指不定得罪了什么人。也好,趁机杀杀他的威风。”

正说着,刘不一推门进来,笑道:“胡局长,在忙什么呢?”陶桥紧跟着身后。

见刘不一来了,胡局长迅速把报纸反手一扣,堆起笑意说:“哎呀,刘老弟真是难得呀,到我们这晦气地方来。”

刘不一说:“胡兄哪里的话。胡兄不知道?咱的厂子出事儿了!”

胡局长故作吃惊状:“哦,是吗?什么事?我最近忙着咧。”

刘不一扫了一眼桌上的报纸,知道姓胡的想推脱,便拾了椅子靠胡为坐下,故意压低了声音说:“有个记者偷了厂里的账册,登了报。本来也没什么,只是那账目上记了你的名字。再不想办法,怕他把你我都扯出来。”

“什么?”胡为听见可能供出自己来,当即变了脸色,坐直了身子,倾向前。

刘不一内心窃喜,不这样说怕你把这事高高挂起,于是装作紧张说:“你我的账册被偷了。你看怎么办呢?”

胡为连忙说:“我的脑子不够用,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刘不一严肃地说:“要我说,你派几个人去报社就说事关机密,要报社拿证据,还要那个记者提供线索。把东西和人带过来就好办了。东西半路不见了就不作数了。那人——”刘不一狡黠一笑,“你老兄能把死人变活,还不能把一个糊涂人变清醒?”

胡为点头道:“这倒是!”

刘不一暗自窃喜,对胡为说:“那我就等胡兄的好消息了。”起身离开警察局,脸色略过一丝笑意。

等出了警察局,陶桥对刘不一说道:“老爷,这么做行吗?”

刘不一笑道:“同一根绳上的蚂蚱,就看他怎么蹦跶了。”

果然不其然,晚上,胡为亲自来到刘公馆,心有戚戚地对刘不一说:“报馆停了后续报道。报社推说庄大山是外边的自由写手,找不到人。我和各个报馆都打了招呼,此类事关社会安定的稿件以后一律先送交警局备案。这件事一时压了下来,可我心里还是有点不安,万一那个庄大山把那有我名字的账本捅出来不就完了?”

刘不一故作忧虑,皱眉道:“是呀,所以胡兄更得提防着些。”心中暗喜,丢的账本里哪有胡为的名字,一切不过是刘不一编的一个谎言。

次日一早,金宝匆匆跑进了柳宅,门房小郑也不拦,他知道是给柳林送报的。柳林已经起床了。他每天都起得很早。每天叫醒他的不是闹钟,而是内心隐隐的刺痛。他照例站在阳台上,喝着苦咖啡,查看小柳树的长势。他虽然不知道昨天刘不一已经摆平了报纸的事,但从报童慌张的神情已经猜到或许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报童将报纸递给摆饭的席婷时,柳林也下楼来了。

金宝说:“先生,报馆不让卖那些报纸了。”

“什么?”柳林惊讶不已,虽说他心中有预感,但小孩传来的消息还是出乎预料。但柳林马上就了然了,轻笑了一下,喃喃自语道,“他毕竟是有些手腕的。”他对金宝说道,“辛苦啦,这几天你多盯一下刘公馆。”

待金宝走后,内山说道:“看样子,那边已经将事情压下去了。”

柳林点头道:“我不过顺水推舟,暗地让别的报馆转载,加印了几万张免费分发。没想到他们反应竟如此强烈,作风如此强硬。真是令人意外。”

“其实一点都不意外。”张博明无奈地说,“刘氏在申江混迹多年,盘根错节,欲以当下之民智言论,委实难以剪除其势力。”

李铮义愤填膺地说:“可是,我们好不容易才趁刘家办宴会,混进刘氏丝厂拿到了账本。师兄,你当初做记者,后来辞职自由撰稿,不都是为了揭发真相吗?难道就此坐视不理吗?”

张博明愤愤地一拳打在桌上,说道:“我当然不甘心。当初,我是下了多么大的决心才决定和这位老同学割袍断义,发誓曝光他的恶行。可如今,如今却——”

李铮忧虑地说:“难道就一点办法都没有吗?真的就让他们只手遮天,翻云覆雨?”

张博明恨恨地说:“我用的是庄大山的假名,现在他们已给各大报馆下了封口令。别说用庄大山的名字,就算换了假名,报馆都不敢印刷。恐怕他们正在四处查探,大力搜捕庄大山吧。”

李铮皱眉问道:“那怎么办?恨不能登高一呼,让事实***。”

张博明忽而抬起头,问李铮道:“你刚才说什么?”

李铮诧异地答道:“让事实***。”

张博明摇头道:“前一句。”

李铮不明所以地答道:“恨不能登高一呼。”

张博明转忧为喜,云开雾散,摇晃着李铮的臂膀,大笑道:“就是这个!登高一呼!”

李铮愈加迷惑,问道:“什么意思?”

张博明来不及与师弟多做解释,像疯了般到处翻箱倒柜地搜寻起来。他拉开一个抽屉,翻出一张报纸,大笑道:“就是它了!”

李铮好奇又不解地凑近前,却见报纸上写着:国学泰斗韩青在日讲学,广受关注。李铮疑惑地问张博明道:“你的意思是?”

张博明解释道:“你一说登高一呼,我就记起当年韩老师在范阳大学登高一呼的场景。我们之所以被封口,只因为我们是不起眼的小角色。假如振臂一呼的是韩老师,你想,会是怎样的摧枯拉朽。”

李铮喜不自胜,连连点头道:“是啊,以韩先生的威望,必定无人能堵住他的嘴。不过,韩先生自从八年前因不堪行政之扰退职后就潜心治学了,现携韩夫人在京都讲学。况且刘不一还是他的学生。不知道他是否肯出面。”

张博明坚定地说道:“韩先生急公好义。铁证确凿,先生必定大义灭亲。”说着他奋笔疾书,写道:“恳请恩师回国……”拿出一个牛皮袋,将留存的庄大山登报文章与自己的信一并封进了牛皮袋。交予李铮后,嘱咐道:“你快寄去京都,务必让韩先生尽快回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