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一路锦绣之小户千金 > 第134章全文阅读

好在抬花轿的人没有让花轿倒下去,不过是有些倾斜,童若瑶深吸一口气,没想到自己出嫁路上会发生这样的意外,"我没事儿,你看看还有多远?"

花轿是不能坐了,如果还没有到顾家,她要么由喜娘背过去,要么自己走过去。想到那喜娘也是纤细的身材,自己穿的多,又戴的多,她未必能背的起来。

"已经能瞧见顾家的大门了,可是姑娘,外面好多人..."小玉急得都要哭了。

小玉的声音顿时停住,童若瑶竖起耳朵细听,冷不防突然伸过来一双手臂,圈住她的腰,将她从花轿里抱出来。

惊呼声乍起,有人笑道:"顾兄这会子就急着要抱新娘子了,可见定是位叫顾兄魂牵梦系的佳人。"

童若瑶只觉脸颊火辣辣地,睁开眼却只能瞧见自己胸前佩戴的镜子和抱在怀里的宝瓶。又觉背心出汗,热的叫人受不了,却不敢动弹半分。

那些调笑声却接连传来,"倘或不是佳人,怎入得顾兄的眼,原是不预备闹新房,如今瞧来,这新房是一定要闹的。"

顾炎的声音传来,"大哥,小嫂子没事儿吧?"

穿着一身喜袍的顾廷煊摇摇头,虽怀里抱着一个人,步伐却依旧稳健,压低声音道:"你去看看那轿子怎么回事儿。"

顾炎点点头,下去办不提。这边喜娘笑容讪讪的,到了顾家朱红色大门前,叫顾廷煊将童若瑶放下。早有人预备了火盆,炭火红彤彤的闪着浅浅的淡蓝色火焰,童若瑶抬脚跨过去,后背上的力道让她没有摇晃就站稳了。接着宝瓶被喜娘拿去,叫人摆放在新房里头,又将大红色绸缎塞进童若瑶手里。

童若瑶低头看着手里的红绸,另一头在顾廷煊手里,引着她一步一步迈向顾家,抑或是迈向未来漫长的好几十年。耳边很吵很闹,却总是听不真切都说了些什么。一直到拜堂结束,耳边喧嚣渐渐远去,童若瑶终于回过神——就这样,她嫁了,完成了女人的第二次投胎。

步入新房,喜娘又说了些恭喜的话,屋里丫头将早预备的红包送上,便请喜娘出去入席。终于彻底安静了,这会子客人都吃饭去了,没有人过来,童若瑶在软绵绵的喜床上坐着,留神细听也只听到一个脚步声。想来定是小玉,便道:"小玉给我倒杯茶来。"

竟无人回答,却听到有人在倒茶,接着传来一阵脚步声,童若瑶低着头一瞧,那分明是一双男人的脚。她刚才,刚才觉得背酸痛,还自己揉了揉...

殊不知,她这样自然而言的动作,让顾廷煊紧绷的下巴慢慢放松。花轿的意外并没有让她惊慌失措,依旧能沉稳地完成整个礼程,而现在,她的表现亦在他意料之外。

不就是倒了一杯茶,童若瑶大大方方地伸手接住,一手将红盖头略略撩起一点,一手端着茶杯吃了几口。水温适宜不烫口,味甘而口齿留香,不觉又喝了几口,直喝到底朝天,将茶杯送出去,却是小玉接住了。

"如果觉得不适,就把头上的东西拿下来。"

这是顾廷煊离开新房说的第一句话,也是今天和童若瑶说的第一句话。喜娘千遍万遍叮嘱她,红盖头要等新郎官用秤杆撩开,行了最后的礼才算是完成了整个礼仪过程。他却轻描淡写地叫她自己拿下来?

小玉捧着空茶杯,目送那高大的背影离开,才惊觉自己握住茶杯的指骨泛白。她如此,可想而知四姑娘的感受了!先有花轿意外,如今又说出这样的话来,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姑娘,还渴不渴?"小玉镇定下来,低声问道。

童若瑶摇摇头,小玉将茶杯放下,走到门口看了看外面,只有院子门口两个小丫头垂首而立,转身走到童若瑶身边,道:"姑娘,既然姑爷那样说了,就把盖头暂时拿下来吧,这屋里反正也不会来人。"

小玉却比自己还生气,童若瑶笑了笑,想起花轿出事,顾廷煊抱着她进门的事儿,兴许他也是好意吧,或者,只是天杭的礼与上京不同。拿不拿下来这会子却在自己,想了想还是算了,"你也累了,歇歇吧,我没事儿。"

小玉不服气地哼了一声,恰好有丫头进来,笑着和小玉说道:"姐姐一路辛苦,外面已经开席,姐姐先去用饭吧。这里奴婢守着就成。"

小玉看了看来传话的丫头,不过十三四岁,里面穿着杏色夹袄,外面套一件浅绿色褙子,梳着丫头双角发鬓,笑起来嘴角一对酒窝,很是亲切。心里便生出几分好感来,扭头看了喜床上童若瑶一眼。

小丫头忙笑道:"奴婢名叫翠珠,是九爷屋里的,盈袖姐姐和红袖姐姐一个家里出事,一个去夫人那里了,九爷不放心,就叫奴婢过来。"

小玉蹙起眉头,顾家九爷指的是顾炎,再看翠珠的装束,也不是一般的小丫头,那便是九爷屋里的大丫头。而她说的红袖和盈袖应该是四姑爷屋里的大丫头,今天顾廷煊大婚,大丫头却都不在。

童若瑶的话传来,"小玉快去吧,我这里没事儿。"

小玉点点头,翠珠紧几步走到喜床五步之外,福福身笑道:"奴婢翠珠给二奶奶请安。"

"起来吧,有劳你给小玉带路。"红盖头下,带的笑意的嗓音传来。

翠珠微微一愣,随即明白新二奶奶不想有人在屋里吵着她,便笑道:"好,奴婢带小玉姐姐过去。"

脚步声渐渐远去,童若瑶才彻底放松了身体,有了时间细想今天发生的事儿。没听过迎亲的花轿出事的,何况是这么短的路程。顾廷煊是顾家大房长子,顾老夫人的长孙,顾老夫人一把年纪几次拜访童家,可见是格外疼爱长孙。想来想去,也只能证明一点,关上大门的顾家还不如童家平静。(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