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现言小说 > 抚摸逝去的日子 > 改变就是革命全文阅读

改变就是革命

经过了农村从春种到秋收一个轮回的生产劳动以后,每个知青的内心都有了几乎相同的感受,也由此对自己的行动产生了近乎相同的反思。为此,让我们翻开一九六五年四月十七日的《黑龙江日报》,读一下当年“下乡插队知青马桂兰的一封家信”便可略见一斑。

编者的话:这是下乡知识青年马桂兰近日写给她的哥哥和嫂子的一封家信。她的哥、嫂分别在哈尔滨市经济委员会、哈尔滨师范学院工作。我们征得他们的同意,将信摘要发表在这里。

马桂兰是哈尔滨第十三中学高三的学生,学生会副主席。去年一毕业,就满怀革命壮志,和其他同学一起到双城县水泉公社仁义大队集体插队,当上了一名光荣的农村社员。她的这封信,真挚、朴实、生动地谈了自己下乡务农的思想变化和体会,并提出了知识青年为什么要到农村去,怎样在农村扎根、发挥作用等问题。这无疑对已经下乡、回乡的知识青年或农村的青年以及家长们来说,都会有启发的。我们希望大家都来读一读这封信。

哥哥、嫂子:

你们好!

上次回家时,二哥问过我:“你真是要在农村生活一辈子呢,还是为了去‘镀镀金’?”说实在的,当时我虽然嘴硬地说:“当然要当一辈子农民啦!”可内心里,还有些矛盾的想法没有解决。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可以好好谈谈了,作为向你们的汇报。

在去年高中毕业时,我响应党的召唤,志愿到农村去干革命!来到仁义大队插队的时候,内心里是多么激动啊!我们受到了当地干部和社员的热烈欢迎。当时正赶上割大秋,许多活计虽然都比较重,但因为怀有革命热情和干劲,纵使手拿镰刀磨起了泡,割地弯腰累得酸疼,也丝毫没有动摇革命的意志,反而觉得农村的劳动生活过得很有意义,自己选择了一条最好的革命道路。

可是不久,随着农活儿的变换,我的思想开始不平静了。秋收结束后,不再像割地时全队男女社员在田野里那样挥镰竞赛,也没有在场院里赶磙子、起场那样热烈的气氛了,而是天天坐在生产队屋子里搓苞米、选豆种,前后总共有两个月的时间。我想,我们到农村来是革命的,应该轰轰烈烈地干一场。可是现在呢,每天就一粒一粒地选这个!这也算革命吗?难道我们知识青年在农村就是这样发挥作用吗?

在农村生活的这段时间里,还有过一些不大顺心的事情。比如下乡前,我在理论上能认识到和贫下中农结合的重要意义,你们不是也再三嘱咐我:“实现革命化,首先要解决依靠谁的问题”吗?可是,当真正和农民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又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了。我曾觉得有些农民连话都“不会说”,有的社员不讲卫生,还有的社员动不动就因为一点小事跟别人吵起来,我在一旁听着很不是滋味,甚至默默地在心里问自己:“你真的要在这些人中间生活一辈子吗?”

哥哥、嫂子,我记得在话剧《年轻的一代》里林岚说过一句话:“只要是一颗强有力的种子,在什么土地上都能发芽,越接近实际,根就扎的越深。”可我到农村来,为什么没把根扎到贫下中农中去呢?我对照自己的思想,再一次读毛主席著作,从中找答案。我带着问题学起来,感到如饥似渴,思想上几道关闭的门,终于用几把不同的钥匙打开了。我们不仅仅要从政治上理解依靠谁的问题,还要从思想感情上解决和他们打成一片的问题。这种感情的变化,必须从行动上自觉地进行思想改造。我把毛主席的教导——“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这句话牢牢地记在心上,并用它指导自己的行动。

虽然我在这里的生活才刚刚开始,但对“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这句话的理解比在学校里的时候深刻多了。

劳动之余,我们和当地青年一起学习,一起唱革命歌曲,一起读红书、排节目。我们给他们讲团课以后,有十多个青年写了入团申请书。

为了实现大丰收,大家组织起了“突击队”。前些日子畜力紧,我们就自己拉车送粪。我们还打算引进苞米新品种,试验混种和合理施肥。

在这方面,我还希望你们多多帮助,常寄些好书给我吧!

到农村一年来,我确实感到自己是成长了。我置身于“三大革命运动”,越来越多地想到祖国的富强,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

目前,我们的农村还是比较艰苦的,我们的国家还存在着“三大差别”。为了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为了消灭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这三大差别,农村多么需要我们知识青年,而知识青年又多么需要农村哪!

请你们放心吧,我能够按着党的需要,在农村生活一辈子,劳动一辈子,革命一辈子!

此致

敬礼!

小妹桂兰

四月十日

知青马桂兰给哥、嫂的这封信,其切身体会,其思想感触,其自我革命的意识,其“为革命而吃苦”的乐观主义情怀,无一不是当时我们每一个下乡知青所经历的思想改造的心历路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