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穿越三从四德 > 2、姚府之行全文阅读

姚氏,闺名叫做姚含章,她爹姚孙森就是姚府的大老爷,现带着家眷在浙江龙泉任上。如今府里管事的是她二哥姚华章,姚家门风就是小姐也从小读书,男子更是以仕途为要,只有她这二哥脾气最是无拘无束,虽一样读书,却不热衷功名,年少时五湖四海的到处跑,偏偏姚老太君却当他心肝一样,现叫他管着家中的田产店铺。

轿落在姚府角门,门房见姑奶奶带着姐儿来了,忙叫人进二门去报,又有两个看门的婆子赶忙出来迎接。姚氏带着张涤清才走进垂花门,就见二嫂方氏领着一群丫头仆妇迎了出来,姑嫂一番寒暄,相携着进到老太君房里。

姚氏进门就跪在祖母座下磕头,老太君含笑受了礼,问了张英的差事,又叫把囡囡抱过来细看。张涤清出门时奶娘给换的桃红灰鼠袄,外面披着大红羽纱的斗篷,映着白生生的小脸十分可爱。老太君见她打扮的齐整,也不似往日病歪歪无精打采,就夸了两句,叫抱到炕上来暖和。

张涤清让奶娘抱了一路,又热又拘束,一到炕上就自己挣扎着站了起来,也不闹人,只扶了炕几转圈。那炕几上垒着几卷佛经,一套茶具,她一打眼觉得像是景德镇的青白瓷,就围着那炕几细看,越看越真,心道这青影十分难得,一般只做清供玩赏,这府里竟信手拿来喝茶,也不怕失手跌碎了,便留心细细打量屋子,看那老太君满头银发上珠环翠绕,举止雍容,形容富态,身边的几个丫头也都穿戴华丽,表情舒展,就知这姚府富贵非常——张英做着从四品的官,家里吃穿用度也没有这么精致的。

不一会,府里的几位哥儿、姐儿都过来请姑妈的安,姚氏把带来的礼物给侄儿、侄女分发了,见少了大房的清芬。问及,知道是伤了风,姚氏就荐了前几日给囡囡诊脉的王太医。

囡囡胎里带出来的血气弱,十天倒有五天病着,如今能抱出来见风,都道那太医高明,便差人去请。

姚氏得了空,便跟老太君说:“正要请祖母给这丫头取个名字,沾您的福气,兴许就压的住她。”老太君就叫拿八字来她看,姚氏写在纸上,老太君又叫翻历书,查实五行里少了一行,想她一直体弱怕就落在这上面,就道:“这孩子命里缺水,自然要给她补上才能太太平平的,不如就叫龙哥,兴云布雨,正管着水,让这名字托着,往后必能生龙活虎的。”姚氏自然高兴,谢了祖母。

张涤清打到了这个地方就一直疑惑这是什么时代,见那历书看完后叫老太君随手搁在了一边,十分心动,挨蹭着过去,装作玩耍自顾自的翻了起来,只见那历书封面上写着大夏大统宪历,翻开以后里面是朱墨二色套印本,日期为墨色,注释为红色,所有日期都是以大夏昌平二十三年开头,之后是几月初几。

“大夏”?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世袭王朝代?张涤清看看屋子,断定绝不可能。凭这这间屋里的摆设,可知她身处的这个时代物质财富积累是很丰厚的,在那个夏朝就是大禹他老人家也用不上。

想到这不由疑惑起来,她是考古出身的,立时就能把中国古代历史年表背出来,跟夏沾边的还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西夏,她细看一屋子女眷的穿戴,除了女子都不缠足,汉族特点十分明显。

那么这个大夏究竟是个什么奇怪的地方呢?她推测无能了。

吃过午饭,姚家二奶奶方氏就陪着姚氏去各房走动,转了一圈,又请姚氏到她房里坐坐,再喝一杯茶。姚氏看天色不早就说:“不喝茶了,再来的吧。”就要回去辞老太君。

方氏便道:“我听说何家阖府要到南京任上去,瓒哥的婚事定了日子没有?只怕现在不定,就要耽搁三四年了。”

原来,张家长子,张廷瓒,早定了雄县令何如谦府上的小姐。何如谦在任上得了绩优的考语,已谋了升迁,过了年一开春便要去南京赴任。何府二姑娘何婉今年15岁,要是跟了父亲去任上,将来送亲多有不便,等任满回来年纪又耽搁了,就想探探张家的口风。

姚氏知道二嫂的娘家跟何如谦家有亲,嫂子既然这样问,必是何家递了话。因这事还要回去跟张英商量,就说:“既如此,倒要遣人去问问,我回去商量我们老爷,若是何家愿意,便赶在他们赴任之前办了。”

方氏听了点点头,叫了丫头回房去取给瓒哥儿、玉哥儿两个做的大毛衣裳,说道:“今年铺子里收的几张好皮子,你哥哥特叫留下来做两套衣裳穿。”又说:“给小囡囡的那件风毛出的不好,你们家闺女娇贵,怕扎了脸,我叫拿回去改了,等做好再差人送过去。”姚氏谢了嫂子,一同去见老太君。

姚太君正歪靠在炕上,逗着小囡说话,见姚氏要回去,问道:“什么时候再来?”姚氏含笑答道:“等过了年,初三日就回来看望祖母。”一打眼看见囡囡水红小袄外面挂着个翠玉的蟠龙挂件,知道是祖母所赐,忙谢了赏。

姚太君道:“这挂件原是一对,方家的然哥儿属大龙,给了他一个做百日,那时你祖父还在,这一晃也是五、六年的事了。他们方家不出仕,如今都回了原籍,也不知道见得着见不着了。”说着就要落泪,方氏在一旁听着提起娘家来更是伤感。

姚氏看一个挂件惹得两人伤心,忙笑着打岔道:“这么通透的翡翠如今到哪里找去,老太君也太会藏了,我竟都不知道咱们家有这样的好东西,还有多少不如全给了我吧,孙女替您收着,省的霉坏了。”

姚老太君就啐了一口道:“你这猴儿,没个餍足的,等你老子娘回来,找他们要去吧。”又道:“天色不早,怕你家老爷要下值家去了,这就回去吧。”姚氏笑吟吟答应着,看奶娘给囡囡穿戴好才给老太君行了礼出去。

老太君屋里的如意送出来,说是老太君一时想起来库里还有几匹羽纱羽缎,叫给姑奶奶带回去过年做衣裳穿。姚氏就差婆子跟着去取,一行人走到二门,上了轿,径直回家去了。

晚上跟张英说了老太君给囡囡起了名字叫龙哥儿,张英想了半晌,提笔写下廷珑两个字,道:“小名就叫龙哥儿,大名随她兄长排行叫廷珑吧。”

姚氏看了,觉得好,也没辜负老太君的心意,又跟张英商量廷瓒的婚事……

张涤清听着张英夫妇郑重的给自己取了名字,心里却十分烦躁,从来到这她心里就一直惶惑不安,没什么归属感,她不知为何而来,总觉得或许跟她来的时候一样,说不定什么时候一觉睡醒又回去了,所以,除了费心做些避免自己露馅的事以外,一直持消极抵抗政策。给她吃什么她就吃什么,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对什么也不关心,也不想改变什么。

看到姚氏费心照顾她,也不是不感动,只是仍旧无法和她想要回去的愿望抗衡,且不说那边还有生养她的爹娘,单说她来的这个地方也够让人头疼的了,此地风俗类似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规矩束缚多的让人寸步难行。社会的标准是以男权为中心制定的,女子附属于男人,出嫁前是某个人的女儿,嫁人后是某个人的妻子和某个人的母亲,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经济自主权。

她很幸运,寄身在一个富贵人家的女儿身上,吃穿不愁,寒暖不忧。可是受了二十多年现代教育的她,除了吃饭穿衣,总还有更高的追求。

她信奉自尊自爱,独立自主,可时代注定了这里的女孩子一生样样事情都由人摆布,任何的不听从,不服从,都会受到舆论的抨击,宗法的制裁;她相信恋爱自由,婚姻神圣,可是这个地方男女有情,是比她那个时代当小三更不要脸的行为,法律也不保护婚姻的纯洁性,如果男人愿意,大可以三妻四妾的弄回家里开茶话会,这个她真受不了,光想就觉得头疼。

凡此种种,她实在不知道,在这样一个古代女孩身上,还能有什么样的追求。她学的是考古,优势是精通古代文献,可是看得懂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她又不能考古代公务员!

想到这里张涤清心烦意乱,如果要是永远回不去,那她怎么办呢?这个社会提供给女性的唯一的正当职业就是相夫教子,除此之外的营生都是贱业,她还不想沦落到下九流的范畴里。理智告诉她,如果回不去了,那么随分从时,顺应这个时代对女性的要求,像姚氏一样做个贤妻良母才是最有前途的,只要不出错,起码她有家族宗法的保护,可以保证自己的地位不可动摇。

那么,做一个贤妻良母,她又具备哪些特长呢?她来自一个机械化大生产,社会分工异常精细的地方,想要深入了解任何一个科目都要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一个人能够掌握一个领域的知识,就很了不起了。她是点心店老板的女儿,家里给她灌输的学习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超越自身的阶级,光宗耀祖。她不敢让辛苦劳作的父母失望,只得努力上进,除了苦读没有培养过任何课外特长,琴棋书画,她只会欣赏,不会操作。烹饪,她很会吃,也能把东西做熟……得益于给父母打下手,她倒是会做很多种点心,不过,她可从没见过姚氏下厨,看来这个技能对做个贤妻良母也没什么太大价值。

抬眼见姚氏正笑微微的和张英有商有量的说话,想着姚氏倒是个现成的师傅,一言一行堪称典范,而且驭夫有术,看张英结婚这么多年,也没有纳妾娶小就知道了,不过,这跟她那乏味寡淡的爹自身的性情也不无关系……

咳!还是不要诋毁他了,要不是能做他的女儿,托荫于他的庇佑,说不定,她现在正为了一日三餐发愁呢,哪有时间在这里伤春悲秋,为遥远的将来可能会遇人不淑苦恼呀。

知道整天纠结于“我是谁?我为何而来?”是无意义的浪费时间,与其吃饱了撑的在这里浪费脑细胞,不如先做最坏的打算,为回不去做些准备,储备些有用的知识,致力于打造一个有利于我的生存环境。毕竟她不知道怎么才能回去,那么在这个世界里就要学会这个世界的规则。张涤清想通了这点,顿时心境一变,觉得有必要现在就开始着手把时间利用起来。

那么,首先,她得学会走路!

于是,姚氏很快发现女儿自打病愈,像开了窍似地伶俐了起来。从开始要人扶着走,很快就会自己挣扎着走路了。学说话也有进步,已经进入了自主造句的阶段……

张涤清也发现,只要想通了,做这个即将两周岁的大家闺秀还是满惬意的。

哦,她现在叫张廷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