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现言小说 > 重生在豆蔻年华(上部) > 23、天灾人祸 下全文阅读

大概是在这个灾难频发的年头,国家太需要树立一些正面的典型人物了。a市洪灾筹款的时候,有一位年纪不到十五岁的小女生捐款两万多元人民币的新闻不胫而走,震动了整个a市,某一日的市晚间新闻,还请出了那日苏夏捐善款时候在场的中年男子细细描绘了一番苏夏的外貌,并对她捐大额善款却匿名的行为大赞赞扬。

这则新闻登出后,曾引发了a市市民的讨论,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二:一个是这个女孩子是谁,年纪这么小,是哪个学校的学生?二是,她的这笔大额金钱是从哪里来的?不会是看到受灾的人民,感觉到同情所以偷了父母的钱来捐款吧。如果这女生真的是偷拿了家里的钱出来捐款,那这件事已经出现了这么久了,这女孩的家长肯定会站出来,说捐款的女孩就是他们的女儿。但是新闻出来了这么久,话题中心人物却迟迟都没有站出来,原本还觉得这则新闻是炒作的市民们对这位匿名女孩的家庭的好感也一下子涌了上来,即觉得这女孩子是个心地好的人,又觉得这个家庭想必也很是开明。

不久后,省电视台,主流报刊也登出了这则新闻,大大夸赞了捐款人是新一代雷锋人物,品格高尚,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如果国家有更多这样的青少年存在,那么中国的强大指日可待。在苏夏成年后,80年代出生的人已经全都成年,肩负起了社会责任,也摆脱了媒体“一代不如一代”的骂名,换成是90后的青少年们来承担这些。

但是现在才只是98年,八十后最早出生的那一批还都在叛逆的年龄。抗争教育制度,谈恋爱打架——在现在的成年人眼里,是处处都是不是。在这个主流媒体多对80后青少年指责纷纷的年代,这位年仅十四五岁的女生一下子成为了80后青少年中的正面人物。

媒体越是关注的厉害,对苏夏的挖掘就越是厉害。本来苏夏的身份是不容易暴露的,但是那日取钱的时候在储蓄所的那一幕,却是让当时在场的人都了解到了捐款人就是苏夏。于是在媒体刻意的调查下,苏夏的身份不意外的被媒体曝光了出来。

市重点中学的学生,成绩优异,考试次次都是年纪第一名。是老师同学口中交口称赞的好学生,却也是近期大红大紫的匿名大额抗灾捐款人,在细究这笔钱来源的时候,更是找出了苏夏原来还是一个小作家的证据!

记者们的上门采访,媒体的争相报道,亲戚朋友的惊异目光,老师同学的友善关注……就在苏夏一个不注意的时候,她出名了。

每日走在路上都有人看,到了学校则会被同学们团团围住,让她一遍又一遍的讲述自己挣钱,取钱又捐款的过程,和她自己的心情。家里一下子突然热闹了很多,许久不见的亲戚朋友们纷纷找上了们,叙旧的同时顺便打听:你们家夏夏都有这么多钱拿去捐了,你们最近在哪儿发财啊?

虽然轰炸式的传媒关注已经在洪水终于褪去的时候,将目光转移投向了一系列的灾后重建项目,苏夏还是饱受了一把做名人的苦果。是的,这就是苦果。明星们出名有人关注,还可以换来广告合约,换来一笔笔的钱。她被关注,可是一分利益都没得到,家里面还惹来了一群打听他们现在家庭情况的亲戚。

或许唯一可以称得上出名带来的好处就是,她能够为父母的从商换来一些名气上的资本。

如果说98年第一件让苏夏感到痛心的事是洪水灾害的话,第二件事就让她感觉到愤怒,那就是,印尼排华事件。

说是排华事件,其实是一场不亚于战争犯罪的大屠杀。在印尼总统苏托哈的指使下,印尼军队和暴民对在印尼的华人展开了一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屠杀整整持续了三日之久,所有在印尼生活的华人无一遭到例外。

这件事其实发生到年中,但是到年底的时候,才渐渐在普通民众之间传开。没有几家媒体敢将这则新闻发布出来,因为在官方,印尼依旧是我国的好兄弟,政府不允许国内出现过多的反印尼声音,因为这不利于邦交。纵使官方封杀着,印尼暴民屠杀大量华人的消息还是不可避免的在大江南北传遍,多少的愤青写信向政府抗议,□□也有,都是希望政府能够动用武装力量,为海外华人同胞们讨回一个公道的。

政府最后如何做了,普通民众是不知道的。在官方,在明处,这成为了永远的一个谜,但是在暗地里,苏夏希望,并且宁愿相信着:国家其实没有放弃为国人报仇,和平发展的国策让国家没办法在明处为同胞争取什么,但是在国民看不到的地方,或许正有一只正义的手,为他们讨回公道。

苏夏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周围的大人们有讨论这件事的人,但是他们却不会当着她的面讨论。学校里的老师们偶尔也会谈论起这样的信息,但是对于跟苏夏同龄的同学们来说,却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一件事发生。

苏夏自己收集着关于这件事的所有新闻,剪报,宣传单。然后将这些东西拿给同学看,她能做到的虽然不多,但是要尽自己最大的可能,为周围的人种下种子,这样的话,不管未来什么时候浇水灌溉,他们总有发芽的一天。

或许是因为她的行为做的太明目张胆,班主任,教导主任分别找她谈了话。张巧芝先是对苏夏最近时段的作为表示了一番惊讶,叹道就算是她那个年纪的人,很多人对这样的事也都是听听说说罢了,没几个会说到做到。

然后又语重心长的说苏夏:“看你平时一副乖乖牌的样子,老师说什么就听什么,学习也好,性格也好。我真是没想到你内心是这么……热烈的。从我知道你是那个匿名捐款的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惊叹自己的眼光什么时候变差了,竟然看不出来你的内心真实的是个什么样子。然后又是这件事……老师知道老师的很多话你们都听了很多遍了,从我这里,从你们父母这里,都不当真。但是我还是要说,你才十四岁,未来还很长,不要因为一时思想的偏激而走错了路。虽然说你现在是早了点……呃,不过你们这些八十年代后出生的人,经历的接受的是要比我们那一代人多的多。或许你现在正是叛逆期也不奇怪——叛逆期你肯定懂吧,遇见什么不顺心的事就激动个半死,凡事总喜欢跟长辈唱对台。我看过你的书,实在是不理解你那么小的孩子,脑袋里怎么装了那么多的东西……”

张巧芝拉着苏夏絮絮叨叨的说了足足两个小时,话虽然多,也不连贯,但是意思苏夏是懂的。她以前认为苏夏跟普通学习好的女孩子没什么两样,性格温顺,懂的不多,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异。却在短短的时间内发现苏夏跟她预想中的样子完全不一样,甚至更复杂更难懂。所以她就为这种突兀的改变找好了借口——瞧,苏夏是叛逆期到了。叛逆期的小孩子,确实是思维奇特的很。

苏夏无奈的对张巧芝做出了承诺,说她以后会注意一点,不再做行为偏激的事。当然,这其中的承诺,哄张巧芝的占了一大部分。无论如何,张巧芝是松了一大口气,末了,送给苏夏一份不轻的礼物:今年萌芽周刊举办的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成果非凡,挖掘出一大批具有潜力的小作家,受到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从明年开始,新概念作文大赛将继续剧情,而a市第一初中,则推举苏夏作为选手之一,参加明年的作文大赛。

萌芽和新概念,这确实是两个熟悉的字眼。只不过往昔都是从网上,从报纸上看到关于这两者的信息,苏夏还从未想到过自己也有参与到其中的机会。新概念作文大赛入围都是按年龄分组的,a组是应届高三以及高二的学生,b组是高一以及初中学生,c组则是除了中学生以外的30岁以下的青年人。

苏夏按照年龄分组是在第二组,但是她的头脑和思维却是属于第三组的。这样去参赛,无疑是占了一个大大的便宜。其实就算不用学校推荐,她自己投递作品去参赛一样是可以的,但是前缀上挂了学校的名字,除了代表着她是全校最出色的人这一份荣誉之外,还多了一份责任:为校争光。

苏夏含笑接受了学校的这件委托,并且保证说自己明年争取取得好成绩,然后才被张巧芝从办公室里放了出来。

站在办公室外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回想着过去半年中堪称起起伏伏的生活,苏夏也不知怎的,脑海中突然就灵光一闪。第二本书要写什么,她大概心中有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