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贾敏的红楼生活 > 88、第八八章 离析全文阅读

贾敏一行坐车回家, 半路上霁玉就去请大夫过府给贾敏看伤。上了药,包扎好伤口之后, 贾敏让对着她垂泪不已的三玉,和满脸愤慨的清玉、霁玉下去休息。贾敏靠在靠枕上闭目养神。直到出孝, 贾敏一家再没有出门,贾敏一直安心在家调养身体。而三玉和她身边的丫头开始和针线作奋斗。

这日漱玉来看文姨娘,文姨娘让连翘倒茶上来,拉着漱玉的手,看着手指上的针眼,心疼的命黄芪拿药膏来,一面给漱玉上药, 一面道:“姑娘虽忙着绣那件八仙过海的插屏芯子, 但是也别累着了,仔细眼睛。前两日我让人去配了几副明目的中药,等姑娘一会儿走了之后将它带走,回去让丫头煎了喝了。”

漱玉皱着眉头, 苦着脸道:“又要喝药?太太那边找人给我们开了一大堆的药, 没病没灾的,灌一肚子苦药汤子,吃的我已经难受死了。怎么姨娘你也跟着太太学?”

文姨娘看着出落的灵动可人的漱玉,笑道:“可是胡说,什么死不死的,小小年纪就把这个字挂在嘴边,没的犯忌讳。太太请的可是太医院的妇科圣手, 开的都是类似于四物汤这种调经养身的汤药,并不伤身,喝了反而对你们大有益处。将身子养好,对你们将来大为有利。……太太这辈子就是吃了这样的苦头,三十几岁才生下你二姐姐,然后又生了你二哥哥。若是太太早些生养,何至于老爷死后,被人屡屡欺到头上来?”

提起这个,漱玉轻哼了一声道:“都是贾家不好,还是太太的娘家呢,竟然在姑爷死后,欺负自家出嫁的女儿,真是让人闻所未闻,大开眼界。没想到太太那般和善的人,竟然出于‘吃人不吐骨头’的贾家,真是令人惊讶,让人不敢置信。嘻嘻,我都怀疑,当初贾家的那个老太太生太太的时候,是不是抱错了?”

“和善的人?”文姨娘没想到有一天她也会赞同将这个词用在贾敏身上,她伸手抚上漱玉的头,道:“你只看到了贾家欺负林家,那是因为贾家是至亲,欺负了林家,有太太在,不管怎么样,哪怕是敷衍,还都给个说辞。在你没看到的地方,林家受的欺负连个说法都没有,只能忍气吞声。自从老爷去世,为了避免惹人觊觎,太太将好多铺子、庄子都变卖了,原本值一千多两的铺子,贱卖不到八百两。若非太太见机快,出手早,现在出手,恐怕六百两都卖不到了。”

漱玉慌了,忙问道:“那咱们家现在岂不成了人家嘴里的一块肥肉?”只有稚子女流的林家好欺负,不吃白不吃,但是若是林家没了,她这个林家的三姑娘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文姨娘笑笑,道:“你放心,林家没事,安稳的很。虽然林家男丁少,宗族靠不上,唯一的姻亲贾家又使劲占林家的便宜,看着林家好欺负似的。但是官场上最忌讳一点,那就不轻易结仇,若是结了仇,就要一棍子将他打死,否则打蛇不死反受其害。

还有一句话,那就是‘莫欺少年穷’也是牢记的。何况太太已经收缩了林家,而大爷和二爷拜了弘一大师为师,虽然太太和弘一大师都没往外说,但是有心人只要一打听,就能打听到。弘一大师现在皇觉寺里,当初是忠顺亲王和礼部尚书亲赴扬州以半幅銮驾,皇上出宫亲迎回来的,皇上待之都甚恭。听说弘一大师不仅常常被请进宫里,而且皇上还常常出宫去皇觉寺呢。

大爷和二爷别看现在还没进朝堂,但是说不定见到皇上的机会不比那些朝臣少多少。这京城里的人家但凡有点眼光的人都不会来欺负林家,只有贾家,仗着是林家的姻亲,觉得林家不能拿自家怎么样,所以才没脸没皮的欺上来。”

漱玉目光亮晶晶,如同星星眼一般看向文姨娘,赞道:“姨娘,你懂得真多。”

文姨娘笑笑,道:“这些都是你老爷说的。当年你父亲中毒回扬州,你们还在京城没赶过来的的时候,你父亲在病榻前,将他死后官场上的异动和林家所处的处境基本上都考虑到了。他担心你们赶不回来,或者回来之后,他说不完全,就把他先考虑到的讲给我听,让我按照他的话一条一条的写下来,然后,等你们过来后,将这些东西给二爷。”

“哦。”漱玉露出一副“原来如此”的神情。文姨娘,让黄芪和连翘守在屋外,然后道:“今日叫你过来,是想和你商量一下你的终身大事。”顿了一下,见漱玉虽然羞红了脸,但是却露出仔细倾听的模样,文姨娘才道:“眼看就要出了孝了。你和你大姐姐、二姐姐年纪相差不大,将来怕是要一同论亲。不管是嫡出还是庶出,你大姐姐还有你二姐姐,都有个同胞兄弟可以帮衬,而你只有你一个。虽说你和你大哥哥、二哥哥感情不错,但是到底不是一个肚子里出来的,所以你的婚事是我最忧心的。”

漱玉欠了欠身子,羞涩的低下头来,低声道:“姨娘浑说什么?女儿出嫁还早着呢!上面的还有大姐姐和二姐姐呢,她们还没论婚,哪里就轮的到我?何况太太仁厚,女儿所见的姑娘,从没有哪个庶出的像我们这般,我和大姐姐是真真的按照嫡出的姑娘一般教养的。太太早就说过不会亏待我和大姐姐的,我相信太太不会食言的。……”文姨娘轻笑着打断她,道:“你二姐姐不用你操心,太太早已经定下了人家。只等出了孝媒人上门来了。你大姐姐那边太太心里也有了稿子,现在就差你了。”

“咦?”听说黛玉的婚事已经定下了,釉玉的也有了谱,漱玉瞪圆了眼睛,惊疑的望着文姨娘道:“姨娘,你乱说的吧?我们还在孝中呢?哪里会有人冒大不韪来提婚事?怎么就定下来了?……姨娘你说的该不是贾家的宝二表哥吧?那是不可能的。就太太和宝二表哥母亲那么僵的关系,太太怎么可能会把二姐姐嫁过去,而且宝二表哥白长了一副好胚子,那么大的人了一点担当都没有,整日就知道在内帏厮混,也不是良配。”

文姨娘笑笑,道:“我的漱儿长大了,原本我还怕你被贾府的富贵迷了眼。如今看来,我可以放心了。……我说的当然不是他。至于你大姐姐二姐姐定下的是谁,你先不用管,我和你说的是你的事。虽说是‘高门嫁女,低门娶妇’,但是你父亲不在了,你的两位哥哥又不是同胞手足,所以我给你选择的是低嫁。姨娘帮你相中了姚家的那个来国子监读书的姚万里。你觉得怎么样?”

“什么?姚万里?那个黑炭头?”漱玉听了文姨娘提出的人选,一下子跳了起来,因为过度惊讶,声音拔高了不少,听着不免刺耳。漱玉察觉自己反应有些过度,赶紧又坐了下来。

文姨娘看漱玉的脸色,知道她不愿意,轻叹一口气,道:“才夸你有长进,你这会子又露了怯。我只是将他列为备选对象,他若是不能中举,我才不会把你许给他。”漱玉嗔道:“就算他中了举,我也不嫁?京中那么多人家,姨娘你也选个靠谱点的,一个商户出身的子弟,而且还生的那么黑?”社会主流是白面书生吃香。姚万里中等个子,五官端正,身体康健,肤色微黑。虽然一身儒衫,但是看上去并不太像读书人。

“生的好又怎么样?又不当吃,又不当穿的。你刚也说太太娘家的那个宝二表哥只是生的胚子好,却是绣花枕头一个,一点都不中用。姚万里又不缺胳膊少腿的,只是稍微黑了一点,但是五官还是挺端正的,说话办事挺有章法的,人情往来也通透,是个能支起门户养得起家的。……”

文姨娘见漱玉低头不语,知道她并没有把她夸赞姚万里的话听入耳,深吸了一口气,叹道:“漱儿,你的心气也不要太高了。此一时,彼一时。要是你父亲还在,我们就是闭着眼睛挑,也挑不到他身上。可是你父亲已经过世了,虽然被朝廷追封了太保,画像入了功业阁,说起来好听,听着也体面,但是那只是虚名,只能作为炫耀的资本,却不能给你的婚嫁增添多少砝码。说一千,到一万,人家看的是咱们府里现在的情形。如今阖府里只有二爷身上有一个五品的爵位,你又是庶女,又没个亲兄妹帮扶,纵使想要高嫁,又能高嫁到哪去?京中权贵如云,家世良好,年轻有为的少年进士,哪里轮的到我们头上?”

“若是选那些出身贫寒的,就是中了状元,授官才是从六品翰林编撰,榜眼和探花授官为正七品翰林编修,七品官俸一年才四十五两,禄米四十五斛,这点子钱,也就将够买你身上这件十样锦妆花遍地金通袖袄。买了袄子,你们就不吃不穿了?何况前三甲若是未娶妻,也轮不到给咱们家做女婿!虽说‘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人’,但是也不要忘了‘贫贱夫妻百事哀’。”

“我之所以选中姚万里,就是因为他商家出身,家资富足。他中了举,就算不能更进一步,家里只要肯花钱打点一下,走走门路,他也能弄个官做,这样的话你们吃穿不愁,还是个官太太,实惠和面子都有了。就算被人笑话姚万里是商户出身又怎么了?高祖皇帝当年未作上皇帝之前,也不过是个佃户,给人种地的,英雄莫问出处。这世上哪有那么十全十美的事?想着样样都好,纵使有,又怎么会落到你身上?何况姚家和林家有生意往来,原本姚家就要败落了,是太太伸手拉了他们一把,有这个恩情在,再加上你的出身,你就算是嫁到姚家,姚家上下都会高看你一眼,你的日子舒服着呢。”

文姨娘苦口婆心,将她的打算掰碎了,揉开了,一点儿一点儿的讲给漱玉。漱玉起初听不进去,后来觉得文姨娘说的颇有道理,入了心,陷入了思考之中。文姨娘笑意温柔:“好孩子,你回去之后,将我的话好好想想,姨娘不会害你的。这事自从老爷过世我就开始琢磨,思虑了这么长时间,才选下姚万里。”

虽然知道文姨娘的话入情入理,但是漱玉到底心里一时转不过来,听文姨娘这么说,有些不耐烦的道:“知道了。只是那也得姚万里中举才行,若是他一辈子都是个秀才,我还嫁不出去了!”现实与想象落差太大,漱玉一时之间无法接受。文姨娘叹了一口气,也没有再劝她,心中暗自觉得这个话题说的太早了,等漱玉碰到“南墙”之后,效果可能更好,那个时候的她心中的那个弯应该绕了出来了。

出孝时,贾敏并没大办,只是全家在一起到祠堂祭拜了一下林海,然后一起吃了顿了饭,脱下孝服,行了些仪式便算守孝完了。出孝之后,林家的藏于一个良辰吉日面世。气势阔大的砖瓦土石六开间四层楼宇,楼前牌匾上写有大大的“藏”三字,由仕林第一人的弘一大师亲笔题写。楼中藏书共十二万三千余卷,阶下一并凿有两处深达数尺的储水池,以备防火之用。

只要一入藏书阁,顿时便有一股书香扑面而来。放眼望去皆是一排排整齐的书架,架中藏书是以经史子集杂学为分类各自归置。主楼边有两座两层高的副楼,左副楼是为修订书籍之用,由清玉总领其事。右副楼则是抄工聚集之所,负责抄录各处借来的书籍以补库藏,负责此间的自然便是霁玉。藏总馆长为庄先生。藏和副楼的一层被空置出来,不曾安排书架,更无藏书,放着的却是一些时下读书人常用的书几与桌凳,供来藏的仕子抄录和读书。

古人好藏由来已久,自秦之先,藏书家多有,然每每束之高阁,秘不示人。但是虽然有些人家,藏书甚多,然其家藏书从不出门,所谓‘代不分不出阁’是也。凡有敢于将书外借者,不予祭祖三次直至三年至于赠人者更将逐出家门……因为这些藏书,乃是家族立足仕林之根本,所以他们不肯将藏书公诸于世,做出自断根教之事。观天下,似这等藏书家不在少数。

然而林家藏藏书之多,乃是全国之冠,论藏书之精,天下间能有甚于此也不过寥寥。林家只是“藏于书而不守于书”,是以藏常年对外开放,准各地士子前来阅看抄录。这样一来,士林承惠者多矣,林家于仕林之中一时得享大名,被仕林所仰望。庄先生、清玉和霁玉之名一下子传遍全国。读书人在路上遇见他们,若是认了出来,不管是垂垂老矣的老者,还是总角稚童,皆停下来,向他们施以大礼,以表达他们对林家的感激之情。这一礼是代天下读书人谢林家之善举高行,以至于清玉和霁玉现在都不太敢上街。庄先生乐得山羊胡子翘着,每日合不拢嘴,似乎眉眼间的皱纹都松散了许多。

对于藏所造成的轰动效果,贾敏并不像庄先生他们体会的那么深。来自现代的她,对其造成的影响也严重估计不足。只知道因为此举,让霁玉的爵位升了一级,由五品的云骑尉升至正四品一等轻车都尉。对此,贾敏不太关心,领旨谢恩都是霁玉的事,根本没她什么事。她现在正打算借这股东风邀请宾朋,以示林家出孝之意,并寻觅一下给家里的几个孩子寻觅一下合适的对象。

就在贾敏琢磨着都该给谁家下帖子之际,她突然迎来如雪花般的邀约帖子,倘若她每处都去,根本分身乏术。贾敏有些奇怪的问丁嬷嬷:“我现今不是寡居吗?怎么会有这么多邀约?比我刚入京的时候邀请都多。”怎么守寡了反而更受欢迎了呢?虽然贾敏不用像李纨一样悲摧的窝在家里不能出门一步,但是她到底是个寡妇,还是有很多忌讳的,很多人家都不愿意邀请一个寡妇参加聚会。当然,像贾母这样连重孙子都有的老封君,就不算在内了。

丁嬷嬷笑笑道:“太太,谁让大爷和二爷受人欢迎呢,太太是两位爷的母亲。他们的婚事那是需要太太做主的。”贾敏恍然大悟,于是挑了个时间,和清玉、霁玉谈了一下,想问问他们,该给他们聘什么样的女子为妻才好。结果,清玉告诉贾敏,在他没考中进士之前,暂不娶妻。最后,在贾敏的力争下,以三次为限,如果他考了三次皆未中,那么不考中进士不娶妻这话不作数,他必须成亲了,成亲之后再考。

搞定清玉之后,到了霁玉这里。霁玉直接告诉贾敏,皇上有意将清河郡主下嫁给他,等清河郡主及笄之后就下旨,所以他的婚事不用贾敏操心了。原来皇上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藏在仕林中影响巨大,而且霁玉又是弘一大师这个“仕林第一人”的传其衣钵的弟子。所以皇上自然想办法笼络住霁玉。这个世上没有比让霁玉成为皇家人更有效,有利的手段了。原本皇上是打算将霁玉招为驸马的,只是本朝驸马是不得参政的,只给个驸马都尉的虚衔,荣养而已。

霁玉天资聪颖,诸子百家、诗文书法无所不能,甚至连琴棋笙乐、百工技艺也无所不晓,是弘一大师亲手教导出来的嫡传弟子。弘一大师满腹才华却蹉跎一生,他怎么可能让霁玉落到和他一样的田地,因此对皇帝想招霁玉为驸马的主意极力反对。皇上对此犹豫不决,最后拿他最头疼,最受抵制的官绅一体纳粮这个改革措施来考霁玉。结果霁玉给皇上出了个按照级别纳粮纳捐的主意。

比如,考中秀才,免个人徭役和赋税;原本考中举人,这人名下的财产就全都不用纳税,因此就有人将财产寄在他名下,免除徭役和赋税,从而哪怕是贫寒子弟,只要中了举,衣食无忧了。所以霁玉就说,规定举人名下只能有一百亩田免除徭役和赋税,多出来的田地按照正常规定缴纳。中了进士,又是怎么,怎么个规定。

霁玉建议皇上在实施期政策之前,最好先清查各地田亩、丁口数,有了具体数字在实施,否则就算现在实施下去,有瞒报的田产的存在,他这个政令也等同于废纸一张。……霁玉噼里啪啦一顿说,将皇上说服了。皇上忽然想起,这些改革措施原本的发起人就是林海。看来虎父无犬子呀,于是皇上改了主意,将忠顺王爷的嫡长女清河郡主许给霁玉。娶了郡主的男子,并不耽误参与朝政。

其实霁玉之所以能说出这么多的建议,都是庄先生的功劳。庄先生为幕多年,政治嗅觉非常敏锐。上皇退位,皇上登基时,颁布了一系列利民措施,但是最终都夭折。庄先生知道那些措施已经勒石为刻,被定为国策了,因为朝中反对派的反对,只是暂时搁置,但是总有被重新提起的那么一天,因此他就还琢磨,为什么这些政策被抵制?为什么实行不下去呀?怎样才能够让人接受呢?琢磨了好几年,才琢磨出一些条条框框来,结果被霁玉一通竹筒倒豆子,全都倒给了皇上。

贾敏听霁玉说完,吓了一跳,没想到因为藏,差点让霁玉变成“米虫”。得知清河郡主今年刚十二岁,离及笄还早着呢,所以霁玉想要娶妻也要等几年。两个儿子一个是现在不想娶,一个是已经被人定下了。不用她操心了,得了,那就考虑家里的姑娘吧。不过黛玉不用考虑了,因为贾敏已经给黛玉择定了人选,是霁玉的同窗好友范格非。

范格非,出身于姑苏范氏家族。范氏家族乃是宋范仲淹之后。他是二房的嫡三子。上面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弟弟。大伯为正三品工部左侍郎。父亲外放为官,为陕西布政使。四叔在督粮道上任职。三叔考上举人之后,就不再往上考,如今在姑苏老家,打理家业之余,观花种竹、酌酒吟诗,日子过得好不快活。

贾敏看重范格非不仅仅是因为范家乃是世代簪缨世家,也不仅仅是因为范氏家族男子满三十岁无子才能纳妾的规定,而是因为范家的规矩:爷们成亲前,一应花费都是公中的。一旦成了亲,除了每年的定例,其余的都由各房自己支出。所谓的定例就是不管你这房大大小小有多少个主子,每年公中给各房一定数额的银子,吃喝穿戴,各种花销,都包含在里面。若是不够,则自己贴补。各房的收益都归各房自己,不用往公中交银子,除了像类似走官、万寿、族祭等等这样的大事,由公中掏钱之外,各房的人情往来,走各房的私帐。……很有点现代社会各过各家的意思。

黛玉本性疏懒,不是那种尚才弄权的人,虽然并非不通世情,但是她不适合作嫡长媳,因为嫡长子,家业宗族责任重大。而且大家族里为了管家理事,争权夺利,勾心斗角,黛玉也不会喜欢,身处那样的环境中,想要独善其身也不容易。本来贾敏想着给黛玉挑一户人口简单,公婆慈善仁厚之家,但是贾敏不经意发现,霁玉的同窗似乎对黛玉有淑女之思。虽然不知道是如何引起的,因为人物离的近,接触较多,所以更能够了解一个人,仔细考察了三年,贾敏觉得范格非过关了。

如果说以前,贾敏还担心范家看不上林家,那么经过藏之事,林家在仕林名声之高,范家再没有嫌弃林家的道理。所以这门婚事很是结得。出孝后不久,范格非的大伯母以谢过林家对范格非的照顾之情为由上门,言语中透露出结亲的意思。贾敏答应了,但是因为釉玉的婚事尚未定下,不好越过长姐,所以遣媒上门提亲还得等等。范格非的大伯母也说这事已经去信告知范格非身在陕西的父母了,估计他母亲会回京,亲自帮范格非下定。范格非的大伯母之所以上门,是为了先把话露出来,免得贾敏给黛玉把婚事给定了。范格非大伯母还不知道,其实贾敏早已经预订下了范格非这个女婿。

在帮釉玉和漱玉挑女婿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时间就要到了端午。这段时间,贾敏不时的派人送东西到贾府给贾母,她和孩子则面都不露。虽然贾母打发人来林家,说是元春让省亲那一天的姊妹搬到园中去住,也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贾敏直接就拒绝了。原本三玉还有对修的美轮美奂大观园有一丝想进去看一看的想法,怎么说那个园子里可是用了不少林家的东西,她们看看不为过吧。但是等惜春过府的时候,听她说,宝玉也搬进去了。三玉什么念头都没有了。

贾敏对贾家发生了什么,一点都不关心。只是听惜春说了一嘴,贾琏和凤姐吵架了,稍微引起她一点注意,其他的都当耳边风,根本没入耳。其实贾琏和凤姐吵架的缘由和贾敏一家还有那么点关系。当日贾敏虽然拿着帕子将脸上的血擦了擦,但是到底没擦干净,而且她还拿着帕子捂着额头,雪白的帕子上浸出的鲜红的鲜血看着格外刺眼。贾敏一家匆匆离开,但是却将话题留给了贾家。

众人不知道贾母和贾敏在房里都说了些什么,唯一有可能知情的鸳鸯口风又严得很,所以各种各样的猜测都有。虽然大家不知道贾母和贾敏在屋里时发生了什么,但是宝钗生辰上发生什么事,大家可是一清二楚。因此议论纷纷。贾琏听说之后,和凤姐大吵一家,搬到了书房去住。原本贾琏和凤姐说好了给求了他好几遭的贾芸安排个差事,本来凤姐都答应了,后来因为这场架,凤姐恼怒贾琏,将差事交代给了贾芹。害得贾芸受了他舅舅一顿排揎,从泼皮倪二那里借了十几两银子,采办了些麝香、冰片之类的香料给凤姐送去,从而得了一个在园子里栽种花木的工程。贾芸不知道,因为凤姐和贾琏的这场架,害得他花了冤枉钱。其实就算知道了,他现在也不会在意,因为这桩差事的油水将他花掉的钱几倍都赚回来了。

惜春在林家住的很是自在,贾家也没人来接她。就在惜春以为她就这么在林家住下去的时候,贾府的人上门来,说是接惜春,但是更多的是上门询问贾敏、清玉和霁玉,有没有好大夫,或者好符水,送祟的,跳神的,要么能捉怪的僧道也行,……。清玉和霁玉奇怪,追问之下,才知道宝玉流年不利,刚被油灯烫了脸,又不知道怎地魇魔了,一发糊涂,不省人事,身热如火,在床上乱说。凤姐也是这般症状。清玉和霁玉听说之后,心中纳罕,但是都表示对此无能为力。来人无果,只好将惜春接回府。贾敏知道宝玉最终会无事的,因此并不担心,也没帮着四处寻医问道。果然在第四日早晨,救星出现了。凤姐和宝玉醒转过来,一日好似一日。

五月初三,姚家姚管事打着送端午节礼的旗号,来到林家。贾敏将姚管事让到四面临水的水阁,让伺候的人推倒五十丈远,贾敏开口道:“人可找到了?”姚管事点点头道:“找到了,一名是冯家的老管家,一名是死去的冯渊贴身小幺。而且我们还打听到那贾雨村断案之后,流放的一个门子。我们想着这个门子必然知道很多东西,所以就想着把他找来,把握更大一些。就是因为找这个门子花费了些时间,所以才耽搁到现在。”

“无妨,好菜不怕晚。”贾敏笑笑,又问道:“那一切可都安排好了?”姚管事道:“林夫人放心,一切都安排妥当。自打冯渊的案子判了之后,那贾雨村虽然判了五百两烧埋银子给冯家,但是那个时候,薛蟠一家已经入京,族中似乎和薛蟠一家闹得很不愉快,还是薛的二叔薛俨掏的钱。冯渊被打死之时,没个亲族为他出头,等有了银子,就跑来不少亲戚,所以分到他们这些做奴才的手里根本没几个。冯管家和小幺生活困顿,我们帮扶他们一把,而且他们又是为旧主尽忠,怎么会不愿意呢?”贾敏知道姚管事话说的好听,但是事实未必如此,不过她也管不了许多,问道:“你们现在住在哪里?”

姚管事道:“我将安置他们南门胡同的第二间院子里。我住在客栈里。我们约定,在菜市街相见。”贾敏点点头,很是谨慎,道:“明日我派我府里的管家林超去和你们见面,他会告诉你们薛蟠常出入的地方。然后按照计划行事。……这次就算扳不倒薛家,薛家皇商的名头也保不住了,你们好好运作一番,没准能够将皇商的资格拿到手。我能帮的也就到此为止了,后面的事只能你们自己走了。”

送走了姚管事,贾敏开始准备送往贾府送节礼。旧年,送往贾家的节礼,长长的单子好几张,这次贾敏看着薄薄的一张纸,尽管把字稍微写大了一点儿,但是还没写满,贾敏叹了口气,似乎看到了贾家人失望的嘴脸。她将单子递给初晴,让她送出去,让管家按照这个准备,在晚饭前送到贾府。

贾敏忽然想起今日是薛蟠的生日,她微微一笑,心中暗道,就让他再乐上几天吧,这样的日子可是过一日少一日。贾敏恍惚记得滴翠亭事件大概也发生在这个时候,只是如今黛玉不在贾府,不知道宝钗找谁当替罪羊?没了黛玉,可是府里还有迎春、探春和惜春,宝钗选择了懦弱好欺负的迎春,将她推了出来,搪塞小红和坠儿。

凤姐看着林家送过来的节礼叹了口气,薄薄的一张单子还没有写满,而且大多是食物,煮出来都是甜烂之物,明显是给贾母的。这日子没法过了。为了建大观园,凤姐被王夫人说动了心,将府里的产业变卖大半。过后,王夫人两手一摊,把事情都交给了凤姐。府里并没有像王夫人所说,因为元春封妃而产业大增,虽然是有来投靠的,可是多出的那产业还填补不了她们卖出去的那些呢。

偏各处都要钱,每个人都伸手跟她要钱,凤姐几乎能想的办法都想了,四处腾挪,拆借,当当,……贾琏拿回来的钱也都让她花用殆尽,还有放债收回来的钱,全都让她拿来赌窟窿了,勉强支撑把端午。有贾琏拿回来的一大笔银子,凤姐想,应该能把这个端午应付过去了吧,却被王夫人要走三千两,说是给娘娘送去。一下子出了这么大的缺口,让她拿什么补?王夫人竟然还指望着林家的节礼?凤姐头一次心生退意,但是一想到填进去的私房、嫁妆、还有贾琏拿回来的钱,若是退了,可就真拿不回来了,凤姐又犹豫了。

看着周瑞家的送过来的说是娘娘赏给三玉的节礼:上等宫扇六柄,红麝香珠六串。贾敏听周瑞家的在那里口沫横飞,言语中好像元春能够赐赏林家,林家得感多大恩似的,心中冷笑连连,不予理会。原本贾敏还不明白,既然元春在端午节赏下的节礼宝玉和宝钗的相同,都说是隐含着元春赞同金玉姻缘的意思,那么为什么书中一直拖到黛玉死了,宝玉才和宝钗成婚呢?元春为什么不直截了当的表明意思,而用这种隐晦的手法呢?忌惮贾母?王夫人还可以说成是因为孝道,所以不得不忍让贾母几分。但是在元春封妃之后,她和贾母的地位就发生了变化。元春凌驾于贾母之上,贾母见到她,是要大礼参拜的。她们之间是不存在天伦之乐的,就好像元春省亲,贾政见她,隔着一道帘子不说,而且是要行国礼的。

贾敏不由得想到王夫人头上,如果说薛家刚进京的时候,王夫人是有想为宝玉聘娶宝钗的意思,但是随着元春成了娘娘,恐怕王夫人的想法就变了。毕竟宝钗再好,也改变不了她出身比别人差上那么一筹的问题。在王夫人看来,宝玉之才貌,京城里面的世家少爷少能比肩,如今亲姐姐又成了娘娘,将来二房有可能将大房的爵位夺过来,这样的条件,在京中选一个十样俱全的大家闺秀来配宝玉才好。但是宝钗这边,王夫人又不想撒手,哪怕是为了薛家的钱,也得先将薛家糊弄住才成,所以有了元春这样充满暗喻却又不明说的端午节礼。

因为有大事要办,贾敏拒绝了贾家清虚观打醮的邀请。换上男装,用粉将脸涂黑,穿上特制的靴子,贾敏拿着扇子出门。来到目的地,贾敏在临街的一座茶楼上捡了一个临窗的位子坐下,要了几样茶果和一壶茶,她静静的等着好戏开锣。等了足有一个时辰,贾敏都续了三次茶了,一身绫罗的薛蟠带着几个随从慢悠悠的从街巷那头出现。等他走到街中心的时候,随着一声“薛蟠,你纳命来!”的喊声,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拿着一块砖头冲薛蟠跑了过来。薛蟠的仆从将人拦住,和那青年厮打开来。很快看热闹的人将他们围在了一起。这条街是有名的花街柳巷,很快这里的骚乱引来的五城兵马司的人,薛蟠他们一伙被带走了。

会了帐,贾敏慢慢的踱步下楼,心中愉快,嘴里不由自主的哼唱着,“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呀……”晃晃悠悠的回家了。回家之后,换好衣服,将刚才她穿过的男装和靴子拿剪子剪碎,然后让晚晴拿出去处理掉。贾敏心情愉悦,看什么都顺眼,在房里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踱来踱去,脸上乐开了花。憋屈了这么久,终于可以一笔一笔的讨回来了。

霁玉脸色凝重的从外面走进来,道:“母亲,听说今天有个老头敲登闻鼓告御状。他过了一百零八块滚钉板后,从怀里掏出一张血写的状纸,就一头撞死在皇城墙下。……为什么要死呀,他都把状纸递上去了,皇上已经让有司衙门和按察院一同署理这个案件,若真是有冤屈,难道他害怕没有昭雪的那一天吗?”

正在低头绣荷包的贾敏听了霁玉的话,手一歪,针一下子就扎进肉里。贾敏将针□□,将受伤的指头放进嘴里吮了一下,轻轻闭上眼睛,没有抬头,道:“这个问题我不能回答你,你去问庄先生吧?他会给你一个你或许不满意,但是绝对准确的答案。”霁玉掉头出门,贾敏眼泪流了出来,滴在荷包上,水渍慢慢散开,形成浅浅的水晕。为了什么?因为只有在皇城脚下,京中百姓众目睽睽之下,添上一条人命,加大这边的筹码,才能避免有司衙门和按察院不至于罔顾皇命,能够不徇私枉法,将当年的冤案反过来。

果然,审案的除了有司衙门、按察院、又多了一个刑部。也不知道霁玉这个傻小子抽了哪门子的风,在去见过庄先生之后,沉默了两天,最后跑到忠顺王府。最后,又多了个王爷听审。皇命在身,三驾马车一起干活,旁边又有忠顺亲王监督,很快事情就水落石出了。在街上拿着砖头要砸薛蟠的青年名为冯语,原是苦主冯渊的贴身小幺,死去的老者原是冯家的管家,看着冯渊从小长大。两人在冯渊被打死,贾雨村断案,说“冯渊与薛蟠原系夙孽,今狭路相遇,原因了结。今薛蟠已得了无名之病� �被冯渊的魂魄追索而死。”之后,拿着冯家发下来的遣散银子各自谋生去。

冯语年轻,在镖局找了一份跟车得差事,随着镖局得镖车走遍大江南北。今年年初随着镖局来到京城,结果无意中认出薛蟠。一开始还以为认错了人,仔细和人打听后,发现,年龄、籍贯、家中情况都对得上,明明官府已经宣告薛蟠死了,如今他却在京城活蹦乱跳,这其中必有猫腻。长了一个心眼的冯语就将工作辞了,留在京中细细打听。等打听清楚明白了,知道薛家背后的靠山硬,他就回了一趟金陵,安排一下家里的事,打算告御状,让皇上为其做主。结果遇见了老管家,他把事情一说,于是管家也跟着他一起来到京。然后老管家去告状,他去抓薛蟠,免得薛蟠收到消息,跑了,所以故意做出要打薛蟠的模样,引来五城兵马司的人。

已经升任顺天府尹贾雨村会落得个什么样的结局,贾敏已无心去理会。此刻,贾敏看着身上衣服的绣纹,听着下面的汇报,问道:“可都查清楚了?事情都属实?”林茂拿出一叠子写满字的纸,道:“回太太,都查的清清楚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人证、……俱全。小的怕记不清楚,有什么疏漏,就全都记在纸上了。”林茂往前走几步将纸放在贾敏身边的几案上。贾敏拿起来,随手翻了翻,嘴边带上几分讥讽几分嘲弄,道:“形容罪状多的时候,都用‘罄竹难书’,用了这么多纸,写了这么多,看来也不差什么。”

贾敏拿起茶盏,轻轻吹去把水面上浮沫,喝了一口,问道:“和御史台的赵大人那里搭上线了吗?”将御史台上的仔细调查过,贾敏选中了一名功利心重,胆子大的六品小经历。林茂道:“太太放心,早都办好了。我雇的人和赵大人好的不得了,两人都要歃血为盟,结拜生死兄弟了。”

“那成,回头你就把这些东西交给他,让他交到赵大人手上。让他告诉赵大人:在上皇的仁政下,言官们渐渐和权爵世家连结在一起,堪比朋党,钱、权、人三项联合,从而在内宫,朝堂,军中,地方府县,都有其势力所在。一个言官后面是一群言官,一群言官后面是清流士林,他们以师生、同门、同年、同乡为纽带,结成了一个牢固的关系网。现在朝中言路闭塞,御史台几乎成了摆设,那么多风闻奏事的御史众口一词,共同发出一个声音,以至于皇上根本听不见下面的声音。今上是个励精图治,奋发有为之君,绝对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存在,只是因为那网结的太结实,不好从外面打破。但是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他一个小小的六品经历要想出头,只能‘富贵险中求’。况且就算最后,事有不成,皇上看在他递交的投名状份上,也会保下他。”

就在薛蟠死而复生一案就要结案,有司衙门、刑部和都察院对其涉案人员做出处置,报请皇上批准的时候,御史台一名姓赵的经历,突然在大朝中,上表弹劾贾王两家,包庇薛家,徇私枉法、包揽诉讼、重利盘剥诸多罪状。这一下子如同油锅里掉进了一滴水,朝堂一下子就炸开了。薛家的案子最后判了,但是在薛家肯花大钱打点,和王子腾及贾家帮忙的情况下,其处理结果是薛家被褫夺皇商的名头,薛蟠以纵奴行凶,以致打死人命的罪名,流放西北。贾雨村丢官罢职,永不录用。因为那个门子的关系,现在贾雨村的名声坏的不能再坏,读书人还是很注重名声的,坏了名声的贾雨村明显不能在当官,所以后面的“永不录用”有点画蛇添足。

对于审判结果,有司衙门、刑部还是都察院很有些高高抬起,轻轻放下的意味。这三个部门,由始至终,都将审案范围局限在贾雨村和薛蟠及代表苦主冯渊的冯语身上,这是官场上近二十年形成的约定俗称的惯例。如今被一名小小的经历将这层纸给捅破了,不亚于天被捅破了一个窟窿,这意味着被世家权贵把持了二十多年的御史台终于不在是一个摆设了。而皇上果然也如世家勋贵们所想,将刚刚还是一名六品经历的小官擢升为正三品的左佥都御史。然后,朝堂的朝臣们就跟看大戏一般,这位新上任的赵左佥都御史是抓住让他升官的贾王两家不放了,一款一款的罪责不停地参奏下来。

虽然是由贾敏开的头,但是事情往后会如何发展,又该怎么结束,都不是她能说的算的了。朝堂上吵得热闹,贾府闹腾个不停之际,贾敏将欣儿和林茂两人叫了过来,道:“这几年辛苦你们了。如今京中风高浪急,你们还是回姑苏避避为好。……赵大人那里,林茂你雇的那个人,该让他离开了。如今赵大人是正三品高官,正是当红的时候,盯着他的人有不少。若是从那个人身上追寻到林家头上,林家可承受不了那么多的怒火。”对于权贵世家来说,林家等于打开了潘德拉盒子,放出了恶魔,严重伤害了他们的利益。他们怎么会饶过给他们造成巨大损失的林家。

林茂点头答应着:“放心,太太,不会查到林家的。因为我雇的那个人是我从金陵入京的时候,半路救下来的,那人是个骗子,因为骗人被人识破,从而被追着打。他连我的来历都不清楚,何况林家?我在将那些纸交到他手上,将那些话讲给他听之后,我告诉他,我不会再来了,我要走了,要离开京城了。所以如果他是个聪明的,也会尽快想办法离开赵家的。”

贾敏从袖袋里掏出两张契纸,递了过去:“这几年你和欣儿在金陵辛苦了。这是金陵的一家旺铺和一所田庄,算是你们为我奔波这几年的酬谢吧。你们回姑苏之后,先帮我打理祭田上的一干事务,等过几年,风平浪静之后,你们再有什么打算和我说,只要我能办得到的,绝不推辞。”林茂和欣儿跪谢贾敏后,退了出去。

相比于林家的安静祥和,如今贾家是鸡飞狗跳。赵左佥都御史参奏贾王两家包揽诉讼,重利盘剥,一开始抖出的都是凤姐的所作所为。凤姐包揽诉讼的时候,用的都是贾琏的名义,结果,贾琏被下进了刑部大牢。事情爆出来之后,凤姐傻了,想着使钱将贾琏捞出来,但是她的钱都用在府中的花费上了,嫁妆除了些粗笨的家伙能当的都当了,公帐上也没钱。原本外头放账还有几个钱,但是帐票和借据都被上门的锦衣卫查抄走了,经手的旺儿两口子也被带走,凤姐想去要钱都不知道找谁去要。

王夫人正欢喜大房出事,二房谋夺爵位有望之际,跟着贾政就被参奏枉读孔孟诗书,不敬孝悌,将承爵的兄长撵到偏院居住,自己窃居荣禧堂。贾政赶紧上折自辩,说居住在荣禧堂乃是奉了贾母之命,不敢不尊从,否则为不孝。然后被参奏当初母亲提议的时候,不曾反对,可谓“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为不孝也。”,如今出了事情,竟然将罪责往母亲身上推,更是不孝。

宫里的元春也受到波及,因为元春是以“贤孝才德”选进宫里去的,她的被封为贤德妃时,诏书中也有赞她“贤孝才德”之言。赵左佥都御史参奏元春对父母住在不该他们住的地方,熟视无睹,视为正常,这样的女子怎配称得上“贤孝才德”?有这样德行的女子,哪里又有封妃的资格?

跟着,又被赵左佥都御史参奏出王夫人包揽诉讼,重利盘剥的罪名来。王夫人更厉害,包揽诉讼不仅仅用贾政的名帖,贾赦的,王子腾的她都用过。只是近几年她收手了,只在薛家的事上,用过贾政的名帖。重利盘剥这一块,王夫人比凤姐手段高超,不是直接放债,而是通过周瑞家的女婿冷子兴开古董铺子,利用铺子做幌子,暗中经营当铺与黑钱庄,干着高利盘剥勾当。所以从王夫人房里搜出的来的不是借卷,而是铺子里生意往来的账册。尽管王夫人自认为做的隐秘,天衣无缝,但是锦衣卫中高手一眼就看出了破绽,证据确凿之下,王夫人辨无可辨,只能俯首认罪。

随后参奏贾政“私德不修,内闱不端,不知孝悌,无视人伦礼法”等罪名的奏章又被赵左佥都御史递了上去。这三天来,众朝臣就跟看戏似的,看着赵左佥都御史一条一条罪名持续不断的参奏贾家,而且一参一个准。……开始元春还到上皇后哪里哭诉委屈,到了后面元春则吓得脱簪,素服跪在兴仁宫门口请罪。最后元春被褫夺了贤德妃的封号,降为安嫔,仍居于凤藻宫正殿之中。

贾家这三天过得度日如年。最终以贾政丢官罢职,王夫人五品诰命被蠲免。因为凤姐在外放债取得是三分利,是经手人旺儿又加了三分,从而变成重利盘剥,因此凤姐属于被奴才蒙骗,被放回家。对于王夫人和凤姐包揽诉讼气罪责只字未提。贾琏身上捐的同知被免,然后出狱回家,贾府的人不明所以,见所有的人都回来了,只当没事了。却不是知道,这次皇上只是稍微试了试水,以贾家的罪责,抄家都算轻的,但是若是真这么处置了贾家,恐怕会触动世家权贵那条敏感的神经,皇上如今力量还有所不足,再说上皇还在呢,因此皇上将贾家的罪责,高高提起,轻轻放下。

不过放过了贾家,不代表皇上会放过王子腾。王子腾被调任回京,补授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王子腾的官职听着好听,正一品,说起来也能吓唬吓唬人,但是大司马和兵部尚书的职责好多都是重叠的,兵部尚书虽然是正二品,但是有实权。而王子腾这个大司马有职,无权。至于什么协理军机,参赞朝政,从“协”和“参”中就可以看出其实就是辅助的意思。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也不少。

贾家人全了之后,又是一次闹腾。被参奏的丢官罢职的贾政总算知道他都因为什么获的罪,所以忙忙的从荣禧堂搬了出来,让贾赦搬进去。贾琏出狱后,回到家,见到凤姐的第一面,一句话不说就给了凤姐一个大嘴巴,然后跑到贾母和贾赦处要求休妻。贾母和贾赦都不同意,贾琏什么也不说,从两人处回来之后,直接进了书房,自此就在书房里安了家,对于凤姐是避而不见。

邢夫人好不容易接掌了府里的大权,摩拳擦掌,正想着大干一番,翻看账本之后,傻了,府中除了几个皇庄,再没有多少产业。这哪里能支持府中的花销?邢夫人自然不肯掏银子出来贴补养家,于是就把这一情况告诉了贾赦。贾赦搬进荣禧堂,正心酣意畅之际,听了邢夫人的汇报,也愣怔了。见府里被掏空了,贾赦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于是就找上了二房,最终闹到了贾母跟前。

看到账册,贾母也是一个仰倒。在她厉声逼问之下,凤姐将王夫人说“只要娘娘在宫中得宠,自然能够照拂娘家,到时候,多少钱赚不回来呢!”为理由鼓动她卖掉府里的产业筹钱建大观园一事说了出来。凤姐跪在贾母面前,哭诉她之所以放债,就是因为府里入不敷出,银钱不够花,她不得已之类的言语,贾琏站在一边,看着凤姐的目光越发的森冷。无奈之下的贾母拿出三万两私房,又从王夫人手里抠出两万两,交给邢夫人,让她置办些产业,府里削减用度,裁撤人手,节俭度日。

贾敏听过府的惜春说贾府已经缩减开支,心中一动,心想,经过大变,而后发现又没了钱的贾家,应该会有所蜕变吧?或许应该能躲过将来抄家那一劫?对于惜春,贾敏是真心喜欢的。借着三玉和惜春谈禅讲佛之际,贾敏借机将水月庵静虚为凤姐包揽诉讼牵线搭桥,以致害了两条性命的事情说了出来,道:“你只当一座水月庵这般藏污纳垢,辱没佛祖菩萨不成?其实外面好多尼姑庵和道观都徒有清名,暗藏娼尼,里面不知道还有多少肮脏事呢!有那一干纨绔公子,更是可恶,专门去这些地方寻芳访胜,所以若是美貌的女子出了家,没有了家人的护持,还不定会遇到什么呢?佛祖那里容纳的是心中有佛之人,如果把佛门之地当作逃避红尘俗世的避难之所,那是对佛祖的亵渎。”

惜春听了若有所思,忍不住叹道:“难怪我说栊翠庵的妙玉那般脱俗的人竟然不去外面的道观,反而跑到我们府上落脚。”在惜春的心里,虽然荣国府不像宁国府那么污秽不堪,但是也是一团烦乱,并不是清净之地,根本不是适合僧尼道姑呆的地方。因此对妙玉来到贾家还有些奇怪,如今经贾敏这么一说,惜春明白了,妙玉正是如花妙龄,又才貌双全,若是在外面,没有权势庇佑,还不知道沦落到什么境地呢!

妙玉?贾敏想起在扬州的时候,她和丁嬷嬷在通明寺去看望霁玉时,在路边亭子里遇见的那位避雨小姑娘。人生际遇着真是挺奇怪的,她没想到那次偶遇的小姑娘会在贾家的大观园里再一次遇见。只是妙玉虽然身在佛门,但是心在红尘。她的身份也是尴尬,明明是甄家女,他父亲更是为甄家而死,但是却被除族,以至于有宗族不能回。而母族这边,皇家放过她一条性命已经觉得仁慈了,也不接受她。以至于她小小年纪,只能托庇道观之中。

想到书中林之孝提起妙玉时,王夫人飞快的答应让人下帖子将她请来,身世背景问都没问,也没有调查,或许王夫人是知道妙玉身份的?甄家虽然明面上不管她,但是暗中应该注意着她。哪怕妙玉出了家,可是也改不了她是甄家女的身份,若是她出了什么事,损的可是甄家的名声!以贾家和甄家的关系,托贾家照拂一下妙玉大有可能!

由王夫人,贾敏想到薛姨妈和宝钗母女两个,在薛家丢了皇商的名头,薛蟠被流放西北之后,薛姨妈竟然卖了铺子,带着宝钗和几名家人,跟着薛蟠去了西北,也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这次“金玉姻缘”可是被彻底蝴蝶了。其实就算薛姨妈带着宝钗留在京城,也未必会有金玉姻缘了。如今贾政丢官罢职,王夫人失去了府中的大权,一家人搬到偏院,宫里的元春更是降位为嫔。虽然还是一宫主位,但是到底和妃位差着一品的等级,中间还隔着个昭仪呢。再说,原本元春虽然是妃位,但是吃穿用度是按照贵妃的等级供给的,这差的更多了。不知道还有没有升回去的那一天?

贾家安定下来之后,贾敏上门探望了贾母一次,结果被贾母拉着说了很多话,最后贾敏听出一个意思,就是想着重提宝玉和黛玉的婚事。贾敏打着哈哈,只装作听不懂,每次在贾母想将话头转到黛玉身上之时,就赶紧转移话题。其实,贾敏一直对书中贾母疼黛玉如宝玉一般抱着怀疑的态度。不说她派人去接黛玉,结果连个屋子都没给人家收拾出来,作为黛玉最亲的亲人,都这个态度,难免让贾府上下看低黛玉。也不提她到底有没有对黛玉尽到教养的责任,只说她想将黛玉许给宝玉这个问题?

她是真这么想的吗?那么为什么不在贾政和王夫人还听她的话时,坐定了这件大事?或者就算后来王夫人有元春撑腰,极力反对这事,她若是以拒绝将鸳鸯给贾赦那样的强硬态度压下去,就算王夫人不愿意,只要贾政这个孝子松了口,这事就能成。但是贾母并没有这样做。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贾母不能和儿子儿媳闹僵了,毕竟她将来还要靠他们呢。这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其实细细想来,贾母有想将黛玉许给宝玉之意,但是就如同王夫人对待宝钗的态度一样,都是“骑驴找马”,若是能够给宝玉找到比黛玉更好的对象,那么这事就不提了,改弦易张。特别是元春封妃后,那个时候王夫人嚣张,觉得有底气和贾母叫板了。但是贾母何尝不是觉得宝玉的身价更好了,值得更好的女孩来配他,从而就这么耽搁下来,直至黛玉死亡。

原本早前贾敏拒绝婚事,贾母虽然不快,心中稍有不甘,但是也没太在意,毕竟那时贾家正是鲜花着锦之际,宝玉这个“国舅爷”还怕找不到好的名门贵女相配。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贾政丢了官,二房被撵到偏院里来了不说,就连府中最大的依靠,元春也被连累降了位。这样看来,黛玉反而是比较好的人选了,所以贾母想再提婚事。这事她也和贾政、王夫人商量过了,王夫人虽然还是不太愿意,但是贾政一口应下。犯下大错,尚在观察反省期的她现在也不敢违逆贾母和贾政的意思,只好委屈的答应了。却不想贾敏对此连应都不应,只要话题往上转,她就打哈哈,根本不往上说。

从贾家回来之后,贾敏就积极的投入到给釉玉找人家的事中,一将釉玉的事情定下,她就马上和范家将黛玉的婚事定下,省着贾家的人惦记。贾家有贾母,还有一群没脸皮的,若是不尽早将黛玉的婚事定下来,她担心会出什么变故,她对贾家人可不怎么放心。因为一心忙着这事,差点将即将到来的乡试给忘了。

这次霁玉下场了,范格非也参加了,最终结果出来,双双中举。这让贾敏欣喜非常,更让她高兴的是,釉玉的婚事也露出曙光。清玉在上门求亲的男子中,挑出两个候选人来,让贾敏拿主意。其中一个是礼部侍郎云大人为他的儿子来求娶,云大人正妻只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已经出嫁,一个还在闺中,姨娘所出一子,自小养在嫡母跟前,目前在官学就读。另一个是衍圣公孔家嫡系二房长子,现任翰林院正五品翰林学士,年纪未满三十,前妻遗有一女,乃是续弦。下有一弟,两个妹妹,皆以嫁娶。这两个人选,在贾敏看来都有种种不足,她也拿不定这选哪个好,干脆将这两个人选的资料送到釉玉手中,让她自己选。最终釉玉选了孔家。

文姨娘打听到姚万里也参加了这次乡试,中了举,就将她想将漱玉嫁给姚万里的意思讲了。姚家因为见机早,行动快,下手狠,最后到底将薛家丢掉的皇商名头抢了过来,姚万里又中了举,堪称双喜临门,感念贾敏的帮忙,所以姚家这次送往林家的礼物,比以往加厚一倍。因为知道林家五个孩子都没有嫁娶,而且又都到了婚嫁的年龄,所以预备的东西都是好东西,置办嫁妆或者作聘礼,都用得上。贾敏看破文姨娘的打算,知道她一片爱女之心,虽然觉得林家和姚家在门第根基上有些不般配,但是只要孩子愿意,在这方面,她还是很愿意给她们自主权的。因此就在送礼过来的姚管事面前稍微露了那么一点意思。

不说林家现在在仕林地位之高,被推崇万分,就林家以前的家世门楣,姚家想要娶林家的一个女儿进门,那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若是可行的话,姚家早就向林家提亲求娶了,林家有两个庶女姚家知道的非常清楚。但是林家的庶女也不是他们这样的人家可想的,如今天上掉馅饼,姚管事乐得赶紧把消息传了回去,让姚大老爷赶快进京,上门提亲,免得林家反悔。

釉玉和漱玉都安排好了,贾敏去了黛玉房中,道:“你大姐姐和三妹妹都已经择定人家,我也给你选了一门婚事。是范家的范格非,霁玉国子监得同窗好友,你见过的。格非这个孩子我观察了他好久,他聪敏好学,用功上进,也不是那种迂腐偏激的,为人也洁身自好。听霁玉说,他虽然在跟同窗们应酬的时候难免会涉及些风月事,但是他本人从来不主动去那烟花之地。这几年,你屋子里像烙画、皮影、核雕这些杂七杂八的小玩意,虽然都是霁玉买回来的,但是都是他拉着霁玉亲自挑的,然后让霁玉掏钱买下。”

“听说我身子不好,巴巴的送了不少养生食谱过来,煲汤的,药膳的,面食的,……厚厚的几本书,都是他一笔一笔亲手抄出来的。其中类似于养颜美容的这些食谱,都单独抄录成书,是他一本一本,一页一页翻出来的。回一趟姑苏,带了满满的一箱子内填的香膏头绳、丝线顶针,上品的胭脂香粉,苏杭维宁四地最全的绣花样子,说是送给我的,可是我一个寡居之人,有些东西哪里是我能用的?何况我只是一个人,一个身子,哪里用的了这么些东西?不管他真正要送给谁,他这种行为,将来就是你们之间没有缘分,也不会对你的清誉产生影响,我取中的就是他这一点。……”爱一个人就要为她考虑。不像宝玉,根本不会去考虑女子名誉的问题。

“……范格非的大伯母已经上门露过这个意思,你还想问问你的想法,你若是愿意,回头我就派人给范家个话,一些事该操办起来了就操办起来了。”黛玉低着头,把玩着手里的帕子,低如蚊蚋的声音道:“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能有什么主意,自然是听母亲的。”贾敏见黛玉答应了,心也跟着落了地。

随后的几年,林家是一年办一次喜事,一年办一次喜事。在釉玉和黛玉相继出嫁之后,清玉终于在第三次会试上考中了进士,第二甲最后一名,差一点点就沦落到三甲同进士行列里去。霁玉比清玉早三年考中,如今已经在翰林院为庶吉士。在清玉考中庶吉士后,霁玉被皇上点为侍中,从而避免了兄弟同在翰林院的局面。在黛玉出嫁半年后,贾家为宝玉定下湘云为妻,贾史两家再次联姻,与次年成婚。

王家,自王子腾回来之后,行事越发的低调,而且渐渐的和史家、贾家疏远了。贾琏在王子腾回来之后,带着凤姐回了一趟娘家,再回府,就是一个人了。因为担心贾母和贾赦拦阻,他先斩后奏,以陪凤姐回娘家为由,去了王家,将休书交给王子腾,将凤姐给休了。贾母气得直哆嗦,贾赦拿着板子狠狠的揍了贾琏一顿,让他去王家赔礼道歉,将凤姐接回来。贾琏宁死都不答应。邢夫人原本就不喜欢凤姐,因此帮着贾琏说话,贾赦想起凤姐干的事,心中腻歪,也就撒手不管了。贾琏将凤姐剩下的东西,收拾好了之后,连同平儿,一起送回王家。凤姐被休之后,在京中存不住身,回了金陵老家。

清玉既然中了进士,那么他的婚事就操办起来了,海宁陈家早早递过话来,想把他家的嫡次女许给清玉。只是因为清玉没有中进士,贾敏不好答应,因此一直拖着。陈家也有耐心,就这么一直等着。所以清玉中了进士之后,就以最快的速度将陈家的女儿娶过门。不急不行,耽误了近六年,下面还有霁玉和漱玉等着呢。釉玉和清玉同岁,清玉未娶妻,她出嫁,尚能说得过去。但是黛玉也早早就出嫁了,实在是不得已,贾母直接挑明,被贾敏拒绝后,宝玉竟然每天都跑来找黛玉,却不过宝玉的纠缠,和范家商量,早早的将黛玉和范格非完婚。黛玉过门后,第三天就被范格非拉着跑了,前几天收到他们来信,说是他俩现在正在大理看茶花。

清玉完婚之后,发嫁漱玉,霁玉留在了最后。霁玉和清河郡主完婚的那一年婚期选在了春天,夏天,上皇过世。接着宫里传来贵太妃伤心上皇离世而一病不起的消息。尚未过了百日,贵太妃就过世了。跟着皇上就是一系列的雷霆手段。先是在江南查抄了以甄家为首的几大世家。然后,就是元春逝去,没有任何谥号,也没有什么规格,安静无息的就下葬了。跟着就是史家和贾家被抄家的消息。

霁玉打听回来的消息是,史家和贾家最大的罪过就是和平安州节度使相勾结,将兵器贩卖给戎狄,罪责以通敌叛逆来论。还有一些其他的什么强占良田、欺凌百姓、强卖强卖、纵奴行凶、……什么乱七八糟的罪名。反正挺多的,他也没细看。因为只要第一条足够让贾家上下去死了。

贾敏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贾家真是要钱不要命了,这个时代的戎狄和历史上的匈奴非常相似,连生活习惯都相像,他们凶悍残暴,全民皆兵,每年都到边境劫掠一番,他们称这种行为为“打草谷”。因为朝廷需要戎狄的马,所以有些边城设有“马市”,和戎狄进行商贸买卖。戎狄不会铸造铁器,纵使从边境抢来几位铁匠,他们也不知道哪里有铁矿,所以他们的兵器大都是抢自朝廷边库。后来朝廷学精了,在边境再也不肯设置武器库,所以戎狄因为武器的短缺,犯边的人和次数都少了不少。为此朝廷严格规定,不允许贩卖给戎狄一块铁,否则以叛逆罪论处。贾家和史家竟然卖兵器给戎狄,比起书中的罪责,可要重多了。贾敏想到王夫人不惜血本为元春省亲大花钱财,幽幽一叹,或许在变卖府中产业的那一刻,他们同时也作了府里的“掘墓人”。

现在官场上稍微有点门路的都能知道贾家和史家的罪责,纵使平时贾家关系一向不错的,现在也是躲的躲、闪的闪,生怕被牵连进去,谁都不肯出头。宫里的安嫔都被赐死了,皇帝明显是真的厌弃贾家了,他们都是在官场上打滚多年的人,又怎么可能为了不可能的利益去触这个霉头呢?

最终贾家的案子终于落幕了,因为史家是主犯,所以皇上对贾家施恩了。贾赦、贾珍被判了死罪,押入天牢,只等秋后问斩。贾政和贾蓉充军发配到乌苏里台,贾琏流放西北。王夫人被赐死,贾宝玉、贾环、贾琮、贾兰和剩下的女眷就地官卖为奴。贾敏派人将他们买下来,也不和他们相见,直接让买下他们的人把他们送到码头,包了一所前去金陵的大船,让他们上船,又给他留下二十两银子。判决中提及,念贾母年老,网开一面,免去身上诰封,释放出狱。只是贾母年纪大了,受此刺激,中风了,半边身子不能动弹,口眼歪斜,涎液都无法吞咽,顺着嘴角流出。贾敏亲自出面将贾母接回府去,请医问诊,侍奉贾母床前,为贾母养老送终,传为一时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