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农门商妃 > 第117章全文阅读

说起名分,以林月明如今的身份,给她一个王妃之位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哪怕如今林月明怀孕了,两人却谁也没有提过让林月明先当姨娘的事,一来顾怀瑾并不愿意委屈林月明,二则是这个时代的规矩使然,姨娘是不可以扶正的,林月明可没有那份心思当小三,所以尽管两人如今都多多少少承受着来自京城暗地里的风言风语,但是两人谁也没有放在心上。

林月明去了顾怀瑾给自己找的铺子,首先第一件事情就是招募伙计,她想要做大生意,那么人手自然是少不了,而且那么多的板栗光靠她自己一个人炒也是不可能的,听到林月明要招人,令林月明没想到的是,白大厨竟然辞掉了在迎宾楼的工作,连股份也舍弃了,直接找到林月明表示愿意在林月明的铺子里做事。

林月明给自己的铺子起名“明记”,要知道,林月明虽然相信自己的糖炒栗子一定能够大卖,但是明记毕竟才刚刚起步,肯定是比不上迎宾楼的,她虽然也能给白大厨等同于他在迎宾楼里的工钱,但是股份却是无论如何给不出去的,生意都还没开始就先给股份,哪家铺子都没有这样的事。

对此,白大厨的态度是:“林小姐,如果不是你,我就算再能耐,王爷也不可能给我那千分之一的分红的,我早就说过一定不会忘记你的恩德,如今你开铺子正是需要大量人手的时候,我又怎么能不过来帮忙呢?嘿嘿,林小姐,你的为人我清楚,我相信,你一定不会亏待我老白的!”

林月明心中异常感动,暗自决定以后多给白大厨一点照顾,这件事也就这么定了下来。只是招募人手的事说起来容易,但还是那句话,事关食品安全的任何问题都是绝对不能马虎的,顾怀瑾送了几个忠心的下人先来帮手,白大厨推荐了几个靠得住的伙计,在一番鞭炮礼花之后,明记就算是开张了!

林月明如法炮制,第一天请了戚无忧过来压阵,戚无忧吃了林月明的糖炒栗子,心里也是念念不忘,加上林月明大方,很对他的胃口,当下也没拒绝。

有了戚无忧的名人效应,明记开张的第一天,所有动手炒糖炒栗子的人都差点累翻过去,林月明也不例外,收钱的伙计收得手都快抽筋了。

等到打烊之后,林月明清点今日的收益,因为是第一天推出糖炒栗子,林月明卖的价格并不高,一斤栗子一两银子,糖炒栗子虽然香味诱人,但毕竟是新东西,有喜欢尝鲜的,当然也有不放心的,之所以都愿意掏钱买,大多还是借了戚无忧的光。

这一整天下来,差不多卖了两千斤栗子出去,也就是两千两,比起迎宾楼的收益可是差多了,但是林月明并不气馁,这毕竟是第一天,万事开头难,重要的是招牌打出去才好。

第二天,令林月明有些意外的是,戚无忧竟然主动来了明记,不过,他却是来告别的。

“什么?你要走了?”林月明还有点舍不得戚无忧,这可是她的财神爷啊!

别的人看自己都是一脸崇敬,独独这个女人看自己就像看着一堆金子,戚无忧又好气又好笑,道:“我当然要走了,我家在云州,这次不过是受人之邀来京城讲学,既然已经讲完了,我当然要走了。”

闻言,林月明有些讪讪,戚无忧帮了她很大的忙,可是她竟然连后者来京城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戚无忧看林月明那一脸讪讪的样子,有心想要逗她,于是故意板起脸道:“你之前说想让人把我的画像挂在迎宾楼里,我思前想后,觉得此事不妥。”

林月明记起来这茬,不过这事她让顾怀瑾去办了,听戚无忧这意思,顾怀瑾竟然没搞定戚无忧?

顾怀瑾继续一本正经:“本公子英姿飒爽、受人崇敬,按理说张贴几张画像也没什么大不了,但是迎宾楼是什么地方?那是吃饭的粗俗之地,怎么配得上本公子这种品行高洁之人?”

迎宾楼粗俗啊?我还想把你的画像挂在明记呢,如果不是科技不允许,我甚至还想把你的头像印在装糖炒栗子的袋子上呢!

林月明默默腹诽,面上却是学着戚无忧的样子一本正经:“无忧公子此言差矣,所谓‘食色性也’,连圣人都说吃饭那啥是人的天性,既然是天性,又怎么会粗俗呢?再者,民以食为天,你我都是普通百姓,吃饭乃是和天一样的大事,面对如此大事,是粗俗还是高洁,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林月明只是随口拽了几句古文装装逼,这些话在现代小孩子都知道,然而不想,闻言,戚无忧看着她的眼神突然亮了亮,这个时代虽然还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瞎话,但是识文断字、吟诗作画那是大家闺秀才会做的事,普通人会女红、会干活就成了,戚无忧倒是没想到,林月明一个村里来的女子,除了会做一手好吃的,文学素养竟然也不差。

一时间,戚无忧也忘了自己之前的意图了,目光灼灼地看着林月明道:“林小姐可曾读书?”

额……

林月明一时有些尴尬,她方才冲口而出,忘了这个时代的女子是不能正经读书的,可话已出口,这时候要说自己没念过怕是有些假,于是林月明矜持道:“不曾读书,只是偶尔听村里的先生讲过学,些许认得几个字。”

咦?怎么好像有点耳熟?她好像一不小心盗用了某个同姓姑娘的话了……

戚无忧倒不知道这些,只是听林月明这么说,他一时倒忍不住有些失望了,回过神来之后暗道自己想多了,林月明再怎么与众不同、大气爽朗,毕竟也是村里面出来的,认得几个字就不错了,刚才那两句话,估计也是听村里的先生提到过,不经意记了下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