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玄幻小说 > 龙起苍茫 > 第373节 共和不宜中国?全文阅读

“看来英国鬼子们是不打算老老实实的遵守承诺了,那么我们是继续冗长无用的谈判,还是采取断然措施?”

陈友仁对目前英国人在特权放弃与交换上的磨磨蹭蹭很是不耐烦,显而易见,对方当时在领事裁判权上作出让步,不过是在拖延时间。

李秉衡对此报以苦笑,千万不能轻视英国的外交智慧,这个老牌帝国近百年来再全世界横冲直撞,不是没有道理的。

朱尔典向外交部发出照会,要求就西藏通商问题展开谈判,实际上是在以西藏问题施加压力,从而分散南京政府的精力与注意力。

“不用想了,他们是不会交出租界与租借地的,即便他们愿意在威海卫问题上展开谈判,但是他们有办法使得此类谈判无期限的拖延下去,我们耗不过他们。加上多变的国际形势与国内形势,真正要全部收回他们在华特权遥遥无期。”

“能够拿回领事裁判权,并且在海关自主权上不作出让步,已经是了不起的胜利了。”

陈友仁即便心有不甘,但也清楚的知道李秉衡所说是中肯的,说到底还是中国的实力不够,还是让列强瞧不起。

“弱国无外交啊,难为你了。”

李秉衡拍了拍他的肩,的确,陈友仁能够做到这个份上,难能可贵。

继英国宣布放弃领事裁判权之后,法国、沙俄与日本三国相继作出了相同声明。

不过这都是时势所迫,英国与日本在租界的暴行激起了全国范围的反帝爱国运动,这也是英国首先让步的原因。

领事裁判权是用中国人民的鲜血换回来的,这个结果在陈友仁心中沉甸甸的,一直让他夜不能寐,感到心中有一股火焰在炭烧一般。

“当前我们还有谈判的资本,那就是实现南北统一,袁世凯是列强的代理人,之前他们互相勾结妄图阴谋篡夺权柄,但是他们失败了,必然要得到惩罚。”

陈友仁身子前倾,一扫方才的郁结,坚定的说道:“不错,南北统一了,他们要想不承认我们也没办法,除非与我们不发生来往。”

李秉衡冷笑一声,说道:“他们会吗?除非他们不要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与战略要地,除非他们敢放任中国迅速完成工业化。他们要想遏制中国的崛起,必然要与我们发生外交关系,从经济、政治与军事等多个层面影响中国。哪怕无法控制中国,他们也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你看吧,拿下袁世凯,列强会对我们让步的。除非他们愿意就这么与我们敌对下去。”

目前南北统一已经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唐绍仪回到北京后,迅速的向袁世凯通报了北洋军的详细整编方案。

“什么?区区一个副总统就想让我俯首帖耳,甘愿做那小儿的傀儡?”

“哼,他还想的美。”

唐绍仪见到袁世凯勃然变色,心中满是担忧,南北和平统一是最好的办法,可是阻碍却在袁世凯这边。

他是支持李秉衡内阁的,所以心中对袁世凯名托共和实际谋取私利的做法颇为不理解,因此他也在积极争取袁世凯的合作。

“南北一统,民主共和乃是潮流趋势,阻碍的那一方必然成为历史之弃者,为人民所鄙夷,还望慰亭三思,为往后之声名着想。”

袁世凯勃然大怒,瞪着眼睛说道:“够了!少川,连你都被那些革命党人给污浊了,成天民主共和,我中华能有真正之民主共和?”

唐绍仪目瞪口呆的望着不顾形象仰天大笑的袁世凯,心中浮起几许担忧,眉头不自主的皱了起来。

“号外号外,袁宫保声称不愿承认卖国媚外之李光华内阁,要求国会通过内阁不信任案。”

“袁宫保邀请各界政治人士齐聚北京,商讨实现中华国体再造之前景。”

“南京政府其实为独裁政权,独夫内阁,逆时代潮流而行,必然要为时代所抛弃。值此乱世,袁世凯先生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意与南京政府决裂。”

“中国或将君主立宪?内战端倪再现?”

一时间,铺天盖地的头条消息占据了无数国民的茶前饭后,各界议论纷纷。

让许多人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内战一触即发。

德州对峙的国防军与北洋军严阵以待,热火朝天的忙着备战。

山海关也开始戒严,北京方面随时准备截留往北的火车,并且积极在北京外围布防。

看样子,袁世凯已经做好了两线作战的准备,他是不想重蹈吴禄贞攻北京的覆辙,未雨绸缪。

“不行,内战不可轻启,东北初建,胶州湾刚刚接手,一旦开战,势必要影响到这些省份。另外,各省还未彻底稳固,或有人趁乱而起,遗患无穷。”

张謇对南京政府作出的紧急应对措施一日三惊,连忙赶来劝阻李秉衡,希望可以制止南京方面的率先开战。

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来说,眼下是宝贵的发展期,他们不想一场内战损害到他们的规划。

即便李秉衡是他们的主心骨,仍然给不了他们坦然面对内战的勇气。

“不错,一旦开战,列强国家或许会借口干涉,到时战火连绵,永无宁日。”

黄兴也是持这种观点,认为眼下不是轻启战端的时候,不能给列强干涉中国的借口。

一时间众说纷纭,让李秉衡难以取舍,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袁世凯北洋集团这一次一定要解决,不能再拖下去了。

顾维钧一溜小跑的推开门进来,顾不上喘气,连忙说道:“总理,热河那边发来消息,袁世凯邀请载沣等人赴京,商议立宪之事。”

这位年轻的内阁秘书工作很是尽职,让李秉衡很是欣赏,不过看到他常有愧疚,那就是到现在为止顾维钧还没能认识唐绍仪的宝贝女儿。

李秉衡笑着说道:“看样子老袁是要来真格的了,君主立宪?居然被他想出这一招,热河那边的通报还有其他消息没有?”

顾维钧笔直的站着,不急不缓的说道:“热河那边没有动静,反而是天津有原先当愚公的,先后赶回北京十余人。”

李秉衡叹了口气,载沣这次信守承诺,一心一意的在家里照顾家人,不问政事。

这次袁世凯想要把他请出来,也是想拉拢前清王公亲贵们,为自己多拉些助力罢了,要是载沣等近支王公不肯同意立宪,那么他便有挟持孤儿寡妇的嫌疑。

只要载沣不出面,那么王公们的声势就要小很多,更何况在东北吴禄贞也启用了一批能用的满族亲贵。

张謇是袁世凯的老朋友,对此他也无可奈何,他清楚的知道袁世凯的野心。

“外间均谓共和不宜于中国,汝意以为如何?”

这是前些日子袁世凯写给他的信中,所向他询问的问题。

其实也是在试探他,是否支持君主立宪。

张謇这个当初立宪派的主要首脑,如今一心一意的为李秉衡内阁服务,让袁世凯心有不甘,加上张謇加入了中华复兴党,更让他坐卧不安,生怕张謇起来号召立宪派反对君主立宪。

袁世凯当初自信满满的将清帝赶下台,以为自己可以取而代之,没想到李秉衡左右逢源,异军突起,成为了他前所未有的对手,也让他两次品尝了失败的苦果。

这一次,他不想再退缩,两个人必须要有一个倒下。

他从政数十年,大风大浪见过无数,输在一个“黄口小儿”手中,委实让他不服输。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北洋军当然要落于下风,不但在军队建设上落于下风,在经济建设上也输了数筹。

要不是列强的支持,北洋军远远无法成为他的坚强支撑。

也正是英法俄日四国的扶持,他才敢放手一搏,目前沙俄与日本两国的公使隐隐透露出派兵干涉的意思,这让他喜不自禁但又考虑再三。

沙俄与日本依然没有放弃对东北、内外蒙古的贪图,不用想,也知道两国派兵助战是想要什么好处。

那么就让沙俄与日本的军队在东北作战,让自己可以免除后顾之忧,专心南下作战。

而且,在东北的战事与其他地方不同,自己并非引狼入室,并非勾结外寇,而是南京政府失道寡助,引火烧身,跟他袁世凯可没有半点关系。

将来东北不管是名义上还是实际上,都由自己掌控,沙俄跟日本想要的,不过是各项权益,给它们就是。

眼下东北略加开发,已然有了丰硕的果实,不出数年,只怕能够成为自己与南京政府抗衡的本钱。

他可没想着要一鼓作气攻下南京,再说他也没这样的实力,目前动武只不过是为了抢地盘,最好是划江而治。

什么叫养寇自重,有了南京政府这寇,才能从列强那里源源不断的得到好处,而且不敢对自己逼迫过甚。

这是他数十年政坛生涯的精华所在,若论耍手段,只怕洋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想到这里,袁世凯忍不住的一阵奸笑,分外爽快。

东北啊东北,这块宝地就快要姓袁了。

目前吴禄贞在东北基本不管政务,全部由锡良与温生才等人负责,工业化初步取得了成效。

东北地区作为边疆地区,传统封建经济比较薄弱。

所谓的工业化,主要是克服传统经济障碍性因素的过程。

在东北的工业化布局并没有效仿日本模式,也没有走计划经济路线,而是针对一战的需求以及防范日本来布置的。

以甲午战争为标志,日本走上了扩军-征掠-积累,再扩军-再征掠-再积累的滚动循环的发展模式,以夺取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所必需的原料和市场。这是一条通过战争以实施现代化的道路。

甚至日本的民用产业,例如生丝和棉纱生产,也是以出口创汇来进口武器和机器设备,以便谋求扩军和培植军事工业。日本的这一军国主义-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在亚太地区,直接侵害了英美等以雄厚资本和技术为扩张手段的欧美老牌资本主义的根本利益。

所以,只要中国不走这条道路,慢工出细活,并不会过分刺激到欧美列强。

可是日本不会给中国这样的机会,尤其是在它的势力范围东北,中国能否安然完成在东北的工业化,还是个未知数。

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以廉价商品和雄厚资本为主要手段,对中国实行的经济、政治侵略,由于远隔重洋,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难以完全抑制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的。

如果说“王朝周期”对中国现代化的阻碍作用并不具有历史必然性质的话,那么,日本的崛起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干扰就更是多种历史原因合力作用的结果。

在一定程度上,日本是中国工业化的最大敌人,而欧美,则在这方面与日本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如何利用这种矛盾发展自身,不被日本打断工业化进程,又不引起欧美尤其是美国的过分警惕,那么还是能在夹缝中求生的。

中国想要崛起没有那么容易,甚至可以说是危险重重,矛盾重重,李秉衡就是这样的一个舵手,随时准备抗击更大的风浪。

李秉衡更希望目前的中国是海绵,能够吸收外力,尽量不被战火打断工业化进程,那么一战一开打,这种危险便被降到了最低。

日本会急于在一战的机遇下挽回经济上的颓势,依然可以分享到一部分的战争红利,所以,整个一战打的越长越好,对中国越有利,只要能够完成两个五年计划,李秉衡有信心能够面对日本的挑战。

目前的东北工业布局一定程度上是按照发展与规划委员会的五年计划来施行的,但是,这种类似计划经济的格局,将会产生一系列不利的影响。

到时候也许东北的工业与经济飞速发展,但是一些不利因素也会成为潜在的隐患,制约将来的发展。

如果不对这种准计划经济予以修正,那么到时候中国有可能会出现两种剪刀差,工业对农业外,还有轻工业对重工业。

不幸的是,东北将来既是重工业大本营,又是中国农业的根本,在中国,只有东北同时遭遇了两种剪刀差的祸害。幸运的是,上海同时成为两种剪刀差的受益者。

什么是工农业剪刀差,大致的意思是,农业部门将其产品按照低于实际价值的价格卖给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粮食、服装等轻工业,而工业部门则按照高于价值的价格把工业品卖给农业。

从而形成了所谓剪刀差,这就是几十年来中国工业剥削了农业,免得到时候工业还要反哺农业。

这种快速积累工业资本的方法,是建立在工业品与农产品的不平等交换上的,对中国的农业没有好处。

这是个难题,李秉衡一个人无能为力,不能彻底解决,只能予以修补,所以命题提出后,一部分的经济精英人士开始探讨,希望找到解决的办法。

国际上,工业国往往会用抬高工业品价格,压低农产品出口价格的方法,以工业品利润补贴本国农业,剥削和压榨海外农业国。

同时轻工业和尖端科技重工业发达的国家会剥削初级重工业和采矿业发达的国家。

而中国目前就是列强严重的海外农业国,将来也会变为初级重工业和采矿业发达国家,东北是最大的受害者。

这种状况将会维持一段时间,至少一战开打前会比较明显,但是随着欧战的开始,对工农业品同时爆发的海量需求,使得这一矛盾会得到缓解。

目前已经成型的是几个大型的国有重工业企业,尤其是军工企业,国家的需求导致,这些企业将会承担巨大的压力。

加上国家强制性的上马重工业企业以及机械装备企业,也就是说,准备发战争财,使得

东北工业基地不仅生产技术含量高、却按照成本价定价的重型工业装备,而且生产定价最低的农业品,承受着两种剪刀差,是计划经济两种剪刀差的最大受害者。

而上海不仅生产工业品,而且生产工业品中定价最高、但技术含量却并不高的暖瓶、手表、自行车等日用品,而计划经济时期恰恰规定由后者承担着国家从老百姓中回笼货币的作用,因此强于此项的上海占了便宜。

周学熙为首的北方实力派一直倾向于南京政府,就是因为他们在上海投资兴办了多家轻工业企业,专门生产资本积累迅速的日用工业品。

为了使得东北投资开发的力度不受到打击,李秉衡正在考虑提高在东北兴办实业的优惠以及福利,比如免税减税,政府扶持等等。

或者是硬性的规定向南华购买专利、使用专利的实业家们必须将工厂开办在东北,鼓励华资银行引导国内的实业家向东北倾斜。

政府必须加快引导国内资本进入东北,迅速的扎根,并且发展起来。

日本自中日甲午战争之后,通过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在中国东北获得了“特殊权益”,对东北进行经济侵略,掠夺中国的资源,倾销其商品。

以“满铁”为中心的日本资本主义势力致力于垄断东北的经济命脉,这个野心必须要予以遏制。

靠什么,在眼前有利的形势下,专门针对日本制定战略,加快东北的工业化进程,并且压缩日本商品向东北倾销的空间,阻击日本的富裕资本进入东北。

这是场暗战,无法在明面上辩驳,谁够狠,谁就能赢。(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