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玄幻小说 > 龙起苍茫 > 第368节 国有与私有全文阅读

“我们不承认满清政府与任何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不承认满清政府与任何国家签署的任何不平等条约;我也建议将原驻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作普通侨民对待;在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首先我们的人民要有信心,要团结一致,这样便使得我们可以采取和应当采取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新中华的控制权的方针。……不承认满清时期的任何国家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满清时期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在做了这些以后,中国人民就在帝国主义面前站起来了。”

“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一天它们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地位。对外贸易那是必须的,但是要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这些日子李秉衡一直在各大城市巡回演讲,虽然他并不喜欢干这事,但也是形势所迫,中华复兴党并不占绝对优势。

而且,袁世凯控制的地盘上搞出来的那一出所谓民主,即便南京政府派出了监督人员,依然我行我素,指望他们规规矩矩那是不可能的。

李秉衡之前深入研究了后世***在新中国建立后的外交战略,不得不说伟人就是伟人,不愧为领袖人物,只要大部分照搬就行,稍微根据形势加些改动。

他的讲话不仅是民国初期外交战略的奠基石,而且也是外交建设的指南,是从***的外交战略中凝聚的精华。

后世提出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确犀利狠辣,它是指“帝国主义总想保留一些在中国的特权”, 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的军事力量被赶走了, 但帝国主义在我国百余年来的经济势力还很大, 因此, 我们要在建立外交关系以前把‘屋子’打扫一下”。

中华民国成立后,不承认满清朝廷建立的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采取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在相互尊重领土主权,领土完整,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经过双方谈判独立自主地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李秉衡提出的“中国的外交不受任何旧的外交束缚,也有利于消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影响”这一外交战略使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处于主动地位,同时解决了民国成立后应采取怎样的外交立场,以建立独立的外交关系。

虽然目前租界与租借地等核心问题列强并不愿意谈,但是等中国国力强大起来,总有一天会收回。

在李秉衡看来,目前只要收回海关自主权以及领事裁判权就可以了,加上内河航行权以及其他一系列并不重要的不平等关系,这些够了。

足够他把精力都放在建设上,而不是再因为这些而感到头痛。

石清霜在边上静静的看着正在进行演讲的丈夫,心中满是平静,虽然每天要奔波劳累,但是守在心爱的人身边,何尝不是幸福的事情。

希望自己可以帮到他,帮他实现他的理想。

前段时间他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亲手做了一把婴儿推车,显然是要寄去英国的,不过她并不嫉妒。

自己已经在他身边,没有道理为一个孤苦伶仃,不能由心爱之人照顾的女人吃醋,相反,她深深的同情那个没有名分的女人,也深深的佩服对方。

如果说爱是自私的,那么她愿意与她人分享。

听说顾家的大小姐要从英国回来了,顾家仍然没有死心,仍然打算与李秉衡联姻,到时她该如何自处?

胡水云这几天与她打的火热,没几天两人好的跟发小似的,让本来沉闷单调的生活多了许多乐趣。

李秉衡评价胡水云就像红楼里的史湘云,以她看来,的确是不错的。

个性活泼爽朗,毫无心机,正像一阵清澈心扉的微风,让石清霜的生活多了些色彩。

而小有名气的胡水云也在极力为李秉衡宣传,而且乐此不疲,整个团队多了只唧唧喳喳快乐小鸟,多了许多的乐趣,行程也变得轻松许多。

“复兴青年团的建设情况如何?各地进展是否顺利?有没有人从中阻挠?”

趁着空歇,李秉衡匆匆擦了把汗,向乔欲寰问道。

复兴青年团是中华复兴党的下级组织,是复兴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民主共和以及中华崛起理论的学校,是复兴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李秉衡异常重视复兴青年团的组建情况,这关系到复兴党目前的形势以及将来的发展。

将广大热血爱国青年纳入复兴党,并且提前培养一批精英人才,是当前的要务。

即便是在参选,李秉衡仍然井井有条的安排各项政务,完成一连串的布局。

看他充满信心的样子,其实石清霜却知道他并没有绝对的把握,因为他已经做好了完全之策。

也就是说,他已经提前做好了失败的打算。

银行肯定要掌握在手中,尤其是发行中华元的中国银行。

只要控制了银行,控制了货币发行,那么即便在政治上失败,依然可以凭借金融工具来控制政治走向。

如果中国银行落入了袁世凯之手,后果不堪设想,这是李秉衡的心血所在,绝对不能为人作嫁。

其实中国银行是李秉衡的一项实验,他并不是圣人,也更加不如伟人,目前银行的制度问题是他唯一感到忧心的问题。

如果世道要乱,那么必然乱在银行上,因为其他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银行国有化或者完全私有化,都有利有弊,尤其是银行国有化,制度上的缺陷与漏洞很容易制造呆账坏账。

国有化的银行将会成为各方算计的对象,李秉衡可不想看到这个大跨越时代的房价涨得达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跟后世一样,房价成为了投机者与银行之间搏杀或者权钱交易的牺牲品,房子卖不卖得出去不重要,关键是房价要高,不得降价。反正银行的钱不是私人的,所以稍微疏通一下行长加之又有合法的高零售价的楼盘做抵押所以自然就越来越好从银行贷款。

那么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房子价格只攀不跌!因为不能跌!一跌银行贷出去的款就再也回不来了。这可是政府的银行,政府的钱!所以为了堵住这个资金黑洞一些被收买的专家、媒介便开始疯狂制造舆论用各种舆论手段威逼利诱人买房子。

李秉衡的选择是商业银行私有化,而中央银行则“官商合营”,这是没有前例以及在后世也没有仿照的,绝无仅有。

为了避免愚昧落后的中国成为财团与银行家门控制的独裁国家,必须要杜绝中央银行私有化,最起码货币发行权不能掌握在私人手中。

这跟南华是一样的,但是南华的中央银行国有资本比例并不高,但南华运行良好,在中国却未必。

这是李秉衡唯一担心的事情,是因为他没有底。

在实施扶持银行计划的同时,南京政府也对银行业本身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来改进管理,使其拥有更好的发展基础。

首先,严格限制内部人借款,要求银行公开包括其分支机构在内的合并会计报表,将关联方交易控制在银行净资本限额之内。

第二,要求银行分散贷款风险,任何个人贷款不能超过银行净资本的10%或所有银行总资本的0.5%:任何企业贷款不能超过银行净资本的30%或所有银行总资本的6%。

第三,提高资本要求,以银行风险资产的风险程度来衡量银行最低资金储备,同时要求银行在贷款前必须从相关机构获得借款人的信用记录。

最后,改革存款保险规则,存款保险机构不再对商业银行提供无限存款保险。

同时政府也组织培训银行业人才,积极研究国际金融案例,避免因为银行操作上的失误而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银行界不能乱,一乱整个社会要跟着乱,所以要清理,就像清除杂草一样,将没有贡献但是霸占养分有隐患的及时处理掉。

银行国有化会导致各方势力争相瓜分国有银行资产,房地产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而银行完全私有化,即便是商业银行私有化,也有着数不清的麻烦。

关键是中国的银行还太稚嫩,用起来不太顺手,也就是说,不是个好工具,要不然,对付外国银行的许多办法就用不上。

这段时间,他同时在忙的事说来好笑,那就是国有企业改革。

所谓国有企业,也就是满清时期垄断性的各项产业,比如邮传部垄断的邮政电报行业,许多行业民间资本是不允许进入的。

以江南制造总局和马尾造船局等几个厂为代表的洋务派创办的企业,都是军事工业,这与当时洋务派的认识有关,他们认为只要造出先进的武器,就足以内惩叛逆,外戒欺侮。

目前反对派提出的国有企业并不局限于军事工业,认为只要牢牢控制住几个重要的生产部门,就足以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进而牢牢地掌握国家政权,这与当时洋务派的观点并无二致。

之所以有这层出不穷的人提出要创办国有企业,孙中山等人也在支持,就是因为这些企业可以产生一大批的岗位,让那些有着抱负却没有用武之地的“人才”们不至于明里暗里跟政府对着干,搞政治阴谋。

让他们安分些吧,这是孙中山的劝告,这样的确好,可以缓和与反对派的矛盾,对选举有利。

可是李秉衡是什么人,滚蛋,他可不想为这些废物提供吸人民血啃人民肉的机会与工具。

哪怕他大选失败,也不愿开这个头。

洋务派企业的产品因为不是商品,所以是不计算成本的。企业不管盈亏,所以没有从利润转化而来的资金积累,它的扩展和停滞取决于官方拨款的多少,而不是决定于市场的需要,也同企业经营的好坏无关。

让这些人来搞国有企业,比如汪精卫等人,可想而知,经营管理是极其腐败的,因为他们都是用封建官僚衙门的习气来办企业。

管理机构庞大,讲究排场,不顾实效。跟洋务企业一样,企业中的官员坐食高俸,而且还有许多凭一张八行书而挂名支薪的人员,至于采办各种材料(洋货)中的虚报贪污,那就更不用说了。

光绪初年有人说:“外洋工料尤易浮冒,报价每至四五倍之多。……故人谓机器局管事一年,终身享用不尽。”

贪污,这里便是个发源地,甚至是老鼠屎,害了一大圈。

尤其是垄断企业,对国家的危害更加巨大。

不仅是银行以及军事工业等行业,民用行业官办垄断更加的危害国计民生。

洋务派的官办和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虽然规模不大,却企图利用官势来造成垄断的局面。

最明显的例证是上海织布局。在它筹建之初,李鸿章呈请朝廷批准,“该局用机器织布,事属创举,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高局。”

显然,这种垄断只是针对纯粹私营的企业,因为他们对外国资本无可奈何,却总想阻止民族资本的自由发展。

这个时代的国有企业更加的祸国殃民,比如汉阳铁厂当时规模庞大,但因主持者缺乏科学常识,以致出现种种弊端,如向外订购的机器不适用,燃料供应困难,成本昂贵销路堵塞,产品积压,兼以官办企业经营管理腐败、贪污中饱,浪费严重。

甲午战後,清政府财政更加困难,无力继续为汉阳铁厂提供经费,铁厂於1895年 6月转为招商承办,遂从官办改为官督商办企业。

三年前南洋财团联合国内的多家华资银行向汉冶萍注资后,建立了新的管理机制,由各方股东成立董事会,事实上成为了真正的民营企业,发展一日千里,完全超出了当初的预计。

可见,国有企业乃是一剂毒药,害人害己。

李秉衡之所以仍然在几个重要行业由国家投资建设国有企业,或者官民合办,也是出于种种战略考虑。

军事工业私有化他是鼓励的,但是许多重要武器只能交给国有企业,尤其是一些他想研制的跨时代武器。

他甚至私人出资,秘密开办了几个大型工厂,这些工厂必须掌控在他信得过的人手中。

此外,民营工业全面的私有化,政府只是在小部分的行业中投资了国有企业。

在这个时代,更要杜绝垄断企业的诞生。

垄断使资源配置被一部分掌握特殊权力的人强力扭曲,其结果是小部分人受益,广大百姓利益受损,因此,垄断直接关乎社会公平。

垄断行业永远是老百姓头上的强盗,将无理掠夺变为合法占有,将整个行业变为藏污纳垢之地。

电力、煤炭、石油、城市交通、自来水、银行、邮电等行业必须要放开,让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这些行业不再是产生腐败的高危之地。

这个时代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中产阶级,虽然说目前的主流是解决温饱问题,但是李秉衡还是认为中产阶级大大规模出现,才是农业国向工业国发生转变的一大体现。

目前的机遇比后世好,温饱问题不是那么难,人口又少,落后西方世界又不多,有南华的庞大土地支持,农村农民农业问题远比后世乐观。

南华之前凭借这大规模的工业化,在重工业中首先打造了一大批的中产阶级,技术工人。

照道理,中产阶级的定位为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同时,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

但是中国的国情不一样,南华也是如此,四万万人大部分还是农民,所以中产阶级必须要从这里面诞生,技术工人,也是一个很好的发端。

也就是说,蓝领,将首先吹响农民们脱贫的号角。

没错,是脱贫,而不是致富,因为李秉衡没有把握,如果拿后世的标准来衡量,这个时代所谓的南华蓝领甚至是高级蓝领们,仍然只能勉强说解决温饱。

或许在这个时代,他们是富裕的,幸福的,李秉衡对此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人不能满足于现在,总要往前发展。

发展到后来,能不能跟原来一样,这就不可知了。

必须要改革,这样才能打破桎梏。

下等阶层往往因贫穷而缺乏专业特长和教育知识,他们对上等阶层的奢华生活和优越社会地位充满嫉妒、愤恨和向往,因此他们一般倾向于采取激烈的暴力行动,推翻上等阶层的统治,并将统治权攫为己有,再重新建立起一个两极分化的“哑铃型社会”。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就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

民国初建,需要中产阶级,来缓解贫富差距,尤其是大发展的时代,资本快速累积与无产者之间的尖锐矛盾。

正确认识“中产阶级”在时代变革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中产阶级”合法致富和发展,使“中产阶级”成为推进时代发展的中坚力量。

这是李秉衡的要务。(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