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逍遥侯 > 第340章 归顺全文阅读

李中易捧起茶盏,淡淡的说:“天色不早了,各位都请回去办理公务吧,以前怎么办理的,现在还怎么办理。≥≥,实在吃不准的事务,何推官与刘判官都在府衙内,大可随时随地去请教。”

大堂内的众人,不由面面相觑,一时间,大家的目光都看向了刘金山身上。

刘金山暗暗叫苦不迭,他本想让李中易知道知道,开封府内的规矩。谁曾想,李中易故意借着他的话柄,就真的不去接掌大印。

李中易不接印,就不是正式的开封知府,自然有理由推脱处理各种政务。

可是,李中易偏偏借着天子的手诏,命人封锁了整个开封府衙,控制住了所有人的行动自由。

这么一来,李中易实际上掌握了大权,却故意撂了挑子,显然是打算要让刘金山好看。

刘金山如今真是连肠子都悔青了,千不该,万不该,最不该的是,他想趁着李中易立足未稳,突出他自己的重要性。

李中易已经到了开封府,前任张府尊又没交印,府衙内不出事则罢,一旦出了大事,刘金山这个法定的护印官,必定是吃不了兜着走。

李中易没有搭理刘金山,他缓缓起身,笑着吩咐蔡章标和刘国鼎:“天色即将大亮,城内各个街坊口,都必须安排至少一个什的兵卒,务必及时弹压刁民作乱。”

蔡章标正琢磨着这事,听了李中易的吩咐之后,他立即把心放回了肚内。

只是。蔡章标有些不太理解,于是小心翼翼的问李中易:“端明公。下官愚钝,如若每个街坊口都布置这么多的人马。府衙这边可就显得空虚了呀?”

瞥了眼一直竖着耳朵的孙国鼎,李中易淡淡的一笑,反问蔡章标:“贼人作乱,是两三个一伙比较好对付,还是数百名贼人聚集在一起好对付?”

蔡章标笑着回答说:“自然是人少好对付……呃,下官明白了,谨遵端明公的钧谕。”

等蔡章标下去布置任务之后,李中易又把孙国鼎叫到身前,叮嘱说:“京城之中。大街小巷近百条,本府命你,布置人马下去,以一队五十人为基础,轮班巡逻戒备。”

“喏。”孙国鼎回答得异常响亮,惟恐李中易听不清楚。

其实,孙国鼎的心里一直有些忐忑不安,担心李中易会对他秋后算帐。现在,李中易既然对孙埚继续委以重任。他也就渐渐放了心。

见孙国鼎转身欲走,李中易含笑将他叫住,嘱咐说:“你手下的兵马,尽量不要太过分散。必须抱成团,才能即使应对奸人捣乱。这么说吧,蔡军巡的兵马控制住各个街道口。你的兵马巡逻控制的是各条大街,务求将各种不轨的事端。扼杀于萌芽。”

李中易发觉孙国鼎虽然一直在点头,眼神却依然有些迷茫。显然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孙军巡,假设甜水二巷那边,有几个奸人持刀抢劫良民,等咱们知道了消息,再从府衙调兵过去弹压,你觉得贼人得逞之后,逃跑的可能性有多大?”李中易很有耐心的教导,让依然等候在大堂之中的众官员们,感觉到异常的诧异。

他们这些官僚们,很多都在开封府衙混了五六年,还从未见任何一位府君,有李中易这种耐性。

孙国鼎能够混到军巡使的位置,也绝非笨蛋一枚,听了李中易的详细解说之后,他眼前猛的一亮,脱口而出:“下官明白了,如果事发之时,就近有一支官军,那么贼人必定无法得逞,只能束手就擒。”

李中易微笑着点了点头,笑道:“既然明白了,那就下去布置吧。”说话间,显得很随意,仿佛和孙国鼎是共事多年的老熟人一般。

说来也很奇怪,李中易越是显得很随意,孙国鼎就越觉得安心。

孙国鼎拱着手说:“末将布置完毕之后,一定马上赶回来,听候端明公的差遣。”话里话外透出真正的亲热劲。

李中易得到了真正想要的东西,自然很满意,他微笑着将一支令签递到了孙国鼎的手心里。

孙国鼎快步离开了大堂,李中易转过身子,扫了眼在场的一大帮子官僚,淡淡的说:“防隅军指挥使随本府来,其余的仁兄就都散了吧。”

李中易下达了命令之后,转过身子,迈着四方步,径直转过大堂,去了日常办公的后堂。

李云潇的手下元随们,早就把后堂专属于府君的公事厅,打扫清理得一干二净,就连茶都已经沏好。

李中易坐到书案后边,刚捧起茶盏喝了一小口满溢清香的茶液,就听元随来报,“禀报爷知晓,左厅刘判官在门前求见。”

嘿嘿,他,终于还是来了!

李中易放下手里的茶盏,吩咐说:“请他进来,汝等且都退下。”

“喏。”除了李云潇之外,屋内的所有护卫元随,全都悄无声息的退出了屋内。

刘金山进门后,见室内除了端坐在书案后的李中易之外,就只李云潇一人而已,他略微犹豫了一下,立即一揖到地,颤声说:“下官有罪,请端明公狠狠的责罚。”

李中易并没有马上说话,他端起茶盏,抿了口茶水,润过嗓子之后,这才故作惊讶的说:“刘判何出此言呀?”

刘金山临来之前,已经犹豫了很久,最终见了李中易抓住重点,果决静快的处事手腕,这才下定决心,必须及时化解刚才留下的心结。

“下官本无争锋之心,只是想获得端明公的重视罢了。”刘金山艰难的开了口之后,心里反而没了顾忌,一路滔滔不绝的自责,“下官实在是愚蠢之极,竟不知端明公早已对政务娴熟于胸,举重若轻,明见千里……”

对于刘金山的马屁话,李中易一直笑而不语,却频频点头,予以鼓励。

人在官场,总有些场合会言不由衷,李中易直接过滤掉刘金山的所有废话,得到的答案却昭然若揭:刘某人想投靠过来!

政治语言允许夸张,只要内核符合政治正确,谁又会去过多的纠结于略显夸张的细节呢?

在笑纳了刘金山拍的一大堆马屁话之后,李中易微笑着吩咐李云潇:“搬把椅子来,请刘判坐下慢慢说话。”

心里一直七上八下的刘金山,暗暗松了口气,他虽然在暗室之中大丢面子,却很有可能获得李中易的谅解,从而赢得保住权位的里子。

刘金山侧着身子,仅有半边臀部挨着椅面,仿佛小学生聆听教导主任训话一般,显得规规矩矩,毕恭毕敬。

既然刘金山表面上服了软,李中易也笑得更加真诚,他亲热的说:“过去的事情,不必再提。我初来乍到,府衙内的政务繁多,需要仰仗刘判的地方还很多,还请刘判多多赐教。”

一旁的李云潇,表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暗暗好笑。李中易的这番话,在他看来,其实就是:潇松同志是个好同志。

李中易说这种话的时候,有真有假,也有半真半假,端看关系的远近如何。

说白了,也就是,听其言,观其行,慢慢的增加信任,增强感情。

既然已经把姿态做足,下面的事情就好谈了,李中易等李云潇上了茶之后,笑着问刘金山:“不知刘兄对户曹架阁库内失火一事,有何高见?”

刘金山仔细的思索了一阵,这才字斟句酌的说:“不瞒端明公,下官倒以为此事颇有可疑之处。”

“哦?”李中易装作很有兴趣的样子,手扶书案,聚精会神的盯在刘金山的脸上。

李云潇见了李中易的作派,心里已经明白,公子爷肯定是早有成算,只不过想借机看看,这位刘判是真心顺从,还是虚与委蛇?

不过话又说回来,府衙已被封锁,府内的各位官员,也都成了瓮中之鳖。

即使刘金山不提供有用的线索,以李云潇所学习和掌握的撬开嘴巴的能力,根本不担心拿不到户曹众人的口供。

刘金山拱着手解释说:“不敢欺瞒端明公,前任张府尊在任的时候,下官就隐约听到了一点风声,说是京师人多地狭,需要扩建几十里。自从这个消息传出之后,不断有百姓来府衙递交状子,基本都是状告县吏勾结无良的士绅,大肆骗买农户的田产。”

李中易摸着下巴,凝神细细的想了想,如果刘金山所言为真,那么,真相简直是呼之欲出。

开封城一旦扩建,这城里的土地,和城外的土地,其价值之悬殊,有如天壤之别。

客观规律决定,城市越大,城里人越多,创造出来的需求,也就越集中和旺盛。

那么,嗅觉灵敏的商人,也就会蜂拥而来。

这就会对周边,乃至全国的人力、资金、手工商品以及服务性行业,产生不容置疑的“黑洞”效应。

商人多了,市面上的交易,也就越活络。开封城内的地产,尤其是商业性铺面,也就越值钱。

可是,烧了户曹的架阁档案,就查不出真相了么?

李中易冷冷的一笑,他的脑海里浮上了一句名言: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未完待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