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青春小说 > 明末求生记 > 第一百一十六章 朕何爱一河,全文阅读

第一百一十六章 朕何爱一河,不爱天下百姓

这一番话说出来,不寒而栗的何止张轩一个人。

张家玉脸色苍白,跪倒在地,说道:“臣误国家大事,罪该万死。”

张轩将张家玉搀扶起来,说道;“无妨,此事到底是何等情况,朕不知道,卿也不知道,只有试过之后,才能知道。”

“这不过,是朕一个猜测而已。”

张家玉说道:“即便如此,也是臣考虑不周,即便黄河泥沙不能堆积长江下游河道,但是三水汇集在一起出海,长江下游决口之事,必然频发,而江南乃是国家钱粮所寄。总要万全才是。”

“陛下,不修运河,分而治之,实乃高瞻远瞩。”

“只是-----”

张轩说道:“治水之事,总就要你来做的,有什么事情,无需吞吞吐吐的,直接说便是了。”

张家玉说道;“只是耗费太过巨大了。”

“臣估算将淮河与黄河分开,就需要重新挖掘一条淮河入海的河道。这粗粗一算,也少说要五百多里。”

“淮河水屡屡成灾,这河道也不能太窄。”

“黄河河道也要重新清理才能用。”

“这是两项大工程了。其余各地的堤坝,水道的疏浚。都需要费大工夫。”

“朝廷可以支撑吗?”

张轩听了一时间沉默了。他不用算,就知道这是令他头皮发麻的数字。

因为他的计划说起来好听,其实本质上,就是重新梳理,乃至重建淮河水系的大工程。

这个工程有多大。

就请看共和国的治理淮河工程就可以了。

九几年才淮河通海总渠,修建完成。这才算是将淮河治理工程,画上一句号。那已经是建国之后四十多年了。

中间虽然有反复,但是淮河治理一直在进行之中。

建国之后,外国人认为中国人绝对做不成的事情之中,就有淮河治理。

可以说共和国建国之后,淮河的局面,与而今张轩面对的淮河局面,有所差异。

共和国淮河体系有各种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黄河决口,也就花园口之事,但是张轩面对的棘手之处,也不下于花园口。

总是总体来说,或许比共和国时期的问题轻松一点,是因为最少运河-黄河体系,并没有多纠结三百年,为治水埋下更多的隐患。

但是科技发展的不同,也让张轩的治水计划,需要征召更多的民夫,更多的军队。

这是一个让张轩都感到有些眩

晕的天文数字。

张轩都不是怕花钱,而是朝廷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将精力投在治水之上,那么北边的战事,就根本没有好精力投入进去了。

“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张轩说道。

张家玉说道:“臣只能大该估算一下,按今年北伐所耗的物资来说,一个北伐是不够的,两个北伐大抵够了。”

张轩说道:“不。还不够。”

“一不做,二不休。既然下工夫治水,就不要图省事。这一次治水,不单单要将黄河与淮河各归各道。也要将两淮水利给梳理好。”

“两淮之地,在古代也是天下繁华所在,而今却一年不胜一年,乃至江南远胜江北,一江之隔何至于此。”

“盖因水利之故。”

“淮河一通,河南,两淮皆为沃土,这一次治水,就是本朝的郑国渠。”

“即便我一辈子完不成,子孙也要继续做。”

“张卿,朕现在给你一个反悔的机会。如果你答应下来了,从今天开始,到治水完成之前,朕不准备调你离开两淮了。”

“朕前半生功业,就在天下逐鹿,朕着先鞭。横扫诸侯,奄有天下,朕后半生功业,就在此处了。”

“治理好黄河,淮河,令中原百姓无受水患之害。”

张家玉听得热血沸腾,说道:“臣遵旨,从今之后,我张家就从广东迁过来,如果治水不成,这里就是我张家玉的埋骨之地。”

张轩说道:“好,。这天下兴亡之大事,就交给张卿了。”

张家玉并没有辜负张轩的期望,不过,他也没有做好这一件事情。张家玉为了治水,走遍了两淮所有的地方。历时三年,才提出了完整的治河方略。

那时候朝廷也在北伐之后的财政窘境之中走了出来。

张家玉立即开始动工治河。

张家玉担任两淮总制,总共十年。最后生生累死在河堤之上。

而张家玉并非第一个以劳累死在两淮总制位置上的人。第二个担任两淮总制的乃是周昌。

周昌担任两淮总制,却是因为周昌的出身缺陷。

周昌在昭武后期完成了朝鲜化省之事,将朝鲜一国正式归为朝廷治下,为海东省。劳苦功高,但是却不可能入内阁。

因为昭武年间科举完善了,虽然没有非翰林不得入内阁的规矩,但是内阁大臣总要是进士出身。

周昌知道他虽然被封东海侯,但是在官场之上走到了顶点。所以在张家玉死后,自请为两淮总制,沿着张家玉规划的方向进行着。

期间也发生了,昭武三大案之一,王进才案。

就是周昌掀起的。

因为北伐之后,在昭武中期还有一些大战,比如收复西北,巩固辽东,与缅甸联合征缴明永历帝,并在南洋上与西洋人争锋。

但是如北伐这样的大战,再也没有过了。

而大量的军队投入两淮的治河工程之中。

特别是两淮本地的县兵,几乎没有训练任务了,都是治水的任务。

自然有大量的物资,不,应该是每年几乎朝廷一半的财政投入。几乎是金山银山一般,听过户部,工部,枢密院等部门流入两淮。

王进才长期担任枢密院同知,在军中大有人脉,侵吞了不少治水款项。但是因为王进才乃是张轩的旧部。下面的人不敢告发。

周昌忍无可忍,才当殿向张轩禀报。

张轩令傅山亲自查处,牵连侯爵七人,伯爵十人,子爵,男爵,不计其数,至于文官牵涉其中的更加不少。

枢密院为之一空。

乃至李定国在这样的风暴之中也受到了牵连,向张轩请辞,张轩批准他辞去一起职务,只担任讲武堂教授一职。

后来分析,虽然王进才案,乃是一场反腐引起的,但是也将朝廷之中大部分出身草莽的将领都扫平了。

被处死的不多,但是大多都不能掌权了。

而贺虎头也正式成为枢密使,朝廷上下实权将领几乎清一色的讲武堂出身。而太子张安,也是讲武堂毕业的。

种种阴谋论暂且不提。

周昌本人也没有在两淮总制上面完成这项大工程,在王进才案十五年后,劳累而死。令朝廷不得不选出第三任两淮总制。

第三任两淮总制,乃是大夏宗室出身,名为张迁,讲武堂出身,也是打过仗的。成为最后一任两淮总制。

在两淮总制任上二十余年,终于将两淮治水的大工程完成了。

最后,让从信阳以下,直到大海,水道畅通,几乎各个村落都有水渠灌溉,以至于河南,两淮一下子成为了产粮大省,不下于湖南湖北两省的产粮区。

而且两淮地区对大夏张家最为拥护的地方。在后来的各种风波之中,两淮地区从来是皇室的基本盘。

只是当张迁修成的时候,张轩早就不在位了,连张安也垂垂老矣,正在培养太子登基之事了。

这是很久很久后的后话。

却是从而今张轩与张家玉的一番谈话开始的,一段持续五十多年治水工程,历经三代人,也是张轩后半辈子没有完成的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