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大魏宫廷 > 第1387章:三王起兵【二合一】全文阅读

『PS:一共欠大家三章,过几天补上吧,最近两天身体不舒服。』

————以下正文————

时间回溯到数日前,即太子弘誉于垂拱殿发布榜文,将庆王赵弘信打成叛逆,而当时肃王赵弘润已被前者派兵软禁在肃王府,距此两日后,远在宋郡「昌邑」庆王赵弘信,终于得知了此事。

当时,待庆王弘信看完那则榜文后,面色阴沉,冷笑对宗卫长颜朗说道:“还真是被赵弘誉给小瞧了呢!”

话虽是这么说,但其实庆王弘信他也早有预感,他与太子弘誉之间必定有此一战——相信赵弘誉也清楚这件事。

只是赵弘信没有想到的是,还未等他这边率先动手,太子弘誉那边却先对他动手了,用这种方式在逼迫他起兵造反,仿佛后者并没有将他堂堂庆王弘信的威胁放在心上。

这让赵弘信有种被轻视的感觉。

不过转念一想,这种被动局面也不是不能接受,反过来说,倘若太子弘誉近几年对他不理不睬,自顾自完成了登基仪式、坐上了他魏国的君王位置,事实上到时候他庆王弘信的处境更加窘迫。

想到这里,庆王弘信吩咐宗卫长颜朗道:“颜朗,速速请户牖侯、苑陵侯、万隆侯、高阳侯、平城侯、匡城侯几人前来。”

大概半日后,户牖侯孙牟、苑陵侯酆叔、万隆侯赵建、高阳侯姜丹、平城侯李阳、匡城侯季雁等庆王党的贵族们,便陆续来到昌邑县内庆王弘信的府邸。

除此以外,庆王弘信还派人请来了姬魏氏的家主魏罃。

除南梁王赵元佐此时仍在宋郡东部,负责围剿宋云的北亳军,庆王党目前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差不多已聚集在此。

在会议中,庆王弘信率先向诸人出示了那则榜文。

在看到那则榜文后,在座的诸位庆王党贵族们并无几分讶色,因为在近一年余,在太子弘誉徐徐掌握大梁的权势后,便陆续设法对他们这些庆王党贵族施压,以至于庆王党贵族们,不得不逐渐将家业转移到宋郡这边——也就是说,其实太子弘誉对于庆王党一系贵族的打压,早在一年前就已经逐步展开。

“魏氏对此有何看法?”

庆王弘信率先询问了魏罃的意见,毕竟上党守姜鄙,正是魏罃曾经的家将,虽说在姜鄙成为魏国的上将后,魏罃便已经出面解除了两者曾经的关系,但在私底下,姜鄙依旧对魏罃——确切地说是对「天水魏氏」格外忠心。

也难怪,毕竟奴隶出身的姜鄙,最早就是受天水魏氏的老家主提拔起来的,并且后来迎娶的,也是天水魏氏的族女,不能否认姜鄙亦非常珍惜魏国这个收留他们的国家,但说到底,他对于姬赵氏的忠诚,终归还是不如对姬魏氏的忠诚的。

见在座的诸人都看着自己,魏罃笑着对庆王弘信说道:“承蒙庆王殿下恩典,我魏氏得以在宋郡安居落户,魏罃自然是鼎力相助庆王殿下。”

『这是在暗示我莫要忘却曾经的承诺么?』

庆王弘信听懂了魏罃的言外之意,点点头说道:“魏罃大人放心,本王不会亏待忠诚之士。”

听闻此言,在座的诸贵族皆是暗暗点头。

确实,王室历代的诸皇子,都懂得恩威并施,对待自己人都格外大方,极少出现「不给马儿喂食却又想马儿跑」的主,包括眼前这位庆王弘信。

在魏罃明确表态之后,会议桌上的气氛就变得更加融洽了。

期间,万隆侯赵建问道:“不过,天门关那边怎么办?”

原来,上党守姜鄙若相应庆王弘信「讨逆兄、清君侧」的号召,那么最快的方式就是通过天门关,直接从上党郡进入河内郡,可问题是,天门关一带有个「天门矿场」,当初为了确保这个矿场的正常运作,肃王赵弘润在离开时,将麾下一位叫做「吕湛」的三千人将留守关隘,若不能经过这个吕湛的认同,姜鄙根本没办法率军从上党郡进入河内郡,除非后者舍近求远,从河东郡绕行,只是这样一来,行军速度最起码要晚上一个月左右。

听闻此言,在座的诸人难免就从天门关守将吕湛,联想到这位将领背后的靠山,即肃王赵弘润——相比较天门关能否通行,事实上,肃王赵弘润的态度更为重要。

倘若肃王赵弘润这回站在太子弘誉那边,那可就是天大的不妙了。

若「肃王赵润」作为对手,纵使他们这边有「南梁王赵元佐」这位同等级的统帅坐镇,在座的诸贵族、包括庆王弘信本人,心中也难免有些忐忑不安。

见在座诸人面色都有些难看,庆王弘信硬着头皮说道:“不必担心,本王以为,老八这次不见得会支持太子,别忘了,去年,太子在没有跟老八打过招呼的情况下,就将冶造局、兵铸局收回了,以我对老八的了解,老八心中肯定对太子有诸般不满……”

话音刚落,就听苑陵侯酆叔幽幽说道:“可是前一阵子听说肃王仅带着若干随从,便孤身前往了大梁……”

庆王弘信心中暗骂了一句,却依旧信誓旦旦地说道:“那又怎样?……老八这个人,最认死理,赵弘誉是他曾经支持的人,因此无论如何,老八也会忍着,但是待等他忍无可忍……”

其实这番话,庆王弘信没有丝毫依据,说白了他只是在信口胡诌而已,但还别说,这一番话他还恰恰说到了重点,至少在座的贵族们都暗暗点头。

果然,没过两日,庆王弘信留守在大梁的奸细,便送回了一条对于庆王党来说至关重要的情报:肃王赵润被太子赵誉派禁卫军软禁。

听到这则消息时,庆王赵弘信欢喜地几乎从卧榻上跳了起来。

其余听说这则消息的诸庆王党贵族们,亦纷纷向庆王弘信祝贺。

“事不宜迟,即刻出兵!”

当日,庆王弘信再次与的庆王党诸贵族商量后,决定先下手为强,率先对大梁展开攻势。

于是在次日,庆王弘信便喊出了「讨逆兄、清君侧」的口号,矫诏冒称得到了他们父皇暗中命人送来的诏书,斥责太子弘誉大逆不道,软禁父皇、企图篡位夺权,就连肃王赵弘润遭到软禁一事,庆王弘信亦写入了声讨太子弘誉的檄文中。

随即,他率领与诸贵族组成「庆王军」,朝着大梁开拔。

因为考虑到他这则檄文的信服度没有太子弘誉那则来得高,因此,庆王弘信唯有想办法拉拢诸兄弟,借此来挽回劣势。

为此,他不但派人将无权无势的七弟、颐王赵弘殷也请了过来,甚至还派人寻找长皇子赵弘礼的踪迹。

遗憾的是,长皇子赵弘礼自打去了一趟他亲生母亲施贵妃的出生地陈留施氏后,便从此销声匿迹。

在行军的途中,庆王赵弘信收到了南梁王赵元佐的书信。

在看罢书信后,赵弘宣的面色微微有些难看。

见此,宗卫长颜朗问道:“殿下,南梁王那边出了什么状况么?”

“唔。”庆王弘信点了点头,解释道:“是韶虎。韶虎麾下的魏武军,截住了三王叔的军队。”

原来在一年前,继太子弘誉派南梁王赵元佐率领镇反军出兵宋郡征讨宋云的北亳军之后,前者又派了上将军韶虎率领魏武军驻扎于宋郡北部,主要负责守卫「梁鲁渠」的正常运作,以免被北亳军截断河渠。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太子弘誉派韶虎前往宋郡,何尝不是变相地监视南梁王赵元佐呢。

这不,眼下南梁王赵元佐正准备响应庆王弘信的起兵号召,就被韶虎提前一步截住了军队,目前,这两支魏国顶尖的军队,正在宋郡的「任城」、「南平阳」一带对峙。

这让庆王弘信感到莫名的焦心,毕竟上将军韶虎与其麾下魏武军,可不比南梁王赵元佐以及其麾下的镇反军弱,搞不好,南梁王赵元佐这次没办法顺利与庆王弘信的军队汇合。

『看来只能仰仗姜鄙的北三军了……』

庆王弘信暗暗想道。

忽然,他好似想到了什么,回顾宗卫长颜朗问道:“老四与老九,还未送来回覆么?”

“暂时还未。”颜朗摇头说道。

赵弘信点点头,叮嘱道:“若有老四与老九的消息,即刻来报!”

“是!”

而与此同时,继庆王弘信起兵两三日后,远在河东郡的安邑,桓王赵弘宣正沉着脸阅视着面前两份檄文。

第一份,自然是太子弘誉于垂拱殿颁布的檄文,目的在于将庆王弘信打成叛逆。

而第二份,则是庆王弘信公布的讨伐太子弘誉的檄文。

相比较第一份檄文,第二份檄文让桓王赵弘宣异常愤怒,原因就在于,庆王弘信指责太子弘誉软禁了他们的父皇,同时也软禁了桓王赵弘宣的兄长肃王赵弘润。

就算赵弘润、赵弘宣兄弟二人已远不如年幼时亲近,但再怎么说,他俩仍是兄弟,赵弘宣岂会坐视兄长被软禁?——更何况是被他曾经一直以来就厌恶的太子弘誉软禁。

于是,他立刻召来骆瑸与周昪两位心腹幕僚,与他们商议起兵之事。

其实在此之前,桓王赵弘宣就已经就这件事,与骆瑸以及周边二人商量过,只不过当时,骆瑸考虑到肃王赵弘润身在大梁,故而建议桓王赵弘宣按兵不动、静观事态变化,毕竟,万一肃王赵弘润选择支持太子弘誉的话,他们的立场就会变得非常尴尬。

先不说能不能打赢,难道桓王赵弘宣还敢跟兄长沙场相见?

直到今日,得知太子弘誉将肃王赵弘润软禁在大梁的肃王府后,骆瑸便不再多做阻劝了。

道理很简单,肃王赵弘润若果真被太子弘誉软禁,那可能是因为前者不满后者的行为——如此一来,骆瑸也就洞悉肃王赵弘润对此事的态度了。

“我兄长错信赵弘誉这个奸诈小人,故而才会遭后者软禁。”

此时此刻的桓王赵弘宣,虽然十分关切兄长赵弘润的关切,但在心底,他亦暗暗有些窃喜。

毕竟他一直以来都厌恶太子弘誉,但是又无法说服兄长赵弘润,而如今,他兄长赵弘润被太子弘誉软禁,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当日,桓王赵弘宣响应庆王赵弘信的号召,率领五万余「北一军」,前赴大梁。

期间,赵弘宣亲笔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山阳县,送到四哥燕王赵弘疆的手中。

说实话,燕王赵弘疆不太乐意参合太子弘誉与庆王弘信之间的斗争,但在得知八弟肃王赵弘润被太子弘誉软禁在大梁后,这位燕王殿下就坐不住了。

要知道,若当初没有肃王赵弘润的千里驰远,他赵弘疆早就与心爱的妻妾徇死于山阳县了,哪里还能活到今日?

于是乎,燕王赵弘疆一方面调南燕军驻守河内郡的东部,以防韩国趁火打劫,一方面则响应桓王赵弘宣的号召,率领三万山阳军,起兵征讨大梁。

数日后,这个消息传到了庆王赵弘信的耳中。

此时,庆王赵弘信已率领庆王军逼近宋郡的「定陶」,即将踏入魏国王都的京畿之地「梁郡」,骤然听闻桓王赵弘宣与燕王赵弘疆于安邑、山阳两地响应起兵,他闻之大喜。

而就在这个时候,他忽然听说了一件足以震惊魏国的大事:肃王赵弘润逃离大梁时,遭遇伏击,不幸中箭,待回到商水县后,不幸亡故。

在听到这则消息后,庆王赵弘信简直惊呆了,难以置信地询问那细作道:“此事当真?!”

那细作回答道:“千真万确。……肃王回到商水县后,他的宗卫们于全城遍访名医,两三日后,商水县的肃王府,隐隐传出女子哭泣声,而在此之后,肃王的宗卫长卫骄,与前宗卫长沈彧,二人纠集数万兵力,意欲起兵攻打大梁,为肃王报仇。……这件事,商水县都传遍了。”

庆王赵弘信呆了半响,随即忍不住笑了起来。

虽然他竭力想掩饰心中的喜色,但奈何实在掩饰不住。

『天助我也!天助我也!』

他紧紧攥着拳头,心中万分激动。

在他看来,太子弘誉这回绝对是在劫难逃了。

虽然他庆王赵弘信与老八赵弘润也有仇怨,但他绝不敢当真对后者下死手,而太子弘誉而好,居然将赵弘润害死了——哪怕是错手害死,铺天盖地的负面影响,也足以将太子弘誉淹没。

想到这里,庆王弘信便准备将这件事公布于众,以此增加太子弘誉的“罪行”。

可转念一想,他又改变了主意。

无他,只是因为「肃王赵润被太子弘誉害死」这件事,利害关系实在是太大了,大到庆王赵弘信不敢用这个把柄去攻击太子弘誉。

为何?

因为肃王赵弘润非但是他魏国的英雄,更是秦国的王婿、楚公子暘城君熊拓的妹夫。

若是被秦王囘与楚公子暘城君熊拓得知他们的女婿与妹夫死在魏国内斗中,搞不好秦王囘与楚暘城君熊拓会趁机起兵攻打魏国。

当然,到时候秦王囘与楚暘城君熊拓起兵讨伐魏国,不见得是全然为了给他们的女婿与妹夫报仇,更重要的,多半还是给本国夺取利益。

尤其是暘城君熊拓,他的妹妹肃王妃芈姜,刚刚给肃王赵弘润生下了儿子赵卫,谁能保证暘城君熊拓不会起兵扶他妹妹芈姜母子上位,让他那刚刚才几个月的外甥赵卫,成为魏国的太子?

而如此一来,魏楚两国便密不可分,他暘城君熊拓,或可把持魏楚两国的力量,成为当世最具权势的男人。

到时候,无论是太子弘誉也好、他庆王弘信也罢,都会被暘城君熊拓逐一铲除,一个也活不成。

更要命的是,只要暘城君熊拓喊出口号,扶持他外甥赵卫,肃王一系的军队势必会听从前者的号召,协助暘城君熊拓。

想到这里,庆王弘信便不由得冷汗淋漓。

他可不愿意招惹暘城君熊拓这个疯子,要知道,当年他父皇魏天子赵元偲招惹了暘城君熊拓后,后者整整报复了魏国十几年,每年都派兵攻打、骚扰魏国。

恐怕在整个魏国内,也只有肃王赵弘润这个暘城君熊拓的妹夫,才能在得罪了后者之后,双方依旧能相安无事。

而如今,没有了肃王赵弘润压着暘城君熊拓,庆王弘信实在没有把握能稳定局势。

因为他知道,一旦他八弟身故的消息传来,楚国是肯定会设法介入的。

想到这里,庆王弘信非但不敢将这件事传开,还得帮忙遮掩、封锁消息,至少在他攻入大梁,取代太子弘誉把持朝政前,他绝对不希望秦国或者楚国介入这件事。

当然,写一封信将这件事告诉桓王赵弘宣,这还是没有问题的。

于是乎,庆王弘信在当日就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到了桓王赵弘宣手中。

当得知兄长赵弘润在逃离大梁时遇害后,桓王赵弘宣惊怒地满身冒汗,于行军途中怒声骂道:“本王誓杀赵弘誉!”

随即,桓王赵弘宣便下令诸军急行军。

尽管庆王赵弘信也好,桓王赵弘宣以及燕王赵弘疆也罢,都没敢将「肃王赵弘润在逃离大梁时遇害」的消息传开,但这件事,还是难免在魏国国内逐渐传开了。

这也难怪,毕竟「肃王赵润」的身份太特殊了。

曾几何时,在太子弘誉与庆王弘信两人的相互声讨中,国内的魏人基本上还是站在太子弘誉身边,毕竟在魏国百姓的朴实的观念中,太子弘誉是他们魏国的储君,此人讲的话,当然要比庆王弘信可信地多。

可如今,太子弘誉害死了肃王赵润,这就足以让魏国大部分的百姓改变原来的态度,齐刷刷地倒向庆王弘信。

肃王赵润那是谁?那是魏国的英雄!

是几次拯救魏国于水火,几次挫败了韩国、楚国等强大邻国的魏国英雄,可太子弘誉却害死了这位可敬的殿下,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太子弘誉并不像传闻的那样贤明!

在这个局面下,国内的舆论纷纷倒向庆王弘信,以至于庆王赵弘信、桓王赵弘宣、燕王赵弘疆三人分三路逼近大梁的途中,所经过的县城几乎是望风而降。

时至洪德二十五年二月中旬,庆王赵弘信率领庆王军率先逼近大梁。

期间,南梁王赵元佐甩掉了上将军韶虎的魏武军,成功赶上庆王军,与庆王军在梁郡汇合。

而此时,太子弘誉则命禁卫军、鄢陵军、商水军、游马军,以及他假借魏天子名义从三川调来的五万羯角骑兵,各自驻守在大梁一带。

眼瞅着一场恶战即将展开。

而与此同时,被传闻为已经亡故的肃王赵弘润,也早已带着青鸦众秘密潜进了梁郡,关注着这场大战。

“……启禀殿下,三王的军队已逼近大梁,而大梁方面,亦将诸军部署在城外……”

听着青鸦众头目鸦五的禀报,赵弘润皱着眉头沉思着。

在旁,侍妾赵雀纳闷地问道:“殿下,不出面阻止么?”

据她对自己丈夫的了解,她丈夫是非常不希望魏国发生如此大规模的内战的。

“还不是时候。”

赵弘润摇了摇头,惆怅地吐了口气。

平心而论,倘若没有他离开大梁时所遭遇的来自萧逆的行刺,其实这个时候,他就应该要设法联络鄢陵军、商水军、游马军,尽快动手阻止这场大战了。

但是那场行刺,让他改变了主意。

因为他意识到,这场太子弘誉与庆王弘信之间的交锋,表面上看似是这两位王兄为了皇位的战争,但事实上,恐怕这两位王兄,谁也不是这场战争真正的主角——这两人,恐怕都只是棋子而已。

真正的下棋者,一方恐怕就是萧氏余孽的首领萧鸾,而另外一方,若是赵弘润没有猜错的话,十有八九就是这一年余来,躲在甘露殿里装病的他父皇、魏天子赵元偲。

除此以外,无论是谁都只是棋盘上的棋子。

正因为猜到这一点,故而赵弘润不敢轻举妄动。

他要等萧鸾暴露其真正的目的,相信他的父皇,也在等着此事。

只是这样一来,这场战争就无法避免了。

至于庆王弘信能否攻陷大梁,赵弘润还不好猜测。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倘若庆王弘信身边有萧鸾的人,那么,太子弘誉的军队部署,恐怕就只是形同虚设而已。

因为萧鸾也知道,有一条密道,可从城外直通城内的怡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