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重生田园发家记 > 第四百七十二章 幸福的畅想全文阅读

何琴琴这么一听要出府的心思多了不少,以后如果不仅能和阿妹住一起,还能偶尔见到女儿,那样的生活是何琴琴以前想也不敢想的。

“青梅,等你娘来了后,我亲自跟她解释清楚,至于出府的事,琴姨也想,但不是目前,等婉颜嫁入信国公府,在那稳定后,我就求了出府去。”何琴琴坚定说道,这样的打算是目前最好的。

“嗯嗯。”余青梅满脸欢喜,“琴姨,到时你去选喜欢的屋子住。”

“好。”何琴琴眼睛红红的点头,觉得自己现在好幸福。

“淑敏,琴姨也没来参加你和小伟的婚礼,这事琴姨送给你们的。”何琴琴从和荷包里拿出一支凤钗递给陈淑敏。

“琴姨,之前您写信来的时候可是把贺礼也给了的。”陈淑敏推却不要。

“那不一样,之前让人带,长途跋涉的也不好带太贵重的。”何琴琴笑着摇头,“而且之前琴姨也没什么钱,用得还都是阿妹给的,现在在府里,我不需要用钱,还有工钱,主子高兴了还有打赏,这几年我也积攒了些,特地去打了这钗子,就是给你的。”

陈淑敏闻言收下了,“谢谢琴姨。”

三人又畅聊了会儿,就吃午饭了。

坐了一桌的人,余青梅把三个丫鬟和邬氏兄弟都介绍给何琴琴认识。

“琴姨——”大伙儿都这么叫何琴琴。

今日的午饭格外丰盛,何琴琴吃得很开怀,心情好,吃饭也香,何琴琴很期待十月的到来,好像见到阿妹啊。

午饭后,邬潜驾马车,送余青梅等人去看新买的宅子和铺子。

铺子更近,先去看的铺子。

“京都街上的铺子!”何琴琴下来马车,看了看四周,然后看着眼前二层楼的铺子瞪大了眼,长大了嘴。

在京城这几年也不是白呆的,更何况还在镇国公府两年多了,对京都街上的铺子还是知道的,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而且一般人也不会把京都街的铺子卖掉,除非家道中落,家里犯了事之类,不然谁家那么傻,把这等好地段的铺子卖掉,这可是能生大钱的地儿。

所以京都街的铺子很热销,一有卖主,那都是争抢着买的,没想到青梅能在京都街买到铺子。

“琴姨,这也多亏了辰忆哥哥。”余青梅笑着把之前发生的事儿说了一遍。

“哈哈,那也是我们青梅和淑敏有这等运气。”何琴琴笑着说道。

余青梅打开铺子的锁,然后领着何琴琴参观了一圈。

“琴姨,等我们来京城住下来,开了青香斋,琴姨得一起来帮着管铺子。”余青梅笑着说道。

“好,琴姨跟你娘一起来做吃食。”何琴琴满眼期待的说道。

“到时铺子开张,定很多人来,辰忆哥哥又喜欢吃青香斋的吃食,肯定会多来。”余青梅笑着诱惑。

何琴琴哪里不喜欢过安定平稳的生活,虽然对女儿有亏欠,但何琴琴知道,自己不可能陪女儿一辈子,这辈子,何琴琴也没想过能认回女儿,也不想认了,认了只会有麻烦,还不如这样看着她愉快的过一辈子。

自己的下半辈子,跟阿妹,跟婉颜,做做吃食,偶尔能见见女儿,也太幸福了吧自己,何琴琴越发庆幸自己还活着,还能有这样的一天,老天待自己不薄啊。

看过铺子,去了没多远的宅子,好吧,是坐马车没多远,走路也得起码两刻钟的时间。

“这么大——”何琴琴再次惊讶了,“青梅,青香斋的生意这么好吗?”

“那当然,青香斋的生意可好了,不过当然不知有青香斋,还有果酒。”余青梅说道,“琴姨,之前寄给你的果酒喝了吗?那是我们自己酿的。”

“果酒啊,喝了,味道很好。”何琴琴笑着说道,当时因着那果酒,见了辰忆好多次呢,知道辰忆喜欢好酒,之前剩下的那些都给他喝了,想不到那么有缘分,辰忆都要做自己的女婿了。

“果酒的方子我们卖给了彦彧哥哥,不过是算分成的,每年能分到好多钱呢,所以才买得起京城的宅子和铺子。”余青梅笑着说道。

“原来是这样。”何琴琴了然点头。

看完宅子,一群人回到宁安巷租住的宅子吃晚饭。

“琴姨,你要常来,这段时间我们都在呢。”饭后,余青梅让邬潜送何琴琴回去,在门口依依不舍的送别。

“好。”何琴琴点头,“婉颜性子好,会让我出来的,过几日就来。”

“嗯嗯。”

看着马车远去,陈淑敏和余青梅才进屋。

“柿子,把之前那匣子首饰拿来我看看。”余青梅今日看到何琴琴送给陈淑敏的钗子,想起昨日自己收到的那么多宝贝。

昨晚忙着高兴琴姨的到来,都没仔细看,现在可要好好看一番。

柿子捧了个匣子出来发,放到桌上。

“小嫂,一起看啊,喜欢什么挑了拿去。”余青梅冲着陈淑敏笑道。

“我可不要,那都是送给你的。”陈淑敏笑着摆手。

“所以现在是我的了,我送给谁都可以。”余青梅打开匣子说道,“哇,可真好看,小嫂,你不先选,可就便宜兔兔和妞妞她们了。”

“哈哈哈,那就便宜她们,我有首饰,还不少,你们三个小姑娘才需要多攒些,就算现在不戴,以后留着做嫁妆也好啊。”陈淑敏笑着调侃。

“我要回家告娘去,小嫂笑话我。”余青梅说道。

“去吧,没准娘听了,就要开始给你准备起来了呢。”

“小嫂,你变坏了。”

“哈哈哈——”

“不过小嫂,来京城定居的事儿,你跟媛姨说了没?”余青梅问道。

“嗯,来京城前跟娘说了。”陈淑敏点头说道,“爹娘也会来京城,买个小宅子和小铺子,爹爹去找个小私塾教书,不过听娘的意思是让爹爹不要去,在铺子坐镇。”

“毕竟京城不比一般县城,教书先生也不缺,娘怕爹爹受委屈。”

“反正家里也有些家产,就算爹爹不教书,也不会饿死。”陈淑敏一本正经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