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春华的家还算好的,但是她两个姨妈和小叔叔的家里却是日子难过。
“一家人没病没灾的还好,苦就苦点,等到孩子大了总能熬出头。但是若家中有病人,这日子就跟没了指望似的,看不到出头的那一日。”
严春华的两个姨妈之所以家里日子难过,是因为她们两的丈夫本就是一个村的,出去打工的时候,工地发生事故,两家的男人都遭了难,一死一伤。小叔日子难过则是她小叔的大儿子小时候生病没引起注意,等到发现不对的时候,人都烧糊涂了,之后便被告知得了脑膜炎,智力受损且不可恢复。
他们一家子里面就严春华家情况好一些,所以这些年都在力所能及的帮助两个姨妈和小叔。严春华打工挣的钱,自己也只留下一半,剩下的都寄了回去。
“我爸妈说不让我管家里的事,可怎么能够呢。我能读书是因为我俩哥哥在帮我,特别是我二哥,说他成绩没我好,读完初中就出去打工了,挣的钱来供养我读书,到现在都没娶上媳妇。我大哥的情况要好点,当年读的农校,出来之后就在镇上工作。大嫂也是镇上的居民,家里条件好,也不嫌弃我们家负担重。”
她说完之后抽了抽鼻子,眼角带着点水光,很快借由偏头的小动作擦拭掉。
严春华这女孩子的心思其实很敏锐,她早就看出来张家人对她的好所包含的意味,今日她把自己的情况说出来,也是不想让张家为难。她其实早就想好了,这辈子就自己打工挣钱养活自己,能找个靠谱的就找,找不到就一个人过。
张家的情况她了解,说好不算好,比她家的日子要好过一点也看得见。如果跟她结婚,她肯定是不会丢下娘家不管的,对张家来说,她的娘家负担太重,重到她都不忍心拖累张家。
张家人也没想到严春华背后的家庭会是这样,顿时张二姐就有些犹豫了。但是张大哥却更觉得严春华是个好姑娘。
“那要不我先把这两个月的钱给你?你给家里寄回去吧。”
张大哥说着就要起身去拿钱,被严春华阻止了。
“别,说好最后结算的就最后结算,咱们按照协议约定来办就行。”
陈馨在一旁看了一会儿,问严春华家里是怎么打算的。
“总不可能一辈子就你们家供养三家人啊。到底是个怎么样的打算,你要不要帮忙什么的?”
“大姨还好点,我两个表姐马上就要结婚了,等她们出嫁之后就轮流供养大姨。小姨那边情况复杂一些。我小姨父是高位截瘫,躺在床上要人照料,他家也是两个孩子,大姐已经嫁人,只是……”严春华抿了下嘴,没继续,转头说起小表弟,“表弟跟我一样,初中毕业之后就读了中专,读的邮电学校,去年毕业分配到了县邮电局,现在一个月挣的钱也就只够他自己用,辛苦存下来的一点还得给姨爹买药。因为家里离不了人,所以全家就靠姨爹的爸爸种地挣钱。”
严春华小叔前两年又生了个孩子,是个姑娘,现在才四岁多。他是担心没有其他孩子,以后他跟老婆走了,留下个自理能力都没有的大儿子没法生活,可是要让他狠心的任由大儿子自生自灭也做不到,只能苦了小女儿了。
“就不能送你小叔的孩子去特殊教育学校?”
“我叔和我婶舍不得。再说了,我那个表弟的身体很不好,三天两头生病,就算送到学校去也待不了多久。”
这还真是麻烦。
严春华小姨家的问题好解决,给她小姨找个能在家里做的活计就好。但是她小叔家的事儿就太麻烦了,那孩子肯定是没法好的,但活着总是条命,没人敢说让人家爸妈放弃掉的话。可这照顾就是一辈子的负担,想想都替她那个还不懂事的小表妹着急。
“没有过不去的坎。”陈馨反而是最淡定的,也可能是她没感受过那种重压,所以才能充满希望,“你有养殖的好手艺,等我张大哥家的竹鼠养殖成功了,你也可以回去你家建一个,让你小哥负责在家搞养殖,比打工也不弱的。”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我有技术,我哥有力气,总能把日子过下去。”严春华笑了笑,起身说她有些困了,先去休息。
张家兄妹依旧坐在院坝里跟陈馨聊天,过了好一会儿,张二姐低声说,是不是严春华不乐意故意说的,就是想要委婉的拒绝。
“有可能,但我估计她说的也是真的。”陈馨转头看向张大哥,“大哥要是真的非严春华不娶,那就得接受她身后的拖累。虽然不是她家直接的拖累,但就跟她说的一样,都是血亲,不可能真的不管的。如果真狠心啥都不管,估摸着这姑娘的好也有限。”
“我其实不怕的,就是不知道阿妈怎么看。”
张大哥没觉得有啥,就像严春华说的那样,她拿一半的工资回去给她父母,他能接受的,反正养家该是男人的活计。奉养父母是当人儿女的义务,人家养大一个女儿也不容易,更别说还养得这么好。
“这样吧,还是照原计划,让贾大姐来问问她的想法再说。另外我找人去打听一下她的家庭情况,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再说。”
张二姐也没有其他办法,大哥看样子是真喜欢严春华的,连奉养岳父岳母都欣然接受,她要是一个劲儿的反对,肯定会让大哥伤心。已经没了一个兄弟,她不想连另一个兄弟都失去。
“我听人说,现在国家在实行什么保障制度,像特别困难的家庭,还能申请一定的困难补助。如果严春华的姨妈和小叔家满足条件,完全可以去申请一下,不管多少总能缓解一下压力。”
对这个张家兄妹就完全不了解了,只能拜托给陈馨去处理。
等到周一下午,三点左右,贾大姐他们一行四人坐着农用车到了村里。
“小馨,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县农业局的赵局长,听说你们家要养竹鼠,还打算种经济作物,特意过来了解情况的,你给赵局长介绍一下。”
赵局长四十来岁,看上去不像个当官的,一张脸很有些沧桑感,
“我以前就是在县里搞经济作物调研的,听镇上的报告说你们这里想要做富硒茶,就过来看看。”
对着张家村的村长,和被贾大姐专程叫过来的陈馨,赵局长很平易近人的做了个自我介绍,废话一句不多说就要求直接去茶园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