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清宫妾妃 > 第686章、有其母必有其女全文阅读

愉妃被弘历下旨禁足了,不许任何人探视,连十五阿哥也被抱走了。

愉妃身上背负了教唆七公主污蔑中宫,以及害死九公主的罪名,即使她极力否认自诉冤屈,然后弘历并不相信。弘历没有立刻下旨处置愉妃,是因为五贝勒此刻正跪在九州清晏殿外,苦苦哀求。

额娘一生与人为善,绝不会做出这种事情来五贝勒在殿外哭嚎着,嗵嗵磕头不止,求汗阿玛彻查此事额娘定是冤枉的

五贝勒的声声凄婉,句句含哽带噎,他跪在殿外已经大半日了。

额娘侍奉汗阿玛多年,从来都是温顺安分,额娘岂会伤害一个无辜稚子求汗阿玛明鉴啊五贝勒撕扯着已经干哑的嗓子,哀求不止。

弘历盘腿坐在罗汉榻的明黄色盘龙纹引枕上,眉头紧皱。愉妃素来温敦,连宫女太监都不忍苛待半分,若说她会加害小九儿,弘历也难免有些觉得不可思议。

可是愉妃与纯贵妃的不合,他也是知晓的。只因一直以来也没闹得太过分,所以他也一直不曾干预。若说愉妃会陷害纯贵妃,倒是有可能,可若是污蔑陷害鸣儿,便有些不大可能了

鸣儿弘历轻轻唤了嘤鸣的名讳,这事儿你觉得真是愉妃所为吗

嘤鸣坐在罗汉榻的另一侧,淡淡道:愉妃不会害九公主。顿了顿,嘤鸣又道:而且,我也不认为愉妃会教唆七公主说那些话若换了旁人,兴许她会疑心,但愉妃的确是个老好人,这辈子都没害过人,一下子罪名累累,任谁也不会相信。

弘历眉头深深皱起:可苏勒已经承认是愉妃教唆的。

嘤鸣冷哼了一声,既然已经证明,七公主说了谎,那她再说谎污蔑愉妃,也没什么不可能的这会子,七公主也已经被幽禁佛殿,闭门思过了。不过明显的,弘历也只是想禁足她一段日子,并不打算严惩。

弘历眉头更深了,她一个七岁的孩子,怎么可能有如此多的心机

是啊,七岁的孩子就算再聪明,将所有人算计在内,未免也太妖孽了些,嘤鸣嘴角一扬,便道:所以说,教唆七公主的,必然另有其人

弘历一愣,想了半晌,才道:你难道是说魏氏弘历转动食指上的虎骨扳指,摇了摇头,鸣儿,你可别忘了,魏氏被发落回宫已经有三个月里,这三个月里她一直被禁足,如何能指使苏勒

嘤鸣轻哼了一声,你也别忘了,魏氏被发落回宫前,曾经要求见几个儿女当时她们母女在凤麟洲密谈了大半日呢

弘历神色一沉。

嘤鸣继续道: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在蓬莱岛上设宴赛龙舟。因此害死九公主的计划,在数月前就拟定好了,也未尝没有可能

鸣儿弘历脸上露出不满之色,九儿也是魏氏十月怀胎生下的女儿纵然旁人嫌弃九儿是鬼节出生的,可魏氏对九儿一直十分疼爱她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事情来

见弘历一脸怒色,嘤鸣只能选择沉默了下去。

是啊,进宫前,她也绝不会相信母亲会害死自己亲生孩儿,可进宫之后,很多观念,她都改变了。

良久之后,嘤鸣幽幽道:弘历,你难道忘了废后乌拉那拉氏是如何扼杀亲子的吗而魏氏,也并非什么良善之辈

母亲,未必都是慈祥的。

弘历摇头道:魏氏的确做过糊涂事,但决不至于扼杀亲生女儿

嘤鸣长长一叹,弘历如此相信魏氏,她的确无计可施了

同时,心底森森一凛,原以为把魏氏发落回宫,她便一蹶不振了没想到什么回宫就一病不起,原不过都是魏氏使出的麻痹她的计策罢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

魏氏这个女人,只要一日不死,就永远不会安生

嘤鸣的心中浮起一抹杀意,必须彻底斩草除根,否则自己就永无宁日

九公主的死,魏氏起初的企图,是要栽赃到她头上的幸好她发现的漏洞,幸好那日薛嬷嬷穿了花盆底鞋和偏长一些的旗服,否则薛嬷嬷罪责难逃,她亦要陷入被怀疑之中

弘历又道:何况愉妃对苏勒很好,苏勒有什么理由要污蔑愉妃呢

嘤鸣也觉得有些疑惑,是啊,愉妃对十五阿哥疼爱若亲生,也很是善待七公主,七公主难道就那么不识好歹,要恩将仇报

等等

我记得,十五阿哥已经改口叫愉妃额娘了嘤鸣忽然想起了这茬子。

弘历点了点头,如此,也足可见愉妃有多么疼爱永琰。

嘤鸣幽幽道:或许正是她太疼爱永琰了,所以七公主才恨她魏氏亦不能容忍自己唯一的儿子被旁人养熟

所以,当那个夜晚,弘历命人将十五阿哥抱去给愉妃抚养的时候,魏氏便与长女七公主苏勒拟定了这个计划童言无忌,稚子之言来指证是她身边人溺死九公主,若一旦失败,就将教唆罪名推卸给愉妃。真是个万无一失的完美计策啊

弘历脸色一黑,这是什么话难道愉妃要虐待永琰,苏勒才高兴吗

嘤鸣淡淡道:十五阿哥这么快就认愉妃为额娘,旁人或许会觉得愉妃对十五阿哥极好。可七公主只怕会觉得愉妃笼络迷惑了自己弟弟,让弟弟不认生母魏伊人了

弘历愕然,他显然无法相信自己乖巧可爱的女儿是这样的人

嘤鸣喃喃自语:有其母必有其女啊

七公主苏勒看着聪慧乖巧,实则秉性竟是十足十得肖似魏氏魏氏对废后乌拉那拉氏恩将仇报,七公主对愉妃亦是如此啊魏氏心肠歹毒,教唆废后杀害亲子,七公主也在魏氏的教唆下害死同胞妹妹。

作为重要的揭发者,七公主不可能不晓得九公主是怎么夭亡的可她仍然能以堪称完美的演技演完这场戏,可见她的心肠,与她生母魏氏一般冷毒小小孩子,便如此秉性,长大了还得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