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氏脸一红,“娘,回门可以拿,但是以后不能常拿,我嫁过来就是江家的人,也要顾自己家”
“放心,咱家鸡蛋都是自己吃,不卖,你的身子也应该补一补,想吃就煮,娘不会象别人家那样苛待儿媳,在娘眼里,你也是个孩子”
“谢谢娘”常氏眼圈一经,婆婆真是太好了!
“好了,你要是也想学女红,就过去吧,我也拿着活,咱去跟她们凑个热闹”
如今云朵和云霞都出徒了,进屋后,就看见云朵在手把手的教,而小闺女却在一边坐着磕瓜子,看见李氏和常氏进来,都赶紧起身“娘,大嫂,你们来了”
“你大嫂也想跟着一起学女红,教的时候喊她上一起”
“嗯,好”
李氏看了一眼闲着的小闺女,瞪了她一眼,“别人做在做活,就你偷懒”
妮子用手拉了拉李氏“娘,你就只看见我闲着了,哼,你闺女磕着瓜子脑袋里都是,想着咋样才能多赚银子“
”巧言吝色,娘说不过你,哼“正准备拉着玉娥坐那儿,哪知却听小女儿说了一句,”昨儿村长没来,您是不是该带着大嫂再带上一点东西,去村长家呢”
“哎呦,就是,我咋把这么大的事给忘了,走,玉娥,先不学了,我赶紧带你去村长家,看看他老人家去,顺便报备一下,等天暖和了,请他派人把你的户籍办一下”
于是李氏拉着常氏,捡了几十个鸡蛋胳膊上挎着,去了村长家,妮子叹了口气,以后啊,这日子不好过喽,娘亲是有了儿媳妇忘了闺女啦,都不说把她这个闲人带上一起去。
哎!可怜哦!
看着那几个小家伙认真的学绣艺,她就叹气,就看那几个名字就知道她们在家是多不受待见,名字这么随便就起了,古代的女人地位真是低呀。
后晌,上学的人回了家,李氏吩咐云朵做饭,然后和江玉横带着新婚小两口,还抱着一个大盒子,直接去了村长家,她上午就和村长说好的,给大儿子分家。
所以这文书是必须要签的,虽说云海在学堂,可是还不到一年,这文书自然还是村长家的人代写才好。
一式三份,常氏对于婆婆这么着急分家,也有点蒙,可是听婆婆说,以后谁一娶都是这样,觉得可能是江家立的规矩,也没多说,听到念的文书内容,心里是非常的满意。
写好,按了手印,李氏就把房契,地契,还有二百两银子,当着村长的面交给了云海夫妻。
“在云河娶妻之前,你们把房子的事解决好,你们也看到了,家里的地方不够,以后别管谁娶妻都是这样,以后县里的租金就你们自己做主了,不管是出租,还是自己用,我也不管你们,你们都长大了,我们当老人的不能一直拦着不让他飞”
村长哈哈缕着胡子大笑起来,“这就对了,这样想才是对这个家好,但是当老人也得适当的给孩子把着点关,毕竟你们吃的盐比他吃的米还多不是?”
“村长说的对,说的对”
云海夫妻俩的事就这样圆满解决了,第二天,两人赶着马车,大包小包的回了门,在那边受到了热情的招待,常氏把给鸡搭窝做暖棚的事一说,那边当即就开始动手搭起来。
又把分家的事说了说,常氏父母虽然高兴,但也是叮嘱常氏,“在你家二弟没娶之前,你就在公公婆婆跟前孝顺吧,哪有刚进门,就要出去住的道理,至于宅子,可以在县里先买了,不住可以租出去,落个租金也是好的”
“爹,娘,我公公婆婆还分了我们二十亩地,就在县城边上”
“哎呦,闺女,你可是上辈子积了德,你公公婆婆待你真好,这宅子铺子和地一下都全了,你们俩要是再不好好干,就对不起他们二老了”
“娘,您放心,我一定会跟云海好好过日子的”
“嗯嗯,那我们就放心了,不要惦记家里,也不要老往家跑,咱家过的挺好的”
“岳父岳母,小婿不会拘着玉娥的,想家了就回来看看,”
“那怎么行,女儿家一但嫁人,就得全心全意为婆家着想,逢年过节的再回来也不迟,我们要有事,也会拖人捎信过去的”
临别前,常氏也鼓动爹娘等再一个冬天来了,家里也种暖棚,跟着江家学,他们只是点了头,也没具体说。
回门挺好,皆大欢喜!
时间过的挺快,天气渐渐回暖,香凌和炫宇从空间也都出去了,对面的工程也上人开始干了起来。
空气中到处流转着春天的气息,后院的暖棚也不用烧柴了,只是记得早晚掀盖草帘,但是另一间空房的芽菜和蒜黄还得烧炭盆。
不过也快用不着了,因为收了这一茬,家里就不打算养了,再养就得到再一个冬天来临。
家里娶了媳妇,月底让老人来吃肉的事,也被江玉横堵回去了,但是那一天,他会亲自把做好肉菜,给老人送过去,比他们上门来效果更好,因为村里人都看得见,都夸他孝顺,江老头他们也说不出来别的。
话说回来了,为啥那天云海娶亲,老宅那边没人过来闹腾,竟然一个人都没出现?凭着他们爱沾小便宜的性格,最次也得来蹭顿饭吃吧?这可太不正常了。
就连江玉横和李氏,没事都瞎琢磨,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嘿嘿,不可思议?这事当然是咱们的妮子给他们做了手脚,就知道这事他们不会不来,早早吩咐香凌和炫宇,那天,天还没亮,就给他们全部下了迷香,等他们醒过来,这边喜宴早就结束了,晚上饭正准备做。
能过来才怪!
三月三那天,李氏带着妹妹家的孩子,和江老爹一起,去送嫁,听说两个小姨都分了家,分得二亩下等田,一间茅草屋,可怜的很。
当时李氏就怒了,马上带着三个哥哥,领着两个妹妹,挨个去了她们村,给妹妹重新买了宅基地,一家先借给她们六十两银子,立即找了建筑班子就开始划线盖房。
房契地契都是妹妹的名字,多花了一些银子办的红契,想抢都不可能,之后又带着几个孩子回来住了一个月,等那边盖好后,才把孩子送回去。
两个月,孩子养的白白嫩嫩,干干净净的,修了一身的好习惯不说,女红也学的挺好,绣个帕子都可以赚钱了。
帮人就帮到底,李氏又花了银子,给两个妹妹家,一家买了一辆牛车,这样耕地也行,代步也行,主要是来她这儿串门更方便。
算了算,每一家借给了八十两,这一下就出了一百六十两,不过妹妹家实在,给打了借条,江玉横自然也没说什么,他听李氏的,又不是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