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现言小说 > 钗光钿影[民国] > 164、第164章全文阅读

一年以后

红红的日头还挂在海平面上, 码头两岸已有霓虹升起来了。随着一声呜呜的长鸣响起, 码头上无数的旅人纷纷向着登船口涌去。其中, 有个穿着青莲色旗袍的女人一手拎一只笨重的皮箱,另一手还牵了个小女孩子,走路时一磕一碰的。女人步子大,孩子步子小, 赶不上大人的脚步,周遭人来人往、推推攘攘的, 那孩子一个踉跄就跌倒在地上, 哇得哭了出来。

等在码头上的静姝一行人听到哭声看去, 只见那女人匆匆忙忙地放了皮箱, 蹲了身子去扶孩子、等她再抬起头的时候, 静姝身边的皎皎惊讶地喊道:“那不是……三少奶奶吗?”

柳眉弯和那小女孩子与静姝等的这个站台不过几步路的距离,那小女孩子的五官便能一清二楚地印在静姝的目光里,像极了柳眉弯。

“三少奶奶怎么会出现在香港的码头, 她是又嫁人生孩子了吗?”皎皎又问。

静姝也不知道,看那小女孩子和柳眉弯相似的五官,想必是亲生的孩子,只是那小女孩子看上去就跟元彦一样大,等等,元彦一样大?静姝脑海里闪过一个惊人的想法后, 马上又思考不动了。

“三小姐来了。”卢舢这时提醒静姝。

“抱歉,我来晚了。”邵玉芳急急忙忙地走过来接他们,仔细一看发现竟只有静姝、皎皎、卢舢三个人, 忙问:“四弟和元钧、元锴呢?”

“他去广州打听一些事情了。两个孩子太小了,带过来不便,放在家里了,由母亲照顾着。”

当时,邵家上上下下都肯定地认为静姝怀的一定是儿子,后来静姝生下的也的确是儿子,但是谁都没想到她一下子生了两个孩子,孩子们像是遗传了父亲一样,是一双孪生儿子,长的也像父亲,分别取名元钧、元锴。

“我的时候,他们才刚刚满月,现在会说话走路了吗?”

“刚刚会走路,也会说一些话了。”

一路聊着,不知不觉就到了玉芳的住处,那房子修葺了一番,前方的花园扩建了不少,四周砌起了白石栏杆。

静姝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来这里,不久后就和邵四正式在一起了。那时,花圃里种的是玫瑰,仅开了一两朵。这次来见,种的还是玫瑰,只是品种和样式都多了不少,五颜六色的竞相开着。天色已经暗了,绿色玻璃窗里有灯亮着,整个色调看起来十分温暖。

赵妈听见动静从里面出来迎接,不一会,玉芳的孩子元彦也出来了。长大些的元彦五官有一半像玉芳,有一半又像她三哥,个头已蹿的比同龄孩子高出不少。静姝不禁想起刚才在码头上见到的柳眉弯牵着的那个小女孩,也不知她们两个出现在码头是要赶哪一艘邮轮、驶向哪里。

“元彦,这是四舅母。”玉芳这样向孩子介绍静姝。

元彦就礼貌地笑着喊了她一声“四舅母。”

静姝弯下腰,笑咪咪地去摸他红润的脸蛋。他就专注地盯着她看。

玉芳知道她大老远地从上海一路过来,舟车劳顿的,早早地就准备好了一切,吃了晚饭也没拉她说话,方便让她早些休息。

静姝躺在床上却睡不着,心里总装着各种事情,她感到口渴,又从床上爬起来,去到楼下找水喝,等她找到水喝了返身准备上楼,却见元彦一个人坐在第一级楼梯上,双手捧着小脸望着他。

静姝赶紧走过去询问道:“元彦,你怎么不回你的房间睡觉?坐在这里干什么?你母亲待会见了会担心的。”

元彦摇摇头:“母亲出去了,还没回来。”

“出去了?”静姝接着从元彦口中得知玉芳如今信了耶稣基督,每天早晚都要上教堂做礼拜,听着西方来的传教士讲解教义。

“那时候也不早了,你得回房睡觉了。”

元彦依然摇头,忽然对她伸出小手,“四舅母你也坐过来,我有话要问你。”

“问我?”静姝把自己的手搭在他手上,也挨着他坐在了楼梯上。“你想问我什么?”

元彦低着头想了想,突然专注地凝望着她,悄悄凑到她耳边说道:“其实我知道,你也是我六姑姑。”

“谁告诉你的?”静姝有些惊讶,心想玉芳应该是瞒着他父亲是谁的,他如果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那一定是从玉芳和赵妈的聊天中偷听来的。果然,那孩子说:“我偷听到的。母亲从不告诉我,我问赵妈妈我父亲是谁在哪,她就骗我说父亲去了很远的地方,得等我长大了才回来。六姑姑,你在上海一定经常和我父亲见面吧,他是你的哥哥,你能不能帮我传话给他,说我很想念他,他为什么不来看我?是不要我了吗?”

静姝心上一股难言的滋味涌上来。答复他说:“他不是不要你。他现在很忙,就像你四舅舅一样,现在也很忙,忙得也没有空来看你。”

她只能这么安慰他。

元彦还要再说什么,听到门外有脚步声传来。“不好,我母亲回来了。”急急忙忙地站起来,蹭蹭就跑上楼没影了。

玉芳推开门,见静姝坐在楼梯上,吓了一跳。匆匆跑过来问:“你怎么了?是哪里不舒服吗?怎么坐在这里?”

“没事,我睡不着,下来走走。”

玉芳叹息道:“那我陪你回房间说说话。”

两人拥了一床被子,各怀心事地躺下。

玉芳先开口问:“四弟是去广州做什么了?”

“有个重要的会议要参加。”静姝说,“另外,他想亲自去岭南大学查一查那个女人,我就顺道来香港看三姐了。”

“那个女人跟岭南大学有关吗?”玉芳只知道豫光的死跟那个女人脱不开干系,但那个女人在豫光死后,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到处都寻不到踪迹。

“可能在那里念过书。”静姝说。

“当初谁能想到豫光……”玉芳哽咽得说不下去。

豫光的死给邵家人带来很大打击,在那之后,邵四脸上就鲜少有笑容。孩子出生本是喜事,静姝永远都记得,当他看到一对孪生儿子那一刻,脸上由喜悦转为痛苦的神情,那种痛,是骨子里的痛。

静姝从枕头底下摸出两个儿子的相片递给玉芳。“见过元钧和元锴的人都说,他们两个长得很像豫棠,没有一点随了我。三姐是打小看着他们两个的,你瞧瞧,是不是非常像?”

玉芳伸手接过,移到眼皮底下细细一看,泪花顿时涌了出来。这两个小孩子简直和他们父亲兄弟俩小时候一模一样。她看着相片,不禁触景生情,仅看了一小会便不忍再继续看下去了。

“豫棠有时候逗孩子们,常常逗得很欢乐,忽然间就放下孩子独自一个人进了书房。”静姝嗓子里一阵干涩,又道,“每次见到他回家,两个孩子同时张开手臂要他抱的时候,他总是先去抱元锴,哥哥看见父亲抱弟弟,就不依,也哭闹着要他抱,他还是只抱着弟弟,旁人不知道的,还以为元钧不是他亲生的。”

玉芳道:“都是他的儿子,他怎么可能不爱,其中缘由自不用多说,既然他每次先管弟弟,你就多照顾哥哥一点。”

“我明白,”静姝道,“我看着心疼,心里一直背了包袱,豫光的死,他一直很自责,我劝什么也不管用。”

“这一年里,我也是时常想到豫光,心里总有块阴影,他们两个是孪生兄弟,自是不必一般兄弟,说实在的,他们两个之间的关系要比他们其中任何一人和我之间的关系亲厚,普通的手足兄弟突然去了,都像断了手脚一样,他们这样的孪生兄弟突然去了一个人,另一个人还不得跟剜了心一样……”

两人不知不觉谈了一彻夜。

第二日一早,玉芳又早早地起床赶往教堂做礼拜了。

静姝推开窗子,但见窗外一片白茫茫的浓雾弥漫着,什么都看不见。过了好一会,雾气才渐渐淡了,能看得清窗外一面是山、一面是海,山像是被白雾腐蚀溶化着,只剩下细细的山尖轮廓,海水仿佛是溶化山的化学药剂,那一片一望无际的混沌就是溶化时起的反应。而山海相连的地方依然被雾气笼着,模糊得分不出你我。

咚咚咚,有人在外敲门。

静姝走过去开了门。

赵妈递了个包装精美的盒子进来,说:“早上有个人一直在屋子外面徘徊,见我出去,便把这东西给了我,嘱咐我一定要转交给喻六小姐。”

“可有问是谁送来的?”

“问了。”赵妈道,“那人说,是一位姓叶的先生让他送的,具体叫什么名字没有说。”

静姝道了谢,伸手接过拆了。

只见黄色的裱布里躺着一本《水浒》。

静姝一翻开,就看见里面放了张书签,书签上是《水浒》中的原句:

莫语常言道知足,万事至终总是空。理想现实一线隔,心无旁骛脚踏实。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花开复见却飘零,残憾莫使今生留。

静姝看罢将书合上了,转而找出纸笔写了句谢言,装在信封里,吩咐皎皎寄了出去。

海水开始涨潮,海浪一声接一声地往海岸上拍打,海风也后脚跟来,厚呢窗帘被风吹的一卷一卷的,伴着阵阵响声。

静姝走到窗边,本想关了窗子,却遥遥望见半空里一轮红日若隐若现。夹了水意的凉风扑在面上,顿时让人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她索性挽起窗帘,将窗子开得更大了些。

眼睛望着辽阔的远方,心里则期待着邵四的归来。

作者有话要说:  写到这里完结了,感谢对本书一直不离不弃的读者,追了全文还在的话可以出来冒个泡,作者一一发红包啦。

估计大家会觉得豫光的死还没交待。

考虑到本文的姊妹篇《逢场作戏》讲的是豫光的故事,所以在这篇文里不太好透漏更多,还请大家谅解。番外不打算写了,因为豫光的死像是给结局定了个有点忧伤的基调,主角再强行撒糖也不大好。有兴趣的天使可以去收藏了预收文关注后续。

没兴趣的天使我们有缘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