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攀龙化鸾 > 第262章 卫青的进言全文阅读

卫青自己要出的主意,以及其中的症结,详详细细地说了出来。

他刚一说完,主父偃便大声赞叹道:“妙,实在是太妙了。陛下,卫将军出得这个主意,可谓是一举三得啊!您既可以兑现承诺,又可以化解那个案子带来的影响,顺便又为您解决了一个人选。这么做,最多就让李少君损失一点他的面子罢了。何况,这件事原本就是他自己惹出来的风波。”

随即在场的诸位刘彻的亲信大臣们,也都纷纷站出来赞同卫青出的这个主意。

老实说,能够站在这里的大臣,都是明白人,皇帝陛下在说完自己的忧虑之后,自然明白其话中的意思,无非就是想让今天在这里的大臣能够站出来为其分忧,主动请求去新三郡担任郡守一职。

可是,这些官员自家知道自家的事情,除了主父偃,张汤和赵禹之外,其他人比那些儒生好不了多少,说,他们就天下无敌,做,真得还不如金知蝉调教出来的管家和那些家丁们。

看看那些原本身份低贱的伤残士兵,农夫,如今在古晋国各郡干得是风生水起。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虽然都干不了主官,但是,即便是郡城,县丞县尉,也比其他各郡县相同官职的官员们做得好。

根据御史大夫张挚派人查探,这些从金府出来的低级官员都有一个共同的为官之道——通达。

他们不是清官,可也不会去贪污,拿钱全凭自己的本事,而且,他们所在的各郡县内,百姓们的生活大多比较富足。

那里的百姓们除了耕田织布,就是跟着这些官员一起养鸡养鸭,有了这些‘外快’,百姓们的生活自然比其他地方要好一些。

对于此事,张挚也是感叹不已。

当然,汉代的循吏不是宋明清时期的清官,为了自己的清名,认为不作为就是好官。只是,在汉代,真正能够称得上循吏的少之又少。

“好,就依卫爱卿所言吧!明日依照,诸位爱卿就陪着朕亲自去探望一下修成君。”刘彻点点头,算是首肯了卫青的建议,不过,他又接着问道:“诸位爱卿,朱都只是一个人,新建立的三郡可是需要三个郡守啊!你们可还有好的人选吗?”

刘彻的一句话,又使得麒麟阁中冷清了下来。

“陛下,依微臣看,不如明日见到修成君之后,再商议此事吧!”卫青见没有人愿意主动站出来承担这个众任,也有些气恼,便主动提议道。

他的言外之意,根本就是在说,明天见到金知蝉那个小丫头之后,也许就有更好的人选了。

这个时候,主父偃、张汤和赵禹自然再也绷不住了,他们三个全都站出来,向刘彻主动请缨道:“陛下,微臣愿往!”

“哼……!”刘彻闻言,脸色变了变,心里有些气恼,他望了一眼面前其他还没有说话,一个个只顾着自己低着头的亲信大臣,见他们还没有人肯站出来,便怒哼了一声,道:“那就依卫爱卿所言吧,明日再议。”

说完,刘彻一挥袖子,抛下众臣,立即急步走出了大殿。

很显然,他对于今天这些大臣们的表现非常失望。

没担当,没勇气,吃着自己提供的高薪俸禄和官职,却没有一点为君分忧想法。

其实,刘彻也是真有点难为他所选择的这些亲近之臣了。

这些人都知道,在河套地区建立的三个新郡事关重大,其重要性不可轻忽。而这些大臣也都知道自己是几斤几两重,他们自己死了事小,可万一耽搁了陛下的大事,那可就百死莫赎了。

因此,在场的每个大臣都是在心中权衡过利弊之后,才都没有敢站出来主动承担这个任务的。

贸然站出来,去担任这三个新设立的郡守,既是对他们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也是对数万驻守在那里的汉军士兵和郡城里的数万被硬逼着迁居到那里的百姓们的性命的不负责任。

不过,谁让刘彻是皇上呢?作为一个帝王,最明显的特征,就只会从自己的立场和想法考虑事情,从来都会去考虑他的臣子们的难处。

……

第二天,一大早,刘彻就带着卫青和其他亲信大臣,一起从东门出发,骑着马向着东平里的方向疾驰而去。负责在一旁护卫的,正是韩欢以及他手下那一千斥候军。

这段时间,刘彻以及给他补足了之前因为那场恶战而大量减员的部属。

当然,以韩欢现在骑都尉的身份,自然不会只指挥这么一千人。等苏建作为第三波回归长安城之后,刘彻便会封赏这次北征军中所有的有功之臣和将士。到了那个时候,韩欢就可以将自己的属下扩充到三千人的队伍了。

三千人听上去很少,可是,韩欢的这三千人,可都是从汉军中优中选优粹选出来的骑兵精锐部队。

这次,斥候军在军前极为优异的表现,让刘彻和卫青都是眼前一亮,这种集中小规模优势兵力作为斥候的战法,在汉军中还是第一次被用到。

不用说,这依然是金知蝉的建议。

而卫青在粹选前锋的时候,力排众议,在前锋军中,单独粹选出了五千人的精锐骑兵,严格按照金知蝉的建议,让这些斥候军执行任务。

结果,收到了奇效。

就连之前一直反对设立在前锋军外,单独斥候军的前锋军主将公孙敖,在战后也不得不承认,这支斥候军的确是在战事当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若不是他们在前线及时击杀了所有匈奴人的探马,卫青急袭右贤王王庭的计划很有可能早就被那支老狐狸发现了。

而斥候军所打的那场恶仗,也及时牵制了那三千匈奴骑兵,让前锋军得以将他们全部剿灭,这也让右贤王对于汉军的情况产生了误判,仓皇间扔下自己的部属,只带着三万精锐和少量亲信,逃离了王庭。

在当时,若是这三千匈奴骑兵能够逃回去半只部队的话,右贤王说不定就不会逃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