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贺兰敏之并没找陈易来说上官婉儿这事,武则天也没再提,陈易也不知道这两个人究竟是怎么想的。但陈易知道,贺兰敏之肯定不会就此罢休的,因此他也令安置在宫中的那些耳目,要时刻盯着上官婉儿,以免她被贺兰敏之施以什么手段骗上了手。
贺兰敏之长的超级帅,年岁大了让他越加显得英气逼人,对女人的吸引力不是一般的强,这也让他在哄骗女人方面极少有失手的时候。陈易虽然知道上官婉儿聪慧,因他的影响也不太可能被人骗云,但总是不放心,怕一不小心被贺兰敏之这年披着羊皮的“狼”给得手了。
贺兰敏之也知道了陈易与郑婉频之间的私情,并将此事告诉了贺兰敏月。贺兰敏月自然又是在陈易面前一顿幽怨,不过在陈易告知这只是贺兰敏之的手段,其实这位大舅兄如此做,只是看上了上官婉儿,想打那个未成年小姑娘的主意,并“痛斥”了一番贺兰敏之远比他更荒唐的风流行为,当然随之而来的是对贺兰敏月一番身体与感情上的哄劝,最终让贺兰敏月气鼓鼓地接受下来。
贺兰敏月也是极其聪明之人,她也从自己哥哥所说的话,还有陈易的辩解中觉察出了什么,很担心自己的哥哥和自己的夫君在以后的日子里会起争执,甚至冲突。
只是陈易现在没明确表示什么,她也不好说什么。
天很快就变热了,裴行俭也率一部约五万的将士从安北大都护府班师回朝,朝廷别任命检校右卫大将军契苾明为安北大都护,代裴行俭镇守北疆。
契苾明是一代名将契苾何力的长子,契苾何力已经在两年前因病去逝,遗下有三子。契苾何力这位归降的契苾部落头领在归唐后,为大唐四处征战,立下了赦赦的战功,可以算是大唐军队中德高望重,功勋卓著的战将。作为其长子的契苾明,这些年立下的战功也不少,并因功跃居正三品的检校右卫大将军职,此次得朝廷重用,回归他父亲的故地,执掌安北大都护的职。这是陈易推荐的结果,他相信这位在长安长大的胡二代,能有效地抑制这一片土地上的叛乱发生,将大漠南北治理好。
契苾明有两个弟弟,分别是契苾亮和契苾贞,为其子取名上,契苾何力也旗帜鲜明地表示了对大唐的忠贞。契苾亮如今已经任右金吾卫将军,契苾贞位居右羽林军中郎将职,两兄弟都身居禁军要职,与契苾明一样,他们都是陈易的好朋友。
安北的事务稍定,陈易松了口气,武则天也放下了心思。
可能是操劳之故,也可能是想努力留住自己年轻的容颜,在天将热的时候,武则天竟然病倒了。
她起病还挺重,连续发了三四天高烧,陈易联同太医使了不少手段,才将武则天的烧退下去,将她的病情控制住。只不过武则天的病情虽然控制住,但精神却依然很差,看情况长时间不能理事了。
她也不得不下令李显自己处理朝事,让几位顾命大臣代为辅佐。李显知道这是自己的机会来了,也趁武则天生病需要静养期间,自己做主处理事儿。
大部的朝事都是他自己拿主意了,除非实在难以下决定的,才去找武则天问询。这段时间武则天精神力气都不佳,只想休息,李显也“被迫”所有事都自己做主。当然一直在武则天淫威下过日子的李显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如此气魄,任何事都拿的出来让人信服的处理结果来,大多的事处理意见上,都要问询朝臣,特别是六位顾命大臣的意见。不过这到底是他真正的亲政,最终拍板的还是他。
在武则天生病期间,皇帝的威望李显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建立了一点,这也直接导致李显的权力欲望进一步高涨起来。皇帝的威望建立,许多事都是他拿主意了。
只不过李显身边没太多可以信任之人,一个薛元超还算很忠心地辅佐他,裴行俭是看在国家情面上,会时常给予主意。其他几位顾命大臣,都不是完全坦然地帮助李显的,这一点李显自然也知道。他为此苦恼,当然想培养自己的亲信人物,并且期望有更多在朝中有影响力的大臣,鼎力帮助他。
而陈易就是他最期望的人,自然这与韦氏所吹的枕边风有关。
李重润已经三个月大了,长的白白胖胖,很是逗人喜欢。原本李显想尽早封其为太子,但被武则天所阻,表示要到李重润稍长大一点,再立其为太子为佳,李显也只得同意,封其为卫王。
因为儿子的关系,韦氏越加对陈易表示了亲近,她知道,事情到了这个份上,她只有与陈易一道联手,才能将自己的儿子最终推上皇帝的宝座。韦氏也相信,最终武则天与李显会因为权力的关系而出现争斗,甚至可能斗的你死我活,而她最期望的就是儿子能登基为皇,而那时候武则天和李显的影响力都没有了。这个时候,她才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影响,效仿武则天掌权。
武则天对她的影响力不可谓不大,自弄清楚武则天是如何掌权后,她就每天都在做这样的梦,梦想效仿武则天而执掌大权,特别是与陈易密谋成功后,在陈易的蛊惑下这种感觉更甚了。
要成事,肯定要有自己的势力,网罗一大批在朝中有影响力的大臣,这件事陈易是主谋,而陈易所举荐到朝中任职的官员数量不少,且如今都身居高位,只要陈易能为她所用,或者说能与她一道谋事,最终肯定会成功的。
因此韦氏也天天在李显耳边吹风,要李显一定要与陈易处好关系,这也才有了那日讨论如何善后安北的事务时候,李显第一时间站出来支持陈易的事发生。在武则天病倒后,李显利用自己可以亲政的机会,越加对陈易表示了恩宠。除了韦氏所吹枕边风的缘故外,他也完全清楚陈易在朝中的影响力,知道如此一个人物要是完全被自己所用,那他的腰杆子一定会更很多。
在武则天病倒后的一个月后,李显又为陈易加了一个开国郡公的爵,授陈易为平城郡公,加封食邑三百户。陈易如何掌领兵部尚书,再兼领左羽林军大将军,再晋他的职务,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李显至少现在不敢私下做主,也只能授以郡公这样的爵位以示自己对陈易的恩宠。
陈易当然领受!
除了爵位上的表示外,李显还时不时召陈易到蓬莱宫商议事儿,大多时候都以请教的口吻向陈易咨询朝事,期望得到陈易的指教。
心知肚明怎么一回事的陈易,自然也没拒绝李显的意思,并趁机对李显施加自己的影响。当然他与李显讨论事是打着正大光明的旗号进行的,皇帝召集臣下议事,是最自然不过的事,只是他被召进宫的次数多了几次而已。
李显逐渐找到了当皇帝的自信,也逐步有了当皇帝的角色适应,掩藏在心里的许多想法也再次开始迸发出来,他要趁现在这个难得的机会,在大臣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严,因此也有了一系列新的政令开始施行,就如陈易所提延迟宵禁实行的时间,还有大力推广使用金、银等钱币,减少铜钱的使用量,并计划以朝廷的名义开办类似后世时候银行的钱庄,争取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通存通兑。也就在你在长安存了钱,只要凭着通票,可以在洛阳取现。
除了陈易提议的这些建议,李显还采纳了其他一些大臣提请的建议,可以说,只要他认可的事,马上就会拍板实行,干脆的甚至盖过了武则天,也因此出现了一些朝令夕改的事,那就是实行了后,发现一些政策弊端,需要重新制定政策,加以修改的事发生。
李显这样的行为不只让大臣们吃惊,也让病中休养的武则天很是惊异,只不过因病失了精神力气的武则天对此也没什么精力去关注,李显也学会了阳奉阴违,在武则天责怪他的时候,唯唯诺诺地答应,但临朝时候,又恢复了刚愎自用的样子。
武则天对他所做的事听之任之后,李显胆子也大了起来,想在人事的任免上试试武则天的底线,也就就在武则天生病不理事的两个月后,李显亲自任免了一批官员。首先接受了刘仁轨致仕的请求,委以陈易检校尚书右仆射并兼领兵部尚书之职,以魏玄同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改任贺兰敏之为黄门侍郎。李显如此“胆大妄为”的举动,让许多朝臣们吃惊,特别是陈易等直接相关人员。
贺兰敏之虽然没从政事堂踢出来,但在没得武则天授意情况下,官职被变动了,让他有点气不打一处来的感觉,也在第一时间到仙居殿向武则天控诉了,并将李显这段时间的表现,想将武则天一脚踢开,自己完全亲政,培养一批忠心大臣的事都详细地与武则天说了一遍。
武则天听了,自然义愤填膺,虽然她未完全康复,但她已经忍不住,要对李显的胆大妄为举动进行反击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