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将玉米棒子倒进栅子里,注意堆放均匀,免得栅子歪倒。这样晾晒的玉米棒子,和空气接触的面积更大,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晾干。
品相好的玉米和品相差一些的玉米,也被分开来晾晒。
秋季,气候干燥。尤其是晌午的太阳,照在人的身上,比夏天还要烤人。傅瑶家收完玉米后接连几天,凑巧都是大晴天,正适合谷物的晾晒。
这天傍晚,傅瑶就踩着凳子,从玉米栅子里随便捡了一根玉米棒子出来查看。玉米已经有些干了,可以很容易地就将玉米粒尅下来。
第二天早上,傅权泽将打谷场又仔细清扫了一遍,王氏等人就将簸箕、大笸箩、小板凳、草垫子等在打谷场上摆开。
也没那么多讲究,一家人就地往地上一坐,就开始尅玉米。
傅瑶前世,有专门打玉米的机器,但是在这,没有机器,要打玉米粒完全得靠手。
第一根玉米,是全靠手尅好的,第二根,就有了简便的法子。用尅掉玉米粒的玉米芯子做助力,可以更容易地将玉米粒尅下来。
莎莎也跑过来跟傅瑶坐到一起,学着她的样子拿起了一个玉米,两个人的手都很小,很费力的才剥完了一个玉米。反观王氏和周兰,速度就快多了,看来这段时间的劳动让她们的手指更灵活了。
傅权泽等几个男人速度也很快,他们的手毕竟粗糙了很多,也不怕玉米棒刮伤皮肤。
等尅好了一定量的玉米粒,王氏就用簸箕收一簸箕的玉米粒,侧对着风的方向用力地颠,将玉米粒颠起来。这相当于扬场,就是借助风的力量,将里面的杂质,主要是玉米芯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和玉米胡子,都清除掉。
这样,剩下干净的玉米,就可以直接装进麻袋里,或是卖,或是拿到街上的作坊里磨成粉自家吃。
别说这玉米还真是好东西,玉米秸可以给牛羊吃,或者做引火的柴用,玉米可以磨成面粉当粮食吃,也可以拿去卖。
这五亩地的玉米,傅权泽和王氏已经商量好了,全部用于自家吃。等他们种的军户地里的粮食收割后,除了上交军粮的,余下的看有多少,剩下了种子后就都卖掉。
忙活了一天才将这些玉米全部弄好,傅权泽又将秸秆堆到一起,引火或是给牛羊吃都可以。
早先的时候,傅瑞就赶着牛车驼了几袋玉米去镇上的磨坊店里,磨了几种面回来。所以,等到他们全部收拾好的时候面粉已经放到厨房里了。
因为磨数和过筛数不同,所以面粉的质地也不同。
最粗的一种,不能称之为面,而应该叫玉米碴子。是采用略嫩和没晒干的玉米,粗磨一遍,不过筛。这样的玉米碴子煮粥,香软有嚼劲,而且甜味足。
然后是粗磨一遍,细磨一遍,过一次筛的粗玉米面。庄户人家一般吃的高粱米面,就是这么磨出来的。这种面略有些粗,庄户人家习惯了吃粗粮,吃这种面最实惠、顶饿。
再然后,就是粗磨一遍,细磨两遍,过一次粗筛,一次细筛的精磨玉米面。那些大菜包所用的高粱米面,就是这样磨出来的。精磨玉米面比较细,可以做更精细一些的食物,比如说做面皮包馅吃。
还带回来一大袋子磨玉米面筛出来的糠皮,和高粱米面糠皮一样,是喂养鸡、鸭、猪、牛、马等各种家禽家畜的优质饲料。
看着黄灿灿的玉米面,傅瑶的脸上全是满足,这可是她的劳动成果啊!
王氏宠溺的笑了笑,用葫芦做成的瓢舀出一小瓢细玉米面加糖和面、发面,做了一笼屉的玉米发糕。又将一瓢的玉米面和白面、细豆面混合,发酵,做了一笼屉的三和面馒头,其中一半是实心的馒头,另一半加了剁的细细的咸菜丝和少许肉末做成了咸菜肉馅的包子。
新鲜打下来的玉米,略微加工,就甜香可口。王氏现在的厨艺比以前更好了,玉米饼子的火候正合适,贴着铁锅的那一面烤的焦黄,却并不过火,将玉米的香气完全地烤了出来。玉米发糕松松软软、甜甜糯糯。玉米面的馒头和包子,也各有各的美味。
还有玉米粥,这样香糯的玉米粥,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吃到,等过些天,玉米被晒的完全干了,就没有这么甜和软了。
晚上,一家人美美的吃了一餐各式玉米面做出来的美点,直吃的傅瑶饭后在院子里来回走了三四圈才不觉得撑了。
粮食收完了,傅瑶和王氏本来还想在琼州多呆几天的,甘州那边的饭馆人手足够了,她们还是很贪恋琼州这里的。
而且现在关氏怀孕后,街上的傅记就显得人手少了点。
跑堂的人不缺,文康文德和傅瑞都可以跑堂,只是在厨房里的人就不够了。古代的男子是不会进厨房的,所以各类早点就得家里的女人做了,王氏和朱氏去了甘州后,主要就是方氏和关氏负责了。一个月也就两个半天的时间,而且都做习惯了,倒也能应付。
只是自从关氏有了身孕后,就不能再干活了,最后由周兰顶上了,周雪帮忙给灶间加柴之类的事情。这样一来,虽然勉强可以应付,但终归觉得有点累。
所以,王氏才想着在这里多帮几天忙的。
傅瑶正好也想着多买些鱼苗的事情,顺势就留了下来。
商量好扩大鱼苗后的第二天,傅琇就又找了上次帮他们买鱼苗的人,准备让他再帮忙多带一些鱼苗过来,还有莲藕也多买点。
他们现在有了饭馆,这些东西都不愁没地方销。
等到了赶集日前一天,傅瑶又缠着傅权泽挖了好多莲藕上来,然后再将剩下的菱角都摘光了,准备都拿到街上去卖。本来商量好抓几条鱼也拿去卖卖看的,只是傅瑶觉得现在鱼还不够大,而且过年的时候鱼的价钱更好卖,还不如到那时候再卖呢!
在街上有了铺子,她们也不用当天天不亮的就起来赶路了,王氏带着方氏和周兰在前一天晚上就过去了,要为第二天的早点忙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