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休掉滥情夫君:侯门嫡女 > 第392章全文阅读

慧安见他挑着眉瞧过来,却是未答,刚巧冬儿打起帘子,关元鹤便瞧见了正站在屋中明间的云怡,云怡忙福了福身,关元鹤只点了下头,也不多言,便大步进了内室。

慧安见他进去,又拉着云怡说了两句话,云怡岂能坐得住,只说了两句便以身子虚乏告辞而去。慧安亲自将她送出院子,这才回了屋。

她进屋时,关元鹤正躺在罗汉床上翻着本医书,瞧那模样却是极为认真。慧安进来,他也不曾看过来,慧安慢步过去,在罗汉床边儿蹲下,笑嘻嘻地瞧着他,见他不搭理自己,由不得蹙了蹙眉,叹息一声,语带哀怨的道:"哎,爷瞧了那更美的,却是不稀罕人家了...我也不要在这里呆着了,没得让人觉得碍眼。"

说着便欲起身而去,只她刚站起身腰身便被关元鹤横臂握住,接着整个人便被他拉下,压在了罗汉床上,慧安还没惊呼出声,唇便被他堵住,属于他的味道肆无忌惮地往她唇齿间冲,慧安无法抗拒,便动了动被他压着的手,环住他的脖颈,试着回吻他,她的动作更刺激了关元鹤。

他的手探向她的胸,隔着衣裳揉捏着,吻不断加深,直到慧安喘息不过开始推他,他才意犹未尽地退出来。鼻尖抵着她的,目光瞧着她绯红的面颊,笑道:"叫你调侃爷。"

慧安喘了几下,这才嗔他一眼,闷声道:"云妹妹可真是绝色,那般人物,也难怪爷要金屋藏娇了!"

慧安那语气软软绵绵,又包含了情谊,又宜喜宜嗔的,小模样俏丽的不行,关元鹤瞧着只觉可爱的紧,不觉挑眉,对着慧安的小屁股便是一拍,又扫了扫她饱满的胸,声音愈加低哑,道:"爷要藏娇也只藏你..."

言罢就又埋头去吻慧安的耳垂,慧安只觉关元鹤越来越会说甜言蜜语,闻言就红了脸,心里一荡。又感他喷吐在耳边的气息越来越重,脖颈上不觉就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忙推了推他,糯声道。

"快起来,天还亮着呢,不能..."

关元鹤只觉她柔软含香的身躯每一处都刺激着他的神经,又亲了两下,感觉身子发紧,便不敢再撩拨她,抬了头目光炙热似火的瞧着慧安,笑道:"不能怎样?"

慧安被他一盯面若朝霞,半响也说不出话来,关元鹤这才笑着起了身,盘腿在榻上坐下,将躺着的慧安抱起来搂在怀里,这才拾起榻上的那本医书,却摊开在慧安面前,问道:"这上面说的,古书上有柳钉接骨术,不知真假?"

慧安被他抱着有些心跳慌乱,听他问起这事倒是一愣,接着才晃过神来,接过他手里那书翻看一眼,却见那书上写的正是牲畜接骨的处理法子和用药。

上面却也提了一句柳钉接骨法,是处理严重骨裂,碎骨的秘法。她之前也想过,大辉战马本就紧缺,加之不少战马上了战场受伤后就不能再服役,这更加重了军队负担,若是能想法子医治好这些伤马,也算是立了大功。只她这一年多来一直在找这法子,却一无所获。

如今听关元鹤问起便知他也想到了这上面去,慧安不由叹气,道:"我也只在两本书上瞧见提到这柳钉接骨术,却都没详细的记载,只说五朝时北方曾有人见过此术,至于如何接骨,却是寻不到一星半点的记载。我查了不少批注,典籍,却也不辩真假,只前朝刘百病大师对(五畜典)的批注中提过一句,说古本(病经)中对这柳钉接骨一术做过详做描述,可这古本是西周一位大夫所著,距现在已有四百余年了,去哪里寻这古本去。"

关元鹤闻言只道:"(病经)?那大夫叫什么?"

慧安摇了摇头表示不知,关元鹤也便没再问。这两年慧安不少医书,都是沈景和沈影帮忙寻来的,慧安心知关元鹤既问了,便定会派人去寻书,便也没再多言。

倒是关元鹤突然将手抚上了她的右边腰侧后方,轻轻按了两下,道:"是这里?"

慧安一愣,半响才反应过来他在说什么。

他手抚摸的那处,正是前年在马场她针灸时不小心被病马踢伤的地方,当时她刚刚学针灸之术,一不小心扎错了穴道,直被踢出了三米远当即就晕了过去,在床上躺了大半个月才养好,万幸的是未曾伤到骨头。

在南方的这两年,关元鹤从不曾送来过只言片语,但慧安却一直怀疑沈景二人和他有着联络。因为有时候她需要什么东西,两人很快便能给她寻来,慧安便怀疑是她们得过关元鹤的指示,如今听他这般说却是确定了。

慧安当初只和关元鹤说想随太后去东都,对要学治马一事却是半点都未曾提到,只因这事说出来有些惊世骇俗,她总怕关元鹤会不答应。当初却是奔着先斩后奏的想法的,只如今听关元鹤这么一说,慧安便知他早已得知了此事,还默许了沈景二人帮着自己。

她心中不觉甜丝丝的,接着倒也升起了一丝不好意思来。有些急切地扭头,瞧着关元鹤咬唇道:"我不是故意瞒着你的,当时也是突然...突然起的意。"

关元鹤闻言挑眉,只瞧着她道:"突然?我倒不知你还有未卜先知的能耐,还是做梦梦到柳城有位治六畜的名医?这才一到东都就直奔柳城而去了?"

慧安面上不由一红,但见关元鹤的样子也不像生气了,这才松了一口气,凑过去亲了亲他的嘴巴,嘻嘻的道:"我错了还不行吗?"

这事已有两年,关元鹤的气也积不了这么久,见她讨好便只狠狠捏了捏她腰间的肉,道:"以后遇到没把握的,危险的就叫下人代劳,若是再伤了,以后那马场便也不必再去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