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凡事都是祸福相依,就在她接住竹筒的时候,正好听到那两人其中跑在前面的人说:"快点,望江楼在苏城的分店今天开张,那可是云国的第一酒楼,去晚了可就没座位了。"
黎花枝不明白,就算是天下第一的酒楼开张,想要吃东西,以后也一样有的是机会,有什么值得大家如此紧张的。
于是,拦下一个路人问了问。原来,"望江楼"每逢开张的第一天,就会举办一个"诗友会",说白了其实就是个比赛,不过却是无论贫富贵贱都可以参加的。
比赛的内容,诗词歌赋不限,就算是对对子也是可以,只要文采出众,获得头彩,酒楼不但免费奉送几个特色菜,还能获得50两银子的彩头。
要知道这50两银子,在苏城可是普通人家一年的吃穿用度,若在黎花枝他们村里,好多人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望江楼"有了这50两银子做噱头,去的人自然就多了,就算很多有钱人家不为那50两银子,为在青年才俊中拨个头筹,也会有人去的,毕竟,名利双收的事,谁不想。
一但酒楼有了人气,自然就会有生意,不得不说这家酒楼的老板确实有些手段。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对于黎花枝来说,这个"诗友会"唯一的好处,就是她可以不再被人"请"出去,就算东西卖不出去,她也有把握赢得那50两的彩头。
作诗她不会,背诗那还不小菜一碟。什么《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黎花枝在中学的时候就已经背的滚瓜烂熟,那些可都是天朝五千年来的精华所在啊,对付几个名不见经传的书生简直绰绰有余。
秉着有钱不赚,天打雷劈的原则,黎花枝出现在"望江楼"的面前。
望江楼一共有三层,光看它外观的派头也知道这该是苏城目前最大的一家。因为"诗友会"的关系,还没到吃饭的点,大堂里依然满座。
黎花枝紧了紧背篓,便进了望江楼的大门。
"客官,里面请。"刚一探进门口,一个店小二就满脸笑容的迎了上来:"您是先吃饭还是先参加我们的诗友会。"
虽然黎花枝穿着并不光鲜,可是人店小二依然一视同仁,脸上公式化的微笑就没变过,那怕黎花枝说她并不用餐也不参加诗友会,只是想找掌柜的卖点东西,人家也是恭恭敬敬的。就冲着这点,望江楼能称为云国的第一楼也算实至名归。
得知掌柜在二楼主持诗友会后,黎花枝拒绝了小二引路,自己独自上了二楼。此时的大堂宾客满座,也需要人帮忙,店小二也就不再坚持,去招呼刚进门的客人了。
二楼的装潢和一楼差不多也是红色调为主。一上去就是一个比较宽阔的大厅。只是大厅的左侧多了一排厢房,也就是现代餐厅的包间,右边没有再设厢房,而是一排窗户,顺着窗口望去正好可以看到江水和码头,整个二楼的格局也和现代的餐厅差不了多少。因为新开张的缘故,大厅周围的墙壁挂着许多的红绸,一片喜气。
此时,大厅里已经有不少的人了,靠近大厅前面的擂台边,更是围着一大群的书生。
擂台上,一个男人斜靠在一旁的贵妃椅上,悠闲慵懒的把玩着手中的一块美玉,一张俊颜仿佛鬼斧神工的雕刻,黎花枝还从没见过有那个男人能把一身大红绣金牡丹的长袍穿的这般好看,一头青丝用一描金色丝带松松垮垮的束着,不但不显媚俗反而慵懒诱惑,简直就是个妖孽。
他旁边站着两个男人,靠近他站在他身后的一个身穿黑色衣服,一脸冷峻的男人一看就是他的随从,在他右边,距离三步远的地方站着另外一个男人,四十岁上下,胖乎乎的,笑起来眼睛都咪成了缝,浑身上下透着一团和气,看起来像个笑面佛。他身上穿着和望江楼伙计差不多款式的衣服,大概这就是望江楼的掌柜了。此时他手里拿着一张上好的宣纸,宣读着刚刚做好诗,看样子应该是椅子上的男人所做。
掌柜读完之后脸上一片赞赏之色,看着擂台下的众人,开口:"还有人作好了诗没?若是没有人上来比较,博得头彩的就是这位公子了。"
掌柜话音一落,擂台下就议论声不断,可是却没有人站上抬去,显然,擂台上的那位男子已经脱颖而出。
"小妇人刚来,不知此次是以什么为题来作诗的?"
突然,一阵清冷的女声打断了众人的议论,安静了片刻过后,人群中的议论更甚,大家都纷纷侧目,看向了人群中唯一的女人——黎花枝。
其实,云国的民风还算开放,来参加诗友会的不光是男人,有些大家族的夫人小姐也是有的,只是她们大多在厢房里,写好诗词便让身边的丫鬟下人送出,以前在其他地方,有一些大胆的女子也曾在大厅里参加过,不过都用丝帕遮了脸的,像黎花枝这样毫不遮掩,大大咧咧的出现还是头次。
所以,当黎花枝这话一出,立刻引得无数人侧目。不过这并不妨碍她参加比赛,就以她那么强大的内心根本就没把此事当一回事,再说黎花枝在以前也是见惯了大场面的人,这么一点小小的侧目算不得什么。
擂台上,掌柜也是一脸的诧异,不过很快就掩了下去,脸上的笑容如初,看着人群中的花枝,拱手道:"不知这位夫人如何称呼?"
黎花枝上前一步,略施一礼,道:"小妇人夫家姓文。"
"本店是家酒楼,既然是酒楼,当然和酒是离不开的,所以这次是以酒为题,不知台下这位文夫人可有佳作。"
黎花枝心思略沉,努力回想着以前学过的唐诗。这次的比赛她是下了决心要赢的,她手里的东西又不好卖,小洋还在杏花村等她回去时带好吃的呢,她怎么能让他失望。
回家!有了。
突然,黎花枝脑海中灵光一现,想起李白的一首《客中行》,不过为了应景她做了小小的改动,娓娓道来:"杏花美酒竹叶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