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平答应选吉日,再认干亲,这件事总算有个着落。
大约半时辰,张母和张玉平的妻子付氏把饭菜做好,让锦萱他们去吃饭,他们除了炖鸡汤,还炒辣子鸡。
虽然大部分都是素菜,但看上去很有卖相。
张母怕孩子们打扰锦萱用膳,她打算把饭菜分为两份。
“伯母,没必要那么麻烦,大家一起吃吧。”锦萱不是那么讲究的人,她也做过农村人,她能理解农村人的难处。
“张大哥,我有个小要求,不知道你是否愿意听一听。”锦萱见张玉春家庭成员不多,加上张玉平夫妻俩又是老实人。
这付氏和张母都没有娘家人,锦萱听说付氏是买来的媳妇儿。
既然他们和宋家结亲,她想帮帮他们。
“草民愿意洗耳恭听。”张玉平虚心地应答。
“我想出钱资助大宝三兄弟,让他们去县城的书院念书,将来好做一个有用的人,至于倩倩,如果你们舍得,就让她跟着我三嫂,到时候会有人负责教她识字,学规矩。”
“殿下,我们真的可以念书吗?”大宝和他的两位弟弟都很喜欢念书,每次他们看到里正家的孙子们在他们的面前炫耀他们会识字,他们真的好羡慕。
“当然可以了,我这不和你爹娘商量吗?”
锦萱看得出来,大宝三兄弟对知识的渴望。
“殿下,谢谢您的大恩大德,您对我们的恩典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让孩子们念书关系到孩子们的前程,张玉平夫妻对锦萱感激不尽,他们站起身给锦萱夫妻行礼。
“萱萱,我倒是有个主意可以帮张大哥和付姐姐解决实际问题。”潘氏想让付氏去珍馐美味做工,反正他们也需要培养人。
“三嫂说来听一听。”
“我们不是要开小吃店吗?不如就让付姐姐去小吃店做工吧,我愿意把我的三成股份拿出一成来分给付姐姐,就当是我送给倩倩的见面礼。”
“妹子,这那成,铺子是你们的,我怎么好意思分你们的股份。”付氏被吓坏了,她只是个乡下人,哪能受得起这么大的恩惠。
“付姐姐,就这么决定了,以后你就是珍馐美味的一份子。”
锦萱一锤定音,付氏不知道该说什么。
“玉春,你和张大哥都会下厨,不如你们也跟着我们一起做生意,有个男人在,我们也不怕别人来找事儿。”潘氏提议让张玉春兄弟俩入伙,锦萱不反对。
她觉得有个男人在店里帮忙,挺好的。
“四姐夫,我四姐是珍馐美味的合伙人,到时候你们一起干活,还能培养感情呢,你就答应吧。”
“恭敬不如从命。”张玉春爽快地答应去珍馐美味帮忙,大伙儿都开心。
“殿下,你尝尝这麻婆豆腐味道如何?”张母非常热情,她拿起公筷给锦萱夹菜,锦萱对她温柔一笑。
“伯母,我们都是一家人,以后就叫我萱萱吧。”
“这怎么行,您贵为公主,我们哪能直呼您的名字。”张母虽然是乡下人,但她非常重视尊卑有序。
“伯母,您就听我家萱萱的,她不喜欢矫情的人。”潘氏让张母别客气,大家既然有缘成为一家人,就应该相互照拂。
“萱萱,你不是要走了吗?你怎么想起开小吃店?”一旁的周媒婆好想入股,她家里的孙子孙女都到了找人家的年龄,这嫁妆和聘礼也应该准备了。
“我只是入干股,如果巧奶奶不建议,也加入我们吧,回家后,我会拟写一个具体方案。”
“殿下,我有个建议,你可以拿出一成的分红出来,专门帮助那些连饭都吃不上的人,等他们富起来了,他们还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于琦知道锦萱不在乎珍馐美味的分红,她只是想帮衬她的朋友。
既然要帮衬大家,那就尽量收买人心,只有把兴阳县发展起来,让兴阳县的所有老百姓都臣服在锦萱脚下,将来他们帮驸马爷复仇,会事半功倍。
张玉平轻叹道:“哎,最穷不过我们会海村,和你们周家村和夏家村相比,这个村子真穷啊!”
“萱萱,我担心你这样帮乡亲们,会得罪那些地主乡绅,要是他们联合起来对付你,咋办?”张玉春非常清楚一个道理,锦萱这样帮大伙儿,势必会损坏某些人的利益。
把某些人逼急了,他们肯定会反抗。
朝廷明确规定:每亩地收七成的租子,不能再低也不能过高,可那些乡地主乡绅哪会考虑老百姓的死活,他们吃定老百姓会佃他们的地,所以他们把租子加到八成。
说白了,他们老百姓就是被盘剥的对象。
“我做善事我怕什么,四姐夫不用担心。”朝廷又没有规定她不能做善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把老百姓逼急了,做领导的同样讨不到好处。
“都在啊!”张玉春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这位不速之客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他手里拎着两瓶烧刀子酒,笑眯眯地走了进来。
张玉春看到他,站起身,喊他一声:“孟情叔。”
“玉春,我听说你要成亲了,特意给你拿两瓶酒过来,庆祝一下。”
“萱萱,三嫂,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村的里正张孟情。”
张玉春接过老头手里的酒,做了一下介绍。
“草民见过公主殿下。”张孟情之所以来张玉春家,主要是为了见锦萱,他听说南安公主来会海村,他很想见一见,顺便攀交情。
“原来是张里正啊!幸会幸会。”锦萱自然知道对方的来意,她庆幸张玉春没有乱七八糟的极品亲戚,不然她还担心她四姐应付不过来。
“孟情叔,坐下一起用膳吧。”张玉春站起身,给张孟情搬个凳子,拿了一副碗筷。
“殿下,樊县丞昨天派人来我们村,说我们村的村民可以免费种泽王的地,期限为一年,我真的很感谢你们。”张孟情那双眼睛充满算计,锦萱不喜欢。
她客套地应道:“大家乡里乡亲,相互帮衬也是应该的,这事儿还得劳烦里正多费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