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玄幻小说 > 纨绔霸王闯春秋 > 第七部 吴甲震天下 第二十二章 言偃入吴传学全文阅读

相比晋国的风声鹤唳,吴国的姬凌云却过的悠闲自在。原越民的逐渐配合认同,让姬凌云在越地的改革办的风声水起。

吴兵所到之处,原越民不在躲藏家中,而是夹道欢迎,热情之至。

姬凌云在会稽行宫内终于长出了一口气:融合的第一步已经完成,越人如今以渐渐融入吴国。不出一年,吴越之间将会不分彼此。吴国的实力将会上升一倍以上,这对吴国来说是最好的一个结局。

“大王,以仁为本,用诚心教化越民,赢得越民赞许,使得越民上下归心。”他旁边响起一个略带嘶哑的中年声音,“大王治国果然深得其中的三昧,难怪能得恩师如此推许。”

姬凌云闻言笑道:“那是仲尼先生谬奖了,寡人苦心筹划多月,颇以自得。哪知子游先生初来乍到,数语便点名了治越妙法……先生大才,真让寡人钦佩不已。”

那发话之人正是孔子派来的弟子,言偃言子游。他貌不惊人,并无任何过人处,惟独双眼反射阳光,闪闪发亮:“言偃跟随恩师走访多国,深入民间,体察辛劳,颇有体会。那日前来拜见大王,见路上道路狭小,桥梁歪斜。顾得此法纯属偶然罢了……到是大王敢向强晋对抗,这份豪情,世间少有。”

姬凌云笑道:“这些小事算什么,晋国强大但也并非无敌,怕他做什么。到是你们一行人做得乃是大学问,胸怀天下。寡人聆听先生高论,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啊。”

一月前言偃奉孔子之命来到吴国传教学问。原来,言偃本是吴人,孔门七十二弟子中唯一南方弟子,谦虚好学,擅长文学。

经过姬凌云谴责晋国一事,孔子对不畏强权的吴国好感大生。但他一生未入吴境,学说并未在吴越流传。时正逢言偃学 业有成,特命他南下传教文学。

姬凌云在后世本是江南人氏,曾在虞山镇言子巷言子故宅中听说过言偃的事迹。言偃曾任鲁国武城宰,用礼乐教化民众,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深得孔子赞赏。后学成南归,从游弟子无数,被誉为传播东南文化第一人,对吴地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

姬凌云深知吴国要想在短期内恢复国力,应当采取融合之法,言偃来访时,他正巧在思索加快吴越融合的办法。随口在这个问题上问了一些问题,言偃才干不凡应对了几句,真知灼见,字字玑珠。

结果这位吴王大惊失色,向他讨教起来。

言偃跟随孔子游历天下,深知百姓需求,提出了“命兵修桥,雇民修路”的意见。一个月后,深见成效。

越民见吴兵为他们修桥铺路,纷纷送上水果、食物热情犒劳,雇民修路命令一下,大多百姓都自愿加入,分文不取。

不多时,兵民合作,上下一心。

言偃这一计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也让姬凌云对言偃来的目的着重考虑了起来。儒家他并不排斥,但也谈不上喜欢。

此时此刻,姬凌云更加看中的是利益,有利才值得他放手去做。

孔子的学问被言偃刻成了竹简,一共有二十三扎之多。其中大部分是孔子和学生的一些言行,真正记载孔子的学问的却占少数。

姬凌云看后大觉得新奇,很多很多都更他知道的不同。

书中的从来也没有强调过儒学胜于其他学说,相反,孔子对老子李耳很是赞扬,对于墨翟的杂学也是称赞有加。

所谓的重文轻武更是谬谈,孔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射、御就是讲究习武强身。

认真一琢磨,立刻明白了其中关键。儒学之所以越来越臭,并不在于他的本身,而是经过各个时代的需求,适意的乱改其中的精髓,使得面无全非。想来也对,若儒学真的那么臭,怎么可能在中国流传了二千五百年之久。

中国历代的开国皇帝个个都是罕见的英杰,若儒学没有出色之处,他们又怎么可能继续沿用下去?

姬凌云对此召见众臣商议。

伍子胥道:“这孔子名声再外,老夫一直以为他空有名头,却不想果有学问。这里头虽然一些不足,但决大部分都非常有意义。比如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甚有道理。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此句可供大王警惕,为人者,尚且如此,为君则更因如此。”

姬凌云机械的点了点头,无奈的看着伍子胥,这家伙老毛病又犯了,老是以教训人的口气说话。

孙武子笑道:“我到是喜欢这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相当的精辟,治国处世,理当如此。”

孙武就聪明许多,从侧面提醒。

突然,孙武子面色一喜高声道:“这一句也是很妙,‘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如果只图快,结果反到达不到目的;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姬凌云神色一秉,自己最近好象确实有些急噪。想那“千古一帝”秦始皇,上任时秦国便是天下第一,纵是如此,他依旧耗费多年才完成一统大业。自己如今只能算的诸侯新秀,吴国离天下第一还相差甚远。可自己打败范蠡,击败越国后,自信心空前的强大,确实有了一些目中无人的举动。

不由汗颜,他道:“上将军教训的是,寡人最近确实有些自大了。”

孙武子“呵呵”一笑,并未说话,只是赞许的点了点头。

韩庆道:“这句我看就不怎么样,‘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韩庆性格与他人不同,常人总是从好处去想,但他却反其道而行。说简单的,就是喜欢挑刺,是以常常能看透一些他人无法察觉到的事情。

姬凌云沉思,这话的意思是:礼的应用,当以和谐为贵。君主治国之法,最宝贵之处就是和谐。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去做,却也行不通,因以礼来节制和谐。

孔子是正统“周礼”最忠诚的支持者,话中的“礼”是周礼。然,周礼却是限制诸侯发展的一大因素,所以在很久以前,周礼就遭到了各个诸侯国的排斥。

吴国想要壮大也必须排斥周礼。

大殿中顿时扬气一阵言论,将儒学分析个透彻。

一个时辰后,姬凌云招见了言偃,道:“寡人经过深思,同意子游先生至吴国传教。为了配合子游先生传教,寡人封你为会稽宰如何?”宰是东周时候等同太守,但地位高于太守,总揽城中所有事物。

言偃作揖道:“愿为大王效命。”

言偃才智出众,但那只是在行政上而已,那里能猜透姬凌云如此作为的主要目的。

儒学利大于弊,但其中有些过于讲仁,又有些推崇周礼古法。因此,姬凌云特地封言偃为会稽宰。

让他被事物缠身,使得他无暇他顾,减少儒家学说中不利的影响,并将有利的传播,同时让越国百姓学会仁义,通晓君臣之道,令他们对吴国忠心不二。另外,言偃行政上的才华丝毫不逊色于管繇,只是于姬凌云发现言偃对孔子的那种超乎寻常的崇拜,热忱,注定了他不能全心全意忠于自己。

因此,姬凌云将他调离吴国核心,以免出现意外。同时又让他在会稽完全的发挥自己的才能。让他治理会稽,以他之才,增强吴国国力。

伍子胥、孙武子听了姬凌云的安排,相继开怀微笑。

伍子胥暗道:“用人之道,就在于尽人之贤愚皆能为我所用。求得其长处而又必定会发挥其长处,根据其短处而特意适应其短处。这样使人尽其才,方能取长补短。不能用其忠,但可以借助其智。大王用人的手法,无际可寻,文王姬昌、武王姬发、先圣周公恐怕都有所不及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