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现言小说 > 义门演义 > 大赦年年引造反,叔达兵败作唐臣全文阅读

却说陈叔达忧心忡忡地对陈才说:“吾皇?大赦天下次数过多,只恐养虎遗患啊!”

“这事我略有所知,不知他共大赦天下多少次啊?”

“吾皇年年都要大赦天下——大业元年春正月壬辰朔,大赦、改元。八月壬寅赦江淮已南。扬州给复五年,旧总管内给复三年。二年夏四月大赦,免天下今年租税。三年夏四月颁律令,大赦天下,关内给复三年。四年八月辛酉,亲祠恒岳,河北道郡守毕集。大赦天下。车驾所经郡县,免一年租调。五年六月大赦天下。开皇已来流配,悉放还乡,晋阳逆党,不在此例。陇右诸郡,给复一年,行经之所,给复二年。六年三月癸亥,大赦,幸江都宫。夏四月丁未,宴江淮已南父老,颁赐各有差”。

?“是啊,大赦天下太多有什么不对哟?!”

?“吾皇大赦天下,固然可“恤狱缓刑”以昭仁治,但,似这般对危及朝廷、祸及百姓之人不辩是非的大而赦之,无疑会给百姓引来本已该去的祸水,同时,也导致了天下大乱。大业九年冬十月乙酉,吾皇‘改博陵为高阳郡’时,‘赦境内死罪已下’者而非全赦,似乎其对自己以往的作为也有所觉察与反思,但,为时太晚了!”陈叔达叹道。

“不对,吾皇没有觉察到啊,要不在天下大乱的大业九年,吾皇为何仍然大赦呢!”

“皇上年年大赦,将无数**大盗、杀人不眨眼的魔王赦免倒也罢了,又徭役繁重,大业元年,皇上登基后,三月丁未,便营建东都,虽“务从节俭”,但,营建者们为此而付出的辛劳与所饱尝的疾苦,岂小事哉。皇上又两次开凿永济渠、同济渠,两次修筑长城,一次开山通弛道,每一次所服徭役的人数均不下于二十万人。这样的徭役,连年不断,竟岁不息,当民怨载道之时,那些被赦的魔王们,利用民众的不满情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能不天下大乱吗?!”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而今兵荒马乱,朝不保夕,吾辈该当何为?”

“这还用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祖父教诲得是!”

数日之后,叔达返回绛郡,临别,他一再嘱咐陈才要爱国爱民、精忠报国。

陈叔达走后不久,陈志高在67岁寿诞之后,因偶感风寒,一病不起,遂驾鹤归西。

陈才痛哭流涕,治完丧,也大病一场。

这陈志高便是大唐御赐义门陈氏二世祖:

叔明子志高,义门二世祖。

仕隋会稽郡,六十七岁卒。

却说隋炀帝杨广登基后,一面穷兵黩武、开疆拓土,一面大兴土木,一面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使国体大伤。因过分自信与轻敌,第一次征高丽惨败,并陷入战争泥潭。因兵役太重、修建大运河伤民大重、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

大业七年(611年),炀帝下令出兵高句丽,并征调大批兵士、粮饷和建造大量的军船,河北、山东是出征军队集结地。当时的山东灾荒严重,百姓无家可归,因此纷纷起反抗。当山东邹平人王薄首先聚众起义,起义军占领了长白山(今山东章丘东北),王自称是“知世郎”,他还作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以号召人民抵制出征高句丽的战争,吸引了很多农民参与起义。但是没多久,王薄的起义就被官军镇压下去了,但各地大大小小农民起义相继出现,席卷全国。

大业七年(611年),翟让领导农民在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起义反隋,山东、河南的贫苦农民纷纷参加,单雄信、徐世勣、李密、王伯当等人都率众投奔瓦岗起义军,使起义队伍迅速壮大。……

大业七年(611年),窦建德领导农民在高鸡泊(今河北固城县西南)起义反隋,起义军迅速发展到万余人。……

大业九年(61年),杜伏威、辅公祏在齐郡(今山东)组织起义,随后南下到江淮南广大地区发展,力量不断壮大。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起义军进逼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与隋将陈棱率领的援兵相遇对峙……

在此前后,先后有杜彦冰、王润、李德逸、韩进洛、孟海公、甄宝车、杨玄感、郭方预,刘元进,朱燮、管崇,陈瑱。吴海流、彭孝才,梁慧尚、李三儿、向但子、朱燮、管崇、孟让、王薄、张金、格谦、孙宣雅、唐弼、吕明星、向海明、张大彪、宋世谟、郑文雅、林宝护、司马长安、刘迦论、胡刘苗、王德仁、孟让、杨仲绪、保林、王须拔、魏刁儿、魏骐麟、卢明月、李子通、王须拔、朱粲、翟松柏、甄翟儿、洗珤彻、赵万海、荔非、世雄、杜扬州、沈觅敌、操天成、林士弘、窦建德、徐圆朗、刘企成、梁师都、王子英、刘武周、李密、翟让、张子路、李通、孟让、薛举、李轨、裴仁基、赵佗、李文相、元宝藏、杨世洛、萧铣、董景珍等六十路人马或聚徒为盗、或举兵造反、或称王称帝、或攻剽诸郡、或响应反贼,人员之众,地域之广,史无前例,一时之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烽烟四起,民不聊生。

太原留守李渊,系隋王朝贵族,承祖爵为唐国公。与其次子李世民,原晋阳县令刘文静审时度势后,公元617年9月日(隋大业十三年八月十八日),李渊起兵反隋,自称大将军,由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任左右领军大都督,释放对文静并委以司马之职,称兵士们为“义士”,大举进攻长安。

不久长安一鼓攻占,李渊下令废除隋王朝苛刻法令以争取民心,并立杨侑(隋炀帝孙子)为皇帝。

次年夏,隋炀帝在江都兵变中被杀,于是李渊废杨侑称帝,改国号为唐。李渊即是唐高祖。

李渊起兵后,挥师东进,一路势如破竹,八月十二日,兵至鼓山。绛郡(今山西绛县东北大交镇等处)通守陈叔达领兵坚守。陈叔达字子聪,乃陈宣帝的第十六子(应为第十七子),南陈时封为义阳王。此人颇有才学,即兴赋诗,援笔而就。历任侍中,丹阳尹,尚书等高官。入隋朝后,地位大跌,仅在偏僻的绛郡任个小小的通守。李渊以陈叔达非隋朝同类,且爱其才学,决定先礼后兵。李建成自认为读过多年书,腹有才学,口有辩才,自告奋勇,匹马到城下去说降陈叔达。?不料刚一开口,李建成就被陈叔达大骂一通,匹夫贼子的羞辱一番,又令军士放箭。李建成只好抱头窜回,气得咬牙,促劝父亲赶快攻城。?绛郡是个小城,城墙低矮,守卒弱少。攻其有何难哉。李渊旋即下令攻城。?令旗一挥,战鼓一擂,义军跟玩儿似的,飞步赶上城头,隋军一触即溃。李建成一马当先,冲到通守府,把在大堂下正襟危坐的陈叔达抓了起来,五花大绑,解到李渊军中大帐,请求下令立即将陈叔达斩首,以解先前诟骂之恨。面对死亡,陈叔达神色恬然,立而不跪。李建成刚想上去踹他两脚,让李世民止住了。李世民来到父亲身边,附耳说道:“叔达为官清明,为人正直又有才学。目下我军正是用人之际,请父帅以礼感化之。”?李渊点点头,喝退刀斧手,走过去,亲手为陈叔达解去绑绳,并命人看座,以礼相待。陈叔达本是义人,感李渊真诚,表示愿意归顺。李渊马上安排他和温大雅一块同掌军中机要(后为初唐宰相)。

李唐大军继续挥师东进,又得了两个智囊星房玄龄,杜如晦归顺,在他俩的运筹帷幄下,不久便兵临会稽郡城下。陈才自叔达别后,几年间又生子达智、达信,其长子次子蕴珪、蕴玉也巳长大成人,一样文武全才,很是得力。眼见唐军攻城,陈才牢记叔达所嘱,与其子率众死守。

诗曰:

高祖唐王起义师,剪除隋乱创国基。

食君之禄忠君事,司马陈才志不移。

唐军久攻不克,死伤无数,大伤脑筋。正在无计可施,有人献计说陈才乃是当今丞相府主簿,汉东郡公,掌军中机密的陈叔达的亲戚,唐军大喜,急派人礼请陈叔达前来劝降。

正是:

攻城无计困唐军,且请叔达来劝降。

未知陈叔达如何劝降了陈才,请听下回分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