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现言小说 > 所缘缘 > 真的再也见不到她了吗?全文阅读

回想着方才胡潇玉淡然离去的背影,郎天祁心中怅然若失。

她,就这么走了?

连她叫甚名啥都不知道。她,就这么走了。

可是,何必要这么在意她呢?就连郎天祁自己都不明白。不就是个过路女子吗?女人,他可见得多了。

饭馆儿门前,几个五大三粗的男子,各自牵着马,怔怔地看着眼前来回踱着步子的郎天祁。

他们的主子,今儿个是怎么了?怎么像掉了魂儿似的?天色渐暗,若是再不出发的话,定更之前,就回不了京城了。

可是,没人敢上前打岔儿。郎天祁的脾气,他们都是领教过的。

追?还是不追?郎天祁犹豫不定。

若是去追,那顶轿子刚走了还没多久,应该能追得上。可是追上之后,又能怎么样呢?

若是不去追,他不甘心,不甘心从此以后,就再也见不到她。

追!一追到底!郎天祁打定了主意。

此时,坐在轿中的胡潇玉,心中再次感激小凤那丫头多了个心眼儿,在山脚下替她雇了这顶暖轿。若是没有这顶轿子的话,熬着右肋处的伤痛,她还真没有把握能否撑到山下。

可是,就算是坐在轿中,右肋处传来的阵阵撕痛,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反而,由于轿子的颠簸,把她的伤口给震得更疼了。

又是一阵颠簸,随之,一阵剧痛传来,胡潇玉忍不住痛得叫出了声。

“停轿!”

走在轿边的小凤,听到了轿中的异样。于是,让两名轿夫把轿子停了下来。

“小姐,您怎么了?”

小凤说着,掀起轿帘朝里面看了一眼。这一看,把她吓了一大跳。只见轿中的胡潇玉小脸泛白,额头上渗着大颗大颗的冷汗,一只手顶着右肋处,身体索索地抖个不停。

“小姐!”

小凤惊慌失色地大叫一声,眼泪不由得蹦出了眼眶。

“小姐,您这是怎么了嘛?是不是刚才被马给踢伤的呀?”

胡潇玉点了点头,忍着痛说道,“你让我……歇一歇,应该没事儿的……”

“是……”

尽管小凤心里想早些赶回家,也好给她找个医生看看。可是,胡潇玉现在这副模样,实在是不像能赶路的样子。

山道狭窄,她们这顶轿子正停在路中央,挡住了许多下山人的路。于是,小凤招呼着轿夫们,把轿子移到了路边的树丛中。

暮色渐至,郎天祁带着一行人,骑着马,匆匆地往山下赶去。一路冲到山脚下,却不见那顶轿子的半点儿踪影。奇怪了,怎么没影儿了?照道理,轿子没走多久,他们就出发追赶,这轿子是无论如何也快不过马匹的呀。而且,下山的路就这一条,是不会走岔的。可是,为什么就不见了呢?

他的臂膀之中,似乎还残存着方才她留下的温香。然而一转眼,她就不见了。真的,就再也见不到她了吗?

他一阵懊恼。早知如此,当时,他就应该不顾脸面地跟着她,将她一直护送到家。

恋恋不舍地,他朝半山腰的方向望了一眼。然后,他双脚一蹬,一挥马鞭,二话不说地,朝着城里飞奔而去。身后的随从们,互相看了一眼,也随即挥鞭跟上。

过了大约一盏茶的功夫,小凤看到轿中胡潇玉的脸色稍有好转,于是便问道。

“小姐,您看要不要上路了?”

胡潇玉看了一眼轿外的天色,的确,再不上路,就赶不回城里了。

“好,咱们快往回赶吧。”

轿夫们又将轿子抬起。这一回,小凤千叮嘱万叮嘱地,让轿夫们务必轻抬轻放,以免再次震动到胡潇玉的伤口。一行人下山之后,小凤将胡潇玉扶上小六子早已候着的马车,匆匆地往城中赶去。

回到关府,还没进门儿,焦急等候多时的关父便一下子冲到了大门口。今日,他从衙门回府后,见胡潇玉迟迟没有回来,他便抓着个下人问清了缘由,得知小凤已经拿着钱再次出城,去接胡潇玉了。可是等了老半天,天都半黑了,还不见她们回来。关父正暗自担心,却终于听到马车在大门前停下的声响。

“潇玉,你怎么了!”

一看到胡潇玉煞白的小脸,关父不由心中一跳。

“爹……”胡潇玉有气无力地回了一声。

“小姐在山上被马踢到了,好像,好像伤到了筋骨……”小凤在一边怯怯地说道。

“什么?!”被马踢到!关父眉头一皱,大声喝道。

“来人!快去找医生!”

他不禁有些自责,要是今天早晨不让她单独出城上西山,也许就不会出事儿了。

“是,老爷。”站在一边的关府管家马顺强,应了一声之后,随即退下。

“小凤,你把小姐送到她屋里,让她先歇着。”

“是,老爷。”小凤扶着胡潇玉回到了内院的西厢房。

经过医生的诊治,得知胡潇玉居然被踢裂了两条肋骨。好在,骨头并没有被踢断。要不然的话,断裂的骨头若是插入内脏,她早就撑不到现在了。医生给胡潇玉开了药方,并告知关父一定要让她卧床休息十天。十天之后,方可下床走动。

医生走后,关父回到自己的房中,心中却后怕不已。若是潇玉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他不知道他有何颜面,去面对将胡潇玉托付给他的胡贤弟。

十年前,乾隆五十七年,关父关秉然还是四川布政使司的一个经历。同僚之中有一个叫胡思成的,与他同乡。再加上,关秉然老姓瓜尔佳氏,而胡思成为库雅喇氏,两人同属镶红旗,久而久之,便结成了好友。

当时,尽管白莲教还没有正式起义,但是与朝廷的抗争已经持续了十几年。朝廷不断下令逮捕白莲教的骨干,并要求“全教拿获,毋使一名漏网”。然而,仍然有少数教首携众逃脱,以至后来,卷土重来,在嘉庆元年发动了起义。

----------------------------------------

今日最后一更。CU(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