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自登基以来便施仁政、行削藩,今大明国泰民安,百官臣服,乃兴旺之吉兆。然,削藩之策施行以来,一直颇为顺利,皇上却独留宁远王与汉王。恕微臣斗胆进言,此双王,乃大明日后两大隐患。若他日,这二人或其子孙心生反念勾结,朝廷危之。"
他说完之后,朱瞻基却大笑了数声,朗声道:"朕与朝廷,能拥有卿之敢言之臣,实乃大幸。"
"微臣不敢当。"
朱瞻基收了笑,"但,杨爱卿此言,实乃冤枉了段柳晏。朕颁布削藩之策当日,柳晏便以'安邦治国';为条件,交出了手中兵权,并发下重誓,世代忠于明君。朕也赐予了柳晏一枚免死令牌,以示信任。如今他掌管御林军,更司兵马大元帅之位,若柳晏有不忠之心,不说今日,数月前,朕怕是早已死在回京途中。"
说到这,朱瞻基沉了面色,心道:如此信任他,是因为我很清楚,这个表弟想要什么,又对什么没兴趣。
"至于皇叔,"他轻轻摇了摇头,"他近来已经有所收敛,所提之事大多益于百姓。况且,不论如何,他亦是朕的叔父,朕不想逼得太紧。"
知道皇上一向注重孝道,杨荣也不好再说什么,作揖行礼后便告退了。
距京都千里之外的汉王府亦有人未眠。
汉王朱高煦坐于桌案旁,前方,一青年人中规中矩矗立,态度恭敬诚恳。
看完信件,朱高煦勃然大怒,力道失控之下,将信纸粉碎,向那青年咆哮道:"告诉他!务必找到此人,否则不要回来见本王!"
"遵、遵命!"青年颤抖着应声,逃也似的退了下去。
朱高煦深深吸了一口气,来到窗前,眺望着明月沉思。
当初得知朱瞻基奉旨回京,他便迅速安排了人手刺杀,虽然事出仓促,却极为隐秘,怎可能走漏风声?
那么,毫无疑问,救驾者是他身边的人——他的身边,有侄子朱瞻基的奸细!
朱高煦的拳重重捶在窗棂上,木头断裂的声音顿时传了满室。
他一定要先找到那人,并将其碎尸万段,否则,怎能消他心头之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