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王宠嫡妃:邪王的狠辣毒妃 > 第172章 太子被废(5)全文阅读

"儿臣有话要说。"他稍稍用上了内力,真气鼓荡,强硬地将一种吵吵嚷嚷给压制了下去。

争先恐后发言的朝臣顿时恼怒地瞪视过来,对上宗政博延冰冷无情的双目纷纷不由自主地瑟缩了一下。

宗政博延不屑地扫视了他们一眼,才淡淡地开口陈述自己的看法,"儿臣以为,无论商人品性如何,捐助钱粮终归是于民有利之举,如此真善亦或是伪善有什么关系呢?"

想法比较开明的几人终于找到了说话的机会,也纷纷站出来道:"臣认为秦王所言极是,大义面前何须在乎小节。"

"只需许之以几个虚名虚衔,便能救百姓于水火,何乐而不为,众位大人的想法未免太过狭隘了。"

反对派们对宗政博延心有余悸,可不怕这些人,看到他们站出来,顿时像打了鸡血一般斗志昂扬。

"你们一个个这么为那些商人说话,是不是收了什么好处啊?"

"枉为读书人!"

"白读了这么多年圣贤书..."

宗政博延听着他们的叫嚣,眼神越来越冷,嘴角却微微上翘了两度,整个人都散发着危险的气息。

"各位大人这般义正言辞,大义凛然,想必定然是饱读圣贤书,谨遵圣人教化的了。如今百姓正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本王想各位大人定然不会吝啬慷慨解囊救民于水火的?"

叫嚣声顿时戛然而止,涉及到了自身的利益,谁也不愿轻易开口。

良久,吏部尚书温子安先忍不住开了口,"秦王殿下不要顾左右而言他,这并不是一回事。"

新上任的户部左侍郎也紧跟着开口道:"臣等都知晓未来秦王妃母家是商户出身,秦王殿下急于为王妃抬高身价臣等不予置评,却不能置天下祖宗规矩,以及天下悠悠众口于不顾。"

其他人也似乎终于找到了突破的口子,纷纷开口。

有人一脸惋惜,"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啊。"

有人满面不忿,"红颜祸水,国之不幸啊。"

估计他本来是想说国之将亡,最后没敢说出口。

这还算是比较客气委婉的,另有一些人说的更加不堪,丝毫不修口德,枉他们还自称读书之人。

宗政博延本来就被这些人的自私自利气得不行,眼见着他们不敢招惹自己,居然又把矛头指向了自己心爱之人,顿时就炸了。

大朝会上,虽然武将和勋贵都有列班,但除非涉及兵事,否则一般都是从不发言的。

只是这次,这些叫嚣的文臣实在是有些太过分了,武将们也看不过去了。

梓君侯一步踏出,怒目瞪着正在叫嚣的官员,沉声道:"当朝议事,有事说事便是,何故牵连无辜女子?满口污言秽语,一脸刻薄相,难道就是你们所谓的文人风骨?"

他是典型的北方壮汉形象,膀大腰圆,面部轮廓冷硬,特别是一双眼睛,瞪起来大如铜铃,十分具有威慑力。更兼之早年常在战场厮杀,这几年虽然退下来了,一身凶煞之气仍然不减分毫。

平日里不言语的时候,还好说,此时一发威,那些文臣们险些被吓尿裤子,一个个抖抖索索,脸色惨白,不敢与他对视。

十一皇子前几日刚被允许上朝,对朝事一窍不通,每次想发言又怕闹笑话,十分苦恼。

后来,实在忍不住向宗政博延诉苦了一番,得知宗政博延早年也是这么过来的,才老老实实耐下性子来边听边学习。

鼎元帝刚提出商户捐款的政策他就觉得十分可行,他虽然出身皇家,却并没有那么多三六九等的思想。在他看啦,赈灾需要钱,可朝廷却没钱,现在既然有人愿意拿钱出来,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没想到大臣们反对的态度竟然这么激烈,然后自己最崇拜的五哥站出来,表示支持这件事,十一皇子兴奋了,这说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啊。

可是,这一刻他就又不高兴了。这些老东西以为自己是谁啊,竟然敢这么说他五哥,五哥是那种公私不分的人吗?

还敢骂他未来五嫂,那可是他认定了的嫂子,简直是岂有此理。

十一皇子义愤填膺,只是反应慢了一拍,被梓君侯抢了先,心下早就暴躁了,等梓君侯说完,立刻便跳了出来。

梓君侯虽然出身军中,脾气也十分鲁直,但到底本身是世家出身,自身修养和世家规矩都让他不会说出太不客气的话来。

十一皇子就不一样了,他出生后,又隔了七八年,宫里才又有孩子出生,当了那么多年的幺子,他一直备受鼎元帝宠爱,年长的哥哥们也大都不和他计较,就养出了他不知畏惧,有什么说什么的性子。

"众位大人今儿个可真是让本王见识了,平日里你们一个个号称君子,要本王说,在前面在加上个字才更恰当些,伪君子才更加名副其实啊。"

一群被梓君侯吓得脸色苍白的人,瞬间又被他气得脑补充血,雪白的脸色迅速涨红,一个个气得浑身颤抖,几位年纪大的,更是好像下一秒就会晕过去一般。

礼部尚书廉大人一脸愤慨地道:"士可杀不可辱,臣..."

"切。"还没等他说完,十一皇子就不屑地嗤笑了一声,打断了他的话,转身对鼎元帝微微躬身道:"儿臣以为此事再简单不过,朝廷缺钱是不争的事实,百姓们等着钱救命也是事实。总不能为了一地的百姓去搜刮另一处的百姓,有人愿意无偿捐钱那是再好不过。众位大人看不上商户的铜臭,那就像五哥说的那般,自个儿捐钱出来。想必大人们家中几代人的积累,想必是不会比那些大商户差的。"

其他皇子原本都在做壁上观,同时暗地里观察着鼎元帝的神色,揣摩他真正的用意。

可鼎元帝的心思哪是那么好猜的,只有二皇子从小跟在鼎元帝身边长大,又当了这么多年太子,前些年鼎元帝也一直是十分用心地培养他的,对鼎元帝的心思大约能猜出几分。

他知道,父皇既然亲自将事情说出来,而不是让五弟奏报,那基本上就是已经做出决定了。此时提出来,目的为何他猜不出,但他很清楚一点,那就是决不能站到父皇的对立面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