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太平盛宋 > 一百八十一、 心愿得偿帝松口全文阅读

只是一想到那尹继伦一幅不管账的样子,这刘希倒也是只有按捺住心中的不快。一日三顿都要有肉,也不是不可以。

这刘希知道若是再和这尹继伦这么耗下去,他今天一天恐怕都要不得闲的。这尹继伦的性子素来喜欢直来直往,这刘希生怕他会受人利用出什么岔子。

毕竟那曲比阿霞的事情,他可是不愿意在看到第二次了。上一次他就已经是差点被吓得魂都没有了,要是再来一次。

必说是那太宗不会放过他了,就连那赵氏也是肯定不会就这么跟他善罢甘休的。为了安全起见,这刘希到最后还是不得不依着那尹继伦的要求。

把他给扔到了那军营里去了,虽然一个通判长时间呆在军队中。这搁哪里也是说不过去的,不过好在他们两个人反正已经是这里最最说不过去的存在了。

再多几件说不过去的事情,恐怕也没有什么关系了。只是就是因为刘希的这个决定,害的他自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不得不劳心劳力的替那尹继伦收拾残局。

就拿这回伙食的事情来说,尹继伦的要求虽然无理了点。但是这刘希也架不住人家也是这贵州的一把手,自是不能赶尽杀绝。

不过好在这刘希以前好歹也是在那市井中混过的,自是知道该用什么东西来应付那已经陷入犯二状态的尹继伦。

果然在第二天的时候,那尹继伦所在的军营里就接到了。刘希派人送去的猪肉,如今的猪肉价格可谓是低的很,这刘希自然也就不会介意一天三顿的供给了。

对于刘希的这种做法,尹继伦表示是相当的无奈。可是他又的确是不能说什么,毕竟他一开始说的就是要肉啊,而这刘希也给了他肉不是吗?

不过好在这中小风波总是能够很快的退去,这两人也总算是是到了功成身退的时候了。毕竟这剿灭王小川一事。

的确是可以算得上大功一件,这太宗若是不对他们做些嘉奖,到时候恐怕就没有人愿意替他卖命了。

于此同时那李继隆也是从那莫州凯旋而还了,这李继隆因着那瀛洲一带大部分已经被那潘美收拾的七七八八了。

故而倒也是没有在那瀛洲上面花费太多的心思,而是直接把那矛头对准了莫州。倒也是是老天爷可怜这个常年在外头操劳的国舅爷。

这辽国在得知那萧燕燕亲征都已经战败之后,这军队的战斗力可谓是下降了不止一个档次。这李继隆见到那些军队已经是战意全无。

自是不会傻到为了自己的军功能够更加的好看一些,特意把那些辽兵的生路给全都堵死。这李继隆到底还是按照那潘美当初夺下这瀛洲的办法。

用威逼利诱的手段骗开了那莫州的城门,因着这城中的辽人颇多。这太宗也知道若是一下子全都把那些官员替换成了宋人。

这些辽人肯定是会浮躁起来的,不说这两国之间的风俗习惯不同,但是这语言方面就已经是有不少的代沟了。

使得这太宗是不得不在那心攻下来的几座城里,按照那应州四城当初的办法,开设学堂。美其名曰是让那些人多受受这儒家思想的熏陶。

其实说白了就是为了给这些人来一次彻彻底底的洗脑,同时把自己身边的这些迂腐顽固之辈,全都打包送到了那里去。

这别人不知道这当皇帝的苦,这太宗可是知道的清清楚楚。这些所谓的名家大儒中其实真正好的人,恐怕是真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了。

其实大部分人也躲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他们对那太宗劝诫的时候。是完全不会顾及这太宗的想法,只是一股脑的说那太宗的做法不对。

可是若他们能够说出点其他好的额办法那也就算了,可是偏偏他们一个个的既无安邦治国之才,又无开疆扩土只能。

一天到晚是之知道抱着那些圣人留下来的书籍在哪里啃老本,因着这些人的缘故。使得不少她在原本准备用来委以重用的人才。

一个个的非但没有学到什么真材实料,那些引经据典,不知变通的性子倒是学的给十足。虽然这太宗之所以依旧尊崇儒学。

但是他也只不过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把这些老百姓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毕竟若是这百家齐放了,他们就很有可能会萌生造反的想法。

可是这物极必反,一旦这些人长时间的不知变通。这国家也就会因此而慢慢的走向衰弱,对于这一点这太宗也是在经历过那么多事情之后才发现的。

虽然有些晚了但是和刘娥相比却是算早了,那刘娥前世可是一辈子都没有想通这个道理,直到是后来自己看到了这大宋的渐渐衰败后。

方才是想到了这些,当初她之所以能够对那中儒家思想依旧是处于接受状态。无非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同时她也不敢放手一搏罢了。

只是现在想来这大宋不就是在这么一次次的不敢中渐渐的走向灭亡的吗?因着这宋朝虽然是儒家学说最为盛行的时期。

但也是因着这样,有不少的儒家弟子也是慢慢的走向了转牛角尖的路。这朱熹和程颢两人不就是最好的代表吗?

存天理,灭人欲?要是真的能够这样,这也就不会有那严蕊的事情发生了,那朱熹也就不会到死都没有能够摆脱这爬灰的名声了。

而且这周礼中还有那奔者不禁呢!他们二人说白了也就是那种沽名钓誉的人,要是真的能够做到和他们说的一样。

这两人恐怕早就可以说是圣人了,这太宗因着早就对那些不时的在自己耳边嘀咕的那些所谓大儒烦透了。

干脆就把他们一道打包扔到那里去给那些依旧是处于那些大儒口中的“蛮夷状况”的辽人,讲课去了。

你们既然一直说什么要把自己那儒家学说发扬光大吗?如今这么一个好机会,你们一个个的还不赶紧感恩戴德的谢谢我。

还在那里唧唧歪歪个什么劲?平时你们不是一直都喜欢对我说教吗?可是我就一个人,而你们人又那么多。

干脆去那边境处讲吧!那里听的人可是要多得多了,对于这太宗的旨意这些人恐怕也就只有在心里暗自唾骂这太宗一点情面也不讲了。

可是这面上却不得不表现出一幅自己中了大奖的样子,到真的是应了那句老话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只是他们却比那哑巴还要来的可怜,他们不仅要承受那黄莲的苦,这面上还是依旧要保持一幅吃了蜜的样子。

这看着就只叫人发笑,听着那赵恒跟自己绘声绘色的说那些大儒吃瘪的样子。这刘娥实在是忍不住了,倒也是不顾自己的形象大笑了起来。

前世自己可是没有少受这些大儒们的冷嘲热讽,这一回太宗的做法倒也是变相的替她除了一口恶气。

倒也不知是这刘娥今年是不是福星将至还是怎么的,不仅她一贯厌恶的那些大儒们在朝堂上吃了不少的亏。

自己的弟弟又在那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更重要的是吗太宗终于肯松口了。因着那刘希和赵恒两人的连番求情。

这刘娥终于完成了自己前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以侧妃之礼嫁给那赵恒。至于当初太宗的那道逐出京城的圣旨。

则是被众人选择性的给遗忘了,就算有心人想要拿他做文章恐怕也是不可能的了。因为那太宗当初只是不让那刘娥进京罢了。

并没有说不让那刘娥永远不进京,刘娥如今是这朝中少数的能文能武的良才——刘希的嫡亲姐姐,这太宗再怎么样看在那刘希替自己打下那么多场胜仗。

又把那贵州治理的井井有条的份上,也是必须要认下这个儿媳。毕竟这刘娥和那赵恒的事情早就在这京中传开了。

如果这刘娥不嫁给那赵恒的话,这刘娥一辈子恐怕真的要没有一人敢去了。可是这刘希如今贵为皇帝身边新晋的红人。

他在这世上唯一的一个姐姐,却始终不能够嫁人。这换谁谁都不会乐意的,而且那潘美已死。这郭云看上去又不是一个好的。

这赵恒日后万一遇上事情,他恐怕是连真正的心腹班子也是凑不出来的。无论是ield了安抚那个新出锅的将才——刘希。

还是为了自己的儿子日后好歹也能够有一门可以借的上力的岳家,这刘希都是那赵恒必须要娶回去的。

虽然说这后族太过强大不好,但是这刘希和刘娥的关系这太宗也是清楚的。这二人其实不是真正的姐弟关系。

日后倒也是可以利用这一点让那刘希和刘娥脱离关系的,我们姑且不论那太宗的心里究竟是在想什么。

但是刘娥和赵恒两人在得到了那太宗的确切的答复后,这可以说的上是心境最是平和不过的两个人,竟也是激动的不行。

这刘娥也知道这一回太宗肯松口,这刘希恐怕是没有少出力。单看刘希哪里薄的不能再薄的赏赐,和那尹继伦的厚的不能再厚的赏赐相比。

这刘娥再傻也知道自己这个便宜弟弟,这一回恐怕是真的大出血了。只是这一期额在那刘希的眼里却算不上什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