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梦萦相思桥 > 第94章 闺中蜜(2)全文阅读

她与我同岁,已经风月场混迹了上十年。私下里,我总唤她从前的闺名“冠芳”。冠芳原本家境富裕,她母亲从前也是一代名伶,出了**后嫁给高龄的富商陈大冲做了第十二房小妾,生下冠芳不久,陈大冲两腿一蹬就死了,再过个几年冠芳她娘也撒手人寰,落下年幼的冠芳无依无靠,成天被十来个姨娘欺辱。冠芳自小长得美艳,几个好色的哥哥成天打她的主意,逼得十二岁的冠芳离家出走,辗转漂泊多处最后还是被恶人拐卖到妓院,妓院老板见她身段好人又聪明,便请了舞师调教她,从十六岁开始,她就是闻名汴京的花魁娘子。如今,冠芳“年纪大了”,汴京城里名伶频出,像有名的刘师师,陈玉英都是十**的花样好年华,去年的汴京花魁赛冠芳被她们挤下了前三甲。

她虽栖身在**,我却十分佩服喜欢她。

她是个十足的性情中人,爱憎分明敢爱敢恨。听说我开了慈幼局,她竟将自己这些年攒下的积蓄全掏给了我:“天音,这些你都拿去,哎呀,这是我资助的,你看不起我吗?”

她历经人世的沉浮与悲苦却始终乐观:“嗨,生死由命,钱都是身外之物,天音,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掏心窝子的姐妹,有什么不能跟我说的?”

于是,我的故事除了前世和上古那些“天机”,基本上都掏给了她。当我把人皮面具揭下来给她看的时候,她差点咬了舌头,最后哆嗦着手将我的脸摸了半天:“天哪,这余子岩怎么把你的脸整得像妖孽一样?”

我们比亲姐妹还亲,套用前世的一句话:一条裤子两人穿。

“冠芳,过些日子我凑够钱就为你赎身,你老待在那地方不是个事。”

“嗨,我在那边儿也能挣不少缠头,再说我那个乐坊只卖艺不卖身。”

我不信:“真的吗?”

她一笑:“假的,哈哈,说是不卖身,谁信呢?碰到些达官贵人缠着你带人来砸场子闹事,那也是没办法的,这些年我早习惯了。”

我捂着头心里难受:“冠芳,我一定要为你赎身,到时候我们再开个真正的乐坊,收容那些有才艺的民间艺人表演,谁再敢来闹事,我就……”

她嘻嘻逗我:“你想阉了那些坏蛋不成?”

最后我们笑成一团,我说我把那些死色鬼赶出去总成了吧?

她曾问我以后有什么打算,毕竟一个女人总不能单身过一辈子,我打断她:“还说我,你自己呢?”

“别赖,快点跟我交待!”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事,不是被人赶了,就是被人休了,再不就是被人抢了,现在又混得不伦不类的。?”

“胡说!他们都是瞎子浑蛋!这事我来跟你操心,偌大个汴京城,我就不信找不出个让你入眼的才子来!对了,那范大人拿你当妹妹一样,你不是说他桃李满天下么?我去求他为你再说合一个!”

我赶紧堵住她的嘴:“别别别,他已经被皇上派去振灾了。要不,我给你讲讲范大哥的事情?”

“好啊!你说,今天晚上我不走了,听你说一夜好不好?”

我告诉她,范大哥的亲生父亲死得早,母亲抱着两岁的他孤苦无依,无耐下改嫁到长山县一户朱姓人家,他原名曾叫过“朱说”,一直在朱家长大成人。范大哥小时候读书极为刻苦,常去长白山上的寺庙寄宿读书,他每天只煮一碗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蘸些醋汁,吃完继续读书。连僧人都觉得他生活过得太苦,可他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在意,只把全部精力放在书中,以书为乐。几年后,范大哥几乎把长山县的书读了个遍,一个偶然他发现自己原本竟是范家之子,这些年来全靠朱姓继父的关照在生活。这件事令范大哥深受刺激,他脱离了朱家,不顾旁人的阻拦,流泪毅然辞别母亲离开长山徒步求学去了。

冠芳听到这里不禁砸舌:“啊?原来是这样啊,怪不得天音你那么敬重他。”

“我敬重他可不仅仅是因这些。”

我接着告诉冠芳,范大哥后来去了应天府苦读多年终于高中进士,调往泰州当盐官,没多久他就发现当地多年失修的海堤已经坍圮不堪,不仅令盐场亭灶失去保护的屏障,广阔的农田民宅也屡受海涛威胁,若遇上大海潮汐水淹泰州城,成千上万灾民就会流离失所,官府盐产与租赋都蒙受损失。

为此,他上书给江淮漕运张大人痛陈海堤利害,建议在通州、泰州、楚州、海州沿海重修一道坚固的捍海堤堰。工程虽极其浩大,为了长远,张大人还是表示赞同的便上奏了朝廷。范大哥被任命做兴化县令,全面负责治堰。

在兴化,他一待就是三年。范大哥率领着来自四个州的数万民夫奔赴海滨,可治堰工程刚刚开始不久便遇上夹雪的暴风,又赶上一场大海潮,那场海难吞噬了一百多民工的性命!有人开始造谣,也有人开始退却,连许多官员都认为这是天意,这海堤建不成,主张取缔原议彻底停工。

事情报到京师,朝廷也踌躇不定,范大哥临危不惧号召众人坚守护堰之役。当时,大风卷着浪涛冲到他腿身上,兵民们纷纷惊避,官吏也惊慌失措,只有范大哥和他的至交好友滕宗谅依然顶着海潮从容不迫,众人见他两人泰然自若,惊慌才平定下来。

经过范大哥的努力感召,捍海治堰又全面复工。几年后,绵延数百里的悠远长堤,便凝然横亘在黄海滩头,盐场和农田的生产从此才有了保障。往年受灾流亡的数千民户,又扶老携幼返回家园。人们感激兴化县令范大人的功绩,都把海堰叫作“范公堤”。兴化县不少灾民,竟跟着范大人姓了范,这一忙下来,范大哥一直拖到三十五岁才成亲,最后调回京师当了大理寺丞。

“原来是这样啊!”

“嗯。”

“那后来呢?后来就在汴京当大官了么?”

“大理寺丞只是个小官儿,后来他母亲去世,范大哥回老家服了三年母丧,受晏殊大人之邀去了他年青时曾求学过的应天书院,做了书院的老师。为了便于教务,他搬到书院住,还制定了一套作息时刻表,按时训导学子读书。应天府书院的学风没多久就焕然一新,前来就读的人络绎不绝。范大哥总是热诚地接待这些迢迢而来的学子,不倦地捧书为他们讲授,用自己的微薄的俸禄招待他们吃饭,以至自己家中窘迫不堪。经他指教和影响过的很多学子,往往都各有所成。范大哥不仅文韬武略,连曲诣都不在我之下,只是不像我这般术在专攻罢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