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六年十一月十九日
郑晓开着警车来到启君散胡同,俊义和媚枚正站在原地等她。
郑晓一跳下车,心直口快的媚枚就一口气把他们如何在网上寻找兮沫,那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如何设置陷进,如何利用小男孩做掩护来欺骗自己和俊义,并把俊义的两万元钱一卷溜之大吉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郑晓。
郑晓听了不断的摇头。
“你们两个可都是大学毕业,一个是公司主管,一个是人民教师,就这么被一个普通人给骗了?”
郑晓的批评把俊义和媚枚羞的满脸通红,他们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接着,郑晓又通情达理的说,“不过,你们的心情我也理解,但是过于心切往往会让人放松警惕,丧失判断能力。”
郑晓看了看本是俊朗、干净,而如今胡子拉碴,不修边幅的俊义。
“老同学,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要跟我联系,另外,你也要保重自己呀。”
郑晓说完,跟着俊义来到男人逃跑的房间看了看。
“这只是他早就观察好的利用来甩开你的废弃的房子。”郑晓指了指房间四处的灰尘和蜘蛛网对俊义说。
接着她拿过俊义手里的粉色的发卡。
“这发卡怎么会在那男人的手上?他可能知道一些情况。我们一定要抓住他。或许从他那儿可以了解到一些我们未知的事情。”
“嗯。”俊义和媚枚点点头表示赞成。
郑晓拿出电话,拨通了谢大队长的手机。她通过电话,把情况跟谢大队长做了汇报。
回到警局里,谢大队长已经让人根据俊义和媚枚的描述,在电脑里搜罗出相似度最高的几个人,并结合他们登记的住所,很快的就锁定了犯罪嫌疑人。
当机立断,争分夺秒,谢大队长决定马上抓人。
当郑晓和她的队友们冲进房屋的时候,犯罪嫌疑人汪小洋正摇头晃脑地哼着小曲,把腿高高的挂在墙壁上,在床铺上躺着。
郑晓和队员们大步流星的冲上前,一把把目瞪口呆的汪小洋摁住,押回了警局。
汪小洋,人称汪小样。
高中毕业之后就在家里啃老,直到四十岁。
四十岁那年,父母因劳累过度加上长期因儿子的事情集郁在心,相继病倒去世。
没有一技之长的汪小洋干粗活重活吃不了苦,细活又没有能力做。
突然没有了经济来源的他一时不知所措。
摸着咕咕作响的肚子,思来想去,他就动了去坑蒙拐骗偷的念头。
几年来,汪小洋在车站,地铁口,广场,网络上,装疯卖傻,扮可怜像,装黑社会,只要能骗到钱的事情,他都做过。
几天前,闲得无聊的汪小洋和几个混混朋友来到了郊外的小溪边玩耍。
他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地上躺着一个粉色的发卡,他弯腰捡起来一看,感觉发卡还蛮精致漂亮的。
“哈哈,拿回去说不定还可以骗到一个小美眉。”
回去之后,他把发卡往抽屉一扔,也就忘了这事。
昨天晚上,他上网聊天胡侃,不经意间看到了朋友圈里的寻人消息。
女孩,名叫陈兮沫,长发,去过郊外的小溪边,赏金一到三万元。
汪小洋突然想起自己在溪边捡到的发卡,会是那个女孩的吗?
管它是不是,去蒙一蒙,也许还能骗来一两万块钱。
汪小洋很快的想出了一条他自认为的妙计之后,毫不犹豫的,他拿起手机,按寻人消息上提供的电话号码拨打了过去。
“你经常去小溪边吗?”郑晓板着脸,厉声问道。
“偶,偶尔。”汪小洋颤抖着回答道。
“对于小溪边的情况,把你看到的,知道的,都说说。”
“好吧!”汪小洋无奈的说。
“你们也知道,东城市只是一个县级城市,原本就是东城县,所以经济并不是非常的发达。特别是它周围的乡村,有些地方还是非常的贫困的。比如说道上村,黄六村,中南村。”汪小洋看了看郑晓,停了下来。
“继续。”郑晓示意道。
“郊外的这条小溪里,有很多鱼,特别是我捡到发卡往上一公里处,有一个大大的水潭,里面的鱼可多了。这些村子的村民偶尔会来到那儿钓鱼、电鱼,然后把鱼拿到城里的集市上卖,野生的鱼,往往都能卖个好价钱。”
这可是一个有用的线索,郑晓和谢大队长会心一笑。
“你认识他们吗?”郑晓问道。
“不认识,不认识。”汪小洋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他们手里有电鱼的工具,我可不敢惹他们。”
审问完毕,郑晓让俊义来到警察局,把汪小洋家里搜到的,从俊义手上骗来的还来不及使用的两万块钱还给了俊义,并和俊义约定晚上在茶楼见面谈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