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帝后 > 第十一章 事变全文阅读

国公府一切如旧,不过是多了许多羽林侍卫巡逻守夜。这两天,前朝风云突变,父母见我回来便争先问起姑母的情况。我向父母报了平安,又说哥哥已然归降,魏帝也答应赦免,如今正前往御前谢恩。听到这些消息,家里也都高兴了起来。

然而这样的欢乐却在第二天灰飞烟灭了——父亲忽然重病不起。

最先发现的是在父亲书房侍奉笔墨的小厮——齐福。那时候父亲正在练字,忽觉胃痛不止,茶水连同早膳一齐吐了出来。母亲自然是慌得把父亲掺进了卧房,侍卫听说此事便禀告魏帝。下午魏帝便派了宫廷侍医来为父亲诊治,侍医只说是吃伤了东西,将养将养便好了,又开了些清补的汤药。但是到了晚上,父亲不仅把晚饭的粥给吐了出来,还吐了一大口血。

母亲见父亲已有虚兆,早已泣不成声。我赶忙取了银子打点了侍卫,让他们放云岫出去请白术堂药铺当值的郎中。

云岫前脚才走,兄长便回来了,随之而来的还有太子的仪仗。

母亲伤心了一天,已经哭得昏厥过去,我不敢失了规矩,领着阖府上下恭恭敬敬地在外仪门处跪叩。倒是元澈皱了皱眉头,先问了一句:“家里出了什么事?”

我淡淡答道:“父亲重病。”良久,我转身向兄长道,“既然兄长已经回府,还请兄长入府主事。”父亲应该快不行了,我把最后一句截住了。

兄长在父亲的屋子里呆了好久,只有我与元澈静静地坐在正堂。我捧了一盏茶在手中,默然望着杯中的茶水,上好成色的茉莉花茶在冬日并不多见,一如一汪澄澈的琥珀,映着阑珊灯火。

元澈也不急着走,见集锦格子中放着些书,便随意抽出一本,开始翻看起来。我刚要开口说什么,元澈忽然道:“寡人等你父亲无事了再走,父皇对你父亲的病情牵挂的很。”

我起身福了福,用得体的语气回话道:“多谢陛下和殿下垂怜。”

他蓦地抬起了头,而后又开始专注于手中的书卷:“以后便是一条船上的人了,你兄长目前在寡人统领的细柳营中当差,关怀麾下将领的家人也是应该的。”

我只做不然,换了个话头道:“昨日借了殿下的越女剑忘记归还,殿下稍等片刻。”说完便踱步而出。

我正往内院中走,却见云岫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她拉着我到了一个没人的地方,气喘吁吁道:“方才我请了外面的郎中来诊脉,郎中说这病根本不是吃坏了东西,而是中了寒毒。”

我心中一急:“你细细说来。”

云岫道:“大夫说,大人体内寒毒积蓄已久,绝非一日而成,不过是因为心情忽起忽落,才一并发作。方才老爷又吐了好多血,大夫说只怕是不成了,就这一两天的事。”

我心中森森然,是谁,蓄谋了这么久。渐渐地,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人影——魏帝。如果说父亲几年来这般卑微能够妨碍到谁,那便只有魏帝了。故国的遗老遗少归降大魏的有不少,但是林林总总活下来的,也只有吴国陆氏和赵国的姜氏。姜昭仪的父亲已然死了,赵国是最早投降魏国的,而且姜氏的年轻族辈在朝上为官,兢兢业业,早已没了原来强赵的骨气,到底是不足为虑。

而吴国呢?父亲一副“不问前朝事,摇头三不知”的样子,或许反而会更招帝王猜忌。但是,这并不足以证明魏帝找人杀害父亲,毕竟他那么爱姑母,怎会去杀他所爱之人的兄弟?

正思忖着,母亲的贴身侍女来回话说,侍奉笔墨的齐福自尽了。他媳妇害怕拷问,交代说因凉王得知兄长降魏,故而买通了齐福,设计毒杀。

我听罢冷笑,这谎言未免太过荒谬,父亲体内的寒毒明明是日积月累而成,他凉王若真想复仇,一招制敌远比日日下毒来的安全简单。然而容不得我多想,父亲房中的人来叫我过去说话。我深知父亲时日无多,有些话要嘱咐与我,只得含着泪应下,命云岫去先去取越女剑,在父母房间外等我。

父亲静静躺在床上,所有的伺候的人都被打发出去了,就连兄长和母亲也都站在外面。仅一日,父亲的脸全然不似往日那般红光满面。他的双眼深深地凹陷下去,嘴唇苍白,呼吸微弱的如同一个婴儿。

我见父亲床头的药并未动,便端了起来,吹了吹。

“这药不喝也罢。”父亲声如细蚊,“昭儿,你陪爹爹说说话吧。”

我应了一声,放下药,握着父亲颤颤巍巍地手。

“爹知道,你还在为当年降魏的事情责怪爹。”父亲说得极慢,“若当年爹将大位传与你兄长,武有归儿,文有昭儿,死守在石头城,吴国或许还有回转余地。”

我低眉垂首道:“爹爹为安民之计,才出此下策。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战与不战原只在于这一战能否换来安定罢了。”

父亲泪眼含笑,点了点头:“你既熟读《司马法》,可知杀人安人,杀之可也?”

我握住父亲的手一震,便沉默了,父亲多年帝位,聪明如他,又怎不知幕后之人。

“你兄长性情刚烈,不曾深谙处世之道,那些江东大族,支持他的并不多。而你不过是女儿之身,也并非继承大统之人。只有杀了我,才能安江东弟子之心。”

我心中早有一股暗火,狠狠道:“江东弟子多才俊,安与不安,原也不止他一人说的算。”

父亲闻言,叹了口气道:“生女如此,到底是我陆家的福,还是我陆家的孽!”父亲一时气血上涌,又喘息了半天,方才用手支着身子,勉强坐起来,粗声粗气道,“昭儿,听父亲一句劝。千万别向魏帝复仇,陆家或许会因你的才能而兴盛,但也必会因你的野心而落得个凄凉下场。”

父亲的话如同箴言一般萦绕于耳畔,然而这对于我来说却似乎没什么作用。作为江东陆氏的女儿,如果想要在豆蔻年华时安定下来、与世无争,那对我来说似乎是一种不可饶恕的失败。在这之前,复国不过是一个遗族的梦,而今天的一切则是为我的不甘提供了一个最好的理由。

我潜下心,慢慢将驰骋太久的思绪掩盖好,道:“昭儿发誓,绝不会取大魏皇帝的性命。”

最后一句话让父亲安心了许多,父亲今天说了太多的话,听我发誓之后就休息了。我慢慢走出房间,云岫早已取了剑,见我精神不大好,便扶着我去正堂。才走到一半,身后就响起满院的凄凄痛哭之声。

父亲终究没能捱过今日。戍守在院子里的侍卫匆匆忙忙出去报信,我心如死寂地看着这一切,猛然想到魏帝去姑母处用晚膳那日,说要加强国公府的防备。当时姑母早已察觉魏帝对陆家的怀疑,不知今日的消息传入椒房殿,又会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

云岫扶着我走了一会儿,忽然,她问道:“姑娘真的不打算要魏帝的性命了?”

我随手揪了一枝旁逸斜出的竹叶,叶片薄如刀,割在我的手心上有些微疼。我漠然道:“今日之事尚有蹊跷,若此事真是魏帝所为,我自然不会放过他。不过倒也不必要他的命。”

云岫疑惑道:“难道还有更好的法子?”

我将手中的竹叶轻轻抛去,平静道:“若他用父亲的性命稳住江山,那我就用他的江山来祭奠父亲的英魂。”

“皇后会帮我们吗?”

云岫提出的这个问题,竟让我有些犹豫了。姑母与魏帝的感情到底是什么样的?是公孙氏和宫人眼中的深情如许,还是作为枕边人口中的貌合神离,亦或是两情缱绻之间那不得已而为之的帝后之术。然而,我不懂这帝后之术,自然也无法揣度姑母与魏帝的一切。

到了正堂,元澈已经走了。伺候在正堂的小厮回话,元澈走之前说,剑改日再还,总有再拜访的时候。

父亲——沉寂两年的靖国公,终于在这个冬天引起了朝堂上的轩然大波。许是魏帝带着一丝愧疚,亦或是安抚陆家的权变之术,父亲被追封为庐江王,兄长被封为浔阳候,连带着我也被封为东陵亭主,以二品女侍中身份侍奉长乐宫。一时间,朝野上下山呼君恩浩荡。身处椒房殿的姑母只差公孙氏送来了一幅字——“惜福”,对于父亲的死却是半点不提。

半月后,魏帝与姑母亲自素服悼唁,并特赐石椁、前后部羽葆鼓吹、辒辌车,命百僚送至郭外。兄长既为庐江王世子,扶灵顺运河回吴地安葬父亲的棺椁。

二月的一场春雨将冬日的肃杀浇得没了影,长安城的烟雨迷蒙似乎将父亲的死冲淡了些许。自兄长归降后,凉王并没有即刻攻打长安。在战场上,他并非一只不谙世事的雏鸟,而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将,一丝风吹草动,他便将旌旗一收,回去驻守安定,囤积重兵。(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