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润打断他的话:"紫歌,这种事,我觉得还是你们自己解决比较好,你让我帮你,我也觉得为难。这么多天了,我也看在眼里,小艺和慕枫两个人,感情真的很好...你别急,听我把话说完。你应该也知道,感情不能勉强的。不如这样,我找个机会,让你和小艺单独谈谈,你问问她的看法,我们尊重她的选择,好不好?"
商紫歌无奈,却也只能先点头答应。但他敢保证,只要让他和莫小艺单独相处,他绝对有办法让她承认对他的感情!
武润再躺下,却觉得睡不着了。陈醉白的诡异武功;神秘的魔教;三皇子商子清不同寻常的安静;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她不知道的事情?所有的事情中间,有没有必要的关联?
她翻了个身,又想起小艺。
最开始,她觉得有点失望,这么大的事,莫小艺竟然没告诉她。可后来一想,她就想通了。她被人欺负的事还不是瞒着小艺,这种事,特别是对自己的亲人,怎么开得了口?
不知过了多久,她才昏昏地睡了过去。
初冬的凌晨,寂寥的天空闪烁着几颗顽皮的星子,掌灯的太监宫女小心地头前带路,指引着大商最尊贵的人去往金銮殿的方向。
文武百官叩首...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参见太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商子郢薄唇紧抿,威仪之中尽显尊贵:"众卿平身。"
随侍太监声音绵长...皇上有旨,有事准奏,无事退朝!
向忠看了苗东升一眼。
苗东升抬头看天。
向忠哼了一声...娘娘回来了,你怎么不蹦跶了?向忠随即出列:"启奏皇上,太后娘娘,娘娘出使云国、临天之时,科举考试之秋试已陆续展开,通过乡试、县试、州试的学子,已齐聚京都,大考在即,下官斗胆,敢问娘娘可还有何安排?"
武润大气不减,威仪更增,时隔三个多月又重新坐在高位之上,听着下面自己一手提拔的重臣阐述她也关注的问题,她骄傲地笑了...这是她的天地,她相信,若干年以后,她领导的大商也会站在世间之巅,受众人仰望:"科举制度建立之初,免不了有些争议阻碍,这些日子,向爱卿辛苦了。"
向忠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因了自己忠诚的主子一句夸赞而雀跃:"启禀娘娘,此乃臣份内之事,不敢言累。"
"大考在即,向爱卿要妥善安排学子,不论贫贱富贵,不能有所怠慢...此次大考考生之中,可有商户?"
向忠如实回禀:"回娘娘,大考考生一百二十六名,其中商户出身的有三十二名。微臣也和他们接触过,无一不是青年才俊,才华横溢。"
武润点头:"如此甚好。富强乃国之根本,本宫此次出使,见闻颇深,无论是云国抑或是临天,比之大商富强,不止一倍两倍。本宫心中有了对比,更加坚定,要想强国,商业发展不能忽视。本宫也希望众位爱卿放下成见,对大商子民一视同仁。本宫也着人制定了一些惠商重商的措施,以后会慢慢执行...当然,众卿家放心,经商之人投机倒把,作恶多端本宫也绝不轻饶。"
向忠拱手:"娘娘所言极是,娘娘圣明!"
最后四个字喊得极为响亮,众人条件反射地跟上...娘娘圣明!
武润一眼扫过去,目光停留在苗东升身上:"众卿家可还有异议?"
苗东升顿感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全身,他也知此事定不会瞒过武润,但他既然敢提出来,自然有应对的策略。他小心地出列:"启禀娘娘,户部改革之制,是先皇早些年就提出来的,只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实施。下官斗胆,敢问先皇所言是否还作数?"
武润不置可否。
商子郢冷冷回答:"苗尚书口口声声说父皇制定了改革之制,也知道父皇一直未实施...那么,你可知父皇为何迟迟不肯实施?"
苗东升低头:"臣愚昧,望皇上提示。"
商子郢冷哼一声:"父皇在世之时,不止一次对朕说过,天下商户,人数众多,想改革,只怕非短时之功。之所以未实施改革,就是因为改革之制尚不完善...更何况,父皇并未书写任何形式的文字,苗尚书又如何得知这改革的根本是约束商户的发展而不是协助他们发展壮大?苗尚书所谓的改革,打着我大商天威的名号,说什么上扶王室下安黎民,你就不怕会错了父皇的意?"
苗东升额头有了细细的汗,太后一回来,小皇帝立即巧舌如簧,字里行间转眼就把责任推到他身上...他用先皇做挡箭牌,商子郢却将计就计,反将了他一军!他颤颤地开口:"皇上教训的是,是臣鲁莽了!"
商子郢又道:"父皇生前最爱与母后讨论天下时势,时常对母后的见解赞不绝口,并鼓励母后谈论政事,阐述己见...由此可见,母后所做之事,父皇必是同意的,否则,父皇也不会在遗诏里让母后辅佐政事!如今苗尚书提出与母后制度相左的意见,莫非是质疑父皇当初的决定?"
苗东升立即跪下:"臣不敢!臣并非此意!望皇上明鉴!"
武润浅浅地勾唇...这些话她可没教他说!这小家伙,还知道旁敲侧击地拍马屁了!
商子郢知道,苗东升一认输,其他的人更不在话下,这是杀鸡儆猴,也算是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但商子郢更清楚,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武润给予的,他希望,有一天,这朝堂之上,大臣们真正忌惮的,是他这个天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