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庶命 > 第165章 平妻(求收藏!求订阅!)全文阅读

待钏儿坐了马车接近打斗之所,突厥勇士方撤退,那十名护卫已是气喘吁吁。

钏儿下了车,带着波力,新得的婢子跟在身后步行而来:

“大家辛苦了。我没事,幸得这位姐姐相救。”

直觉告诉钏儿,不能让这些护卫知道自己与突厥的纠葛,否则,今后若突厥有任何异动,都会算到自己头上。

护卫头领庆幸:“陇西郡君没事就好,我等也是分身乏术。若韩王殿下问起,还请多多帮衬。”

“放心吧,不会让你们担责的。”

钏儿心中有些不快,将客气和心虚收了起来。

回到府中,已是丑时末。

钏儿仍然叫起了许嬷嬷:“这是我新收的婢子,你给她安排住处,其他以后再说。”

想了想,对那女子道:“你今后就叫轻歌吧。”

轻歌蹲身行礼,标准的唐人礼节:

“奴婢谢娘子赐名。”

回到卧房,波力自窜上床歇息去了。如意正强打精神等着她:

“娘子,您这一去就是几个时辰,奴婢担心死了。”

钏儿挥挥手:“快到家的时候,又被人掳了,所以耽搁了。”

“谁如此胆大?”如意紧张地抓住钏儿的手,钏儿一皱眉:

“干什么?抓疼我了。”

如意不好意思地放开:“奴婢害怕。”

“不管是谁抓的,我不是好好地回来了么?你在等我?”

“是。”

“我不是说过,不用值夜吗?你们还嫌不够累?”

“娘子体贴,可这是我们份内的事。我们轮流值夜也不累,娘子晚上要个热汤热水的也方便。”

“行了,不跟你说了。把门关上,刚才我叫人搬过来的木箱呢?”

如意努嘴:“喏,在桌上呢。”

说着,便关了门,准备服侍钏儿就寝。

钏儿走到木箱边,招手叫如意:

“过来,我们一起看看有什么好东西。”

如意拿了灯过来,钏儿打开木箱,一时晃花了眼。

“哇哦!”

如意惊诧地睁大了眼:“好漂亮!”

木箱长约七十厘米,高约五十,里面摆满了蓝宝红宝,还有镶嵌了宝石的纯金手镯、金项圈,几套金玉头面首饰。

最令钏儿咋舌的,是那一排十八颗明珠,如鸽子蛋大小,个个光洁圆润。

钏儿拿了一只镶嵌红宝石的金手镯,掂了掂,约莫二两重,笑嘻嘻地递给如意:

“赏你。”

如意连连摆手:

“这太贵重了,奴婢不能要。”

钏儿皱眉:“干什么?赏你东西都不要?看不上眼?”

“不是不是。”

“给你放着,你不得存点嫁妆?以后还会赏你的。只要你们忠心,财物上不会亏待你们。”

“奴婢谢娘子赏。”

如意接过金手镯,摩挲着红宝石,眼中闪过异彩:

“奴婢没想达到,自己这辈子还会拥有这样的东西,好漂亮。奴婢得叫给我娘放好。”

“嗯,不过叫她莫声张。”

三月底,郭子仪偕同郭晞回到了家。

郭子仪听霍国夫人详细汇报了家中近段时间的状况,特别是听说钏儿与何氏受了封赏,半晌不语。

终于,他长长地叹气:“钏儿是个有能耐的。自己能挣得这恩赏。那些平日里叫嚣着要做嫡女的,也不看看她们靠自己做了些什么?!”

“只是,何氏的封赏如此高,有的事,可能得变通一下。”

扬声向外:“来人,立即到赵国公府请了三郎过来。”

霍国夫人试探地问道:“夫君,您的意思是?”

郭子仪点点头:“这事你就莫管了,四月中,何氏该下葬了,现在的规制不一样,你得盯着点,莫丢了王府的脸面。”

“夫君放心。自从得到恩赏,那边已是按照郡夫人的规制修葺陵墓。”

“对了,萧家那边墓室不知道修葺得如何了?”

“管事去看了,规模与做工都很严谨,很不错。”

郭子仪沉思:“明日我得进宫一趟,有的事想争取一下。”

“可明日安排了家宴。”

“改日吧。”

仆役来报,道赵国公已在正堂等候,郭子仪换了常服干了过去。

“三郎,你刚到家,还没休息好,我却请了你过来,只是想跟你商量个事,不知道你想过这事没有?”

郭晞恭敬道:“大人吩咐。”

“何氏姨夫人封为孝义郡夫人,其封诰说起来比王氏还高了半级,难道圣上不知道不明白?说不定,圣上就是在为何氏撑腰。”

“圣上又不认识何氏,大人此话何意?”

“一个贵妾,封诰比正室还高,你说是何意思?”

“儿子还真没想到这问题。”

“我的意思,干脆提了何氏为平妻。虽然我异唐明文规定只能一妻,可圣上已经做了前期,我们如果不顺势提了何氏,否则倒是打朝廷的脸。”

“正是,大人说得有理。再者,儿子以为,何氏平白受了这趟辛苦,也甚是冤枉,正该如此。只是,那王氏......”

“王氏那边,你先去说,不行,我会让你母亲去说。不至于,她想跟朝廷对抗吧?另外,等葬了何氏,就开宗祠。拖得太久了。”

“儿子一切听大人的。”

“还有一事,我们父子得一起去做。”

“是。”

“萧家良善,虽然贫苦,却竭尽所能帮助人,这样的人家,应该上报朝廷,予以嘉奖,你懂了吧?”

“正该如此。否则,儿子老觉得欠了萧家,萧家于氏也不能安息。好人不长命,实在让人唏嘘。”

“今晚你先将奏折拟好,明日上表。”

却说这日一大早,李豫神清气爽地上朝。自从斩杀李辅国之后,他觉得这李唐的空气变得清新了许多。而且能为祖父、父亲出口恶气,心里轻松很多。

多亏李辅国信任元载,而元载却是忠于朝廷,忠于他的宰相一职,这才能提前得知李辅国的谋算,提前将祸端消弭于无形。

早朝之后,郭子仪父子请见。

李豫虽然早就了解战报,却也觉得应该对郭子仪父子当面嘉奖一番,便许了他父子到紫宸殿一见。

“汾阳王辛苦了。朕之江山全靠爱卿一力支撑,朕感佩于心啊。”

郭子仪一听,吓了一跳:“臣惶恐。圣上所说,臣不敢领。若没有圣上的仁善体恤,哪有现在的太平。”

李豫心中一乐,哈哈大笑:“好了,我们君臣不用互相吹捧。爱卿这趟辛苦,先好好休息一段时间。朕有赏赐,随后送到府里。”

“臣谢圣上。臣今日请见,却是有事相求。”

“爱卿但说无妨。”

“当日,臣之孙女落难,得萧家救助,无奈被贼人纵火,毁了家园,人亡家破。臣每每想起,心中难安,如这样的仁善之家却是这样的下场,若不能得到朝廷嘉许,只怕将来百姓无人敢再做那仁善之事。”

“令孙女之事,朕也知道几分。爱卿所言甚是。”

“臣知道圣上最重民心,若圣上对这样的善行予以嘉奖,对百姓也有教化之功。”

“萧家已故的叫甚?如何嘉奖呢?”

“回圣上,据那萧远山说,其妻于氏,其祖父曾经侍奉过太宗、高宗两任皇帝,被封燕国公。只是得罪了武后,被免职贬出京城。一家避居江南,做了个闲散的从六品文官。”

“其父于立德,行七,只是个七品散官,到现在也没进过京。燕国公二子立政乃太仆侍少卿。”

“哦?如此家世,何故沦落至此?”

“萧某祖上世居长安,曾是前朝宫里的太医。看透世事,其家祖立下家训,家中子弟可学医,却不可出仕。”

“安于贫,不移志,倒是难得。他们可有子女?”

“有三子两女,儿子在蜀中,不知道做什么;大女儿病故,小女儿嫁在北方。”

郭晞插话:“禀圣上,于氏亡故,萧远山要到蜀中探望儿子,臣派了人护送,同时,拜托益州令为其子谋了官职。其长子继承父业行医,不愿为官,其二郎做了司仓主事,三郎做了陪戎校尉,均为从九品。”

李豫点点头:“朕会令兵部吏部特别注意,只要有点功绩,立即提升。家训严谨,乃可用之才。”

李豫感叹地敲敲案几:“爱卿也是知恩图报的仁义之人。朕能得爱卿相助,实乃福气。于氏家世不凡,却是不能草草跟个封赏,你们看怎么封才好?要不要通知于卿?”

“萧家多年并没有跟于家来往,通知他们,不知道是不是太冒失?还是等萧远山自己决定吧。马上就是于氏周年祭,要安葬,他已在赶回来的路上。”

“朕想了想,就封萧远山为南陽郡公,加銀青光祿大夫,闲职而已,爵位可世袭;其妻于氏特封汝阳夫人,正三品,着礼部布告天下,教化于人,善有善报,你们觉得如何?”

郭子仪大喜,却并不表露:“圣上仁善,妥当得很。”

郭子仪父子跪倒在地,磕头谢恩。满意而归。

郭钏听父亲说了萧家二来的封赏,并没有特别高兴,只是坐在那里默默流泪:

“相比活着开心,死后哀荣有什么用?阿姆也享用不到。”

“你这孩子,拗得很,你应该明白你阿姆最在乎什么?”

“什么?”

“她的子女后人啊。现在,她能为他们挣得一份荣耀,必然十分高兴的。就算她死得不甘,可孩子们能过得幸福安乐,她也可以安息了。”

“也是。阿姆就是心疼故去的长女,才收了阿娘做义女,可见阿姆为母的一颗慈爱之心。阿爷,您说要提阿娘为平妻?”

“是。这样你就不是视为嫡出,而是正经的嫡女。而你阿娘也能进宗祠。”

“太好了。钏儿苟活,总算能安心了。可,夫人不会答应吧?”

“这由不得她,也由不得我。放心吧。”

绛阳院,王氏刚用过午餐,正听朱嬷嬷说话。

“平妻?放心吧,我不会拗着,失了夫君的心,让那些人开心?我要主动提起。谁赢谁输还不一定,一切才刚开始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