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悠悠田园药草香 > 第212章 前行,遇劫(2)全文阅读

"好孩子,好孩子。"莫老婆子眼眶儿湿润起来,摸着李芸的头发,满心感慨。

李芳眼神黯了黯,忽然想起发配边疆的王氏,心中五味杂陈。

如果,王氏当初不是那么过分的对待徐氏母子,那么,她也不会在边疆忍受强度劳作的苦楚,而是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了。

李芳虽恨王氏,但王氏毕竟是她身生母亲,心中依旧会记挂。只是,在这个家里,大家都心照不宣地避开王氏不提,像是从来没有王氏这个人存在一般。

李芳偶尔想要托人给王氏捎些衣物,但她如今寄住在娘家,吃喝穿用都是李芸所出,她自己身无分文,纵是有心,却也无力。她是个明事理的人,不至于厚着脸皮要求李芸为王氏再花一文钱。

李芳情绪有些低落,未免被大家看出来,便一手抱了婴儿,一手拿了花布,道:"我进屋把布放起来。"

徐氏连忙把自己手中的那匹也塞到李芳手中,顺手将孩子抱了过来,道:"把我这匹也放起来。"

阿福见众人各自欢喜,神色黯然地低头离开。

"阿福,一会儿就吃饭了。"徐氏喊住阿福,这才咦了一声,"之轩呢?他去哪儿了?"

"这会儿总算发现了..."阿福瘪了瘪嘴,转过身来,"少爷他跟老爷回吕城了。"

"什么,走了?芸儿,这是怎么回事?"徐氏呆了呆,转头去看李芸,李芸却早已进了药房,似乎没听到徐氏的问话。

众人面面相觑,都拿询问的目光看着阿福。

阿福耸耸肩,苦笑着解释:"家里有紧要事。"

二弟三妹早把明之轩当作亲哥哥一般,骤然听说他走了,心中不舍,扑到徐氏怀中,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娘,明大哥走了,他还回不回来呀?"

徐氏连忙哄道:"明大哥肯定会回来的,乖,别哭。"

"真的吗?"

"真的。"

徐氏哄得二弟三妹停了哭泣,她自己心里却没底。要是明之轩一去不回,那这个准女婿,岂不是就这样飞了?

她心中有些失落,语气便难免有些埋怨:"之轩这孩子也真是的,他就算要走,怎么也不跟大家说一声?根本没把大家放在眼里。"

阿福脸色不是很好:"夫人可别这么说,少爷也是不得已。"

徐氏还想说什么,李芸从药房探出头来喊道:"娘,饭好了没有?我饿了!"

"已经好了。"徐氏转头吩咐道,"小刀,准备开饭吧。"

"是,夫人。"

徐氏又把头转向李芸:"芸儿,之轩说走就走了,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回来?"

李芸慢悠悠往厨房走,淡淡道:"他又不是我们家的人,他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不需要征求我的同意。你问我,我怎么知道?"

徐氏被噎得有些不快,正欲追上去仔细分说,却被莫老婆子一把拉住,低声劝说道:"芸儿她娘,之轩走了,芸儿心里肯定也不痛快,你就别问太多了。我看之轩那孩子对芸儿是很上心的,这回不过是暂时离开,早晚总会回来的,你就别急在这一时半会儿的。"

徐氏怔了怔,有些惭愧地道:"莫大娘你说得对,是我太着急了,没有考虑芸儿的感受。"

"吃饭了。"李芸微笑着站在厨房门口招呼大家,如同往常一般。

"我不饿,不吃了。"阿福见不得这个时候李芸还能笑得出来,有些赌气地转头回屋。

李芸冲着阿福的背影大声道:"这会儿说不吃,可别晚上起来偷吃哦!"

阿福气红了眼,大声回答:"谁偷吃谁是小狗!"

徐氏嘴巴张了张,担心阿福饿着,可看了看李芸渐渐有些僵住的笑容,终究没有说什么。

没有明之轩的日子,太阳依旧准时从东方升起。

李芸一大早便忙着跟进开荒的事,得知招工顺利,一切都如期进行,她便带了小刀和雪球,背了背篓,往山林出发,去查看灵芝的情况。

她并不知道,明之轩的离去,在六合村掀起了轩然大波。

虽然阿福留了下来继续当先生,而且之前明之轩忙的时候也是阿福在代课,但是在大家心中,阿福不过是明之轩的小厮,就算跟着明之轩学了一些学识,总之是比不上明之轩的。

最着急的当数王老石。

王小石和李二弟考上了童生,如今正是紧张温习功课,为参加秋试做准备,他们信任的明之轩突然走了,那该如何是好?李二弟能不能考上秀才他们不是很关心,但事关王小石,由不得他们不紧张。

王老石得知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便喊了王二石一同前往李家找李芸。不过,这时,李芸正在前往山林的路上。

王老石便退而求其次问徐氏:"长顺媳妇,明先生怎么突然就走了?他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回来?"

"他家中有急事,是他祖父亲自来带他走的。"徐氏摇了摇头,"至于他什么时候回来,我们也不知道。"

王老石连连叹气:"这可怎么办?小石很快就要参加秋试了,明先生这个时候离开,当真不是时候啊!"

徐氏也叹气:"可不是?不止小石,还有我们家二弟,也是要参加秋试的。之轩家里有急事,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过,还好有阿福在,他好歹也教过大家一阵子。"

王老石撇了撇嘴:"不是我看轻阿福,他毕竟还小,又是从小卖身到明家的小厮,就算跟着学了些,哪能比得上明先生?唉,看来,我得想办法再找个先生来。"他叹了口气,发愁道,"只是,我们六合村地处偏僻,大家又都手头紧,给不起学费,稍有名望的先生,都不肯来。"

"是呢。"徐氏道,"实在不行,只能把孩子送到镇上去读书了。"

王老石点头赞同,王二石低声嘟哝道:"那得花多少钱呢!"

王老石咬牙道:"难得小石出息,不管花多少钱,我们都得供他去读。如今皇上以文治天下,我们王家要光耀门楣,只能把希望压在小石身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