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生跟麦芽都坐着听他们讲话,陈掌柜把跟田家生意往来的事,都跟纪安山讲了,反正又不是啥见不得人勾当,没啥不能说的,再者说,他能有现在的规模,的确拖了田家的福。
冬生听完的他讲诉,摇头道:"陈叔能有今天,是他自己经营有方,哪里是拖我们的福。"
麦芽也笑着道:"就是哩,如果陈叔是刻薄小气之人,只怕有再好的菜,也不卖不出好价钱,如今您家的生意好了,我们也跟着沾了光,应该说是我们您的福才对。"
纪安山呵呵的笑道:"不管你们谁拖谁的福,总之,都是相辅相成,无所谓谁帮了谁,我是没想到,咱村里还了了麦芽这能聪明的小女娃,麦芽啊,你这些烧菜的点子究竟咋想出来的?"
麦芽正小口的吃着点心,乍一听见他的问话,差点被点心噎死。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她最怕人问这个,还偏偏人家就喜欢问。这也难怪,他们也不是专门来跟她刨根问底的,在他们看来,不过是家常闲聊而已。
冬生以为她呛着了,赶忙递了杯水给她,"慢点吃,又没人跟你抢,你吃这么多,待会还咋吃饭!"
麦芽就着哥哥的手,灌了一大杯水,点心下了肚子,顺了几口气,才算缓过劲来,她不好意思的对纪安山他们笑道:"我吃的太快了,哦对了,纪叔是问我这些菜是咋烧的对吧?"
纪安山以为她想保密,才故意遮遮掩掩,"丫头,你要不想说出罢,不用勉强哈!"
麦芽笑道:"其实也没啥不能说的,都是我没事瞎琢磨出来的,家里穷,又不能天天买肉,当然要找些东西出来代替吃肉,其实有些吃法,古来有之,只是后人不愿意做,或者是做的不得法,我相信只要稍加改良,其实咱还可以做出更多的口味,陈掌柜,你说我说的对吗?"
陈掌柜正洗耳恭听,忽然听她把话锋转到他身上,忙笑着接道:"田丫头说的没错,就好比这猪大肠,以前咱总是嫌他臭,嫌他难闻,可是只要多些耐心,把猪大肠洗干净了,把再大料这么一烧,炖出来那味,岂是肉香能比的,麦芽家没条件,她只用卤的,她跟我说了以后,我又发明了几种烧法,卖的还不错,今儿给你们也尝尝,我觉着吧,只要肯尝试,就没啥难的!"
他这番话确实精辟,就是嘛,只要肯尝试,能有啥难的呢!
纪安山对此话也深感赞同,的确如此,东西摆在哪,谁弄出花来,谁就得了先机,相反的,若是没那个眼力见,却是万万行不通的。
陈掌柜今儿是花了大手笔,才几个人吃饭,整整摆了一桌,又上了两壶好酒,由他亲自坐陪,简直把他们几个当做大官驾临。
孙夫子瞧见他这阵仗,也有些愣了,他不明白啊!几个小娃子,能叫一个酒楼的大老板如此看重吗?
反正不管咋说,这一顿吃的是十分欢畅。
陈掌柜把他试验的几道菜都拿来,叫麦芽一一品尝,问她有啥意见没有。既然人家诚心向学,麦芽便顺口提了提,本来他这菜也没啥大毛病,只是精益求精而已。
比如,他这红烧大肠,烧的就不够烂,虽然有嚼劲,但味道入的不味。猪大肠得用重料烧,不然盖不住它本身的味道,但若是香料之间下锅的顺序不同,那做出来的味道也会差很多。
还有,他新开发的几样甜汤,麦芽虽然这一世没吃过,但凭着感觉,也能记得一些,最后,还有他烧出来黄鳝。
厨师大概是想保留住黄鳝的鲜味,鳝段烧的极轻,只是稍稍下锅煸炒,爆入香料,之后,便盛了上来。这道菜,麦芽只是瞧了瞧,却没动筷子。陈掌柜见她不吃,以为这菜烧的不对,赶紧向她求教。
其实也不是烧的味不对,她尝都没尝,咋知道味对不对呢!关键的问题不在这里,而是黄鳝本身。
"陈叔,恕我直说,这黄鳝跟鱼一样,长年生活在水里,稻田里,都是以水草跟昆虫为食,虽然表面上看去,它们身上都挺干净的,但是还需要烧熟透才能吃,不然对身体不好,而且是非常不好,"她不能直说,没熟的黄鳝皮下有寄生虫,很恶心的一种虫子,就算是经过胃液浸泡也不死,还会顺着食道爬进脑子里...后面就不说了,太恶心了。
陈掌柜听完她的话,愣住了,这个问题他还从未想过呢,"呃...真有这么严重?"
麦芽一时难住了,这叫她咋说呢。
孙夫子慢声道:"肉一类的东西,自然是得煮熟了吃才好,免得有个灾病啥的,无钱医治,治病重要,这防病更重要啊!"
纪安山也点头,"还是熟透的好,否则吃起来也有股子土腥气,失了鲜味道。"
陈掌柜思索了片刻,道:"好,那以后店里的一切肉类,我都叫厨子热透,吃的放心,才能安心哪!"
麦芽估摸着,这一顿饭花了陈掌柜不少的钱,光这酒就是极好的,不过吃也吃了,再客气那就是虚的了。
吃过午饭,就得抓紧时间回家了,麦芽又采买了些东西,之后,便赶着驴车回村了。
林德寿跟黄年一早得到消息,就在村门口等着了,就蹲在村口的大树下,眼巴巴的瞅着大路的方向。
瞧见驴车远远的驶来,两人急忙迎上前去。
纪安山看见他们跑过来,指着他们笑着对麦芽他们说道:"哟,想不到他俩还真是个急性子,连回村都等不得了,只怕我们再不回来,他俩就要一路找来哩!"
麦芽笑道:"林叔也是致富心切,他的心情我明白的很。"
说话间,林德寿跟黄年就已跑到驴车跟前,元青在前头赶驴车,也就没停下,他们便跟着驴车一块往村子里走,麦芽提议都到她家去,不经过村子,走另外一条小路就成,回去也商量商量。
孙夫子有些累了,毕竟年纪大了,走的又不是水泥路面,一路颠簸下来,体力有些不支,便在村口跟他们分道扬镳,一个人往祠堂去了,纪安山还记挂着学堂的事,跟他约好了明天再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