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现言小说 > 重生之神级学霸 > 第270章 能看懂吗全文阅读

比起陌生的四年级生钟志文,刘珊更信任杨锐。就内心情感来,刘珊甚至是极为的佩服佩服杨锐。

全国状元,带着贫瘠的西堡中学同学考上大学,同时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刘珊不知道别人能不能做到,也不知道钟志文能不能做到,但至少杨锐是到做到的。

“别理他,我们做我们的事。”刘珊的声音不大,却让钟志文吃惊不已。

钟志文趁着刘珊没注意,向杨锐轻轻的翘起大拇指,做口型:“厉害!”

就钟志文想来,杨锐肯定是灌了无数**汤给这女生。用文学来勾引女生固然是现今的流行风,但用论文来勾引也不差,格调还有所提升,只是大部分女生只听得懂文学,听不懂数理化,往往让80年代的工科男和理科男黯然神伤,不得不加入诗歌和美学的大军。

当然,他们以后会伤的更厉害。

“那边架子上的拿完了,再拿哪里的?”刘珊低声问了杨锐一句。

“从东边的拿起吧。”杨锐调整了一下,再次集中注意力。

他要赶在实验室重建完成的时候,做好新论文的准备,不过,与先前的赚钱论文不同,杨锐这次准备做的是纯粹的学术论文。

站在什么山头唱什么山歌,10年或者0年以后的北大,自然也是被金钱腐蚀的像是商品市场的五金件一样,可在198年,学术届仍然是非盈利机构,在这种地方,谈赚钱不仅不招待见的,还很麻烦。

就像是如今到中关村建立公司的中科院研究员们,便要面临拿着中科院的知识为自己赚钱的指责。

这种指责也不能是没有依据,就是在国外,一家非盈利机构的雇员,也不能在受雇期间,或者刚刚结束受雇的情况下,在外开设一家公司,继续受雇期间的研究。

虽然有上层领导的支持,但中科院的相对独立性,还是令初期的陈春先等人惹上了很大的麻烦。与其他们做了多少有价值的研究工作,不如他们为后人的研究工作开拓了道路。

归根结底,早期的中关村并不是硅谷,仍然只是中国式电子一条街

杨锐手里的钱,已经足够短期的实验室建设和个人开销了,加上又有按季度的不菲分红,他对赚钱的兴趣也下降了一个台阶。

所以,杨锐决定先做不怎么赚钱的纯学术。

当然,不怎么赚钱只是现在没有金钱收益,不代表以后没有,而且,除金钱以外的其它方面的收益还是很客观的。

比如名气。

做研究的,没有名气,终究是玩不转的。

在北大这种地界,需要的也是名声。

杨锐以前做的学术论文,无论是植物提取法,还是辅酶q10的生产,都是偏于实际应用的。

而国内学术界,或者,是大多数国家的学术界,推崇的学术研究都是理论性的,比如陈春先身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四大金刚,他做的最后一项学术工作是造了一台托卡马克六号,这是用来做受控核聚变的装置,用某位科学家的话来,托卡马克有什么用?150年以内都是没用的。

但就是这种没用,让陈春先的研究价值大大提高了,因为超前啊。

不过,还是比不上霍金的黑洞研究,那东西至少1500年内没用。

杨锐正在准备的功能基因组相比以前,那是相当的理论和学术了,功能基因组至少0年内没啥实际用途,事实上,如果以80年代的眼光来看,功能基因组50年内都没有什么实际用途,而之所以这么快就找到了用途,其实是因为投入超乎想象。

美国大牛汤姆斯86年提出了基因组学,诺贝尔得主杜尔贝克当年又在科学杂志撰文称,应该从整体上研究和分析人体基因组,于是,美国人在87年投入了1。6亿美元,到90年启动人体基因组计划,经费飙升至0亿美元,接着是英法德日中的陆续参与,光是超级计算机就花了不知多少钱。独立于公益项目之外的塞雷拉基因公司,甚至为此专门购买了当时世界第三大的超级计算机。

杜尔贝尔劝开展人体基因组计划的辞,是攻克癌症。而为了攻克癌症,人类愿意拿出的经费,远超生物学家的想象。

事实上,自90年代以后的抗癌药品,大都是就基因层面来开展研究的,人体基因组计划,也因此获得了部分回报。

但在此之前,谁都无法料到这样的结果。

即使是汤姆斯和杜尔贝克也无法先知先觉。

杨锐可以。

顺着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下去,自然而然的就是基因组学和人体基因组计划。

这就是又得名又得利的节奏。

参与基因组学的建立,那是何等的傲娇!这门学是我参与创立的啊,就全世界范围来,能够创立的新学数量太有限了,单独的生物学就更少了。

人体基因组更不用,0世纪末的生物学盛宴,有份参与的,履历上都闪着金光。

这样的机会,即使重生了,也就是这么一次,可以,直到0年后,人体基因组计划仍然如明珠一般闪耀。

杨锐前世在实验室工作,既接触也参与过同类型的研究,不过,他当年能插手的,都是别人玩烂的题材,和现在的白纸一片,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一本接一本的扫着期刊,杨锐的注意力也越来越集中,表情却是越来越开心。

钟志文看的那叫一个别扭:你你要是看杂志看的合不拢嘴了,那是乐的,你看期刊高兴个什么劲啊,难道看着核苷酸序列,能看出笑话来吗?

钟志文无奈的看着有漂亮女生给做搬运工的杨锐,强迫自己低头看文献。

文献无比的枯燥,艰涩难读,偏偏他被富教授抓去做助手,不看又不行。

因为现在的学校人很少,没有研究生和博士生当梁柱,教授们做研究,就只能抓差讲师和助教,讲师和助教都不够用的时候,就只能抓差大四生了。

这对某些学生是极好的事,对某些学生来,压力就太大了。

钟志文虽然非常难得的考上了北京大学,但他的基础并不好,读期刊很困难,尤其是遇到外文参考文献的时候,往往需要回头去查原文,进度极慢。

“红袖添香真是好呀,不管文献读懂了没读懂,装作很懂的样子就可以了,哎,也怨不得人家高兴。”钟志文默默的想着,却是看着杨锐发起愣来。

“这个人好奇怪。”刘珊又报来一叠期刊,低声对杨锐。

杨锐瞅了一眼,笑了两声,:“上课听不懂的学生,都是这个样子的。”

钟志文没有注意到刘珊,眼睛却是看着杨锐的,见到他目光注视了过来,一下子反应过来,面露尴尬,:“我看你们换书换的挺有意思。”

又是“有意思”这个形容。

杨锐撇撇嘴,顺口问道:“你你跟着富教授学基因功能分析,到哪一步了?”

“什么哪一步?”

“就你们现在做什么课题吧?有论文吗?”

钟志文见他问的煞有介事,犹豫了一下,隔着过道,声道:“我们在做基因分离,富教授还有一篇关于前体的论文。”

“论文发表了吗?在哪里。”

钟志文犹豫了一下,去从身后的书包里抽出一本期刊,递给杨锐。

这是一本外文期刊,名字有陌生,已经被翻的边角翘起来了,钟志文显然经常去看。

富教授的论文在较前的位置,旁边划线做了笔记,大部分都是单词的翻译。

杨锐微微笑了一下,一目十行的看了下去。

sci入门级的论文,杨锐迅速得出结论,同时问道:“富教授多大年纪?”

“0多。”

“富教授是个副教授?”

“是。”虽然有绕口,钟志文还是听懂了。

杨锐头,将期刊递回给钟志文,:“挺好的。”

他没多做评价。放在杨锐读研究生的时候,所有重专业的研究生,毕业都要发表sci级的论文,虽然80年代的sci文章相对中国学者虽然金贵,但在北大这片地,也不好是优秀了。

当然,富教授的最强实力肯定不是这么一篇论文,否则他根本就凭不上副教授。

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富教授在基因分析领域的水平,也就仅止于此了。

哪怕是现在的杨锐,都不会轻易发表sci入门级的论文了,免得降低了格调,只能,富教授对于这片领域,也是处于学习状态。

这篇有关rna前体的文章,与其是富教授的研究,不如是富教授的学习报告。

杨锐就此了结到学校普通科研人员的水平,心里稍稍有不以为然。

在尖端领域,中国学界的反应,还是相当迟钝的。

钟志文对杨锐的回应有不爽,问:“挺好的是怎么个意思?”

“仅就这篇论文看,还是有水平的。”杨锐的实在。一篇学习报告发表sci入门级期刊,这与研究生用两年时间发表一片sci入门文章还是有极大的区别的。当然,离牛的层次还是有距离的。

钟志文却觉得导师很牛,面对杨锐的态度,皱眉道:“你看得懂吗?看不懂,有没有水平你怎么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