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说女儿不如男
我们来到农村以后,无疑在文化方面为农民注入了新鲜血液。知青的文化素养和能歌善舞的精神风貌令农村中的青年人很是羡慕。不少农村的女孩子觉得这些女知青说话的语调都那么好听,衣着打扮都那么好看,她们当中有的已经在偷偷地模仿女知青的生活习惯开始刷牙了,也开始改变自己的发型了。但这还不能在自己的父母面前表现的太明显,否则说不定还要被爹娘“臭美”、“穷得瑟”地骂上几句呢!我们男知青在农村的年轻人眼里似乎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气度。当地的青年男女都很愿意接触我们,一有空儿就到知青点上来。
女孩子们和我们当中的女知青渐渐都成了要好的姐妹,小伙子们也成了我们男知青的好兄弟。时间久了,就使我们从这些年轻人那里了解到一些曾经发生在她们身上的故事。
钟小燕这个女孩出生在五十代初,比我们小五、六岁那样。当年她的出生让家里的老人很失望。家族中的人都认为,一个“丫头片子”能有啥出息,长大了好歹嫁人了事。所以小燕一生下来就很少得到父母和祖父母的关爱。她五岁那年,母亲又生了个儿子,这个弟弟可成了全家的宝贝。也不知从哪儿听来的,说小燕命硬,跟弟弟犯克,如果不破一破,怕这个儿子要不好养活。于是在弟弟过满月这天,父亲让小燕盘腿坐在炕上,爷爷找来了一个筛子扣在她的头上让她顶着,又拿来一个量米的斗由大人举着,罩在弟弟的头上。大人教小燕对弟弟说:“我顶筛子你顶斗,我活八十八,你活九十九。”
刚刚懂事的小燕虽然不知道这是干什么,但却模糊地知道八十八不如九十九,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什么全家人都偏向弟弟,让他活九十九,让我活八十八?所以开始时她硬是闭着小嘴儿不说话,挨了爷爷的一个嘴巴以后,才委屈地按照大人教她的话连说了三遍。
小弟弟渐渐长大,便成天让姐姐背着。一次弟弟在她背上猛地一窜,本来长得瘦小枯干的小燕未能挺住,一下子扑倒在地上,被家人宠惯了的弟弟挨了摔以后大哭大闹,还拿起爷爷的烟袋锅往姐姐的头上打,家里的大人们不但不制止,反而都在一边看着哈哈地笑,小燕就如同不是他们的骨肉一般。偶尔村上来了个卖零食的,爷爷和爸爸都舍得掏出平日里攒下的那一点点零钱儿去给弟弟买吃的,小燕却站在一边无人问津,只能看着弟弟一个人吃,馋得她直往肚里咽口水。
后来,母亲又生了个小弟弟,小燕在家人眼里就更成了多余的了。过五月节的时候,两个弟弟和爷爷、爸爸围着饭桌吃饺子,小燕却跟妈妈两个人坐在锅台边儿上吃小米饭,只有大葱蘸大酱,连口菜汤都没有;小燕吃完饭就得帮妈妈刷碗洗筷子,然后再去喂猪、喂鸭。
小燕九岁那年父亲去世了。打那开始,她就得帮母亲到井沿儿去打水。有一次该烧火做饭了,可是母亲在地里干活儿还没回来。小燕见缸里没水了,就叫上邻居家比她大四岁的一个小姐姐,两人一起来到井沿。那个小姐姐使出吃奶的力气使劲摇着辘轳从井里把水摇了上来,然后让小燕用身子使劲儿压住轳轳把,自己伸手去提水柳罐,因为力气小没提住,结果装水的柳罐一下子又掉进了井里,那辘轳把急速地倒转起来了。这还了得,这辘轳把要是打在脑袋上还不打个脑浆迸裂!可万万没有想到,小燕用力按着辘轳把的两只小手竟然死死攥住没有松开。于是高速倒转的辘轳把卷着她瘦小的身子让她两眼里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下的,直到停下以后,她竟然又站在了她原来站着的地方,没伤着一根毫毛。事后有人说,这孩子大难不死,长大了必有后福。这话说得家里人半信半疑。
因为家里人口多,老的老小的小,生活实在太困难,所以小燕十岁那年就被母亲送到姥姥家里住去了。
不久,县里派来了一个姓赵的年青女教师,经村上安排,住到了小燕姥姥家的北炕上。据说这位女教师是从哈尔滨师范学院毕业的,分配到巴彦县以后,不知为什么没在县城教学,却被下派到姥姥家住的这个村子的小学校来教书。从此小燕每天都跟这位赵老师住在一起。赵老师见聪明懂事的小燕快九岁了还没上学,就劝她姥姥让小燕去念书。小燕本来看着别的孩子上学心里就很羡慕,如今有赵老师说情了,她心里对赵老师充满了感激。
赵老师经常给小燕讲外面世界的故事,小燕在幼小的心灵里就开始懂得了一些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于是她学习很努力。小学毕业时,在全校一百多个孩子中只有她一个人考上了龙泉中学,三年后又考上了县里的高中。不巧毕业那年“文革”爆发,大学停止招生了,小燕升大学的梦想破灭了。她回到农村以后,在龙泉中学当了一名物理教师,并且跟我们知青点儿在这里当音乐教师的女知青李义滨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李义滨回知青点儿的时候,给我们讲了钟小燕的童年生活。这让我们一个个都感到很意外。封建的传统观念在新中国成立这么多年以后,竟仍然如此顽固地存在着,并未因“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而退出历史舞台。这让我看到了一个事实,铲除陈腐的思想势力绝不象喊几句口号那么简单。我们知识青年来到农村,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农民头脑中重男轻女的陈腐观念,但这远远不够。归根结底,还有待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整体思想觉悟的提高,那将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
人世间的事情有许多比小说里的故事还要巧合。
恢复高考后的1978年,钟小燕考入了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哈四中当物理教师。当时已是大龄女青年的钟小燕在哈尔滨成婚后生了一个女儿。李义滨返城后,一晃几年后女儿考上了高中,而她的班主任恰好就是钟小燕;更巧的是几年以后,李义斌的女儿在哈师专毕业以后,又当上了钟小燕女儿的中学班主任,今年钟小燕的女儿荣幸地考入了中国传媒大学。
目前钟小燕又把年近七十的母亲接到哈市和自己住在一起,安度晚年。从此在农村的两个弟弟再不必为老母亲的养老问题争吵不休了。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人们,在当今的社会里,有儿未必能养老,女儿未必不如男。重男轻女的陈腐观念,已经开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