暄平公主点了点头,有些忸怩。
两人信步走出同知阁,正要登上马车,燕三郎忽然回头看了一眼。
贺小鸢问他:“怎么了?”
“无事。”只是心有戚戚,仿佛会有麻烦发生,“同知阁这里,可有严密监守?”
“这里守卫森严不下王宫。”贺小鸢低声道,“王上几次下令,不许公主外出,她的一切需求用度都由专人带入。方才进门不易,你也看见了。”
哪怕是护国公府夫人上门,在这也要经过三查五审方能进府。
卫王轻易不出王宫,怀王父子如要使坏,最大可能是对暄平公主下手,这一点萧宓也想得明白。因此他也不敢大意,在同知阁安排了重兵把守。
婚事若是黄了,卫攸两国都是颜面扫地。
燕三郎往大门里看了两眼:“这府里的人,太多了些。”有侍卫宫女、有官员,也有被派来布置同知阁的匠人,加起来二三百人。“容易被人趁乱而入。”
“明日,匠人都会撤走。”贺小鸢也知症结所在,但同知阁的门面总得派人进去打理,“这里就只剩下百来人了。再说,暄平公主的舅舅樊浩也到了,今晚就会入住。”
“樊浩?”燕三郎对这名字有些耳熟,“攸国的常胜将军?”
他要是没记错,樊浩曾是韩昭对手。韩昭东击攸国所向披靡时,也只有樊浩能挡他一挡了。
这人本身也是相当强大的异士。
“是啊,他受攸王之命前来证婚。暄平公主成婚,娘家人怎么能不在场?”贺小鸢揉了揉眉心,“樊浩早上抵达盛邑,午后进宫面圣,现在韩昭作陪呢。这两人几年前还是沙场对手、打生打死,想不到如今要喜气洋洋坐在一处。”那画面她想想都觉得太美,韩昭估计也舒服不到哪里去。
燕三郎也是微微一笑:“国事如此。”
国与国之间,哪有什么永世的仇敌?
马车已经开动,他挑起车帘往同知阁方向看了一眼。樊浩是暄平公主的亲娘舅,据说也将她宠在掌心里,想来他入住以后对公主的安全会更加仔细。
可不知为何,燕三郎还是心中惴惴,不知祸从何起。
直到他二人所乘马车拐了个弯,消失在街角,同知阁西边的胡同里才走出一人,往马车消失的方向看了一眼,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这人正是廖青松。但他颌下腮边一把胡子,眼角多出皱纹,看上去如四十许人,连眉毛都变得粗短。
乍一看,恐怕旧识也很难认出这就是廖青松。
同知阁里外都有巡卫,墙根底下也是三五步一哨,还有暗卫坐在对面的墙根盯梢。廖青松也不凑近,在街口买了几个包子、两只烧鸡和两斤烈酒,不慌不忙离开了。
而在同知阁后院,暄平公主正在抚弄自己的宠物。
侍女欢喜道:“贺夫人的灵药果真好用。”雪球没事,他们也就没事。
白貂抹药之后,肿包果然在半个时辰内就消褪下去。它又恢复了精神,暄平公主捏了捏它的大尾巴,它就蹿到公主肩膀上,轻轻亲了亲她的脸庞。
“就数你最乖、最漂亮。”暄平公主笑吟吟地夸它,鼻端忽然传来一阵幽香。她闻了闻,是貂儿身上传来的,说不出是什么野花的香气,“方才钻哪去了,浑身这么香?”
她抓起貂儿看了看,发现它毛茸茸的尾巴尖沾染一点花粉。正当阳春,满园芳菲,小貂在花丛里钻进钻出,难免沾到花香。
她唤来侍女,带貂儿下去清理。
¥¥¥¥¥
韩昭终于派人给燕三郎带了一条消息过来:
三门里附近没有发现廖青松的有用消息,但这里的地保倒是给韩昭的手下透了个情报:
八天前,三门里有人暴毙。
户主姓周,当天夜里宿于书房,家人次晨才发现他已经过世,享年四十有二。
消息传开,周围邻居愕然。周大户身体健康、精力过人,怎看也不像个早衰短命之人。但仵作来查验过,周大户浑身没有任何伤痕,只是脸上神情痛苦,最终判断心脉瘀阻,胸痹痛卒。
简单来说,心梗发作,挂了。
这结论周家人自然不服,可也看不出异常,只得料理后事。
无凶杀痕迹也就没有苦主,署衙未曾立案,但三门里街头巷尾都有谈及。
原本周大户没了也就没了,壮年而亡的倒霉蛋并非没有先例。可周家紧接着又有一系列事件发生,样样晦气,样样不好。
从周大户过世至今只过了八天,家大业大的周家居然就已经风雨摇飘,差点儿倒了。
这怎么不让好事之人兴高采烈、引为谈资?
三门里的地保也是因此才将事件上报,最后传到了燕三郎这里来。
“八天前?”燕三郎首先注意到事件发生的时间,“廖青松是十天前抵达三门里,周大户死于八天前。从时间上看,可以顺联。”
时间、地点,二者好似都可以关联。千岁一下就来了兴趣:“走,去三门里。顺便买些蒜蓉枝回来。”
盛邑本地产蒜蓉枝,尤以三门里几家老店做得最地道、最有名。千岁吃过一次以后就念念不忘。
所谓“蒜蓉枝”,外观与麻花相类,但表面覆一层糖霜,又有蒜蓉的香气,咬上一口嘎吱脆,嘴里都是蒜甜味儿。
燕三郎无有不应。
从邀景园到三门里,车程一个时辰。
韩昭直接派地保来接,燕三郎在这地头蛇引导下走去周家,才知道周大户去世为何会引来众人议论纷纷。
他们沿着周家的外墙往大门口方向行进,结果走了两刻钟才到地方。一路上看见的都是砌得精细的灰墙黑瓦,门面是极好看的。燕三郎坐在马车里都能看见墙内的建筑延绵不绝,二楼三楼檐下的木雕和雀替精美,回廊宽阔,处处都显着大气。
这是个八进的大宅,就算占地面积不及邀景园,那也是相当宽绰了。绿树和假山还高出屋外,惹来艳羡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