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被青苓城一点一点耗了过去。
也许再攻上一刻钟,茅定胜的军队就能打烂断龙石,夺下青苓城,改写大战结局……可是战场上没有”如果“。
韩昭的成功拖延,等来了镇北军!
这一局死棋,终于被他盘活。
青苓城守军和镇北军一旦汇合,大局已定。
褐军被左右夹击,力不能支,茅定胜只得下令退兵,而韩昭率镇北军奋起直追,一直往南又追出了足足十多里地!
幸好此时童栗终于带兵赶回,支援茅定胜,否则后者的损失还要更大。
至黄昏,镇北军才鸣金收兵,凯旋归城。
一场鏖战终于谢幕。
青苓城下尸横遍野,折戟断矛染上夕阳余晖,血一般的艳红。
无论是独自强撑了大半月的青苓城守军,还是长途跋涉、一路作战的镇北军,这会儿都精筋力尽。韩昭知道,此时不好再战。
好在青苓城保住了,褐军北上的势头也被遏住了,将士们可以好好歇息一番。
战后工作依旧千头万绪,他有条不紊安排完毕,突然想起有个人似乎不见了:“我们的监军泰公公呢?”
虽然有段时间不见了,但依泰公公的脾性,早该跳出来指摘镇北军为何不趁胜追击,痛打落水狗云云,今回却从头到尾都没出现,太也古怪。
石从翼在边上咳了一声:“我正想报告,泰公公染上怪病了,不能列席。”
“怎么?”这场会议持续了大半个时辰,他这属下“正想”了很久啊,不过韩昭没有点破,只是挑了挑眉。
“他在东北边儿随军时就开始大笑,一直到现在也、也停不下来。”说罢,石从翼将泰公公被褐军你争我抢的遭遇说了一遍。
这处被充作临时议事的大院里,顿时响起武将们憋不住的零星笑声。
“笑得停不下来?”镇北军自东北方向赶来解青苓城之围,又追褐军十多里,期间花去好几个时辰,泰公公要是笑了这么久,只怕肠子都要笑断了,可不是小事。韩昭倒不觉得有什么可乐的,“军医去看过了?”
“看过。泰公公一进城就请军医了,那时仗还没打完,但什么也未诊出。后来又请了两名异士检查,说是可能中了诅,但寻不到源头,恐怕轻易解不开。“
毕竟是御派的监军,韩昭处理完手头事务也不好太怠慢他:”走吧,去看看。“
战事结束,镇北军临时征用了一所大宅,作为泰公公的下榻之所。入口的园子倒也清幽,鸟语花香,一路上都没听见泰公公的笑声。
事实上,泰公公这会儿已经笑不出声了。韩昭见到他时,这位从前在金銮殿上威风八面的大太监,这会儿半仰躺在床,喉间”嗬嗬“作响,偶有飞沫,气若游丝。
那张脸一边笑得扭曲起来,一边涕泪横流,实是狼狈不堪。
勤卫在他身后加了一个垫子,免得他躺着笑太费劲儿。
泰公公见到韩昭,就像看到了至亲:”哈哈……侯爷救……嗬,救我!“
因为一直在剧烈喘气,他一张脸憋得通红,脑门儿上青筋都爆出来,眼睛也爬满血丝。
韩昭肃然道:”我会尽力。“说罢,将军医与巫医都找来询问。
这几人所说,与石从翼转达的如出一辙。泰公公身体当中没有毒素残留,只是魂体空前活跃,而身体紧绷如弓弦。
普通人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所以泰公公失禁了。
军医摇头,”先前给他用了几帖静心宁神的药物,剂量加得很大也不能令他入睡。这么拖下去,他的身体一定会崩溃。“
巫医则是干脆了当:“不像中了诅咒,倒像是癔症。”
泰公公身上也有些许伤口,但他先前在战场上被拖来拽去,不受重伤都是万幸,有些个小伤再正常不过。军医也检查过他的伤口并且妥善处理,连感染都不曾。
韩昭沉吟道:“癔症?”
他上前两步,伸手按在泰公公腕脉上,一股真力渡进去检查一番,果然什么异常也没发现除了大太监的肌肉神经抽痉收缩得厉害,五内如焦。
再这么笑下去,人会活生生笑死了。
此时韩昭脑海里一闪而过的名字居然是贺小鸢。她擅解各种疑难怪症,手段又是千奇百怪,若有她在此,泰公公的麻烦会迎刃而解吧?
想到这里,他嘴角微微一扬。这个小师妹恨不得他死,恨不得泰公公死,怎么会出手救人?不过话说回来,泰公公这癔症来得古怪,到底是自个儿突然发病还是人为呢?
“再给他安神药物,再加大剂量,看他能不能睡着。”韩昭于此道不精,暂时也没有太好的主张,“争取多些时间,再来寻解救之法。”
军医轻声道:“下官看来,还是将监军大人送回盛邑的好。”
他专精于外伤毒伤,如这般需要精细调理的病症,还是推回给盛邑的大夫们为妙。
韩昭点头。青苓城只是个地方小城,手段有限。半躺着的泰公公听了,却挣扎着开口:“这就……啊哈,送我回……哈哈哈……”
他笑了大半天,神智昏噩,但回盛邑求救这个念头却清晰无比。从这里回都城至少要十来天时间,可惜泰公公这时候根本无暇考虑自己还有没有命回去。
韩昭也巴不得这么办,正要点遣专人,手下李校尉却从外头走来,站在门外轻轻唤了一声侯爷,显是有话要说。
“怎么了?”韩昭走了过去。
李校尉压低音量:“我这里有个兵,说他能试着医治监军的病。”
“兵?”韩昭有些诧异,“你的手下?”
“不是,是三营十三队的。他们队长午间阵亡了,手下的兵临时都划给我管。”李校尉往屋里看了一眼,“是个十四岁的娃子,名作徐虎,泰公公被抢回时他也在边上。在那以后泰公公一路大笑,他都看在眼里了,进城后就找我说,他见过这种病。”
“见过和能治,是两码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