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成亲后王爷暴富了 > 1482:朕来处置全文阅读

肖九岐摇摇头,“有萨月珠在,太医先不用过去,等真的要用太医,我再来宫里要。”

皇帝闻言知道弟弟虽然没有说明,但是从这一点上就知道他对太医院没那么信任了,他轻叹口气,“也行,不过你放心,院正是靠得住的。”

“我知道。”肖九岐点头,“但是,太医要是经常出入王府,难免让人盯上他,还是关键时候再用。”

肖九岐说完使劲揉揉脸,“不说这个,还有正事跟四哥说,就是关于税银被劫的事情,据匪首交代我们前去抓人的事情,想来御龙卫那边已经跟四哥详细回禀了。”

皇帝点点头,在肖九岐上首坐下,看着他说道:“这件事情抽丝剥茧下来,事情有些复杂,牵涉到西北那边的官场,你有什么想说的?”

肖九岐看着四哥,斟酌一下这才说道:“西北那帮人既然敢作这件事情,冒着杀头的危险伪装劫匪盯上税银,说明西北官场一定有一笔数目极大地银子需要补窟窿。”

皇帝轻轻点头,“我也这么怀疑,但是实在是想不到西北因何种事情需要这么一笔银子。”

“我也猜不到。”肖九岐摊摊手,“四哥,我觉得不管哪个朝廷重臣前去西北查案,都会被西北的官员盯上,要想把这件事情查清楚还是要派面生的人过去极好。”

皇帝思虑半响,这才说道:“我不是没想过这个,但是眼下哪里去找这样的人才?”

“举亲不避嫌,我觉得宋时彧挺好。”

皇帝:……

“你认真的?”

“这种事情能开玩笑吗?”

“你要知道此事一旦暴露危险极大,你让宋时彧去,弟妹跟熙玥知道吗?”

“国家大事面前,哪能这么婆婆妈妈?”肖九岐神色严肃的开口,“当然,最重要的是我相信我未来女婿的本事啊。”

皇帝揉揉额头,“这么相信他?”

肖九岐就道:“四哥,他从小就背负着家里的冤案,一心想为家族翻案沉冤,这么多年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出来,没有耐性毅力跟聪慧是做不到的。而且这次办案我特意带上他试了试,他的确心思灵敏,心细如发。四哥,前程都是拼出来的,做我的女婿可不能是一般人。”

皇帝:……

看得出小九是人真的,但是皇帝就是有种心慌慌的感觉,总感觉自己这个弟弟要搞事儿,但是他没证据。

看着他四哥头疼的样子,肖九岐露出无赖的笑容,“四哥,这事儿谁也不告诉,让宋时彧悄悄的带着圣旨走,瞒天过海,等捉到真凶再公布天下岂不是美哉?”

呵,现在倒是会说话了。

皇帝想了想倒也不是不行,唯独有一点不能肯定的是宋时彧到底成不成。

“只宋时彧一个不成,还要带上个老成持重的老臣坐镇,俩人相辅相成才好。”

肖九岐点点头,“也行,就这样吧。”

兄弟俩就西北的事情讨论了半天的事情,后来又秘密召见宋时彧跟杨澄,杨澄是老臣,宋时彧是新科状元,两人被皇帝召见也没引起别人的侧目,事情就此定了下来。

肖九岐出宫后,皇帝坐在御书房半响,然后才起身往凤仪宫去。

皇后正在翻看后宫的账册,听到通报声忙起身迎接,看到陛下笑着说道:“陛下。”

皇帝看着皇后笑,“忙什么呢?”

“臣妾正在看后宫这个月的账册,这次选秀多了十几个美人进宫,咱们的开销多了不少,臣妾得给您管好帐。”

皇帝就乐了,牵着皇后的手往里走,边走边道:“萧规曹随,照着以前的规矩走就成,是不是太后那边又有什么懿旨?”

皇后就知道陛下能听出来她的意思,她轻轻颔首,“母后喜欢辛美人,最近赏赐了不少东西,有些还是从内廷府的库房走的账目。”

皇帝的眉头微微一皱,“走的内廷府的账目?”

“是啊,这在以前是没有这样的宫规的,但是母后开了口,内廷府的总管也不好反驳。”皇后轻叹一声。

皇帝的脸色就绷了一下,好一会儿才说道:“这事儿你不用管了,朕会看着处置的。”

皇后点点头,心里也松了口气,太后这样做未必没有试探陛下的底线的意思,若是陛下这边没有反应,以后只怕太后会越来越过分,手伸得越来越长。

皇后不是没有手段能让太后收手,但是这就会成为后宫婆媳较量,到时候难免会风波不停,给了太后机会跟自己过招,如此若是陛下出面,事情就容易的多了。

“陛下会不会为难?不然臣妾出面也可以的。”皇后这话倒是认真的,虽然她去做也有些难处,但是也不是不行。

“不用。”皇帝知道自己母亲的脾性,若是秀宁出面,只怕事情会越闹越大。“这次过来是给你说个好消息的,小九进宫报喜,他媳妇这次怀的是双胎。”

皇后一愣,随即大喜,但是高兴过后又有些担心,神色一时间特别的纠结。

皇帝看着妻子的神色被逗乐了,笑着说道:“你也不用太担心,小九已经把萨月珠叫回去了,有她在九弟妹身边倒是令人安心不少。就是这消息要是传到宫里,你得担着些。”

担着些什么?

皇后知道皇帝的意思,笑着说道:“臣妾知道,陛下放心吧,翀儿那边您跟他说了吗?”

“已经派人去给他送消息去了,还让他回府去看看。”皇帝叹口气,太子不易当,虽然他会护着他,但是若是肖翀自己立不住,将来这朝堂他掌控不住也非善事。

所以现在肖翀真的是非常的忙碌,皇帝让人带着他不仅是熟悉朝政,还会参与朝堂上的事情,事多又繁杂,涉及到大乾上下数千名官员,每一个官员的从政的经历不能说信手拈来,也得是别人提起此人时在你脑子里不能查无此人。

作为太子,若是对自己的属臣都记不住,以后如何治理国家?

这不仅是皇帝对太子的考验,还是群臣对太子能力的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