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在仓促间出手,不自觉地就拔出了家传宝剑“干尝断”。
这把剑制式尚古,虽取材锻钢,但剑身却比当代剑形粗重,更接近周代的青铜剑。
这一式雷天大壮能劈出如此声势,羡煞旁人,自然也借了剑的特性。
而吕文祖刚才只是随手取了一柄长剑,又是脱手掷出,在空中浑不着力,哪里架得住庆云手握重剑的全力下劈?
双剑甫交,那飞剑便断作两道白光向斜后方飞去。
一名小厮不及闪躲,被一道白芒击中,顿时穿胸而过,血如井喷。
那小厮连哼都来不及哼一声,便被牛头马面将魂魄拘去。
贯胸而过的赤链钉入木墙,夺夺作响,兀自颤动不停。
便如一头嗜血的魔兽,滴落的红涎遍染朱户,却仍饥火难泯,啮着钢牙,想要吞尽目力所及的一切生灵。
扑通,最先躺倒的并不是那被断刃贯胸的小厮,而是斩出惊天一剑的庆云。
他那一剑虽然看上去占尽天时地利神兵,但双剑交击时反震的力道便如在他胸前直捣了一记重锤。
若非他不顾虎口麻木,用意念死死控住双手紧攥剑柄,他手中的剑怕不是也要飞去了九霄云外。
但那意识也只来得及在他脑中闪过一念,庆云便觉隐约喉头涌起一阵腥甜,双目顿时一黑,没了知觉。
暅之见那飞剑横空直贯,本也欲出手,结果剑还没拔出来,庆云便已经口鼻喷血软倒在地。
惊得暅之连忙赶前一步拎住了庆云正襟,这才没让他头部呛地。
再看那吕文祖,仍然挺立在原地,可是身上却横竖插了十余根利箭,有的半没,有的甚至隐隐从另一侧穿出。
在这样近的距离里,弓弩的杀伤力是非常惊人的。
他没有倒下,双眼一片灰白,呆呆地望向同门的四个晚辈,隐藏在那片灰白里的情感,不知道是愤怒,是迷茫,是疑惑,还是对那一道惊雷般光华的赞叹,此时都随那抹慢慢扩散开的瞳仁划上了句号。
吕文祖犯的,乃是重罪。
一旦事发,惊动了当朝御史,他便已报了必死之心。
可是为什么他临终做出的困兽一击竟是斩向四个看上去人畜无害的后辈?
不,那个破了吕文祖穷途一剑的小子还是有些本事的,难道是他做了什么手脚?
这些问题困扰着在场众人,高道悦看不懂,高树生仿佛看不懂,金重见好似也看不懂。
总会有人懂,总会有时大家都会懂。
秋风拂过梧叶,只留下狗啃似的枝叶。
落木之萧萧,掩尽了所有生命的气息。
贴了封条的吕府,人去楼空。
现场被封,所有下人或被遣散,或被高道悦带走查问吕文祖回京的原因。
高树生和庆云等人,自然也脱不了干系,铁窗木栅,说不得便是今夜的归宿。
崔宗伯今早很开心,事实上,自从有了崔休这个孩子,他便一直很开心。
崔休自幼聪颖,文武兼资,哪怕是在崔家这样的大族里,都是百里挑一的好苗子。
在魏国仕官的中原门阀,只有李崔卢郑王五姓七望,燕地冯高两姓外戚最得王宠。
清河崔氏,曾经在崔浩那一代位极人臣,崔家也隐隐然有冠绝中原诸姓的地位。
然而福兮祸所倚,伴君如伴虎,崔浩因《国史》文字入狱,竟至灭族!
今日博陵,清河两支崔氏,都是崔浩的亲族,虽然名义上仍然是一流门阀,但近些年实在没有什么出色的人物,更没有如当年崔浩一般能为国之肱骨,族中栋梁的干吏权臣。
但是崔休这孩子,嗯,也许能改变崔家现在的局面,再续一门辉煌。
年初魏王南征,太子监国,北海王元详辅政。
这个北海王,是个彻彻底底的纨绔子弟,诗书礼乐样样稀松,酒色财气皆是里手。
他早年师从崔宗伯,又与崔休年纪相仿,故而稔熟。
元详自己还是孩子心性,伴着不过十来岁的太子,哪里懂什么政事?自然是全都推给了“兄弟”崔休。
这崔休虽然年方弱冠,但学识渊博,谋事老成,竟是将政务处理得滴水不漏。
魏王得胜回京,见国事井井有条,喜上加喜,于是对崔休大加赞赏。
诏曰:北海年少,未闲政绩,百揆之务,便以相委。
这次魏王离京祭地,又加封崔休尚书长史,兼给事黄门侍郎,便名正言顺地替元详代理国务,为魏王顾问。
爱子得沐天恩,宗伯焉能不喜?
于是择了个吉日,准备大宴宾客,恰巧定的便是今天。
宗伯一大早就让婢子将自己洗漱停当,准备趁上午出去转一圈,在这洛京晃上一遭。
如果碰上有自己没有发到请帖的豪绅,平时若还算谈得来便可口头相邀,平时若话不投机那说不得也要臊他一臊。
简言之吧,就是在这城里得瑟一圈。
吕家和崔家都是檀宗一脉,本来还算亲近。
但是最近由于选立檀君的事情,暗中颇有些龃龉。
再说吕家留在京中的只有一个小辈,这宴会的邀请函自然是不会发到吕家了。
但是鬼使神差之间,这崔宗伯晃晃悠悠就向吕府这边踱了过来。
他这一边踱着步子,一边心里还在念叨:哼,都说什么一个吕文祖便能敌我崔家满门?若是再过个几年,我家休儿有些资历,看你吕家还有谁与争锋?
走着走着,那崔宗伯便发觉情形有些不对,吕府的巷口聚着许多披甲兵卒,神情凝重,驱赶着想要驻足观望的路人。
这是出了什么事儿了?
崔宗伯此刻还不知道吕府昨夜一场轩波,一问之下,这才悚然色变。
吕文祖擅自回京家中剧变,父子惨死家中,孙祭酒离奇身亡?
这吕文祖偷偷赶回来宴请孙祭酒和高家,虽然所谋必定对他崔家不甚友好,但是这些人莫名其妙地死了,如果抓不到真凶,众人会作何感想?檀宗门人会作何感想?
老爷子崔灵和已经不大过问族中事务了,自己已经担起了一族之长的责任。
檀宗出了这么大的事儿,自己想来也偷不得清闲。
出门前满腔的得意此刻便如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他可再也没有心情继续得瑟。
速回府中和族人商议对策才是正理。
崔宗伯的官运,确实算不上亨通,但他对剑法的浸淫在家族中却可是屈指可数。
此次崔家若要推举人物和吕文祖竞争檀君,他自然是当仁不让的。
难道还能让老爷子那个辈分的人去斗小辈?这是自折了崔家的身份。
他和吕文祖,那可算是老对手了,虽然二人没有过生死搏杀,但自年轻时起门派内的交流切磋,两个人也不知道斗了多少次,其间胜胜负负虽然算不清楚,但大约也在五五之数。
那孙祭酒也是外五门的佼佼者,虽然按规矩没有竞争檀君的资格,但单以剑术论便绝对不在自己之下。
他们居然同时遭了暗算?
目击的高家人竟也看不出端倪?
他心中越想越乱,脚下便又加快了些。
眼看正要转过一处街角,迎面冲来三人,也是一般行色匆匆。
那三人生得十分精壮,并排开来便几乎遮住了整条巷子,崔宗伯要是不避,那定是要撞个满怀。
此时宗伯心中焦急,也不去计较来人为何如此粗鲁,脚步微转,欲从三人缝隙间穿过。
可对面三人此时也有了动作,一人快步和他交身而过,闪在他的身后,一人侧身一让,还有一人则是后跨一步退开,看上去都是非常谦让。
可崔宗伯何许人也?
三人身形一动,他便觉出蹊跷,于是冷哼一声,捋须停步,朗声问道,
“几位朋友,看上去面生得很。在这里拦住崔某,可有何见教?”
三人两两互为犄角,将宗伯围在当中。
方才后退的那人此时正挡在他的面前,闻言微一拱手,
“崔师兄,在下吕龙驹。这两位是舍弟龙骧,龙駼。今天听说崔府有喜事,兄弟几个是特意赶来递帖献礼的。”
眼看近了中午,老太爷崔灵和住着龙头拐杖,顶着一头鹤发,劲量伸展着已经微微弯曲的背脊,由崔休扶着颤巍巍地走出内宅,
“怎么,宗伯还没有回来?”
“回太爷,这宾客基本都到齐了,老爷却还没回来。
方才大房的相如老爷已经出去寻了,此时还没有回音。”
老太爷用拐杖轻轻敲了敲地板,
“嗯,客人若是到齐了,那就开席,我自会照应着。
相如侄儿办事稳重。就算宗伯真遇到些麻烦,只要在这洛阳城里,他们二人,也足够应付了!”
老太爷嘴上虽然这么说,但他已经活到了成精的年纪,吉凶天命,知如五感。
忽然听见厅中哗声大作,幽然一声长叹,
“休儿,你去前厅看看,好生安抚客人。
我有些乏了,先回房歇着,晚膳的时候,再来唤我。”
崔休听得面色一变,哪儿敢怠慢?
到前厅一看,果然是相如伯父回来了。
他双目赤红,泪断两腮,手中捧着一方木匣。
满堂宾客一片唏嘘,神色尴尬,他便也猜到了端倪。
还未开口,泪水便已涌了出来,“伯父大人,家父他……”
“贤侄!
我方才绕到吕府附近,一个乞儿将我拽住,送来这方木匣。
贤侄还是自己看吧,一切旦请节哀。”
盒中盛着崔宗伯的头颅,双目不瞑,怒眉高扬。
此外另有一张信笺,血书九字:
睚还以眦,血偿以命——吕。
崔家忙了半日,本来有下人得了昨夜吕府惨案的消息,但为了不伤喜气,都没有报于老爷公子。
倒是宾客里有些已经听说的,此时忙将官方的说辞一条条讲来,也有几个武官听同僚谈过现场状况,也纷纷转述。
崔休听得一边咬牙,一边抹泪,然后逐一谢过宾客,告知今日府上不便,筵席暂缓,过几日少不得还要再请各位过府赔谢。
这说是赔谢,众人却知道是要等哪白事的请帖,因此除了崔家几房的亲戚,便都一一告辞,不免一番珍重珍重,节哀节哀。
吕家除了吕文祖,平时并未听说有什么杰出人物,今日却能再洛阳城内狙杀崔氏身份崇极的崔宗伯,是他们平时蓄意隐藏了力量,还是背后另有靠山?
陷杀吕文祖孙祭酒的又是谁,出于什么目的?
崔家的人今夜注定不眠,在这洛京之中,又还有多少人陷在这个局中呢?
宫墙,夕阳,一名华服少年负手傲立,目视远方。
身后一位银发无须的老者躬着身子,斜搭拂尘,拱手过顶,努力地保持着这个姿势,虽然时不时因为筋骨僵直略微抽搐几下,但却不敢有半句怨言。
“崔休已经派人来告假了吧?”
“回太子殿下,是的,尚书省已经批复准假!”
“很好,那三省的事务现在由谁处理?”
“回太子殿下,是宋弁和郭祚在负责。”
“嗯,这两个年轻人还没有派系。借用少傅的名义招徕一下,莫要让他们为北海王所用。”
“是,太子殿下。”
“高道悦昨夜如何得了消息,可查到没有?”
“回太子殿下,这一点老奴也不太清楚。但似乎算计吕文祖的这个局设的十分严谨,恐怕就算高御史不出面,他也是难逃此劫。”
“听说当年弑君的凶剑也现了身?”
“回太子殿下。
是,佩戴凶剑的少年昨夜也受了些伤,被高御史带去了御史台。”
那少年冷冷一笑,“常侍大人来的时候想来不会毫无准备吧?”
老者将腰躬得更深了些,“太子殿下。刀剑乃是凶器,老奴不曾随身携带。
但早些时候确实已托人唤高御史,押了现场一干人在外面候着。
若是太子殿下要验看那把凶剑,老奴这就唤人奉上来。”
太子不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不多时,便有一个小太监弯腰低头,双手高举,托着一柄长剑快步踱上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华服摆下。
太子取了剑,呛然拔出鞘,夕阳下昏昧不明的光芒瞬间就被剑身吸引,金灿灿地晃得人睁不开眼。
“果然好剑!嗯,唤高御史来见孤。”
奉剑来的太监忙唱喏起身,踩着小碎步飞快地倒退出去,双手始终揖向那个高傲少年的背影。
高御史大步上前,跪地见礼。
太子殿下却并没有唤他起来,甚至连身子都没有转过来,阴恻恻地问道,
“吕文祖是受了谁的举报?”
高道悦觉得情况似乎有些不妙,哪敢有所隐瞒,于是从怀中取出一个字条,高举过顶,
“太子殿下。
当日有人在下官案上留了一张字条,却查不出是何人所留。
下官已经着意问过了下人和差官,无人察觉当日有何异动,未敢随便指证嫌疑。”
那老太监忙接过纸条,递给太子。
太子只是斜睨了一眼,只见上面写着:
武川吕文祖私回京师,设宴结党,暗通外戚,狼子野心。
太子重重一哼,显然颇为不悦,
“那你可查到他私回京师的原因?”
“下官尚未查到。
吕文祖吕挹尘父子双亡,金重见坚不吐实,而高树生等余人似乎对吕文祖回京的主要动机并不清楚。”
“废物!”
太子用力一振衣袖,怒吼道,
“这也不知,那也不知,你能查到什么?
是不是等着孤来告诉你,那吕文祖是孤秘密召入洛京的?”
高道悦大骇,啊的一声抬头望去,却被太子手中那道金光映得睁不开眼睛,只能又埋下头去,
“太子殿下。
圣驾离京,嘱太子监国。
若殿下在此时私召边关重将,恐怕,恐怕会惹人猜忌。”
“混账!你到教训起孤来了?”
“臣不敢,臣职责所在。”
高道悦此时已读出了太子口中浓浓的杀意,顿时改了称呼,直接称臣以示归顺。
太子长叹一声,手中金光大盛,一抹红霞遮落了夕阳,一颗人头骨碌碌地滚出老远,洒出一片如红霞般艳丽的血渍,
“晚了,孤既然如此直接告诉了你,你又怎么活得到明日?”
他收了剑,森然吩咐道,
“高道悦带剑入宫,冲撞太子,业已伏诛。
林内侍,找人收拾一下,再去将这剑的主人唤来,孤想看看。”
庆云被带上来的时候,场中早已清理干净。
莫说是断首残尸,就连血迹都寻不到一处。
庆云不知规矩,更不认得眼前这个和自己年纪仿佛的少年,此时一片茫然,并没有下跪。
而太子却仿佛并不以为意,转过身来笑面相迎。
笑容虽然并无作伪,但其中的冷傲,孤僻却织出一层厚重无形的墙,压得庆云不敢再上前半步,
“这柄剑,可是壮士所有?”
庆云在梁国曾得小龙王的提醒,此时约莫已猜到了对方所指,傲然答道,
“不错,此剑正是在下之物。”
“你从何得来?”
“家父遗赠,故而自珍。”
魏太子显然对庆云的坦率有些意外,剑眉轻挑,
“哦?这么说,令尊就是檀宗庆易寒?”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如果对方真的要对自己不利,绝对不是一个谎言能帮自己逃脱的,何况庆云本就不大会说谎。
这一节他早就想得明白,所以应答的时候依然面色从容,
“不错,在下檀宗庆云,庆易寒正是家父。”
“你还在为当年的事情记恨朝廷吗?”
庆云不语。
那太子却不追问,脸上又绽开了一股笑意,似乎比方才初见的时候更加开心,
“你们去吕府议事,本是为了帮吕文祖争檀君之位吧?”
“庆云资历尚浅,本门大事,本无甚话语权。
此番北上,原是为寻本门前辈陈道巨,待他面命。
不过陈叔并无意檀君之位。
倒是吕师伯,曾在昨日宴上表露过这个心思。”
庆云江湖经验确实不足,但心思却较常人缜密。
他此时不知明言支持吕府是吉是凶,便没有将真正挺吕的瓠师姐供出来,更没有将自己和吕家绑死,只是蜻蜓点水的陈述事实。
不过这话听在事先得了些情报的太子耳中,却有另外一番理解。
他认为庆云是在敌我不明的状况下委婉的表达对吕家的支持,于是又一莞尔,
“你不必遮掩,吕家是孤的人。
孤乃当今太子。
你们庆家之前刺驾之事,既然没有得手,孤便不需关心。
只要你们仍然支持吕家,孤也可以放你们回去。
但是这两天吕府会比较折腾,孤需帮你们另寻一个住处,有需要的时候,自会派人联系你们。不知你意下如何?”
“可是我如何能代表祖兄,和几位同门的态度?”
“这你不必操心。孤在意的,只是你的态度。”
》》》》》敲黑板时间《《《《《
故事已经写了十多章。我们返回头来讲一讲亚历山大的东征。
放在这个地方,是为了通过前十几章的小品让大家先有一个感觉。笔者并不是乱敲黑板的人,所引所用,都是要讲究出典的。
亚历山大的东征从亚历山大港出发,也就是今天的埃及首都开罗以西,穿过了今日的叙利亚,两伊,阿富汗,一直打到了塔吉克斯坦。这固然是一次伟大的远征。不过我们是不是可以另做一个对比,来了解一下中亚到底有多大,这个距离到底有多远?
号称亚历山大东征达到的极远处,绝域亚力山卓,也就是今天苦盏城,位于费尔干谷地西阙,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以北。这个地方在汉伐大宛天马之战时迎来过中国军队,也是盛唐疆域的西屏。
亚历山大东征的.asxs.在亚历山大港,今开罗附近,到塔吉克斯坦杜尚别的航空直线距离为3535KM。而杜尚别到西安,古长安城的航空直线距离为3591KM。换句话说,亚历山大的东征和汉对西域的西征在距离跨度上是相同的。
亚历山大的军队规模一直保持在5万人左右,最辉煌的高加米拉战役所击溃的最强对手是大约12万的波斯军队(古希腊史诗号称百万,但是20世纪后多位学者对当时波斯人口战力进行了评估。范围在5万到12万之内,多数支持10万左右的数字。关于这些细节资料繁多,从人口学到文字记录都有,但基本都是西文,有兴趣做入门了解的可以参考一下英文版的维基词条。)。而汉西域都护大小五十余国,并做了彻底普查,记录户,口,胜兵(有编制配发武器的现役士兵),大如龟兹胜兵二万余,小如狐胡胜兵四十五,国无巨细,皆编辑在册。葱岭以西乌孙(胜兵十九万),康居(胜兵十二万),大宛(胜兵六万)虽不在都护之内,却也都曾败于汉军附为藩属,听封朝贡,上报户口。
从结果上看,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崩离析,埃及,小亚细亚,两河,中亚,分别出现了新的王国。而汉代对西域的都护一直延续到了三国时期,此后的西域虽然随时局与中原帝国分分合合。但每当中原出现一个强大的统一王朝,便以或羁縻或藩镇或直接并入的方式从属。
所以说,如果把亚历山大的远征放到中国的幅员来看,虽然仍可称壮举,但并未见得有如何神奇。至少中国历代对西域的经略,每次西征都是差不多级别的答卷。要知道,长安只是中原中心地带的西门户,后面还有几千公里的战略纵深呢!并不是每次西征都是从长安出发的。
这里提到的大宛到长安开罗等距的概念比较冲击性,因为之前这样直接的比较并不常见于媒体。但这却是一个很容易从地球仪或APP上获得的事实,只是被学者,尤其是西方主流史观学者“选择性忽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