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穿越后继承了一座青楼怎么办 > 26、第 26 章全文阅读

盛景意这想法还真不是临时起意。

她们这种阶层能接触到的人本就不多, 能和太平书坊签下契书全是托了徐昭明这个乐迷兼戏迷的福。

俗话说“靠山山倒,靠人人跑”, 既然想在这秦淮河畔安心排戏,她们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徐昭明身上。

说句难听的,说不准徐昭明还会招来定国公的雷霆之怒。

所以, 如果能和天禧寺合作, 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

今天去天禧寺走了一圈, 盛景意已经意识到这时代的和尚又有钱又有靠山, 还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别以为和尚全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出家人,他们手里有了钱,也会到处投资,自家寺庙里还会开展各种吸引香客的新旧项目。要知道最开始各种俗讲就是从寺庙里开始的。

当初为了让佛教迅速在东方扎根, 和尚们可是编故事讲故事的急先锋!

要是能和天禧寺扯上点关系,钱就不说的,最要紧的是又靠上一棵大树,比起从前可稳妥多了。

时下的官伎们可是不做那皮肉生意的,搁在后世这些姑娘们要么是艺术家要么是偶像演员,只要是对悲田院那边真正有帮助的, 天禧寺应该不会拒绝才是。

盛景意算盘打得很好, 不过见她娘一脸的一言难尽, 她也没把话继续往下说,只准备回头和玲珑好好商量一下。她现在还太小,很多事都不好出面,还是得玲珑帮忙跑跑才行。

盛景意这边在规划着新生意, 另一边的寇承平却在为《桃花扇》的刊印奔走。

这年头虽然有很多盗版书商随随便便印书,可那都是挑市面上有的书来印,像寇承平这种正儿八经的书坊压根不是想印什么就印什么、想卖什么就卖什么。

要不然当初朝廷打击出版业时怎么会让他捡了个大便宜?

寇承平是真的挺喜欢这本《桃花扇》,所以第一时间叫人抄录了几本,亲自送到负责管出版业的金陵国子监那边,希望对方能尽快帮忙审核一下,最好能呈送一本给韩府君。

寇家南迁到金陵多年,在金陵城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寇承平打了招呼,那边的人自然客客气气地应下,准备自己先看一遍再送去给韩府君过目。

这一看,负责审核书籍的金陵国子监官员却是看到了下衙时分。

既然能监管金陵城出版业,这人自然也是文官出身,而且是在文坛上小有影响的那种。他拿到《桃花扇》后看了开头,本以为是那些个老掉牙的才子佳人,看看这背景,又是秦淮河畔,又是青楼名妓,又是什么送扇定情,不是那些个谈情说爱的老掉牙话本是什么?

不想随着故事展开,负责人却越读越心惊。

民间出版其实没多少禁忌,只三样,其一是不能擅自修史,其二是不能刊印朝廷机密,其三是要“有益于学”。

第一、第二个好理解,这种东西历来都是不允许私印的,第三个可操作的余地却很多,你说你的书是解读经典,有很多独特的新观点,成,印!你说你的书词藻优美,读来可以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提高文学水平,成,也印!

具体就看你怎么吹。

这《桃花扇》在“有益于学”这方面是说得过去的,作者方面有点小疑问,但有寇家做担保,这个问题也可以忽略。

只是这书中所写的王朝与风土人情皆与当世不大一样,与过去历朝历代的情况也大不相同,负责审核的人有点拿不准能不能放任它刊行。

当今陛下的寿辰在五月,要是这书印得快、流行得广,到时说不准会流传到临京去,到时有人拿这个做文章,说他们金陵这边在这节骨眼上印本写人亡国的书,岂不是要糟?

可抛去这些顾虑,负责人对这本《桃花扇》十分喜爱,别人都下衙了,他还沉浸在书里舍不得走。

这本书表面上写的是一个秦淮名伎与有志书生的爱情故事,实际上却借他们的故事讲述一个王朝的倾覆。

这些国家兴亡之事,投射到一个小人物身上,就是她们几经离合、家园被毁、爱情无望——所有她们想要的都会得不到、所有她们拥有的都会失去!

不管是李香君眼睁睁看着媚香楼焚毁在大火中,还是苏昆生唱的那段“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都让人久久无法释怀。

比起空口说什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样一个小人物反而更能牵动人心、更能让人思考起若是遭逢乱世自己会面临什么样的绝境!

这个叫“大明”的王朝维持了两百多年,已到了强弩之末,外有强敌,内有奸佞,可谓是内外交困、风雨飘摇,与如今的南朝廷是多么相像!

负责人只犹豫了一会,便带着书去求见韩端。

韩端平日里就住在府衙内,听人说金陵国子监那边的人求见,心里有些纳罕,不知道国子监那边为什么挑这个点来见他。既然人已经到了,韩端也没耽搁,穿着便服出去相迎,和气地邀对方坐下。

听对方说明来意,韩端留下了对方带来的《桃花扇》,又寒暄了一番,才起身送对方离开。

国子监是有负责审核书籍的责任,不过韩端来金陵几个月了,也没什么书非要经他过目才能印,是以他没太关注这方面的事。

听负责人说得慎重,韩端草草把晚饭吃了,拿起那本《桃花扇》看了起来。

韩端自幼好读书,许多人都夸他能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他从不自夸,却也没否认外面的传言,有个天才名声在哪里都吃得开,他又何必去澄清那些神乎其神的说法?

比起普通人,韩端看起书来确实很快,记性也比寻常人好,别人要看上大半天的书他只须一个时辰便能看完。他坐在灯下把《桃花扇》看完,掩卷叹息起来。

这个故事在讲香君的命运,同时也在讲一个王朝的命运,无怪乎国子监那边拿不定主意。

韩端垂下眼睫,灯光在他脸上落下淡淡阴影。从小到大,他都被灌输一个思想:中原是我们的根,我们总有一天要收复中原。

可惜随着他渐渐长大,才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就连身在那个位置的当今陛下,也不一定还怀有收复中原的想法。

韩端定定地看着手里的《桃花扇》。

他选择来金陵,为的就是集聚一批有志于收复中原的文武官员。等他回朝之日,他需要彻底掌握在朝中的话语权。

这条路不好走,他的一些打算在许多人看来甚至是大逆不道的,可只有掌握了绝对的权势,才能让朝廷上下真正为他所驱使。

这本《桃花扇》来得到巧,临京那边他不敢保证,至少在金陵城,他可以保这本书顺利刊行。

等这本《桃花扇》传到临京那边,想来该看的人都看过了,想销毁不让人看、不让人传唱也来不及了。

韩端收起国子监那边送来的样书,连夜写好答复意见,又叫人拟了帖子明日一早送去定国公府和寇府。

第二日一大早,徐昭明和寇承平都收到了韩端下的帖子,说是邀他们过府一叙。

徐、寇两家情况与韩家相似,家乡都在中原,算是比较坚定的北伐派,韩家向来与他们交好,两家子弟自然也是有往来的。

不过韩端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与徐昭明、寇承平这种在外名声荒唐的纨绔子根本不是一类人。平时徐昭明他们与韩端打交道都是跟在家里人后面去的,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地收到别人的帖子!

徐昭明乍一听着韩端给自己送帖子,还有点不敢置信。

徐昭明拿着帖子翻来覆去地看了老久,兴高采烈地跑去找自己兄长说起这事。

一直被人当小孩子看待的人,最喜欢的就是别人把自己当成大人,韩端这么正式地下帖子邀请他,可把他给乐坏了!

徐家兄长见徐昭明在那傻乐呵,有些无奈,但也好奇韩端找徐昭明做什么。

要讨论学问、讨论时势,不是找他们这些当哥哥的更适合吗?

徐家兄长心里酸溜溜的,看着自家傻弟弟很不是滋味。

韩端可是二十二岁就已经出任金陵知府的朝中新贵!

要知道别处的知府都是从四品,金陵这样的战略要地,知府都要比别处高一级,是正四品官。

这种年纪的正四品,一百年也不一定能出一个!

本来他是昭康长公主之孙,算是外戚一挂的,偏偏他从小文才出众,诗文写得极好,又拜了颇有名望、弟子满天下的大儒为师,士林从不把他当外戚看待,反倒把他当成自己的一份子,提起他来一向只有夸没有骂!

这样厉害的人物,他们简直连妒忌都生不出来,只想和他好好结交一番。

徐昭明可不管自家兄长酸不酸,他到处摆显了一通,又回去把自己从头到脚拾掇了一番,见时辰差不多了便大摇大摆地出了门。

外头天气明明还挺冷,他手里还拿着盛景意送他的桃花扇,一路招摇过市直奔府衙赴会。

不想到了府衙门前,徐小公子与损友寇承平不期而遇。

徐小公子抬眼看去,只见他家损友打扮同样骚包得很,手里还拿着同款扇子——哦不,扇子上的画不一样,倒也不算撞扇。

可扇子撞没撞都没差,外人一眼看去,都觉得这两个人是一伙的:他们穿得差不多不说,还都在这春寒料峭的季节拿着折扇边走边扇——他俩要不是约好了这么干,那就是脑子有同样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