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现言小说 > 半盲女的英雄之旅 > 第九百六十章 不一样的母亲全文阅读

很多人说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获得怎样的优越感,只能慢慢摸索,即使找到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也有不同的实现办法。

你采取怎样的办法弥补自卑感,实现优越感,就体现了你的性格,或者按照阿德勒的说法,就体现你的人生态度。

所以在个体心理学看来,自卑感就像是一个在背后提供推力的发动机,优越感就像是一个在前面牵引着你的火车头,这两种感情,共同提供了超越自我的动力,让你在提升自己的轨道上飞奔。

这么一解释,楚丽华瞬间明白了,本是事物相辅相成的两面,另一面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

不过,任何事都是过犹不及,阿德勒特别提醒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自我超越当然好,但是千万不能跑脱轨了,不能因为太焦虑而跑错方向,进入自卑情结的误区。

什么叫自卑情结呢?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就是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不敢面对困难,那就只能把这个问题摆到一边;然后回过头来,从乱七八糟的小事中寻找优越感。

大概就是大家所说的纸老虎,其实就是一种自卑情结吧。纸老虎们自己做不好事情,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但是他们可以不让你批评,把压制批评这件事做好,他们就能获得优越感。

阿德勒在自己的书里记录了自己一位病人的故事。

这位病人是个16岁的问题少女,她从六七岁就开始偷东西,12岁开始就夜不归宿,天天出去跟男人鬼混。

阿德勒跟她聊天,发现这个少女从小就没得到什么关爱,2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妈妈根本不爱她,也不关心她,所以她就心生怨恨。

最后这个女孩自己承认了,说:“其实我不喜欢偷东西,也不喜欢跟那些男生鬼混,我做这些就是想让我妈看看,让她知道她管不住我”。

所以她其实是在利用这些行为,报复自己的母亲。

阿德勒就说,这其实就是一种自卑情结。因为她在跟自己的母亲作对嘛,但是又的确没有自己的母亲强大,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所以只能用其他的方式,比如偷东西,夜不归宿,来弥补自卑感,获得优越感。

其实就是在追求优越感的时候跑错方向了嘛。

除此之外,什么自闭行为、犯罪、懒惰、青春期叛逆,都是在弥补自卑感、追求优越感的过程之中跑错了方向,没有树立好端正的人生态度所导致的问题。

楚丽华想起自己青春期大概在初中时还离家出走过。

也是因为实在得不到父母的关心才出此下策吧?

不然,也不可能让自己待在加油站这么显眼的地方,让人很容易注意到自己了。

不过,那个时候的自己,虽然离家出走了可是也没有乱走,乱花钱。

而是一遇到岔路口就左拐,其实就是给自己留了后路的。

只可惜,事情并没有按照自己想象的那样发展下去;反而因为这件事,母亲还多了一项嘲笑自己的依据。

咦,怎么又想到母亲了呢?

不过,很奇怪,现在想到这里,心里也没有了那种刺痛感了。

是放下了?理解了?还是原谅了?

楚丽华不知道,她看了下时间,晚上九点半,父母应该已经收摊回家吃过饭坐着看电视了。

楚丽华提前在心里打了很多草稿,才把电话打通。

接电话的是父亲,楚丽华先热络的和父亲聊了天气和最近的新政策什么的。

然后,父亲抱怨了两句以后,两父女就无话可说了。

实在找不到话题,父亲想把电话给母亲,楚丽华则问他们是不是困了要睡了。

很意外,今天,母亲没有接电话过去长篇大论说一番。

电话,就这样挂了。

是不习惯还是不踏实?

楚丽华说不清楚,反正就是突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好像有种被排挤在那个家之外的感觉。

真不知道说自己什么好,指责唠叨的时候嫌弃,现在不搭理你了,又失落不已。

回头看了看已经熟睡了的三娃,哦,可能是因为自己有家了,母亲终于开始慢慢接受了吧?

想及此处,楚丽华内心酸涩,自己的小家,现在也是支离破碎的。

像是为了逃避这一切,楚丽华又再次埋头书籍了。

刚才读到哪里了?关于人的自我超越吧。

楚丽华在脑海里回忆了一下,简单做了一个总结。

我们人人都有自卑感,也都在试图超越自卑,追求优越感。自卑感和优越感这两种感情,就是推动你超越自我的动力,也是人类进步的基础。

但千万要注意,不能因为过度焦虑而采取了错误的办法,否则就会产生自卑情结,导致自闭、犯罪等等问题。

怎么做才能改变自己的行为,实现自我超越呢?

楚丽华稍微了解一点弗洛伊德的理论,弗洛伊德非常强调童年经历对人的影响。这也是曾经她一直坚定相信的理念。

弗洛伊德说一个人的人格,在你五六岁的时候就基本形成了。如果你成年后有什么行为上的问题,比方说胆小害羞,那就要追溯你的童年经历,看看是不是小时候被什么事情或者是陌生人吓到了。

总之,就是往以前看,认为过去的经历会决定人的性格和行为,所以在弗洛伊德这里,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是很难的。

既然阿德勒是弗洛伊德最得意的弟子之一,最后又自立门户唱对台戏的,那他的理念呢?

楚丽华几乎是带着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的心态往下读了。

母亲的态度让她心理发慌了。

自己的小家不完整了,大家也不是那么在意自己了。

她只得唛头看书。

个体心理学给了我们一个改变自己的机会。阿德勒也非常强调童年经历对人的影响,他的病人一旦遇到了什么问题,他也要去从病人的童年经历中寻找原因。

但他跟弗洛伊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就是:阿德勒认为,人的经历不能决定人的行为,因为人可以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创造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