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现言小说 > 半盲女的英雄之旅 > 第四百八十一章 门当户对重要吗全文阅读

西瓜这一次开口所说的,算是让大家比较震惊了。之前,她可是说的都是别人的故事啊!

这回,大家相当用心的竖起了耳朵。

——“他朋友曾私下说,你俩家庭收入差太多,各方面都有很多差距。

可他说:“罗马神话里尼普顿就是波塞冬,拿棉花糖就能做甜品,除了猫薄荷还有啥能征服一只猫,这些都是她让我知道的。”

理由很无厘头,但他想说的是我们彼此互补,总能看到对方最好的一面。虽然有时候,消费上有些出入,他买的礼物我是真的送不起,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享受甜甜的爱情。

我俩书架上都有一本《撒哈拉的故事》,三毛和荷西的爱情最让我向往的不是死生契阔,而是这一刻,是你,是你,就是你。

里面有一段话很经典的,

——荷西说:你是不是一定要嫁个有钱人。

三毛说:如果我不爱他,他是百万富翁我也不嫁,如果我爱他,他是千万富翁我也嫁。

荷西说:说来说去你还是要嫁有钱人。

三毛说:也有例外的时候。

荷西说:如果跟我呢?

三毛说:那只要吃得饱的钱。

荷西思索了一下说:你吃得多吗?

三毛小心的回答说: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所以,别把“门当户对”完全等同于对方的思想和三观。这也许是影响因素之一,但无法直接画上等号。

彼此喜欢,思想同频,三观一致才等于般配,而喜欢才是般配的前提。

其实,我一直觉得成年人的恋爱,面包和玫瑰都是刚需。

但细分下来,面包和玫瑰是有出场顺序的。

面包是这段感情更进一步的基础,而玫瑰才是爱情的开始。

很多人认为“门当户对”是必要条件,是觉得如果差距太大,日后总会滋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分歧,风花雪月迟早会败给柴米油盐。

这也是为了不浪费彼此的青春,如果最后走不到一起,还不如从未开始过。

可我在想,难道一段恋情不能走到最后,它就不该开始吗?

我们太小看爱本身的力量了。

我和前任的分开,从未让我后悔曾经选择在一起。

他后来要出国深造,家里面也有移民的考虑。几年内是不会回国发展的,分开是我提的,其实这是我们都清楚的结局。毕竟之后的距离,可不仅仅是一班飞往澳大利亚的航班那么简单。

我们分开挺长一段时间了,现在想想都还有遗憾和难过。

我问过自己很多次,如果当初知道一定会分开,我还会和他在一起吗?

我的答案:我还是会答应他。

不只是他,我每一个“前任”,就算已知结局,即使有的分手并不体面,那些没走到开花结果的过去,都不该被否定。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过:

总有那么一个人,即使他没和你走到最后,

你还是不后悔曾牵过他的手。

在我看来,“门当户对”最多就是爱情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就像是微报读者耳东说的:“必要条件,在我看来太刺眼了。”

我觉得交往前考虑对方的物质条件,家庭条件这些实际问题。没有错。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我想要纯粹的爱情,你想要门当户对的对象,都是个人选择。

没有高下之分,无非左右之别。重点是得搞清楚: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对于信仰爱情的我,喜欢却临阵退缩,真的太怂了!

你可能会想这种“奋不顾身”的恋爱,充满了幼稚和不现实的危险。

可恋爱从来就不是一门稳赚不赔的买卖,区别只是你要规避得失还是孤注一掷。

前者未必一定赢,后者至少全情投入过。

也许很天真,但“始于心动”这四个字足够有力量。

这年头,真爱降临的几率比劳动致富低多了,

如果你遇见了,答应我:抓住它!”

谁也没有想到,大大咧咧的西瓜居然有过这样的经历,同时,还能有这样纯粹的心态。

——“你说的是爱情啊,结婚要是能宛如恋爱一般不需要考虑条件,那天底下就没有分手离婚的事了吧?

当然我也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相信爱情,再考虑婚姻。

恋爱不需要门当户对,结婚是绝对需要的。任性了开始,那就得承受得了结果。”

樱桃刚才还喜气洋洋的小脸,现在又有些惆怅了。

——“说真的,如果是几年前的我,看到这四个字肯定嗤之以鼻。

这不就是传统的“中国式相亲”最看中的条件吗?

这种观点未免太过时了些……

别说恋爱自由了,在这个网恋都能甜甜蜜蜜结婚的时代里,还坚持这种封建思想,未免太狭隘了。

然而现在的我,经历过几次不太轰轰烈烈,但实属闹心的恋爱后……

唉,古人诚不欺我。

经历了感情风雨的人才会明白,所谓“门当户对”,可不是单纯物质条件的匹配,更多的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拿既定标准衡量的软件。

比如我一姐们自从五年爱情长跑宣告失败后,在感情方面就变得特别理智。

她现在奉行一句话:

“理性的开始,感性的维持。”

之前有一个小伙子追求她,她也比较有好感,可是问了对方家庭背景后,断然拒绝了男孩子的追求。

理由很简单,不满足“门当户对”的条件。

她自己算是个小富之家,父母做生意的,在我们二线城市有三套房产,老家还有一处房子等待拆迁。

追她的那个男孩是小镇家庭,掏不起房子首付,男孩平均工资也就三四千块,两个人生活背景太不对等了。

不过,这种确定关系之前就追问对方家庭背景的行为,多少还是太敏感了些。

男孩觉得,他们两个还没开始呢,就因为家庭的原因提前将这段关系宣判了死刑?

这未免也太现实、过于势利了。

然而,仔细询问过朋友,我却理解了她的担忧。

家庭背景,更多决定了一个人的认知。

大家所强调的“门当户对”实际上是家庭环境与成长经历。”

好久没有开口的楚丽华突然发表意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