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世有弦月 > 第一章:千古一帝,秦始皇帝(一)全文阅读

秦王济民四十六年春日事。

自灭六国后,六国始终有那不甘之人,时不时的跳将出来,打出复兴六国的旗帜,秦王济民遣人将其败走,收服。

终于六国完全属于秦国,自此真正一统。

秦王济民得了六国,又以为七国皆称作王,其名不尊。亦不足以震慑六国余孽。又以昔年秦国与齐国,并称东西之议,同样不足以名传后世,威震四夷。

是以,采用上古君号,以三黄五帝为尊,功德在王之上,惟秦德兼三皇,功迈五帝,择“皇帝”二字,称秦始皇帝。

追封早年身故的秦王昭世为太上皇。

又道:“朕为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之。一世、二世、三世,甚至于百千万世,传之无穷也。此后天子自称为‘朕’;臣下秦事则称为‘陛下’。”

将当初那块令秦国受辱的和氏壁,刻为秦国的传国袭印,其文命曰:“受命于天,既受永昌。”又推始终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惟水能灭火,秦应水德之运。衣裳旌旗皆尚黑。

此点倒与历代秦王,所图不谋而合。

因水数为六,故器物尺寸,俱用六数。

七国习性不同,是故,新岁朝拜的月份亦有所不同,又以十月朔月为正月,朝贺皆于是月。

以及当初提及的子不议父,追加新增了一条,臣不议君,因其认为此乃非礼之行为。将谥法彻底废除。又将秦王昭世在世时,在秦国实施的变法,陆清尘提出的法家治国良策,始终贯彻。

与此同时,秦始皇帝以为六国始终不绝,乃是因那遗留的宗室子弟,在后方挑拨,是以,开始提拔由军功升上来的子弟。

以此来削弱旧时的势力,加强秦始皇帝的自身的权益。

而大秦帝国的田地权益,亦有所改变。

当初是西周沿袭下来的田地权益,如今已然更换。

秦济民称始皇帝之后,复又过去五载。

乃秦始皇帝五年秋日之事,当真是一个多事之秋也。

秦始皇帝令诸地百姓,将自家的田地,所占几亩,尽数上报,以便秦朝廷征收赋税。同时下了檄文,即便是平头百姓的人,亦可以军功换取土地以及爵位。

陆清尘当初变法之时,有授予百姓田地的法度,彼时百姓的田地,仍属秦国,只不过是私人耕种,秦始皇帝此举,却教百姓亦能拥有原来属于王国的田地。

甚至在不久的将来,百姓与当职之人,亦可将田地自由与他人买卖。

秦始皇帝又以为周国,当初分封诸国,后来诸国群起而蚕食之,至后来的七国分封天下为由,不再分封诸候。而是以咸阳为中心,层层递下的郡县的制度以及官僚制度。

秦国以及六国旧地,初为三十六郡,后来随着秦国的不断扩展,壮大,又增十郡,后为四十六郡,将咸阳定为秦国的都城。

郡县的制度将原来的血脉继承制度,一一打破。

六国统一之后,又出现新的问题。

百姓之间时有争议,究其根本,与当初七国之间的侵伐不断,永无止息的由头,大同小异。

六国之间的言语不通,生活习性不同,风俗亦大不相同,如何能与他人安然处之?

秦始皇帝想他人不敢想,言他人不敢言,能人所不用,力排众议,将六国的易物的刀币,改其规制,以及度量衡四海一统。

甚至将七国的言语,文书皆统一。

在接连收到各地边境来报,蛮貊族人时有来犯,偶有凶猛之军,秦国亦有难以抵挡者,又下令全国各地,开始修筑抵御外敌的长城、驰道以及直道。

秦始皇帝将六国各地的富庶之人,以及平头百姓做了迁徙,又担忧六国的宗室子弟,再度复燃,亦将他们迁徙至咸阳,着其看护皇陵。

亦或是迁往一些偏远之地,平头百姓亦跟着迁徙,史称‘迁虏。’

由这些平头百姓,为大秦帝国做开矿、开盐井等苦役。

修建长城则是由狱中的犯人去做,由蒙恬监督其完工。

次年,乃是秦始皇帝六年春日。

秦始皇帝又令蒙恬攻九原城,此地原是蛮貊族地,后由赵国攻下,设为赵国平原城,今由秦国再度夺取,在此地设立九原郡,其中县城共三十四城、

秦国的变化,无疑是吸引诸人视线的,当初陆清尘入秦国,与秦昭世二人一拍即合,二人更是引为知交。

为谈事时有抵足而眠之美谈。

当时秦国的变化,受到各处老学究,以及学子的反对,更甚至后来,长平一役,称秦为暴政,有惧秦者,亦有不屑者。

至此时,见秦朝廷大变模样,蒸蒸日上,那些人一改先前的嘴脸,纷纷来到秦地,为秦朝廷效命,一时间秦国的风头盛大,边境的蛮貊族人,皆远走避让。

由于秦昭世及秦济民,行事皆喜卜算之故。

秦朝廷四下迷信者甚多,盛极的有黄老道家、阴阳家、以及儒、法道等诸子百家的学说,及后世亦受到不少的影响。

外人不知何故,秦济民对于神仙之说,尤其痴迷,更甚至有亲身去寻的意图。

然而一国君王,如何能轻易离开,在几位心腹之臣的劝说下,故而放弃了原先的坚持,却并未放弃寻仙之梦。

一力主持,由国中遣人去寻神仙之药,可助其成仙之说。

已经阻止了秦始皇帝亲自出去寻仙,若是再拦着遣人去寻的想法,诸臣谁也没那个胆子,再上前进言。

如今的秦始皇帝上无父母,兄弟只两位对其言听计从者,至于妹妹秦玄水,世人已有多年不曾见得,不知秦玄水去向了何处。

见下秦朝廷有如军中,令到即行。

是以,安排下巡仙人、仙药之事,很快便有了人选及其路线,虽有忧心如齐国君王那般之人,沉迷修仙至最后亡国。

可是他们也明白秦始皇帝,与齐王平并非是同类人,只因平日里与秦始皇帝并未荒废任何的政务,此修仙之举,不过延年益寿之举。

诸臣亦未放在心上,每日里各司其职。

......